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内经 谈养生 强体质

林宣良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认识自己的体质 从内经到王琦</p><p class="ql-block">【原文】 </p><p class="ql-block">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汗出,或为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夫同时得病,或病此,或病彼,意者天之为人生风乎?何其异也?少俞曰:夫天之生风者,非以私百姓也,其行公平正直,犯者得之,避者得无殆,非求人而人自犯之。 黄帝曰:一时遇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愿闻其故。少俞曰:善乎哉问!请论以比匠人。匠人磨斧斤1,砺2刀削,斫3材木。木之阴阳4,尚有坚脆,坚者不入,脆者皮弛5,至其交节6,而缺斤斧7焉。夫一木之中,坚脆不同,坚者则刚,脆者易伤,况其材木之不同,皮之厚薄,汁之多少,而各异耶?夫木之蚤花8先生叶者,遇春霜烈风,则花落而叶萎;久曝大旱,则脆木薄皮者,枝条汁少而叶萎;久阴淫雨9,则薄皮多汁者,皮溃而漉10;卒风暴起,则刚脆之木,枝折杌11伤;秋霜疾风,则刚脆之木,根摇而叶落。凡此五者,各有所伤,况于人乎? 黄帝曰:以人应木奈何?少俞答曰:木之所伤也,皆伤其枝,枝之刚脆而坚,未成伤也。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灵枢·五变第四十六》) </p><p class="ql-block">【注释】 </p><p class="ql-block">1斧斤:斧头。 2砺(lì)刀削:磨刀。砺,磨治。削,刀之别名。 3斫(zhuó)材木:砍伐木材。斫,砍伐,砍削。 4木之阴阳:树木向日面为阳,背日面为阴。 5坚者不入,脆者皮弛:质地坚硬的树木,斧头难以砍削;木质脆弱的树木,已自松散、开裂。皮,作“离”解,皮弛即木质松脆,乃至开裂。6交节:树木枝干交接之处。 7缺斤斧:使斧头缺损。 8蚤花:提早开花。蚤,同“早”。 9淫雨:阴雨连绵。 10皮溃而漉(lù):树皮溃烂,树汁外渗。漉,渗出。 11杌(wù):木之无枝者。 </p><p class="ql-block">【应用】 </p><p class="ql-block">本部分先论述了树木质地有坚脆的差异,其抗御灾害能力不同的自然现象,而后以树喻人,说明人的体质有强弱之别,受邪抗病的能力也有不同,从而提出中医体质学观点。本篇以树木质地做比喻,树木质脆者易伤,人之质弱者易病;体质不同,对各种邪气的易感性不同,发病也各异。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已经普遍意识到:通过加强营养和锻炼身体来增强体质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尤其是对于青少年来说,好的体质也是学习的保障,所以具有良好体质的孩子,一方面要保证营养均衡和适当的体育锻炼,另一面还要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王琦教授</p><p class="ql-block">提出九种体质说。也就是调查人群,发现人的体质共分为9种。他的团队调查了东、西、南、北、中各个地域的体质,并且调查各地域体质的偏颇。他们发现一个情况:东部的人湿热体质偏多一点;南部的人,湿热体质和血瘀的体质偏多一点;西部的人,气虚的体质和阴虚的体质偏多一点;华北地区湿润偏多一点;东北地区气虚的体质和阳虚的体质偏多一点。这一调查实际上挺有道理的,东部和南部的温度是比较高的,而且雨水也是偏多一点,因为东部和南部很多都是沿海城市,生活质量也比较高,所以吃的东西的能量、热量也比较大,就容易成湿、成热。而西部地势偏高,氧成分比较低,这样就形成了气虚的人偏多;西方多风,比较干燥,紫外线比较强烈,所以阴虚的人也是偏多一点。而华北地区呢,那也是偏一点湿热。东北地区呢,地势是偏高一点,氧分稍少一点,所以气虚的人有一些。而且,东北地区的冬季是漫长的,也就是以寒为主,阳气较少,所以东北地区的人阳虚的体质就偏多一点。 不同地域,对于体质的影响是很大的。但是影响我们的体质的是各个地区的饮食习惯、气候条件等因素。 我们讲了影响人的体质的原因有先天因素,也有后天因素,那么对于体质如何进行分类的呢?《黄帝内经》的论述是非常丰富的。</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态体质分类</p><p class="ql-block">我们一般认识人都是从阴阳角度进行的,所以我们先从阴阳的角度来分析人体。《灵枢·通天》说:“盖有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凡五人者,其态不同,其筋骨气血各不等。”这里就把人从阴阳的角度分成了五种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还有阴阳和平之人。这里的“太”“少”实际就是多和稍微多的意思。</p><p class="ql-block">这一分类主要是从人的性格特点、行为这些角度来说的。太阴之人就是一个阴偏盛体质,太阴之人表面谦和,内心比较险恶,喜怒不行于色。也就是你外表看不出他到底是高兴还是发怒,有点分不清楚。这种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实则内心是奸诈之人。 少阴之人呢?《黄帝内经》认为少阴之人比较容易贪图小利,看到别人高兴的时候,他就嫉恨,看到别人有灾难的时候他就高兴,对别人的荣誉他自己感觉到愤怒。这种人很少有报恩之心。 所谓太阳之人,阳在外,所以太阳之人处处表现自己,比较张扬,而且干什么事情比较草率,常常自以为是,不顾后果,即使做错了也不会去后悔。 相对于少阴之人,少阳之人做事比较精细、审慎,但是有一些张扬,虚荣心比较强。自己有点小小的成就赶紧宣传,让大家来夸夸自己。这种人善于搞社交活动,不愿意默默无闻地工作。 阴阳平和之人就是阴和阳都比较旺盛,而且比较和调,所以,这种人比较谦和,很少患得患失,善于组织管理,善于团结人,是比较厚重的,做事也是比较稳当的一种人。 