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圆满完成“陇原砺剑·2023”抗震救灾实战演习任务

🕊

<p class="ql-block">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决策部署,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和联合救援能力,在第15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之际,按照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5月6日上午,省抗震救灾指挥部在我省9个市州和兰州新区同步举行“陇原砺剑·2023”抗震救灾实战演习,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圆满完成演习任务。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昌升在主演习场观摩并讲话,应急管理部党委委员、副部长徐加爱视频观摩并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在主演习场主持观摩。省政协主席庄国泰,省领导石谋军、朱天舒、程晓波、张锦刚、戴超、雷思维、陈得信、刘仲奎及张伟文、王建太,省军区少将司令员刘建伟在主演习场观摩。</p> <p class="ql-block">演习模拟兰州新区发生6.8级地震,造成大量房屋倒塌,数十人遇难,数百人被困,部分道路、电力、通信、供水、燃气中断,多地发生山林火灾、崩塌滑坡、堰塞湖、石化装置泄漏等次生灾害,当地医疗体系毁损严重。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组建的甘肃省卫生应急医疗队,包含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甘肃省紧急救援中心、甘肃省疾控中心的三支紧急医学救援队接到应急响应指令后,迅速集结,快速增援灾区,现场搭建联合移动方舱医院,为灾民提供快速、精准、坚实可靠的医疗保障。</p> <p class="ql-block">专家组现场讨论患者病情,并与院本部专家进行远程会诊</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晟现场慰问演习队员并指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灾情”发生后,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救援力量迅速到位,抽调60人迅速建立营地,包含六大模块,分别为红、黄、绿伤员救治区、辅助功能区、物资储备区、医疗指挥区等六大区域,其中红区由抢救室、监护室、缝合室及红区病房组成,辅助功能区由手术车、车载天眼CT、影像诊断车、检验车及水电保障车组成,医疗指挥区由医疗指挥室、远程会诊中心组成,上述六大模块快速完成搭建并立即投入高效运行,灾害救援工作有序开展,迅速补充并替代了受灾地区被毁医疗资源,为因灾受伤群众后续救治创造了有力条件,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p> <p class="ql-block">在演练中,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救治一名28岁男性伤者,钢筋导致胸部贯穿伤。经过甘肃省紧急救援中心检伤分类,诊断为气管断裂、张力性气胸、肋骨骨折,呼吸机无法保证患者有效氧和指数,为极危重症伤员,经急救人员现场紧急处置后,将这名患者第一时间转入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抢救室,立即行ECMO体外人工膜肺给予高级生命支持治疗,完善术前检查后在ECMO支持下于手术车内进行开胸探查、气管吻合术,术中突发意外情况,因余震导致电缆损坏,立即切换能源保障车供电,15秒内恢复手术室内供电,术程顺利,术后安返监护室;在ECMO支持下进行创伤急救手术,能够完全代替心肺功能,是目前国际创伤急救领域内最顶端的体外生命支持手段。另外,野外流动医院为一例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成功实施ECPR术(ECMO辅助下心肺复苏),还对颈椎损伤、气道化学灼伤、下肢骨折、失温症等患者完成了有效的抢救与救治。</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党组成员、主任张浩现场听取演习筹备工作汇报并进行指导建议。</p> <p class="ql-block">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白育萍现场听取汇报,并指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自2015年依托甘肃省人民医院建立以来,圆满地完成了各类卫生应急事件的救治任务,曾在全省历次卫生应急演练及卫生保障工作中荣获“一等奖”、“先进集体”、“最佳参演队伍”等殊荣,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2022年参加国家级代号为“应急使命•2022”的“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锤炼了队伍。此次“陇原砺剑·2023”抗震救灾实战演习再一次充分检阅了队伍的应急救援处置效能和管理机制,甘肃省野外流动医院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强化演练,常备不懈,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更好的服务保障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b></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行动纲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首战用我、用我必胜</b></p>

甘肃省

野外

应急

医院

流动

救援

抗震救灾

卫生

演习

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