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池村

杨柳依依

<p class="ql-block">引言:</p><p class="ql-block"> “城西六十里,落日宿鱼池。</p><p class="ql-block"> 无复陶公迹,空传古泽陂。</p><p class="ql-block"> 居民争汲绠,过客想沦漪。</p><p class="ql-block"> 太息斯人去,烹鲜不可期。”</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年间诗人张开东《白莼诗集·鱼池》</p> 鱼池村 <p class="ql-block">  今日出行的首要目的地是鱼池村,这村名很有意思呀!下午我们3点出发,开车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 </p><p class="ql-block"> 这鱼池村在岱岳区道朗镇,分为鱼东、鱼中、鱼西三个村。历史上因鱼池村东依泰山,位于泰安西部,是河南、安徽、江西等地香客登泰山进香的必经之地。明清时期此村的交通、商贸兴旺发达,被河南、江西等地的客人称为“小泰安”,因此村也有碧霞元君庙,又称奶奶庙,还有“拜了奶奶庙,不到泰山也叫到”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  鱼池村名字的由来,有人说与春秋时范蠡养鱼有关;有人说与五代时王彦章花园的鱼池有关;当地人认为,村里曾经有清澈的水池,不少来登泰山的外地人曾在这里放生小鱼。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停下车,漫步在这古村落里,心中是莫名的狂喜!我手忙脚乱,一边紧跟着周老师,听他讲解范蠡种鱼的故事,生怕漏掉一句;一边又被身边的古屋吸引,目不暇接。忍不住感叹,现在怎么还能找到这样的地方呢?</p><p class="ql-block"> 他给我们讲“鱼千里”的典故,“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不穷也。”这个懵懂孩童都知道的典故,我居然第一次听说。当他描绘浮在水中的鱼,一动不动时,我忍不住想到了自己,感觉自己就是那条呆呆傻傻的鱼,等着人放上石,弄上水草,还以为自己在大海里呢?游得忘乎所以!</p> 鱼池古街 <p class="ql-block">  我们走的这条古街,在历史上曾经非常繁华。回来后查阅资料,才知道此街又称龙街。整个街形如“非”字, 村子的建设以鱼池街为中轴线。“鱼池街三里半”,这条位于村中心的古街长约3.5里、宽约5.5米的古街,,在泰安通肥城公路南50米左右,与现在的公路平行。古时是肥城、聊城、河南等地通往泰安的重要通道。</p><p class="ql-block"> 古街两头曾各一座二层石阁,外地客人曾在村东头修建了“望岱阁”,在阁上东望泰山,瞻望岱岳。后被日寇炸毁拆除。</p><p class="ql-block"> 古街自东向西,分别有奶奶庙(娘娘庙、碧霞元君庙),关帝庙,三官庙,龙王庙。与奶奶庙、关帝庙、三官庙隔街正对的分别是三座大戏台;龙王庙则与大王庙隔街相望,最高的戏楼据说仅底座就两米多高,非常气派。戏台都坐南朝北,是为让观众能晒到太阳。 目前三座庙只有关王庙还有一点残破遗址,三座戏台均已毁。</p> (一)李氏祠堂 <p class="ql-block">  沿着古街行走,首先来到了李氏祠堂,只见屋顶坍塌,梁木横亘在残垣断壁间,木雕、砖雕还俱在。祠堂前有两通碑,一通是同治三年的《创立祠堂碑记》,上面对祠堂地基的范围有具体划分;另一通则是民国五年《续修谱碑》。周老师说此处曾有过火灾,同治年间的那通碑上尚有印记。</p> (二)崔家大院 <p class="ql-block">  这崔家大院两起院落,这所私人住宅曾被当作学堂。现在也破败不堪,成了危房,大门前的石狮也只剩一尊。门上的对联只剩一联“人在幸福中”,让人不胜唏嘘!