有人会问,这样的人我们生活中能不能见到啊?其实生活中都可以见到。比如说曹操,曹操实际上就是一个偏于太阴之人,表面上道貌岸然,但是实际上是隐忍、奸诈的一种人。反观张飞、李逵,这就偏于一种太阳之人了,鲁莽、草率、直言、大大咧咧。实际上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偏阴之人、偏阳之人都可以见到,就像有些人特别焦虑,做事特别小心,而且有些想法不愿意表露的,这样就是阴偏多之人。而有些人大大咧咧,好于表现自己,处处都是自己直接就往上冲,这些就是阳偏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阴阳二十五人分类</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中除了这种阴阳的体质分类法,还有一种五行理论的体质分类法。五行就是我们常说的木、火、土、金、水。《灵枢·阴阳二十五人》说:“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其实这就是《黄帝内经》中比较熟悉的阴阳二十五人分类。这种分类法立足于五行学说,将人群体质划分为木形、火形、土形、金形、水形5种基本体质类型,其中又根据各自的差异,将每一类基本型推演成5种亚型,合而为25种体质类型。其包含了人的皮肤颜色、形态特征、生理功能、心理特征、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患病倾向性等多个特征。在这里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火形体质的人。 “其为人赤色,广 (zhèn),锐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不寿暴死。能春夏不能秋冬,秋冬感而病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这句话说的是五行体质分类中,火形体质的人肤色是红的,走路步频比较快,心性急,走路时身体常摇晃,多焦虑,但对事物观察分析很敏锐,性情比较急躁。我曾经接诊过一个患者,脸也是红扑扑的,问诊时,说话的语速特别快,像机关枪似的,给人感觉他很慌张。其实这个人就可以算作是典型的火形体质的人。因为火是张扬外散的,所以就有这些外扬的表现。 我们接着看土形体质的人。 “土形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上下相称,行安地,举足浮,安心,好利人,不喜权势,善附人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 这段话说的就是,土形体质的人,皮肤是黄色的,步履稳重,人很安静,不急躁,好帮助别人,不追逐权势,善于团结人。这句话说明,土形体质的人具有厚德载物的特质,这与土厚重、平和的属性不谋而合。而我们中国人是黄种人,中华民族具有行事稳重、乐于助人、善于团结而不霸权的特质,正符合这种土的特性。这说明中医知识中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所以我常说,中医学者,要做的不仅是中医知识,还有中医文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体质养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即辨体质施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不同的体质,采用相应的养生方法和措施,纠正体质之偏,以达到祛病延年之目的。 体质是指人群及人群中个体秉承于先天、受后天多种因素影响,在其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所形成的结构上和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殊状态,这种特殊状态往往决定其生理反应的特异性及对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和病变过程的倾向性。“体质”是在中医理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概念,充分体现了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形神合一”的生命观。</p><p class="ql-block">现代中医常用的体质分类法着眼于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虚实,把人体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血瘀质、特禀质9种体质,每种体质有其明显的特征,其养生方法也不尽相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体质养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灵枢·二十五人篇》根据阴阳五行学说,人的形体、肤色、认识能力、情感反应、意志强弱、性格静躁以及对季节气候的适应能力等将各种人体形态归纳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多愁善感木行人,充满活力火形人,大智若愚土形人,坚持原则金行人,高深莫测水行人。可以说,是传统医学对人体体质的最早分类。</p><p class="ql-block">中医养生的理念是顺应自然、阴阳平衡、因人而异。</p><p class="ql-block">膏方保健是利用中药天然的偏性调理人体气血阴阳的盛衰,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最适合自己的膏方。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黄帝内经》认为,体质对人确实是很重要的。像《灵枢·五变》提出来,树木有坚脆之分,以树木来比喻我们人,人也有体质强弱之分。