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记忆~沈阳故宫

淼淼一水间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心,是中国仅有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清朝初期皇宫,亦称盛京皇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1625年,建成于1636年皇太极时期,共有114座建筑,分东路建筑、中路建筑、西路建筑三个组成部分~</p> <p class="ql-block">故宫正门</p> <p class="ql-block">大清门是沈阳故宫的第一道宫门,是沈阳故宫的正门,牌匾上的文字,满文在左,汉文在右,(不同于北京故宫的满文在右➡️,汉文在左⬅️),皇帝临朝前,文武百官候朝的地方~</p> 东路建筑 <p class="ql-block">东路建筑,以大政殿和十王亭为主体,是努尔哈赤时期执政理念的写照,努尔哈赤实行十大和硕贝勒共同议政,靠君臣同心协力共创后金基业~</p> <p class="ql-block">天空之镜</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俗称八角殿,始建于1625年,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营建的重要宫殿,初称大衙门,1636年定名笃恭殿,后改大政殿。八角重檐攒尖式,八面出廊,均为“斧头眼”式隔扇门。下面是一个高约1.5米的须弥座台基,绕以雕刻细致的荷花净瓶石栏杆。殿顶满铺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中相轮火焰珠顶,宝顶周围有八条铁链各与力士相连。殿前的两根大柱上雕刻着两条蟠龙,殿内有精致的梵文天花和降龙藻井,气势雄伟。殿内设有宝座、屏风及熏炉、香亭、鹤式烛台等。此殿为清太宗皇太极举行重大典礼及重要政治活动的场所。1644年(顺治元年)皇帝福临在此登基继位~</p> <p class="ql-block">大政殿内景</p> <p class="ql-block">十王亭之一</p> <p class="ql-block">穿过东掖门就到了中路建筑群</p> 中路建筑 <p class="ql-block">崇政殿,沈阳故宫正殿,俗称“金銮殿”,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崇德元年(1636)定为今名,是皇太极时期朝会理政,接见外国使臣之处,清定都北京后,皇帝东巡沈阳祭陵礼成,在此举行隆重庆典,殿内的摆设是乾隆东巡时按北京故宫的乾清宫陈设所摆放。龙椅、熏炉、鹤式烛台、塔式香亭、太平有象等,显得颇为庄严~</p> <p class="ql-block">殿内正大光明匾额为顺治皇帝御笔亲题</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九为阳数最大,宝座上刻有八条金龙,再加上真龙天子,是为九条金龙。龙椅之后的屏风之上刻有康熙摘出的言十二句铭文圣训,作为治国平天下的座右铭~</p> <p class="ql-block">蓝色龙纹琉璃独具特色</p> <p class="ql-block">殿外龙头排水口</p> <p class="ql-block">殿前为乾隆时期增设的日晷</p> <p class="ql-block">门海</p> <p class="ql-block">中路建筑是皇太极继承后金汗位后所建造,大都质朴无华,只有凤凰楼为三滴水歇山式建筑,其余所有宫殿都是较低级的硬山式建筑。由南向北分别为候朝空间、常朝空间、过渡空间、候寝空间和生活空间,具有浓郁的满族早期民族风格~</p> <p class="ql-block">凤凰楼位于崇政殿的后方,建在4米高的青砖台石基之上,是皇太极休息、议事、宴会之所。整个凤凰楼共三层,三层歇山式建筑,顶铺黄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紫气东来”金漆赶珠龙纹匾:此匾为乾隆皇帝亲笔题写,高悬在凤凰楼上300余年,青地金字,四周有浮雕龙。寓意清朝开国创业始于辽东,发祥于盛京~</p> <p class="ql-block">清宁宫,位于高台院落的最北端,坐北朝南,是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的住所~</p> <p class="ql-block">满族三大特色之~口袋房</p> <p class="ql-block">皇太极画像</p> <p class="ql-block">崇德八年(1643),八月初九,皇太极在南炕“端坐无疾而终”</p> <p class="ql-block">关雎宫,是“崇德五宫”之一的东宫,宫殿名称源自《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清太宗皇太极在位时,宸妃海兰珠在此居住~</p> <p class="ql-block">宸妃海兰珠画像</p> <p class="ql-block">满族三大特色之~万字炕</p> <p class="ql-block">林丹汗福晋娜木钟,原为漠南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正室大福晋,天聪八年(1634年),林丹汗去世,后归顺后金,被皇太极立为侧福晋。