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特殊的访谈作业——寻访身边的好老师

🦒

<p class="ql-block">亲爱的同学们:</p><p class="ql-block"> 最近,我们学校正在开展“寻访身边好老师”活动,请你化身“小记者”,完成一次特殊的访谈作业。</p><p class="ql-block"> 好老师,他们不仅传授知识,更传递温暖;他们不仅教书育人,更培养人格;他们不仅传播文化,更熔铸友谊。他们是我们最深沉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师,好老师给学生的温暖是一生的,他们的故事应该被知道、被记录。大家可以访问一下自己的爸爸妈妈,问一问他们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老师?是否还记得与老师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除了爸爸妈妈,你也可以访问其他人,比如村头街边的生意人、街道保洁阿姨、身边送快递的小哥……等等,请他们讲述一个自己和老师之间印象深刻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锻炼自己的沟通能力,密切邻里关系,在耳濡目染中学习先进典型,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良好品格。</p><p class="ql-block">一、访谈要求</p><p class="ql-block">(一)故事要真实。所有访谈必须是真人真事,不得编造、抄袭、仿写。每一个人所访谈的故事,都可能发表,接受社会监督。抄袭等情形将影响到个人诚信。</p><p class="ql-block">(二)文字要朴实。表达越朴实越好,要口语化,讲好大白话。语气亲切自然,词句通俗易懂。不要用语华丽、堆砌词藻。</p><p class="ql-block">(三)访谈要扎实。深入走访交谈,把感动心灵的故事挖掘出来。每一个人完成访谈后,做好记录,下周一(5月15日)返校后上交给班主任,故事以班级单位汇总到一个WORD文档里,最终交到办公室。</p><p class="ql-block">二、格式要求</p><p class="ql-block">标题(为文中的一句话,加双引号,应有情境感、带入感)</p><p class="ql-block">讲述人:真实姓名,**岁,单位或住址,身份</p><p class="ql-block">记录人:**学校全称**班学生,真实姓名,**岁</p><p class="ql-block">正文(从被访谈人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p><p class="ql-block">三、示范案例</p><p class="ql-block"> (一)“有的是胡老师的单衣,有的是胡老师的围巾”</p><p class="ql-block"> 讲述人:博海棠,71岁,湖北潜江日报社,退休干部</p><p class="ql-block"> 记录人:武汉市光谷第四小学403班学生,傅恩源10岁</p><p class="ql-block"> 64年前,我刚满七岁,上了镇上的小学。我的班主任胡老师是一位满头白发的女老师。那是秋天的中午,她照顾我们在破旧的课桌上睡午觉。</p><p class="ql-block"> 当我和同学们醒来时,才知道下雨了,还发现自己身上多了一件东西。有的是胡老师的单衣,有的是胡老师的围巾,甚至有 胡老师家的床单……胡老师说,怕我们着凉,下雨的时候,她赶紧跑回家拿来了这些东西。</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七十岁了,这件事我一直记得,让我懂得,人世间,老师对学生的爱是贴心的。</p><p class="ql-block">(二)“当看到我的笔时,老师在全班表扬了我”</p><p class="ql-block"> 讲述人:付守珍,73岁,老河口市小学,教师</p><p class="ql-block"> 记录人:襄阳市恒大名都小学二(1)班学生,张锦洋,8岁</p><p class="ql-block"> 1959年,我上小学四年级。当时生活艰苦,没钱买毛笔。我就自己想办法做一支毛笔,我将很细的柱子剖开,把刺角芽开 的毛状花插在一个竹签上,用线缠绕结实,一支毛笔就做好了。蘸上墨汁,就能写大字了。</p><p class="ql-block"> 当看到我的笔时,老师在全班表扬了我,还把这个发明告诉 了校长。校长也肯定了我的制作,让我加油,他说,“只要动脑筋,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p><p class="ql-block"> 从那以后,我遇事总能动脑、动手,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的难 题,真是终身受益!六十多年过去了,现在回想到这些事,还一直记得。</p><p class="ql-block"> 同学们,赶紧行动起来吧!期待你们带回温暖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去发现身边的好老师!</p>

老师

访谈

故事

讲述

记录

有的是

学生

小学

毛笔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