</p> <p class="ql-block">  目前村中现存崔氏门厅、崔氏门厅东院、崔家大院北院(即上图)、张姓村民古宅,张姓村民古宅东院五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p> 古民居 <p class="ql-block">  这所民居门口的匾额“福禄寿” ,居屋主人说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张氏村民古宅</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18px;">回来后查阅材料,知道</span>古街现存建筑遗迹最早约500余年历史。 曾有人在翻修村卫生院时,发现半块“创置道路”石碑。碑文记载:“泰安神州正西大路六十里明曰鱼池” “壹亩受价银四钱五分”,“施地人×××”,“立碣,此照万年不朽”,“大明万历十五年十五岁次丁末四月初六吉日立”。是一座记载修路捐款情况的石碑。据说现在这块石碑收藏到泰城某一博物馆里。</p><p class="ql-block"> 回来后翻看照片时,发现居然有一张在一个卫生所前的照片,也不知是不是这个卫生所?暂且放在这里。</p> 《创建关帝石厦碑记》 <p class="ql-block">  我和正史逛完张氏古宅出来后,周老师在前面等着我们,让我们看路边花丛后的一块石碑。</p><p class="ql-block"> 石碑是光绪二十四年立,碑文如下:“当思圣人以神道设教,自都城以及里乡莫不皆然,神之义大矣哉!鱼池街中旧有关帝庙一座,不知创自何年,特规模狭小,构于王〖〗屋壁中。今秋淫雨不䦕〖〗,屋就倾圮,而神灵之〖〗侑无所。庄众不忍坐视,公议创建石厦以〖〗报之地。众皆乐善,各输貲财以襄美举,厥以〖〗〖〗。竣爰为俚记以志不朽。”</p> 关帝庙遗址 <p class="ql-block"> 来到古街中心的十字路口,在伟人的画像前留影,我们的身后就是仅存的关帝庙遗址。庙宇仅剩四周的墙体,打开虚掩的柴扉,里面种满了一畦一<span style="font-size:18px;">畦的菜。两侧的墙壁上砌满了碑,我不禁欢呼起来,兴奋的拍照拍照。</span></p> <p class="ql-block">  两面墙上、角角落落都是碑,有的还被糊在墙里,只漏出一角。</p> <p class="ql-block">  大清光绪三十二年的《重修碑记》中记载:“去秋大雨如注,后墙倾圮神像暴露……又以階前构亭三楹,以为瞻拜之所,与山门戏楼大殿前后辉映,其壮丽更胜于昔矣!”寥寥数字,既已让人想象到当年鱼池古街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  这光绪三十三年的碑额是“甘霖共被”碑文里又提到“今夏六月旱灾殊甚,共祷帝座,帝又有灵及时沛泽一方”。真是去年水灾,今天旱灾,旱涝不均呀!</p> <p class="ql-block">  光绪二十五年《重修戏楼》碑文“且夫神之功德,惟能极其广大,而人之〖〗奉乃愈昭其诚敬。鱼池街中,关帝庙前旧有戏楼一座,历年久远,风雨摧残〖〗致倾圮,若不急修……。去岁冬重修而黝〖〗与正殿前交相辉映,仿佛岱岳朝云、沧海蜃气,幻出〖〗空矣。若仅视为演戏之地〖〗则极重斯楼之意无当云”</p> <p class="ql-block">  大明成化年间的《重修关王庙记》部分碑文“泰安州西六十里许鱼池,保有一神祠名曰义勇武安王祠……”后面落款“南昌郡〖〗匠陈本安万诚,奉高石匠霍全郑铭,木匠……”。知江西人筹款建庙。</p> <p class="ql-block">  走出庙宇遗址,在外墙又看到一块残碑,被白漆涂了一层,勉强看出是块《结会施财善人碑》。</p> 城子寨村 <p class="ql-block">  从鱼池村出来,去城子寨村,一条河从村头流过,河的两岸郁郁葱葱,忍不住停车留下这美景,周老师说这就是康王河。</p> <p class="ql-block">  村里闲逛,未有什么发现。来到村头,只见麦苗青青,地里两口古井,远处是高高的扬水站,我站在夕阳里,霞光四射!</p> 大王庙 <p class="ql-block">6月18日下午和周老师再访鱼池村。很快寻找到了上次漏看的大王庙,周老师说这里曾供奉柳下跖。已坍塌,里面有两通碑。村头见到了应是鱼池村中众多水池的一池。</p> <p class="ql-block">  屋内有两通碑,被当做为供桌的桌腿来用了,横插在地里,需侧着身子才能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