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封其为西宫贵妃,居麟趾宫,位居崇德五宫后妃的第三位。麟趾宫:取自《诗经·周南·麟之趾》 ,麟趾:比喻有仁德、有才智的贤人~</p> <p class="ql-block">衍庆宫又称为次东宫,是皇太极淑妃巴特玛喿的寝宫,衍庆是福庆长久的意思。淑妃也来自阿巴垓部,为林丹汗窦土门福晋,林丹汗死后,与部众归顺皇太极,崇德元年册封为衍庆宫淑妃。她的女儿,被皇太极嫁给多尔衮为妻~</p> <p class="ql-block">亦称次西宫,为皇太极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布木布泰的寝宫,崇德三年(1638)正月生皇九子福临,即后来继位为君的顺治皇帝~</p> <p class="ql-block">庄妃布木布泰画像</p> <p class="ql-block">索伦杆,高丈余,在木杆顶端上设有银锡斗,满族人称之为神杆,主要是用来喂养乌鸦之用。在满族,乌鸦乃是吉祥之物~</p> <p class="ql-block">满族三大特色之~烟囱建在地面上</p> <p class="ql-block">随处可见的黄琉璃瓦绿剪边</p> <p class="ql-block">影壁,图案以仙鹤为主,(北京故宫图案为龙),历经几百年虽有残缺和断裂,仍不失其风采~</p> <p class="ql-block">沈阳故宫的小石兽们</p> 西路建筑 <p class="ql-block">西路建筑是乾隆皇帝东巡盛京时,于中路建筑的西侧増建的建筑,主要包括嘉荫堂和文溯阁两个建筑组群~</p> <p class="ql-block">文溯阁是个二层三楼的建筑,它的色彩与其它宫殿截然不同。一般宫殿殿顶都采用黄琉璃瓦绿剪边及五彩饰件,而文溯阁用的则是黑色琉璃瓦绿剪边。所有的门、窗、柱都漆成绿色,外檐彩画也以蓝、绿、白相间的冷色调为主,这与其它宫殿红金为主的外檐彩饰迥然不同。其彩绘画题材也不用宫殿中常见的行龙飞凤,而是以“白马献书”、“翰墨卷册”等与藏书楼功用相谐的图案,给人以古雅清新之感~</p> <p class="ql-block">据说以“五行八卦”之说,“北方壬癸水,其色属黑”,黑是代表水的。而文溯阁是专为存贮清代大百科全书《四库全书》所建的楼阁,书忌火,以黑瓦为顶,寓含着“以水克火”之意</p> <p class="ql-block">文溯阁《四库全书》是仅存于世的三部《四库全书》之一,1966年,中苏关系紧张,当时的辽宁省革命委员会考虑到战事对四库全书可能造成的危害,便请示中央采取有关措施对书籍进行妥善保护,当时中央慎重作出决定:将四库全书调拨甘肃省保存~</p> <p class="ql-block">窗柱等不饰红金等暖色有“取吉避灾”的用意</p> <p class="ql-block">保极宫,为皇帝东巡时的寝宫。样式与东所介祉宫相同,但其左右有抄手廊与迪光殿后廊相接,使院内显得更为精致典雅~</p> <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把江南的彩绘带到了沈阳故宫</p> <p class="ql-block">嘉荫堂</p> <p class="ql-block">戏台</p> <p class="ql-block">屋脊上的神兽</p> <p class="ql-block">西掖门</p> <p class="ql-block">从西掖门出口出来有一块宽阔的空地,清朝时为皇家御马场,现为停车场🅿️</p> <p class="ql-block">太庙</p> <p class="ql-block">故宫东门</p> <p class="ql-block">下马石</p> <p class="ql-block">文德坊</p> <p class="ql-block">武功坊</p> <p class="ql-block">奏乐亭</p> <p class="ql-block">清代宫廷家具在此展出</p> <p class="ql-block">清代建筑展</p> <p class="ql-block">从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历经皇太极,到顺治入关,一共用了61年。清初定都沈阳后,故宫曾多次扩建,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不及北京故宫的十分之一,虽然体量和规制比北京故宫差了许多,但因为是清开国营建和使用的皇家宫苑,倍受清王朝的重视。清朝迁都北京后,定盛京沈阳为陪都,沈阳故宫就成为陪都宫殿和皇帝的行宫,后历经沧桑磨难保存至今,从盛京皇宫到陪都宫殿,再到如今面向公众的博物馆,沈阳故宫经过近四百年的风云变幻,它见证了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的辉煌,饱尝了帝国主义侵略者铁蹄践踏的屈辱,如今又作为博物馆重新散发着生机与活力,在四百年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方寸间的沈阳故宫传递着时间的力量,让我们看到了不因岁月而流逝的美好祝愿,希望我这篇小小的游记能够让你爱上沈阳故宫,爱上传统文化,爱上唯美浪漫的中华文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