暴风雨来了,有的树木就受损了,有的树木就没受损,类比有时候病邪来了,不是所有人都得病了,有的人得病,有的人没得病。什么原因呢?实际上就是以树木作为一个比喻来比喻人,说明体质强弱跟患病是有密切关系的。而且就树本身来讲也有不同,部位不同,强弱质地也不同,所以受邪的部位跟感邪的性质也是有关系的。这也就解释了“一时受风,同时得病,其病各异”。一时受风,都得病了,但是得的病并不相同,这跟人的体质有密切关系,跟一个人各个部位有不同的强弱、受邪的地方不同、感邪的性质不同也有密切关系。所以说,体质与养生,对于预防疾病还是有非常密切关系的。当我们知道体质分类以后,如何指导我们的养生活动呢?首先,要知道自己属于什么体质,对自己有个了解,进行适当的调节。如果觉得自己小心眼一点,比如婆媳关系处理不好,那么可能你属偏少阴体质,所以你就要时时宽心,不要总为小事劳心,要心怀感恩,学会开导自己。而如果你生来就比较粗心,好夸海口,人比较飘,那可能你就偏太阳体质多一点,所以就要时时收敛自己的内心,沉心静气,达到一种精神平和的状态。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调和,则精聚神聚,人就会达到身心健康的状态。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对体质概括的方面是比较全的,包括人的肤色、形体、状态,人的行为、生理功能、心理特征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现在临床上经常用的就是九种体质。这九种体质基本上就把正常人的整个体质进行了划分。 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九种体质当中占比最高的3种偏颇体质分别是气虚体质、湿热体质和阳虚体质。接下来,我就着重说一说这3种体质在养生上应该怎么去注意。</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辨证施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医养生之辨证施养</p><p class="ql-block">《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医之治病,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故圣人杂合以治,各得其所宜。故治所以异而病皆愈者,得病之情,知治之大体也。”</p><p class="ql-block">说明人的地理环境、气候影响、居处条件、饮食结构、饮食习惯等等不相同。如同是咳嗽,地处北方或时处冬季寒冷,咳而气急,痰清稀;地处南方或时处夏季炎热,咳而气粗,痰黄稠;地处高原或时逢秋季干燥,咳而呛,痰少难咯;老年人咳嗽或有肾虚;年轻人咳嗽或以实邪为主。因此,同一种病的调养方法因人而异,不可能相同,所谓“同病异治”。而不同的病却可采用相同的治病方法,如感冒、咳嗽、麻疹、风疹、头痛等等,只要是因外感风热之邪,都可用疏风清热,宣散肺部风热邪气,达到治愈目的,所谓“异病同治”。</p><p class="ql-block">因此,辨证施养就是以证为辨别判断医疗方法的标准。</p><p class="ql-block">所谓“证”就是机体状态在一定阶段,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症状特征,如肝火上炎证,可由情绪急躁,面红目赤,头痛欲裂,胁肋疼痛等症状组成。同一种病可包涵不同的证,如感冒可见风寒证、风热证、风湿证、气虚证、阴虚证等等;不同的证由各种不同的症状组成。</p><p class="ql-block">“病”、“证”、“症”都是临床表现,凡是疾病都是由症状组成,依赖于“证”的统辖,换言之就是说证是由许多不同的症状所组成的,如肝火上炎证就包括脾气急躁易怒,面红耳赤,口咽干燥,头痛眼胀,舌红少津,脉弦等症状。而一个病可以包括许多不同的证型,如肝脏病可以包括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阴虚、肝胆湿热、肝风内动等等。</p><p class="ql-block">所以中医以辨证为诊病的中心环节,体现的是以人为本,而非以病为本的思维方式。辨证是施护(理)、施(调)养、施治(疗)的前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指人们在养生时都应遵循辩证的、“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养生不必拘泥于一法、一格、一式,应以形、神、动、静、食、药等多种方式进行,并要因人、因地、因时而异。要根据时令、地域以及人体的体质、性别、年龄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方法,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保持自身的阴阳相对平衡,来防病养生和治病。</p><p class="ql-block">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p><p class="ql-block">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志调养和品德调养等七方面内容。</p><p class="ql-block">行为养,即生活起居行为调养,如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p><p class="ql-block">气养,主要采用医用保健操等“内养功”。</p><p class="ql-block">形养,包括形体锻炼及体育健身。</p><p class="ql-block">食养,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宜忌等。囊括了医、药、食、茶、酒、民俗等诸多文化。</p><p class="ql-block">药养,即以食药(纯天然食性植物药)相融合粗加工制剂的“药膳疗法”。</p><p class="ql-block">术养是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如按摩、针灸、沐浴等。