未雨绸缪,抗震减灾;书里课外,学以致用:邵阳市一中2204班科普体验研学记

王夫子

<p class="ql-block">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在这“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的时节,为了弘扬全国第十五次“防灾减灾周”的精神,同时也为了提升莘莘学子的综合素质能力,邵阳市一中2204班于2023年5月9日下午举行了在邵阳市文化馆的科普体验研学活动。</p> <h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u>·VR体验记</u></b></h1><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三楼的VR体验馆。不可枚举的VR体验活动让同学们目不暇接:滑雪活动令同学惊叫连连,越野比赛让我们热血沸腾,格斗竞赛使大家心跳加速。这个舞台通过VR眼镜与摇杆手柄,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异彩纷呈的虚拟世界。馆内绽放出一声又一声欢呼。</p> <h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异彩摄影录</b></h1><p class="ql-block"> 在VR馆的隔壁,便是虚拟照相馆。同学们可以身处只一帷绿幕下,去体会感受科技的流转发展,世界的万千美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江河湖海,日夜奔腾,那是世界汩汩的血液;五岳山川,巍巍耸立,那是中国不屈的脊梁。看泱泱华夏,锦绣山河;阅万千山河, 锦绣纷呈,无尽的欢愉与喜悦在一张张精致的照片里体现地淋漓尽致。行未至而心向往之。</p> <p class="ql-block">  几名同学站在名人的面前,丝毫不显拘谨,工作人员对此和谐的场景脱口而出:“策马奔腾,飞黄腾达,学业有成,人生无涯。”同学们带着所致与的祝福满脸欢笑,共同携手未来,迈向新征程。</p> <h1><b style="color:rgb(255, 138, 0);">·地震馆游记</b></h1><p class="ql-block"> 于2021年挂牌开放的邵阳市防震减灾教育基地位于邵阳市文化馆四楼,旨在向广大市民尤其是青少年通过互动、视频、科普等各种方式,提高邵阳市民的防震减灾意识。同学们一进入地震馆,就被那尊“镇馆之宝”吸引走了目光。科普老师解释,这是西汉张衡发明的地震仪的模型。这尊精密的仪器能够感知地震发生的方位,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接着,科普老师邀请各位同学参与地震知识知识抢答活动,以促进同学们对地震的理论了解。同学踊跃参与、积极加入,求知气氛十分融洽。</p> <p class="ql-block">  “邵阳有没有地震呢?”在一进门的时候,科普老师就亲切地问。“有!”“没有!”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回答。接着知识竞答后,同学们来到了一幅邵阳的立体地图前。科普老师通过视频讲解,告诉我们邵阳不仅有地震,而且很是频繁,自1970年以来共发生了279次。其中最大的一次地震是在1632年的隆回,曾导致百万人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目睹着眼前的邵阳三条地震带,我们心中不由伤感起来,也对抗震减灾活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p> <p class="ql-block">  跟随着科普老师的引导,抗震房屋的各种构造吸引着我们,像是那颗摆动着的阻尼小球,又或是那个以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为原理构建的模型,都让我们对科技与地震的联系有了更为充实的了解,科学的探索需要理论基础的指导,也需要一次次艰苦的尝试。</p> 最让同学们兴奋的还是"地震小屋“。在小小的方圆几里内,同学们三三两两地聚集在这室内,体验着当地震来临时,横波纵波交错、天地颠倒翻覆的眩晕感与震撼感。吊桥震荡、房屋倾塌,一片废墟残骸中,在自然的威力下,我们甚至举步维艰。尖叫声不绝于耳,失重感接踵而至,我们在这模拟地震天地内,体味到了灾难下的惊慌感、无措感与身不由己感;而正因如此,抗震减灾、安全防护的普及,就显得格外重要。<div><br></div> <p class="ql-block">  “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正如入门时所见的那个抓人眼球的张衡地球仪模型便是地震预警的一个装置,那时的人们便可以以此来减少震后的财产损失与救助人们于水火之中,如今,我们所掌握的知识更为完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探索世界的途径更为丰富,地震预警的重要任务对于科研人员来说已不在话下,可关于地震预报的进一步深入仍是人类所面临的共同的巨大问题。</p> <h1>  <b style="color:rgb(255, 138, 0);">·新的旅程</b> </h1><h1> <span style="font-size:18px;">“少年强则国强,故今之责任,不在他人,全在我中国少年”,正如毛主席所说,少年人都是八九点钟的太阳。26岁的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25岁的沃特森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24岁的林觉民参与了黄花岗起义。浩如烟海的史实证明,青年以其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进取的精神,常能大有所为。尽管目前地震预报尚是一片处女地,但我相信,只要我们以不可当的永在路上的意志,什么课题疑难都能踏平征服!</span></h1><h1><span style="font-size:18px;"> 怀着这样的意志,这次研学活动圆满完成,同学们重回学校,踏上新征程。</span></h1><h1><br></h1> <p class="ql-block">编辑人:何宇,刘嘉怡,姚佳乐</p><p class="ql-block">指导老师:王萍,王昆</p>

同学

地震

科普

减灾

邵阳市

邵阳

体验

抗震

地震预报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