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材局召开线上教材政策专题解读会——《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说明

海口市琼山中学 潘国林

<p class="ql-block">  2023年5月9日上午9:00,教育部教材局召开线上教材政策专题解读会,在市教培院422会议室设分会场。教育部教材局局长申继亮作《关于加强中小学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意见》说明。李晓峰主任、赵晖科长、潘华莉院长、吴允秀副院长及各学科教研员参加。</p> <p class="ql-block">一、为什么要出台这份文件?</p><p class="ql-block">1.落实中央要求;2.解决现实问题;3.促进新发展。</p><p class="ql-block">二、研制文件的基本思路是什么?</p><p class="ql-block">1.澄清认识。建设主体、管理主体;2.理清关系。三类课程关系:义务教育、普通高中、建设与管理;3.建立长效机制。</p><p class="ql-block">三、文件有哪些规定要求?</p><p class="ql-block">(一)责任与任务</p><p class="ql-block">1.省级教育部门</p><p class="ql-block">(1)责任:区域内全面落实国家课程责任主体课程实施规范管理与指导,明确地市、县区、学校职责统筹地方课程建设与管理统筹指导、规范校本课程建设工作。</p><p class="ql-block">(2)任务:制定义务教育实施办法国家课程各科目、各学段周课时上下限地方课程门类数量、年级或学段分布、课时分配校本课程开发基本要求;组织制定地方课程纲要;制定并推动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审议审查地方课程教材;组织开展课程实施。</p><p class="ql-block">2.地市、县区教育部门责任与任务:分别对普通高中、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建设相关文本、学习材料进行抽查和指导;督促指导学校加强课程教学管理。</p><p class="ql-block">3.学校是课程实施的责任主体、校本课程建设主体</p><p class="ql-block">(1)制定并审议学校课程实施方案。义务教育学校要对国家、地方、校本三类课程做出全面具体安排,明确各年级开设科目、课时分配、教学组织形式等。(2)制定并审议校本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开设年级、课时等,阐明课程目标、内容、结构、实施方式和评价等。(3)开发或选用、审核校本课程学习材料(含数字资源)形态包括教学材料、课外读物、资源包、活页等;(4)组织开展活动。</p><p class="ql-block">(二)课程设置开发要求</p><p class="ql-block">1.地方课程</p><p class="ql-block">功能:增强义务教育课程对地方的适应性</p><p class="ql-block">目标:认识家乡、丰富体验、拓宽视野、增强综合素质性质: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p><p class="ql-block">资源:自然风光、区域经济、优势科技、特色文化、革命文物、遗址、纪念场馆等。</p><p class="ql-block">设计:把握定位、调研资源、了解需求、专业论证。</p><p class="ql-block">开发:省级教育部门确定。</p><p class="ql-block">2.校本课程</p><p class="ql-block">功能:增强课程对学生和学校的适应性。</p><p class="ql-block">目标: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及时了解经济社会科技新进展、新成果。增强学校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p><p class="ql-block">性质: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选择性</p><p class="ql-block">设计开发:调研学生需求、学校资源,严格论证。</p> <p class="ql-block">(三)制度建设</p><p class="ql-block">1.审议审核制度</p><p class="ql-block">原则:凡设必审 凡用必审。</p><p class="ql-block">标准: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规范性、协同性等程序:明确责任,细化流程。</p><p class="ql-block">人员:资质、结构、稳定。</p><p class="ql-block">2.备案制度</p><p class="ql-block">分级管理、备案义务教育课程实施办法、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报教育部备案;学校课程实施方案报上一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对受理的备案材料提出指导意见。</p><p class="ql-block">3.课程教学管理制度</p><p class="ql-block">教育行政部门及专业机构督促指导。</p><p class="ql-block">学校健全队伍:建立健全聘任社会人士参与办法;创新方式:形式多样,与课后服务、其他教育教学活动整合;科学评价:过程评价、综合评价,原则上不进行纸笔测验;改革供给:购买制度,资源共享。</p><p class="ql-block">4.专业支持制度</p><p class="ql-block">建立健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教研指导制度;开展专题培训,设立研究项目;展示交流。</p><p class="ql-block">5.课程监测修订制度</p><p class="ql-block">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纳入国家、省级课程监测范围;建立淘汰退出机制;建立周期修订制度,地方课程原则上不超过5年,校本课程原则上不超过3年。</p><p class="ql-block">四、特别说明的几个问题</p><p class="ql-block">1.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覆盖年级;2.高中不设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开发;3.民族语文;4.小学一、二年级外语;5.专题教育,校本教材,地方教材开发主体,三年过渡期。</p> <p class="ql-block">最后,现场答疑。</p>

课程

校本

教材

地方

义务教育

指导

学校

课时

建设

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