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好课多磨,一堂精彩高效的课更需要精心细磨。为了更好地迎接广昌县初中物理温典才名师工作室2023年度第四次“送课到校”活动,5月6日下午,温典才名师于广昌三中录播室对《杠杆》进行磨课,工作室所有成员参与此次活动,大家深入探究、反复推敲、细致“打磨”,力争将这节课打造成优质示范课。</p> <p class="ql-block"> 温老师首先用男女同学“提沙桶”比赛引入课堂,改变杆子的固定点后力气大的男同学却提不起沙桶了,课堂气氛瞬间热烈,有效的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通过用羊角锤、螺丝刀、老虎钳这些生活中的工具起图钉,引发学生思考:这些工具有什么共性呢?</p> <p class="ql-block"> 学生积极的进行讨论:借助一个定点来撬动、用力后会转动......温老师及时进行引导学生得出杠杆的定义,并对杠杆的支点、动力、阻力三个简单要素进行说明。</p> <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温老师引导学生们思考:固定支点后,除了明显的阻力外,还有什么因素会影响动力的大小呢?根据“提沙桶”比赛,大家都猜想与用力的距离有关。</p> <p class="ql-block"> 明确思路后,温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距离”对动力的影响。他引导学生可以从力的作用效果受力的三要素影响进行思考,可以测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也可以测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看看哪个才是影响动力大小的因素。同学们积极参与、主动思考,共同合作完成实验,在探究中体验课堂的乐趣,同时对物理知识进行总结提炼。</p> <p class="ql-block"> 实验结束后,温老师对学生的作业单进行展示,对实验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影响动力的因素的“距离”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突破了课堂难点“力臂”,学习体验十分深刻。</p> <p class="ql-block"> 同学们已经明白固定支点后,力的大小及力臂的长度影响杠杆的运动。温老师再次设疑,怎么样才能让杠杆平衡呢?学生再次进行分组循环探究,同学们积极动手,热烈讨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之间的数量关系。</p> <p class="ql-block"> 经过数据分析及交流讨论后,温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x动力臂=阻力x阻力臂,代数式表示为F1·L1=F2·L2。</p><p class="ql-block"><br></p> 研讨交流 <p class="ql-block"> 课后,温典才名师主持了评课研讨。研讨贯彻“提建议 留精华”的特点,工作室成员们各抒己见。</p> <p class="ql-block"> 首先温名师阐述了自己的整体教学思路:通过提“沙桶”比赛及应用生活中的工具引入杠杆概念→了解杠杆五要素、五步循环突破难点“力臂”→再循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算“沙桶”重力→小结及布置实践性作业。</p><p class="ql-block"> 温名师也对自己课堂进行了反思:没有对寻找“力臂”实验进行有效把控,导致课堂时间过长;因时间问题,课堂完整度不够。</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章火兰老师提出:为精简课堂,可以考虑将探究力臂的实验的改为演示实验,教师边操作边讲解可以更好的让学生理解概念。</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高元明老师认为对提沙桶比赛要进行改进,太低的高度会导致后面学生看不清,可以考虑投屏;学生探究力臂的实验可以保留,但必须明确是“定性”实验,教师应帮助学生了解操作流程,加强实验时间,明确实验目的。</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苏彪老师对实验猜想及数据展示环节提出建议,猜想不能一带而过,应留出足够的空间;数据的展示看不清楚,应加颜色进行加强。</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李斌老师提出:导入环节的提沙桶比赛和应用生活中的工具起图钉选一个即可,便于把握课堂时间;实验的先期准备还是要和学生说一下,如将杠杆组装需先调节水平。</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聂国辉老师认为在探究“力臂”实验环节可以提前用笔画线在自制教具上将一些不同点的距离标注好,不需要学生次次测量,且误差也更小。</p> <p class="ql-block"> 最后,工作室成员刘小毛主任提出建议并带领大家对《杠杆》实践性作业单进行修改。</p><p class="ql-block"> 刘主任提出:</p><p class="ql-block"> 1.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的内容及想办法突破重难点,探究实验的过程中要利用信息技术抓住学生的教学生成,即使是错误的、另类的想法也可以进行分析,正确的可以及时示范; </p><p class="ql-block"> 2.实验在精而不在多,能将知识点展现清楚即可,“提沙桶”比赛就可以贯穿课堂,可以考虑再完善提沙桶的装置引发学生思考力臂,帮助突破课堂难点。</p><p class="ql-block"> 3.作业单应囊括课堂的所有知识点,基础知识通过可学生自学完成,重难点要利用作业单逐步探究突破,“提出问题”相当于课堂的重点任务,“提出猜想”可以当成对任务的回答,“设计方案”及“动手实验”的设计要明确实验的步骤,给予学生分析总结的空间,而“得出结论”则可以将成果进行具体展示,学生在五步探究中能清晰思路,有效实践。</p> <p class="ql-block"> 工作室成员们讨论提“沙桶”装置如何修改能增加课堂价值。</p> <p class="ql-block"> 此次磨课活动历经三个小时,在热烈的研讨气氛中完美落幕。优质课通过一次次的打磨才能绽放精彩,“磨”就是用心,“磨”就是责任,“磨”就是相信自己可以做得更好。工作室成员们激发碰撞思维、创新的火花,大家都得到了锻炼,拓展了思路,而温典才名师的示范课也必将更加精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