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四月下旬,和朋友结伴自驾游的最后一站选定了德清的莫干山。 </p><p class="ql-block"> 莫干山是我国四大避暑胜地之一,位于浙江湖州市德清县境内,海拔最高724米,风景秀丽,山峦连绵起伏。传说春秋时吴王阖闾派莫邪、干将在此铸就绝世雌雄双剑而得名。</p> <p class="ql-block"> 莫干山历史悠久,志载南朝梁大同年间(公元535--546),惟正禅师因慕莫干山林泉幽美,在此建天泉寺,至清康熙、乾隆时期,山上已是“缁流(和尚)云集,蔚为丛林(寺庙)”。名人墨客也寻迹而至,逐渐为人所知。</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气候在盛夏酷暑时清凉宜人,被称作”清凉世界”。但过去只是达官贵人的避暑胜地。因为山势陡峭、道路崎岖,直到五十年代还处于荒山状态,普通百姓很少到此游览。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旅游热的兴起,已经开发建设成了著名的旅游景区。</p> <p class="ql-block"> 来莫干山旅游,除入住景区的人员和车辆外,私家车禁止进入景区,所有游客统一到集散中心免费乘坐接驳车进山。</p> <p class="ql-block"> 莫干山有多条观光游览路线,我们选择了这条精典的风景名胜区。</p> <p class="ql-block"> 接驳车把我们送到阴山街(见图)换乘观光车,票价每人十五元,手臂上盖个蓝戳作为标记,即可在景点随时上下。司机技艺娴熟,在“四十八道湾”的崎岖山路上飞驰,连急转弯都不减速,坐在车里犹如“过山车”般的刺激。</p> <p class="ql-block"> 莫干山漫山遍野茂林修竹,放眼望去郁郁葱葱。“夹道万竿成绿海,风来凤尾罗拜忙”,其中竹林成片,翠竹随风摇曳,婀娜婆娑,如翠波翻浪,故称“竹海”。竹子看上去都差不多,其实可分毛竹、淡竹、木竹、苦竹、紫竹…等等,恐怕只有山里人才能分的清楚。</p> <p class="ql-block"> 莫干山的另一大景色是掩于叠翠峦峰之处的一栋栋中国古典式、西欧田园式、欧洲中世纪城堡式等风格的别墅建筑。</p> <p class="ql-block"> 据载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英国商人贝勒打着教会的名义,在莫干山上建起了第一幢田园式别墅,开了先河。后来外国人又陆续建造了公共设施供,把这里变成了他们的乐园。1928年,莫干山管理局成立,结束了这种局面,由中国人兴建的别墅开始增多。</p> <p class="ql-block"> 由于大多数别墅是由外国人设计或建造,风格迥异。两百多栋老别墅构成了一个“世界近代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 观光车停靠的第一站是“毛主席下榻处”。1954年3月,毛主席在杭州主持制定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时,工作人员见他日夜操劳便建议他去莫干山散散心。上山以后,住在“皇后饭店”。毛主席住的只是一座编号为126号的乡村别墅。现在下榻处作为历史文物保持了原貌,部分开放供游人参观。</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在山上观光休息了几天,离开时意犹未尽,留下一首《七绝·莫干山》:“翻身复进七人房(主席的座驾),回首峰峦入莽苍。四十八盘才走过,风驰又已到钱塘。”据说山上的四十八个弯是毛主席亲自数过的。</p> <p class="ql-block"> “武陵村”是莫干山主要景区之一。据民国《莫干山志》载:武陵村座落的“屋脊头在金家山东北,地势轩爽,登眺最佳”。由于环境幽静,自成天地,犹如陶渊明笔下之“世外桃源”,故名“武陵村”。石碑上“武陵村”为于佑任所书。此处绿荫蔽天,景色秀丽,不少名人旧居都座落于此。</p> <p class="ql-block"> 我们分别在此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旭光台”是武陵村附近的景点之一。顾名思义旭光台能观日出,鸟瞰莫干山美景。穿过清凉亭,走过一段起伏的山路就可以登台远眺。遗憾的是体力不及,只能和它留个影。</p> <p class="ql-block"> 身后这幢别墅位于武陵村,名为“松月庐”,因周围多古松,大阳台呈半月而得名。这里曾是蒋介石的临时总统官邸。</p> <p class="ql-block"> 1948年蒋介石曾在这里召开了所谓“币制改革会议”。照片中的墙上挂的是宋美龄的画作。