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声诉衷肠——保尔和他的手风琴

罗琰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同学你好,“我是你的眼,我见如你见”。今天讲保尔和他的手风琴——琴声诉衷肠。</p><p class="ql-block"> 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母亲喜欢唱民歌,不知不觉中,奥斯特洛夫斯基熟悉并喜爱上了不少优美的民歌。后来他不仅爱听爱唱,还会拉手风琴弹吉他。这样的兴趣爱好投射到他创作的《钢铁是怎样炼成》中。</p><p class="ql-block"> 作者不仅以生动的情节描写了保尔的成长,还别出心裁以五次出现拉手风琴的场面来刻画保尔的性格,揭示其性格的变化与发展。</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琴声出现在第一部第二章。那是一个夏天的傍晚,颤抖的空气充溢着浓郁的花香,星星就像萤火虫。一群爱说爱笑的年轻人聚在保尔家外面的木料堆上。保尔拉起手风琴,“灵活的指头刚轻轻触着键盘,便由上到下地迅速移动起来,低音键刚长叹一声,接着就迸发出一连串欢快的旋律。”尽管在上学和做工的过程中品尝了人生的艰辛,年轻的保尔弹琴仍然“奏出热烈的、迷人的和声”,让人觉得“人世间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呵!”手风琴的欢快旋律,不仅传达出年轻人的活力,也传递给读者伴随保尔一生的性格——乐观倔强,不向生活屈服的生命的源力。</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描写保尔弹琴在第一部第三章。保尔参加红军,在祖国的大地上来往行军已经一年了。“他已经长成大人了,也更加强壮了”,但是他的思想充分成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他向指导员要求转到骑兵第一军去,因为那里“以后一定要大干一场”。当指导员断然反对,并告诉他“党和共青团是建立在铁的纪律上面的”,每个同志是“什么地方需要他,就到什么地方去”,他仍擅自转到骑兵队。</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作者描绘了一幅骑兵队部队生活的热烈场景。布琼尼骑兵队的战士欢快地跳着舞,但战士奏手风琴时,“手风琴不合拍地发出嘎哑的声音”。战友们不由得怀念起一位牺牲的骑兵连的排头——一位好手风琴手。这时保尔挤进圈子,握住手风琴“奏出了或高或低的动听的声音”,“手风琴不停地用琴声鞭策”,“用急骤而狂热的旋律驱赶”着跳舞的骑兵。</p><p class="ql-block"> 这次保尔欢快的琴声驱散了骑兵连的阴霾,手风琴成为他快速地融入了骑兵队的最好媒介,读者再次看到保尔身上的火热与激情。</p><p class="ql-block"> 不一样的琴声出现在第二部第三章。保尔战胜伤寒,第四次死里逃生。当他来到埋葬烈士们的公墓,触景生情,对人生的价值领悟渐深——“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p><p class="ql-block"> 保尔要离家继续革命,母亲不舍,他劝母亲不要伤心,拿出手风琴奏出新鲜音调引起了母亲的惊奇。</p><p class="ql-block"> “现在他的演奏跟过去不同了,它不再是那种轻飘的音调了,也不再是那种粗犷的调子了,也不再是那种曾经使这青年手风琴手闻名全镇的如醉如狂的奔放的旋律了。他的音调现在是和谐的,它仍有力量,但是比过去更深沉了。”</p><p class="ql-block"> 这不同往常的琴声,是保尔下定决心走革命道路的表达,是对公墓前领悟的最好呼应。作者并没有用更多华丽辞藻,而仅仅通过对琴音“仍有力量,但是比过去更深沉”暗示了当初那个年少轻狂的保尔成长为一个成熟稳重、有奋斗目标、有钢铁般意志的革命战士。</p><p class="ql-block"> 第四次的描写保尔拉琴出现在第二部第三章的结尾。在庆贺塔利亚和奥库涅夫结合的晚会上,保尔的手风琴“像燃起一把火一样奏了起来”,“手风琴奏的歌曲述说着过去,述说着战火纷飞的年代和今日的友谊、斗争和喜悦。”当沃林采夫接过手风琴时,“开始像旋风一样舞蹈的不是别人,正是保尔。”这喜庆场景,也是年轻战友们的欢乐聚会,自然应该奏个痛快,跳个痛快。这极度的欢快与文中的“保尔疯狂地跳着,这是他一生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热情的跳舞。”形成强烈对比,读者似乎看到阳光背后的乌云正向保尔聚拢,以极乐来预示后面的极艰难,也是艺术表现手法之一吧!</p><p class="ql-block"> 最后一次在第二部的第四章。保尔来到小镇别列兹多夫做民兵第二大队的政委,又负责把散在这新区各地的团员组织起来,成立一个团组织。</p><p class="ql-block"> “在那些农村的晚会和大街上,手风琴对宣传工作的帮助比什么时候都大。保尔的手风琴使他跟青年们有了交情……青年们倾听着手风琴,倾听着它的演奏者——以前的铁路工厂的工人,现在的政委兼共青团书记的讲话。年轻的政委的琴声和他对他们所说的话已经在他们心中溶成一个和谐的整体。”</p><p class="ql-block"> 手风琴在已经成长起来革命战士保尔手中,已不只是个人情绪的表达了。作为基层团干部的保尔,已懂得用手风琴作为团结群众的工具,以音乐作为宣传武器,是青年打开心扉,提升觉悟的钥匙。这次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弹奏手风琴是保尔思想成长,领导力提高的优美表现。</p><p class="ql-block"> 这五次保尔拉手风琴,琴声、心声与保尔的成长合而为一。作者借琴声来发展故事、调节节奏、塑造人物,假如没有琴声的穿插,小说与人物的灵动、丰满、立体也就少了韵味。(罗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