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中学岁月

黄河岸边人

1970年2月至1974年1月,我在景泰二中(中泉中学)初中、高中读书。那时学制四年,初中两年,高中两年。年已花甲的我们,回忆中学岁月,不禁心潮澎湃,思绪万千。<br> <br> 五十年后再回首,唯有师恩最难忘。<br> 我们忘不了,寇宗惠老师、周敬阳老师讲课时那高亢有力的声音,刘在孝老师、王平老师那抑扬顿挫的音调,刘爱明老师、王增美老师那温柔细腻的话语,不时在耳边回响。<br> 我们忘不了,张亚光老师的幽默,常常使我们哄堂大笑。师义德老师可以在一夜之间神奇地把绿枣子青苹果催熟。高子英老师不厌其烦地教我们学习简单的英语词句,可我们至今只记得用英语说“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万岁!” <br> 我们忘不了,卢九涵老师组织我们背着背包学习解放军野营拉练,虽然累得我们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但那种体验,我们一辈子铭记在心。<br> 我们忘不了,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上,在那个简陋的学校里,老师们克服种种困难,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无私地贡献给了干旱山区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奉献给了这些山沟里的学生。<br> 老师们有的来自大都市,节假日回家只能骑自行车到五六公里外的火车站再转乘火车。有的来自农村,妻儿老小生病了顾不上回家照顾,家里农活再忙也难抽出身来回家帮忙。老师们孜孜不倦地教我们学知识,教我们学本领,给我们的成长进步奠定了基础。<br> 在教给了我们书本知识同时,老师们更教会了我们一种精神,那就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怕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锲而不舍、刻苦钻研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我们走得再远也不会感到孤单,遇到的困难再大也不会胆怯。<br> 中学老师虽然教育我们只有四年,但对我们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一辈子的。<br> 师恩难忘。我们谨向老师鞠躬致意,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对我们的培养教育! <br> 五十年后再回首,同学情谊记在心。<br> 我们由衷地感谢同学们的支持帮助,感念那时纯真的同窗情谊。时隔多年,那时大家一起学习、生活、娱乐的画面,还时常在脑海里浮现:<br> 我们忘不了,宿舍里八九个同学睡觉的土炕和那土炕上铺着的麦草;<div> 忘不了,天黑时教室里烟雾蒙蒙,同学们端着小煤油灯上晚自习;<br> 忘不了,到学校大灶上排队打饭的场面,能多打半两包谷面糊糊就高兴地蹦蹦跳跳;<br> 忘不了,宿舍里同学晾在房梁上的白面锅盔,麦香的味道使我们忍不住偷偷掐一块解馋;<br> 忘不了,同学从家里带来的炒面和油泼辣子的香味儿,甚至那酸菜和酱油的味道也是那么诱人;<br> 忘不了,尚可元、张得平同学洋洋洒洒的作文,芮执绶、刘在梁同学规整大方的毛笔字,周应强、刘兴育同学短跑时猴子般连蹦带跳的样子,沈渭海、彭维明同学打乒乓球时那发球扣球的潇洒动作,芮守恒、罗文高同学篮球场上带球投篮的滑稽表演,朱生财同学令人陶醉的笛子独奏。<br> 尤其是班集体的重要活动,至今记忆犹新。<br> 记得吗,我们在课余时间排练文艺节目;<br> 记得吗,我们集体去白银市参观;<br> 记得吗,我们一同去老红军家里帮助割麦子;<br> 记得吗,我们去铁路边挖土运土修护坡;<br> 记得吗,我们在学校的院子里挖地道。<br> 班长寇明仁虽然个子不高,但浑身上下好像永远有使不完的劲儿,脏活苦活累活抢着干。<br> 同学们出生在那片沙漠边缘的贫瘠的土地上,家庭生活不宽裕,甚至有的同学食不饱腹,但大家都有一股勤学苦钻的劲儿,有一股与艰苦环境抗争的劲儿,有一股拼一把改变命运的劲儿。这正是支撑我们一路前行、永不言败的基础所在。再苦,还能有多苦?再难,还能有多难!<br> 同学们的这种劲儿,这种精气神,是最难能可贵的,是激励我们一辈子勇往直前的力量。<br> 几十年之后想起那年那月,想起同学,心头还是那样热。十分想念同学们,也衷心感谢同学们!<br> (景泰二中1973届丙班 刘在琪)<br></div>

同学

我们

老师

忘不了

劲儿

记得

精神

难忘

师恩

再回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