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康山街:位于古城东南区域徐凝门大街南端东侧,东西向街道。东至康山文化园,西至徐凝门大街,与南河下相对。街道长约250米,宽约3米,路面为石板青砖铺设。由东向西,街道南侧有:三条通往南通东路的无名短巷,五一理发店(24—4号),多家旧家电回收调剂商铺,楼幢之间平行巷道,南通东路遂道,公共厕所等;北侧有:曾公祠,住宅西侧通往羊胡巷共用巷道,紫云轩,昊妈小馆,36号住宅楼,多家旧家电回收调剂商铺,通往宝和元巷小区,古化石博物馆等。</h3><h3> 街名由来:原是中河下东西段。据清光绪《扬州府志》载:明永乐年间平江伯陈渲浚治城河,委土于此,隆然成山。明弘治十五年(1502),状元康海受贬于此,遂称康山。</h3><h3> 康山街是明清时期就存在的一条老街,原为中河下东西段。街道虽然不长,却是扬州古城最富盛名的街道之一。它的盛名不仅来自康山草堂的故事,还利益于明清期间其周边建造的寺庙、私家花园、盐商住宅有关。明清期间,其东有“南来寺”,中有“盐宗庙”。附近周边还有余元甲建造的“万石园”,徐本增建造的“徐氏园”,黄履晟建造的“易园”,徐赞侯建造的“退园”,魏仲蕃建造的“蕃园”(魏氏逸园)。盐商卢绍绪建造的住宅大院,1925年开办的“康山街小学”等。目前只有盐宗庙(曾公祠)、卢氏盐商住宅及康山遗址还在。</h3><h3><font color="#010101"> 康山街作为古老街道,仍充满旺盛活力。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商铺相随。街道的现状环境不敢叫好。特别是西段旧家电回收调剂商铺林立,大部分商家将街道当作场,旧家电挤塞道路两旁,不堪入目。形成东静西闹、东宽西窄极不协调的街道。这也可算是城市布局的一处败笔吧。</font></h3><h3><br></h3> <h3> 卢氏盐商住宅:位于康山街22号,原为良山草堂旧址,国家文物保护单位。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江西盐商卢绍绪购得改建,历时三年,耗银七万八千两。前宅后院格局。住宅前后进深190米,宽70米,占地近万平方米,房间130余间。是扬州现存最大的盐商住宅。住宅共九进,照厅内三进皆为厅堂。前厅为大厅,可容百席,俗称“百宴厅”。宅第宽敞宏大,装修多为楠木。厅堂两侧有四个花圃,内宅楼合围,廊道相连。楼后是私家花园——“意园”,假山水池,游廊船舫,花卉树,错落有致。园中一株当年种植的紫藤已超过120年,仍枝叶茂盛。园中的“水面风来”是主人的书斋和藏书楼。卢氏盐商住宅在街道南侧原有一个面阔五间的大照壁,并有13间房屋和一块大空地,为卢氏盐栈的经营区域。</h3><h3><font color="#167efb"><b> 卢氏盐商住宅曾先后为苏北军区服装厂、苏北火柴厂、扬州制药厂、五一食品厂使用 1981年9月20日凌晨,占用单位五一食品厂引发火灾,毁照厅、大厅、三厅、女厅四进房屋。2005年10月,市政府历时半年,将火毁的厅屋及宅后“意园”及“水面风来”旧馆诸迹一并修复。2006年对外开放。目前,住宅内的“内宅楼”和“意园”中的书斋均开辟为对外营业的酒店。</b></font></h3><h3><br></h3> <h3> 曾公祠:位于康山街20号,原为“盐宗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治十二年(1873),由两淮众盐商捐款,盐运使方浚颐主持修建。供奉盐业生产(夙沙氏)、盐业营销(胶鬲)和首设煮盐官(管仲)三位始祖。原有殿宇五进,房屋数十间,占地千余亩。庙中建筑装饰多以彩绘为主,极为鲜见。同治十一年(1874),二月,曾国蕃卒于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运的现任上。当朝皇帝震悼,诏命各省建立专祠。扬州利用原盐宗庙改祀曾国藩,人称“曾公祠”。现存老屋三进,门厅、照厅、祠堂,面阔三间,280平方米。2006年,市政府筹资对其进行恢复修缮,2007年对外开放。曾公祠是国内仅存的一座三宗同祭的盐宗庙。</h3> <h3> 康山草堂:明代永乐年间,疏浚城河,堆土于此,隆然成山。明朝中叶,康海(“前七子”之一、弘十五年状元)因宦官刘瑾案株连落职,于正德五年(1510)寓居于此。其日聚女乐,置鼓三百,自弹琵琶,宴饮宾客。并作杂剧《中山狼》,鞭挞被其救助而又忘恩负义的户部郎中李梦阳。后人为纪念他,称此处为“康山”。崇祯年间,大理寺卿姚思孝返籍扬州,在此构筑园林,并请当朝大书法家董其昌为题额“康山草堂”,时为胜迹。乾隆年间,两淮盐总江春在此重建草堂,增设园林池沼,蓄养名伶舞伎,并辟其书斋为“随月读书楼”。乾隆皇帝曾两次巡幸。其《游康山》中有“新城南界有山堂,遗迹其人道姓康。曾是驻兴忆庚子,遂教题额仿香光”诗句。诗坛祭酒袁枚几度造访,“三朝阁老、九省疆臣”的阮元,道光二十九年(1849)在此买房颐养,使康山声名愈显。民国年间,山前设正谊中学,山上为佛寺。2006年,市政府将其改建不康山园文化广场(即1912文化广场)。</h3> <p class="ql-block">逸园旧址:“逸园”是 盐商魏仲蕃建造的私家园林,位于康山街24号。园林原有住宅六七进及花园,现还存有门楼、镂窗、山石少许。其余建筑只能从书本典籍中寻找到相关的历史痕迹。</p> <p class="ql-block">康山北街(曾公祠巷)</p><p class="ql-block"> 街道位于古城东南区域徐凝门大街东侧,南北向叉形折巷。南接康山街、小樊家巷,北抵羊胡巷南边东西巷道。巷道从羊胡巷向南接小樊家巷;街道东侧一条支巷14号民居(畅园)向东南曲折至康山街。巷道总长约205米,其中北段南北直巷长约45米。巷道南端宽约1米,余段宽约2米,仿面包砖路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优秀跳水运动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吕伟的家就在巷道中段西侧。现今巷道东侧14号“畅园”;西侧中段与小樊家巷相交。</p><p class="ql-block"> 巷名由来:曾公祠巷以康山街20号“曾公祠”命名,上世纪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更名为“康山北街”。2009年恢复原名,仅南巷口有块“曾公祠巷”标牌,北巷口和民居门牌号码仍为“康山北街”。</p> <p class="ql-block"> 吕伟,生于1966年,扬州人,从小在广陵小学读书,1976年获扬州市少年体操全能冠军,上世纪八十年代多次获得全国跳台跳水冠军,并先后获得第九、第十届亚运会跳台跳水冠军。曾获得“国家体育运动荣誉奖章”,并被评为全国游泳、跳水“双十佳青年”运动员。1990年5月在北京不幸遇害。(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畅园”:位于康山北街14号。此为10年前修建的私人宅园,南宅北园,宅园面西。南宅青砖黛瓦、石鼓石槽,墨门砖雕,古朴别致;北园梯形状、开放式,约100平方米,建有石桥、假山,花卉、草木。红色“畅园”二字阴刻在太湖石上,给小巷深处增添了一道风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