</p><p class="ql-block">总之,养生的特点就是要强调在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基础上的“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忌千篇一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①,因人施养。针对从事体力劳动者应修习静功以调理气机、修炼身心,因为体力劳动者身体运动的机会较大,故应多静养。而脑力劳动者由于身体运动的机会较少,因此应多慢跑或者跳跳舞、打打拳术,以增加运动量弥补身体运动机会偏少的缺憾。另外因人施养还要根据每个人的性情来养生,不能逆性而为,比如一个生性好静的人,就可以平时练练书法、养养花鸟,这样也可自得其乐有益身心健康,如果一个生性好静的人非要去每天弄枪舞棒,反而会增加心理负担,这样就有损健康了。</p><p class="ql-block">②,因地施养。农村的人由于居住在村庄,大部分人都世代久居互相熟识,居住环境鸡犬相闻,人与人之间都是乡里乡亲沟通起来比较容易,所以心理压力一般较小,但农村卫生习惯和卫生条件一般较城市有差距,所以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卫生习惯。而居住城市的人由于住在楼房里,甚至邻里之间互不认识很少来往,加上城市生活节奏较快,故城市里的人一般心理压力比农村要大,因此城市的人养生应多参加一些团体性质的健身运动,这样既可交朋结友消除孤独感又可起到锻炼身体的作用。</p><p class="ql-block">③,因时施养。中医养生強调每天、每年应根据十二时辰或者季节寒暑变化、根据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来养生,而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丰富多样化,每个人每天的生活节奏各有差异,同时由于现代冬有暖气夏有空调,所以对自然界寒暑变化反应较迟钝,因此,现代人养生尤其应注意每日生活细节,要养成适应自己体质的生活习惯,一定要防范养成影响身体健康的陋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养生要理性、科学、负责得选择养生方式,每个人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适合别人的养生方法就一定适合自己,要审因和辨证选择养生方式。阳盛之体,易患实证,须慎用温补之品及温热燥烈之剂;阴盛阳虚之躯,易患瘘症、风湿等病,须慎服寒凉之物和苦寒伤阳之剂。比如补肾就要辨证来补,中医把补肾分为补肾阴和补肾阳,如果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看着别人的补肾方法有效很好,自己就学来乱补就不是很合适,应该首先分析自己是阴虚还是阳虚再辨证施养,一般来说,阴虚的人有潮热、盗汗、腰膝酸软、手脚心发热的症状,阳虚的人有怕冷、手脚发凉、面色苍白、夜尿频多的症状,我们要根据这些症状、自己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补肾养生方法,辨证施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看一看,自己属于哪种体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09年4月9日,《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九个类型,这是经中医临床专家、流行病学专家、体质专家多次论证而建立的体质辨识的标准化工具。 《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及应用的文件,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我们来看平和体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等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 常见表现: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唇色红润,不易疲劳,精力充沛,耐受寒热,睡眠良好,胃纳佳,二便正常,舌色淡红,苔薄白,脉和缓有力。 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 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气虚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特征:元气不足,以疲乏、气短、自汗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p><p class="ql-block">常见表现:平素语音低弱,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易出汗,舌淡红,舌边有齿痕,脉弱。 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 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气虚体质实际上是我们所说的气虚,气不足的人。气虚质的表现主要有平时语音低怯,气短懒言,容易疲乏,精神不振,目光少神,头晕,健忘,易出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等。这种人不太善于交流,不太愿意多说话,而且耐受环境、气候变化的能力比较差,也就是说碰到季节变换、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 对气虚体质的人,我建议应该多吃一些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比如大米、小米、土豆、红薯、山药,这类滋补的谷物可滋补一下后天之气。