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四批百千万名师培训班的培训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继三月底南京跟岗学习后,我们依然结伴走在研修路上。按照百千万培训项目组的要求,我们科学组积极联系理论导师与实践导师,认真制定了导师回访的研修计划,继续开展创新性主题研修活动。</p><p class="ql-block"> </p> 教研模式,促发展 <p class="ql-block"> 4月21日上午,由花都区科学王丹老师和增城区凤凰实验小学的石艳婷老师进行双师异地同步授课。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两个班级的学生通过连线开展学习。使用同屏展示实时互动,打破学习时空局限,促进了两校学生的共同学习、思考和进步。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设计,在不同老师的执教下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课后,王老师和石老师分别进行线上说课分享,阐述了上课思路及教学方法,通过线上研讨和其他教师进行交流。</p> <p class="ql-block"> 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小学科学教研员的林海华老师分享经验,“双师异地同步导学”模式的落地,体现了技术上的可操作性,表明了该模式的复制性及易推广性,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资源整合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教学面貌。</p> <p class="ql-block"> 广州市科学教研员马学军老师和学员们都对这节课进行了点评。马老师对老师们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表示在课堂中老师们能够紧扣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让学生们能够充分地参与到课堂中,积极思考,勤于动手,从实践中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自我。</p><p class="ql-block"> 导师蔡敏胜校长点评到: “双师异地同步导学”项目研修方式很好。不仅为教师搭建了增进交流、共同成长的平台,也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开拓未来跨地区的教学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他还认为只有卷入才能深入研讨,引发个人的观点,引起思维碰撞,能更好地加深思考。</p> <p class="ql-block"> 4月21日下午,导师蔡敏胜校长针对这次培训要求,为了让学员们再次加深对创新性课题研究的理解和感悟,给我们做了《创新性课程主要特征》的专题讲座。蔡校在讲座中指出:科学教育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而科学教育最核心的是课程。</p><p class="ql-block"> 通过学习让我们知道了创新性课程的主要特征,学习科学的关键在于是否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p> 汇报展示,促效果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TEM理念目前已经在基础教育中广泛应用,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在小学科学技术与工程领域,课堂碎片化的教学很难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那么在STEM理念下基于大单元开展科学教学,是否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呢?</span>学员曹宁、张艺士老师针对这方面开展了相应的课题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在4月26日上午,学员曹宁和张艺士为大家分享了《STEM理念下基于大单元教学的小学科学实践研究-----以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曹老师在分享中为我们展示了她们在探讨STEM理念下小学科学基于大单元教学的成效,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p> <p class="ql-block"> 4月26日 下午,全体学员在越秀区东风东路小学开展了“在科学课中利用数字化传感器进行实验教学”的课例研讨。由东风西路小学的肖献华老师用传感器上了一节《传热的快慢》。</p> <p class="ql-block">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针对传统实验器材操作过程复杂,实验数据误差较大,不能有效得出严谨的科学结论这些弊端。肖老师的这节课就很好地向我们展示了温度传感器的使用方法与效果;在教学实验中利用传感器,提高实验数据准确性的优势。</p> <p class="ql-block"> 通过课后研讨,大家都认同传感器在教学中有着测量及整理数据的优势,在教学中就要设计与创新性地使用所测量到的数据,为帮助学生建构起准确的科学概念服务,以高效利用并发挥好传感器的优势,为教学更好地服务。</p> 创新凝炼,促成果 <p class="ql-block"> 4月27号上午,我们全体学员来到了荔湾区沙面小学柏悦湾校区。沙面小学的青年教师们向我们展示了精彩的课例。</p><p class="ql-block"> 他们紧紧围绕新课标要求,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利用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将课堂内容进行精彩呈现。充分体现新课标理念,关注学生学习力、合作力、思维力和实践力的培养,结合学科素养落地,关注思想方法和价值意义,突出科学知识体系和技能习惯。</p> <p class="ql-block"> 导师胡继飞教授听课后点评,老师们能围绕核心素养统整教学,从课堂情况中反应出教师对课标和教材有自己的理解与创新。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好奇心和探究欲有一定的效果。教师们也在教学中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体验,让学生感悟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与意义,在科学的世界中领略到真理,体会到“做中学”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4月27日下午,胡继飞教授继续与我们分享了《如何申报教学成果奖》的讲座。胡教授的讲座用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案例为我们解读了课题方面的有关知识,对如何申报教学成果奖,申报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尽的解读,让我们从刚开始对申报成果奖的迷惑到现在对成果奖的申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脉络认识。胡教授的讲座中,让我们深有感悟,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名师,除了平时教学研究的积累之外,更要凝炼出成果,而申报教学成果奖则是一个重要的标志。</p> 教学沙龙,促思考 <p class="ql-block"> 4月28日,我们全体学员来到沙面小学开展教学沙龙。在听了不少的课例之后,蔡校长让我们针对如何听课评课和学员们展开研讨。最后给我们学员一个清晰地指引:科学教育从早期走到现在,作为科学教育者应该从更大的视角做思考,把视角定的高一点,抛出大问题,产生大触动,才能更利于学生建构起大概念。</p> <p class="ql-block"> 导师蔡校还指出,我们老师应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科学知识,还应回归到科学的现象当中来。在下午,我们到了沙面小学旁边的大坦沙岛开展自然环境考察。</p><p class="ql-block"> 在考察中,导师蔡校说世界是物质构成的,物质是相互联系的。在我们的物质世界里,要基于基础知识,又不应只限于知识,要从思维,观念,实践等方面着眼拓展知识。</p> 联合研修,促交流 <p class="ql-block"> 5月5日上午,全体学员来到了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从化区温泉镇石海小学。参加了从化区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联合研修的活动。</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每个名师工作室都派出一名成员上了一节同课异构的优秀课例。课例后各工作室的到会成员和我们学员一起参与联合评课。让我们学员来了一次“隔空”研修。深刻领悟到:距离可以很远,却也可以很近!</p> <p class="ql-block"> 5月5日下午,我们去到从化的温泉镇石海小学进行自然观察基地考察。</p> <p class="ql-block"> 在石海小学参观时,他们在自然观察、劳动操作,及野鸟观察点的建设设施,让我们叹为观止。</p> <p class="ql-block"> 接着聆听了石海小学在建设野鸟观察点的整个发展历程。他们在野鸟观察点的建设,不但吸引了学生对野鸟的关注,提升了学生对野鸟观察的兴趣,还达到了提高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开展科学探究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 石海小学的周校长还让我们学员体验了一下塑鸟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font-size: 18px;">聚散终有时,再见亦有期!</span> 这次的导师回访之行,圆满结束了。期待下次再聚!</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