</p> <p class="ql-block"> “莫干山会议旧址”是一座中世纪城堡式建筑,它原来是教堂。这次会议是在1984年召开的,由于它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而载入史册。教堂原名“聚会堂”,1923年由美国传教士海依士所建,是耶稣教徒的活动场所,1950年改名“大会堂”。2018年莫干山管理局经过修缮恢复了原貌并对外开放,作为风貌建筑和历史遗迹供人游览。</p> <p class="ql-block"> 大教堂虽然经历了百年风雨,依然完好。下图为教堂精美的穹顶和彩窗。</p> <p class="ql-block"> “芦花荡”是一处与自然景观相融的园林公园,由多个小景点组成。</p><p class="ql-block"> 这里引入注目的是开山老祖莫元的塑像。传说他隐居于此采药济世,因独缺芦根,广种芦苇,遂芦花成荡。他中年娶妻,晚年得女名莫邪。莫邪长大后嫁与干将,夫妻同心铸剑。他救了一只仙鹤,与其相伴,后修成正果驾鹤而去。后人供奉他为开山老祖。</p> <p class="ql-block"> 传说仙鹤被救后为了报恩衔鱼为泉,后人称它“鹤啄泉”。</p> <p class="ql-block"> 鹤啄泉长流不息,是莫干山名泉之冠,志书载“地有流泉,洌而甘,西医验之无微生物,虽冷饮可无河鱼之疾”,是真正的矿泉水。我们都灌了满满一瓶,口感真的很好,饮后并无不适。</p> <p class="ql-block"> “莫干山碑林”。碑林中多为近代作品,令人瞩目的莫过于陈毅元帅的手书碑刻。</p> <p class="ql-block"> 进入这个石坊便是“生肖园”,这里也是公园的一景。</p> <p class="ql-block"> 十二生肖的石雕像栩栩如生,但排列顺序却是以龙为首,以马做尾。这是龙雕像。</p> <p class="ql-block"> 从芦花荡旁边幽静的小路走上去就是白云山庄。白云山庄是1937年国共合作第二次谈判的旧址之一。</p> <p class="ql-block"> 莫干山“剑池”是一定要看的,因为它是莫干山的灵魂,也是游客必到的景点。我们刚刚去过苏州的虎丘剑池,现在又来到莫干山剑池。觉得两者都是源于一千多年前古老的传说。不过一处是宝剑的诞生地,另一处是宝剑的归宿(传说被吴王阖闾带入了陵墓)。不应有“假虎丘真剑池”之争。</p> <p class="ql-block"> 从阴山街到剑池,路标显示200米(可能是坐标距离),结果我们足足走了二十分钟,是我们在莫干山走的最艰难的一段路。这条向山下走的石板路,台阶不知有多少(有说两千,不详),石板被行人踩的已经发光油滑,陡峭狭窄处仅能一人通过。真的后悔没在出发地买一根毛竹做拐杖,只好在路边捡根废竹棍充数了。目标既定,走不动了只好先休息一下。</p> <p class="ql-block"> 这是去剑池经过的观瀑桥。剑池瀑布有三叠(一说四叠),此处是从上向下观瀑的最佳位置。从这里继续向下走。</p> <p class="ql-block"> 走过观瀑桥就看到了这座黑色的雕像。它展示了莫邪干将夫妻二人铸剑的场景,旁边流淌的山泉水流变大,原来是两股泉水在此汇合,清泉下石头呈锈红色,大概是铸剑淬火所致吧。</p> <p class="ql-block"> 两位女士钦佩传说中莫邪为帮助丈夫铸剑而献身的精神,在此留影。</p> <p class="ql-block"> 从塑像再向下走,才到剑池。由于山陡,清泉在上方汇集成瀑布飞流直下落入剑池,剑池不大也就丈余,但水流湍急,发出震响。这是我用手机拍的剑池。“剑池”二字何人何时所写?没有查到。</p> <p class="ql-block"> 游客太多,想选择一个好角度拍照很难,这张算是不错的。</p> <p class="ql-block"> 这是试剑石。</p> <p class="ql-block"> 剑池周边有不少名人的摩崖题刻。</p> <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个景点“大坑”,游下来需要两个小时,舍弃了。留点遗憾好再来。十多天的自驾游我们四个70后有些疲劳,莫干山之行只能走马观花了。毕竟保护好自己更重要。</p> <p class="ql-block"> 多年前有朋友推荐说,莫干山是个好地方,你一定要去一次。那时我还不知道莫干山在哪里。这次虽说是走马观花一游,觉得它虽无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却以修竹、清泉、别墅、迷人风光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称秀于江南,不负“江南第一山”之美誉。</p><p class="ql-block"> 我想我还会再来。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