而对于一些辛散耗气的食物要少吃一点,比如槟榔、香菜这类食品。我给大家推荐一个食疗方子,这个方子其实很多家庭也在做,尤其是广东人经常做。 黄芪乌鸡汤:炖乌鸡的时候里面放点西洋参,或放点黄芪,这就是一个补脾益气的方子。在注意饮食的同时,气虚质的人还不要太过的操劳。中医叫作“劳则气耗”,所以,感到劳累的时候应该注意休养自己的身体。另外也可以通过一些其他的养生方式,比如散步、慢步走,或做一些八段锦等功法,以静养、运动不太剧烈的方式来进行调节。长期坚持,能改善气虚的症状,保持身体的机能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接下来我们来看阳虚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特征:阳气不足,以畏寒怕冷、手足不温等虚寒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 常见表现: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舌淡胖嫩,脉沉迟。 心理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发病倾向:易患痰饮、肿胀、泄泻等病;感邪易从寒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易感风、寒、湿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阳虚质跟气虚质的差别主要是阳虚质的人阳不足。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的人,有平素畏冷、手足不温、喜热饮食、精神不振、睡眠偏多、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嫩、边有齿痕等虚寒的表现。肌肉松软不实,性格多沉静,感邪易从寒化,所以体内生邪以寒邪为主,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夏不耐冬,就是觉得夏天人舒服,冬天却不好过。 对于阳虚质的人,我建议可以吃一些甘温益气的食物,比如羊肉、葱、姜、韭菜等。少吃那些寒凉的食物,像生鲜、雪糕之类。另外也可以做一些穴位按摩,像命门和肾俞,这两个穴位是有保健效果的穴位。那么命门和肾俞怎么找呢?实际上很好找。命门和肾俞都是跟我们的肚脐水平的,在肚脐水平画一圈,跟我们的脊柱相交的就是命门,在命门各旁开1.5寸的位置就是肾俞。对肾俞和命门可以点按,也可以进行揉按,对于补充我们的阳气是比较有帮助的。阳虚体质的人,因为耐春夏不耐秋冬,所以在秋冬的时候,要注意下肢、腰部的保暖,该及时添加衣物及时添加衣物。有人有热水泡脚的习惯,我觉得这个习惯是比较好的。如果在热水泡脚的时候再揉按揉按脚底的涌泉穴,也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很多医院都有“冬病夏治”的三伏灸、三伏贴,实际上它就是利用夏天旺盛的阳气配合辛温发散的这些药物来祛除体内的寒气,调畅气血以补充我们的阳气。对于阳虚体质的人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可以建议大家用一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阴虚体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特征:阴液亏少,以口燥咽干、手足心热等虚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形体特征:体形偏瘦。 常见表现:手足心热,口燥咽干,鼻微干,喜冷饮,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心理特征:性情急躁,外向好动,活泼。 发病倾向:易患虚劳、失精、不寐等病;感邪易从热化。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耐冬不耐夏;不耐受暑、热、燥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痰湿体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特征:痰湿凝聚,以形体肥胖、腹部肥满、口黏苔腻等痰湿表现为主要特征。 </p><p class="ql-block">形体特征: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p><p class="ql-block">常见表现: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黏,胸闷,痰多,口黏腻或甜,喜食肥甘甜黏,苔腻,脉滑。 </p><p class="ql-block">心理特征: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 </p><p class="ql-block">发病倾向:易患消渴、中风、胸痹等病。 </p><p class="ql-block">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梅雨季节及湿重环境适应能力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再看一下湿热体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特征:湿热内蕴,以面垢油光、口苦、苔黄腻等湿热表现为主要特征。 </p><p class="ql-block">形体特征:形体中等或偏瘦。 常见表现: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 </p><p class="ql-block">心理特征:容易心烦急躁。</p><p class="ql-block">发病倾向: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病。 </p><p class="ql-block">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湿重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湿热体质其实就是体内有湿热邪气,表现为形体偏胖或苍瘦,性格多急躁易怒,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心烦懈怠,眼睛红赤,男子易阴囊潮湿,小便短赤,大便燥结或黏滞,面垢油光,舌苔黄腻,易患热系的皮肤病症,比如痈肿。实际上对于这种人我建议应该清淡饮食,应该吃一些甘寒、甘平,或者是清利湿热的食物,像薏苡仁、莲子、茯苓、红小豆、冬瓜、黄瓜、白菜、芹菜等。而像狗肉、辣椒等辛辣之品一定要少吃。尤其是火锅、烹炸食品、烧烤食品,这种东西都是高热量的,最容易生痰化湿,应该避免食用。有些人爱喝酒,湿热体质的人应该尽量少喝酒,因为饮酒过量会引起湿热的蓄积,长此以往就会引发湿热体质的加重。</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血瘀体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特征:血行不畅,以肤色晦暗、舌质紫黯等血瘀表现为主要特征。 </p><p class="ql-block">形体特征:胖瘦均见。 常见表现:肤色晦暗,色素沉着,容易出现淤斑,口唇黯淡,舌暗或有淤点,舌下络脉紫暗或增粗,脉涩。 </p><p class="ql-block">心理特征:易烦,健忘。 </p><p class="ql-block">发病倾向:易患症瘕及痛证、血证等。</p><p class="ql-block"> 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寒邪。</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气郁体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特征:气机郁滞,以神情抑郁、忧虑脆弱等气郁表现为主要特征。 </p><p class="ql-block">形体特征:形体瘦者为多。 </p><p class="ql-block">常见表现:神情抑郁,情感脆弱,烦闷不乐,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p><p class="ql-block">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稳定、敏感多虑。 </p><p class="ql-block">发病倾向:易患脏燥、梅核气、百合病及郁证等。 </p><p class="ql-block">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精神刺激适应能力较差;不适应阴雨天气。</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种特殊的体质叫特禀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总体特征:先天失常,以生理缺陷、过敏反应等为主要特征。 </p><p class="ql-block">形体特征:过敏体质者一般无特殊;先天禀赋异常者或有畸形,或有生理缺陷。 </p><p class="ql-block">常见表现:过敏体质者常见哮喘、风团、咽痒、鼻塞、喷嚏等;患遗传性疾病者有垂直遗传、先天性、家族性特征;患胎传性疾病者具有母体影响胎儿个体生长发育及相关疾病特征。 </p><p class="ql-block">心理特征:随禀质不同情况各异。 </p><p class="ql-block">发病倾向:过敏体质者易患哮喘、荨麻疹、花粉症及药物过敏等;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先天愚型等;胎传性疾病如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和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足软、肌肉软、口软)、解颅、胎惊等。 </p><p class="ql-block">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适应能力差,如过敏体质者对易致过敏季节适应能力差,易引发宿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也就是特有禀赋的体质,这实际上指一些过敏体质的人。有的是鼻炎,有的是皮肤容易出现过敏的现象。这些症状在中医认为肯定是有风邪了,而且经常容易产生过敏,那就偏于正气不足,偏一些气虚。有的在这些基础上还有一些基础性的东西,有的人有血热,有的人有阴虚。所以我说,对于一些有过敏体质的人,首要的就是到医院查一查过敏源,少接触这些过敏源。另外一个就是适当的时候找一下大夫,调一调这种阴阳失衡的一种状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无论是《黄帝内经》的体质的知识,还是我们刚才提到的在现在人群当中普遍应用的这种九种体质的知识,实际上都是想强调一点,让大家认识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体质,进而在生活当中加以调节、运用,少得一些疾病。这也是结合自己的情况来进行的。 在这里我还是要提醒大家,因为有些人认识到自己的体质以后,看了一些讲座、书籍,就认为自己得了什么病,我在门诊有时候也接待这样的患者。这种患者对《黄帝内经》的认识和对自己病的看法说得头头是道,认为是不是应该吃什么什么药了呢?其实不然。这样的患者往往是从某一个角度认识到了一定的事物的情况,但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如果真的想吃什么药,我建议大家还是要找大夫给予综合的判断,综合的诊治。