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西岸的古城一一葭州

凌宇

<p class="ql-block">  开车顺陕西侧沿黄观光路进入陕西佳县已经天黑,县城双向两车道的盘山路一边是悬崖,另一边是很宽的排水沟,这条仅有两个红绿灯的路急转弯很多,让我开的胆战心惊。不知走了多远,也不知上了多高,终于到达位于山顶的“佳州宾馆”。下车后才发现,我们尚在城墙外面,十几米高的城墙和我们的宾馆仅隔着一条马路。因为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古城易守难攻,有“铁葭州”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葭州古城墙</p> <p class="ql-block">  佳县,原名“葭州”,因一条长满芦苇的葭芦河穿城而过得名,让人不由得想起《诗经》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句子。我不知道《蒹葭》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但我知道佳县历来是一个出民歌的地方,上世纪响彻中华大地、甚至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上播放的乐曲《东方红》就出自佳县。由于地理位置特殊,这里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北宋时曾被西夏管辖,唐诗“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的无定河就静静地流淌在相邻的绥德县。</p> <p class="ql-block">从我们住的“佳州宾馆”沿着石板路向黄河边走,十几分钟便到达有“北方小蓬莱”之称的香炉寺。香炉寺不大,但儒、释、道三教并存,寺内为明清建筑,属省级文保单位,寺庙立于一石峰之巅,东临黄河,三面空绝,仅西北一小径与城相通。寺东南3米远处,有直径5米、高20多米一块巨石,顶端建有一观音阁,阁内香烟袅袅,远观状如高足香炉,“香炉寺”由此得名。观音阁与寺庙由一座一米宽的小桥相连,人行其上,如凌空微步,胆小者骇然不过。站在寺中,远眺秦峰晋岭,连绵起伏,俯瞰九曲黄河,浩浩荡荡,观者无不心潮澎湃,感叹寺庙建造者的智慧与胆略。1947年10月17日,转战陕北的毛泽东主席在县领导的陪同下,参观了佳县八景之一的香炉寺。面对山脚下奔腾不息一往无前的黄河,毛泽东感慨:"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个民族!"当他看到渡口前木船穿梭、人流不断时又说:"许多人说黄河百害而无一利,这种说法应该改变,不说别的,抗战期间,是黄河替我们挡住了日本鬼子,仅这一条也足可以减轻它的罪过。"</p> <p class="ql-block">从香炉寺出来,开车下山,二十分钟便到达白云山,白云山之巅有一道观,说是明朝万历间,真人李玉凤,遍游四海,独钟此处,于是在此建观开山,设宗化民。</p><p class="ql-block"> 1618年,万历皇帝朱翊钧给白云山道观亲颁圣旨一道,亲赐御制《道藏》4726卷,并帑金建阁。阁成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院中有圣旨碑,上刻圣旨全文,下刻《敕建道大藏经阁记》。使白云观沐浴皇家恩赐,成为上品宫观。俯瞰黄河,波澜壮阔,一泻千里;远眺晋岭,莽莽苍苍,如奔万马;仰望山巅,玉宇琼阁,犹如仙境,据说这西北最大明清古建筑群。此道观规模宏大,古朴典雅。其间壁画、雕塑、石刻、牌匾汇集一炉,既有明清能工巧匠之作,也有赵朴初、启功等现代名家墨宝。漫步于道观之中,殿宇森森、曲径幽幽、香火袅袅。只可惜假日里香客游人众多,已没有道法自然的清静。</p> <p class="ql-block">头天门</p> <p class="ql-block">二天门</p> <p class="ql-block">三天门</p> <p class="ql-block">碧霞宫,俗称娘娘庙,是祈求保佑子孙的主要场所。内奉云霄、碧霄、琼霄、眼光、送子五位娘娘。两厢配殿供奉有糠神、痘神,是儿童的保护神。院门为砖仿木过关楼,相传小孩从此经过便可消灾免难、一生平安。</p> <p class="ql-block">老子骑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