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寻红色基地,传承愚公精神––建明镇中学党员教师赴沙石峪红色研学

建明镇中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红色,是日出的颜色,也是中国的底色。红色印记,是中华大地上最靓丽的风景线,是中国人的精神高地。</span></p> <p class="ql-block">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重温党的光辉历史,2023年4月29日,建明镇中学全体党员干部在支部书记刘海龙同志的组织带领下,前往德育基地遵化沙石峪村,开展了以“踏寻红色基地,传承愚公精神”为主题的党日活动和廉政教育活动。此次活动的主旨是激励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廉洁从教,发挥艰苦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p> <p class="ql-block">  遵化沙石峪村是全国闻名的当代“活愚公”村,被周恩来总理赞誉为“北方农业的一面旗帜”,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代表。</p> 敬献花篮 <p class="ql-block">  4月29日,正值周恩来总理来沙石峪村参观访问纪念日。参加活动的党员同志们在周恩来总理的雕像前,隆重举行了“敬献花篮”仪式。党员教师们排成四列纵队,两位党员抬着花篮缓步向前敬献花篮,随后,全体党员教师三鞠躬,向周恩来总理致以崇高的敬意。</p> 重温誓词 <p class="ql-block">  在周恩来总理的雕像前,参加活动的党员同志重温入党誓词,坚守党员初心,铭记党员使命。</p> 聆听讲解 <p class="ql-block">  随后,一行人走进沙石峪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纪念馆外部造型从正面看构成 “山”字,象征着沙石峪人民开山填涧,从背面俯看构成一个“土”字,象征着沙石峪人民取土造田,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沙石峪人民艰苦创业的历程。</p> <p class="ql-block">  进入纪念馆,大家依次参观了每个展厅。聆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看着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摸着一件件充满年代感的旧工具,一幕幕沙石峪人民坚韧不拔、奋力改变山村面貌的感人画面浮现于眼前。</p> <p class="ql-block">  主题序厅:北墙放置周总理、张贵顺等人物浮雕,浮雕基座刻陈毅副总理来沙石峪所作诗句“万里继续走 千担永远挑”,点明纪念馆主题。浮雕左侧为前言,说明建设纪念馆的目的意义。浮雕右侧为歌曲《当代愚公换新天》曲谱及歌词,歌颂沙石峪人民战天斗地的当代愚公精神。</p> <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前,沙石峪是远近闻名的穷山沟,土地贫瘠、环境恶劣,素有“土如珍珠水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之称。全村仅有贫瘠土地5.3公顷,亩产粗粮30余公斤,人们连肚子都填不饱。新中国成立后的20世纪60年代,沙石峪人民不怕艰难困苦,在党支部书记张贵顺的带领下,硬靠肩挑臂挎,从大山石头缝里取土,在村头青石板上造田,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世界奇迹。周总理曾于20世纪60年代先后两次陪外宾到沙石峪参观视察,给予了很高的赞誉。此外,先后有12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来沙石峪参观访问。</p> <p class="ql-block">  第一部分:介绍开山造田思想的形成及社会背景。</p> <p class="ql-block">  第二部分:介绍开山造田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包括打井蓄水、引水上山,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开凿愚公洞,英雄赞歌,实物展示等五组内容。</p> <p class="ql-block">  第三部分:介绍党的关怀及全国各族人民和国际友人的支持。包括周恩来总理的第一次来访、第二次到访及国外领导人与国际友人的来访、全国各族人民及国际友人的支持等三组内容。</p> <p class="ql-block">  第四部分:万里继续走,千担永远挑。介绍艰苦奋斗成就及对未来的展望。沙石峪几代活“愚公”牢记周总理的嘱托,创造了骄人的业绩和物质财富。进入新世纪,他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愚公移山精神,万里继续走,千担永远挑,立足自身特色,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葡萄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葡萄专业村。同时,注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村民的文明素质,先后被河北省委省政府、唐山市委市政府、遵化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村、先进单位、文明村标兵,并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p> <p class="ql-block">  改革开放以来,沙石峪人继续发扬当年的“愚公”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请专家实地考察分析沙石峪的优劣势,进行优良葡萄品种栽植,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沙石峪是国家级生态文明村、国家森林乡村。</p><p class="ql-block"> 眼前的一幕幕,让大家深深体会到了沙石峪人民“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当代愚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沙石峪人民战天斗地、永不放弃的英雄气概所折服,更为新时代沙石峪村的新发展而欢欣喜悦。</p> <p class="ql-block">  岁月变迁,海棠依旧。在沙石峪纪念馆,重温先辈的奋斗历程,所有人都经受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刻洗礼。万里还要继续走,千担还要永远挑,党员干部们要带头发扬“愚公”精神,坚定人生信仰,坚守初心使命,把沙石峪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铭记历史,砥砺自我,让党徽在岗位上闪光,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最大的力量。</p>

沙石

党员

愚公精神

艰苦奋斗

万里

纪念馆

走千担

周恩来

总理

造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