</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治未病</p><p class="ql-block">【原文】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1,……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2,不亦晚乎!(《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p><p class="ql-block">【注释】 1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夏顺从生长之气蓄养阳气,秋冬顺从收藏之气蓄养阴气。春夏养阳,即养生、养长;秋冬养阴,即养收、养藏。 2锥:《黄帝内经太素》作“兵”。兵,即兵器。</p><p class="ql-block"> 【应用】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可以考虑顺应四季以药物和饮食调治相关疾病,如李时珍所说:“春月宜加辛温之药,薄荷、荆芥之类,以顺春升之气;夏月宜加辛热之药,香薷、生姜之类,以顺夏浮之气……秋月宜加酸温之药,芍药、乌梅之类,以顺秋降之气;冬月宜加苦寒之药,黄芩、知母之类,以顺冬沉之气,所谓顺时气而养天和地。”(《本草纲目·四时用药》)又如近代名医秦伯未就曾提出,对阳气不足的哮喘病人,不宜用化痰镇咳药,主张在春夏季用补阳药以温养体力,促使机体自然好转,可防止秋冬发作,其理由是借助夏天阳旺来培植秋冬之不足。目前所提倡的“冬病夏治”就是建议阳虚病人,如患入冬即发之冬病,则在夏季予养阳药物,如金匮肾气丸;而“夏病冬治”就是建议阴虚病人,如患入夏即发之夏病,则在冬季予养阴药物,如生脉散。还有,现在大力提倡的“三伏灸”可以预防冬天发生的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疾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治与养</p><p class="ql-block">什么叫“治”?治就是利用医术和药物对病人的身体或身体里存在的细菌病毒进行攻击,从而达到消除疾病的目的。什么叫“养”?养就是不对疾病进行攻击,而是强化饮食、睡眠、运动、环境等生活性的手段,让身体的体质得到好转,器官功能得到修复,免疫能力得到提升。重新强大的身体免疫系统对病毒进行攻击,最后达到自我康复的目的。科学越来越发展,医疗水平越来越高超,医院也越来越多,可是我们的疾病并没有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许多疾病越来越治愈不了。原因就是人们只重视“治”而忽视了“养”。无数的事实证明,决定身体健康的根本不是治疗,而是养生,养生成了人类疾病康复的决定因素。 养生是用保健的办法来修复身体受损的器官、组织、细胞的功能,最后达到康复的目的。运用养生的方式就会让身体越来越健康,寿命越来越接近人的自然寿命。治是治标,养是治本。人体好像一棵树,树有许多数不清的树枝和树叶,树枝枯了,树叶黄了,就好像人得了各种奇形怪状的疾病。治疗就是对这些树枝和树叶撒些水,或者干脆用塑料的枝和叶来代替;养生是改变生活方式,不管树枝和树叶,而是对树根浇水施肥。过了一段时间,那些枯了的枝、黄了的叶又重新焕发新的生机。 治是对症下药,根据不同的疾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因此人类的疾病数目越来越多,医院的科室越来越细,医生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养不需要对症调养,不管是什么疾病,都是通过均衡饮食、增加运动,提高睡眠质量、养成良好习惯、获得精神愉快等手段来使身体素质提高。身体就像是一口池塘,五脏六腑和各种器官就是池塘里的大鱼和小鱼。大鱼小鱼得病了,往往不是鱼本身有问题,而是池塘的水质有问题,或者水太少太浅。要想让池塘里的鱼好起来,除了改善水质,别的办法都是徒劳的。水质就是人体的正气,养生是水质改善的唯一方式。 治疗只针对得疾病的局部,不顾其他,治疗的手段多种多样。“养”只看整体,不顾局部,调理只有一招——改变生活方式。身体是土壤,不同的土壤长出不同的植物,草原的土壤只能长草,森林的土壤能长树。疾病是土壤里不良的种子。治疗的做法就是在土壤里清除不良的种子,但这种不良的种子太多了,清除了一些,风一吹又来了不少,最后发现整个土壤里都长满了恶草。疗养是改变土壤的环境,不管有多少不良的种子,一进入这个健康的土壤,都不能生长。 养生治病必须要找到事物背后真实的东西。治疗看起来很快,比如,许多小孩感冒发烧就看医生,得病就吃药打针,结果很快就治好了,但是以后你会定期来看病的,看来看去小孩成了医院的常客,甚至一生疾病缠身。养生看起来很慢,因为通过生活方式改变来提升身体体质,有时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但是一旦身体好了,疾病就会不治而愈,并不再反复发作。因此治病看起来快,实际上慢;养病看起来慢,实际上快。疗养就好像是你要找到的终生伴侣,陪你度过充满艰难困苦的漫漫人生。有时虽然平淡了些,但绝对是你一生幸福的依靠。 身体是我们的孩子,得病就是孩子沾染了恶习。我们用药物治疗来攻击我们的身体,结果却往往会同时毒害我们的孩子,如果孩子死了,我们的生命再也无法延续下去。疗养就是用教育的办法,让孩子一点一点的戒除恶习,虽然需要我们付出极大的精力和耐心,但这是我们唯一能拯救孩子的办法。健康如果像一条河,那么得了疾病,就是这条河流的水被污染了。要想重新健康起来只有净化河水。很多临床医生的办法只是在下游打捞水中的垃圾,可是上游源源不断的垃圾流入河中,这些医生再怎么打捞也是无济于事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上游控制垃圾的进入,在河的两边栽上树木。这种上游控制法就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许多人不能突破这种思维,所以他们疾病缠身。 治疗主要是针对急性病、外伤、细菌传染等;养生主要是针对慢性病或者说针对那些因为身体素质下降而形成的疾病。 治疗所依靠的对象是药物、手术、医术;而养生依靠的是生活方式的改变,无所不能的免疫系统。 治疗有一定的危险性,因为很多药物有毒副作用,而手术则是对身体进行切割甚至切除;养生则没有任何危险,安全可靠,因为养生就是生活本身。 治病的人相信医生,相信医术,相信药物,相信仪器检查的身体指标,他们相信自己的疾病没有好,是因为还没有找到能够治好自己的医生、药物、方法;养生的人相信知识,相信健康的理念,相信生活改变带来的好处,相信自己的免疫系统,相信来自身体的感觉。他们相信自己的病没有治好是因为自己改变生活方式的程度还不够。他们愿意对身体长期投资,获得长远的效益。</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体虚感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概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体虚感冒是以反复发作、缠绵难愈为特点的临床常见疾病,主要见于体弱之小儿和妇女、老人,以及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所谓“体虚感冒”是指患者在感冒时伴有某些“正气虚弱”的表现。通常我们在临床上判断一个人是否易感以一年5次以上为标准。它的特点是次数多、缠绵难愈。正如古代有位医家所说:“如虚人伤风,屡感屡发。”在临床上,体虚感冒的病程往往较长(常在1周以上),严重时还会诱发患者的宿疾或使其原有的疾病加重。该患者大多由于脾肺气虚、卫外不固而易于感受外邪,感冒会反复发生。有些患者往往感冒刚好些,又因冷天外出、保暖不足,或在洗头、洗澡、换衣服时不小心受凉而复发。临床实践证实,中医治疗体虚感冒有较好的效果。其治法不是单纯地祛邪解表,而要兼用补法,不仅重视对患者病症的治疗,还要注意对患者病前的预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辨证论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发作期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气虚感冒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表现】既有发热、恶风寒、无汗或有汗、头昏或头痛、肢体酸软或疼痛、鼻塞或流涕等风寒感冒的症状,又有疲倦乏力、少气懒言等脾肺气虚的表现。查体可见其舌苔薄白、脉浮无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治则】益气解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方】参苏饮(处方:人参、紫苏、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枳壳、桔梗、木香、陈皮,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气虚外感,还可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肺心病的治疗。)。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阴虚感冒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主要表现】既有发热、微恶风寒、有汗、头昏等风热感冒的症状,又有口干咽痛、久咳少痰等肺胃阴虚的表现。查体可见其舌红少苔、脉细数。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治则】滋阴解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方】加减葳蕤汤(处方:生葳蕤9g淡豆豉9g红枣二枚生葱白二枚6g炙甘草1.5g桔梗苏薄荷各5g东白薇3g)。</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缓解期(气虚型)一般体虚感冒肺气不足、卫表不固为最常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主要表现】症见体质虚弱,肌肉松软,汗多不止,精力不振,不爱户外活动,脉软弱无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治则】益气固表。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处方】玉屏风散(处方:黄芪、炒白术和防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食疗】黄芪粥。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材料】黄芪15g,大枣10枚,粳米50g。 【做法】先将黄芪煎水取汁,然后用此药汁与粳米和大枣一起煮粥。每日1剂,分两次服食。 另外还可以服食虫草老鸭煲(冬令进补),伴有阴虚者平时可多食白木耳、百合、梨等润肺的食物。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三)缓解期的其它调理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冬病夏治(夏季养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冬令膏方(冬季养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注意适应气候冷暖的变化,勿使室内外环境的温差过大,同时应根据周围环境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此外,平素体质虚弱的人要适当地加强身体锻炼,并注意日常饮食营养的调理,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在每年的秋季可注射流感疫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5.拍打肺经防感冒(夏季养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