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5> <b> 丹崖点缀花溪景,峭壁淋漓沅水声。</b><b style="color: inherit;"> 在沅江之滨,武陵山下有一小县城,以山陵为名,谓之沅陵,沅江石乃全国闻名,历代文人墨客以藏石自尊,自命不凡。</b></h5> <h5><b> 湖南沅水又称沅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干流全长1133公里,落差1462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93.3亿立方米,流域面积达8.9万余平方公里。经亿万年沧海桑田,造就了沅水的原始河床,同时也造就了大湘西地区的美丽神话,更成就了七千年前安江高庙的人类历史文明进程。</b></h5> <h5> <b> 沅水奔流咆哮,穿山越峡,以摧枯拉朽之力将沿途遇到的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等各类岩石冲刷、切割、裹挟、打磨,塑造成千姿百态、形象生动、意蕴无穷、异彩纷呈的沅水石。沅水便这样,于千万年间,裹挟着时光和水的柔情形成的一切美好,带着神奇,来到了湘楚大地这块神秘的地方。</b></h5> <h5><b> 湖南沅水石作为我国观赏石中的瑰宝,有比肩“藏瓷”的艳丽色彩,有媲美“大化石”的石皮石形,有不输“乌江石”的细润石质,有超越汉江石的灵动金带,有等同戈壁石的历史沧桑,有看齐长江石的画面意蕴。</b></h5> <h5> <b> 湖南沅水石经过亿万年的沧海桑田,经受年复一年的水冲沙磨,坚守住石心永不变质,呈现给爱石人庄严具象的形、鲜艳瑰丽的色、坚忍不拔的质和飘逸灵动的纹,让爱石人一见倾心,深陷沅水石的意境神韵而爱不释手、魂牵梦绕,有一种藏普石一万,不及独取沅水石一方之豪情。也许,这就是沅水石文化意蕴的至高境界吧。</b></h5> <h5><b> 湖南沅水石品种丰富多样,画面绚丽多姿,石形饱满规整,石质坚硬细密,极具收藏价值。沅水石现阶段主要产自流经湖南境内的怀化洪江市托口镇、洪江区、安江镇,辰溪县,湘西州的泸溪县浦市镇、白沙镇、武溪镇,沅陵县,以及常德市桃源县、武陵区等江段,包括沅水支流的溆浦县、麻阳县、芷江县,产石江段长达500余公里。</b></h5> <h5> <b> 怀化市境内、湘西州泸溪县江段以画面石中的金纹石、釉卵石、彩玉石、水波纹石、菊花石、杨柳石、梅花石、鬼纹石、水墨画面石为主,象形石有釉卵石、贵州青、黄蜡石、青皮石、绿泥石等,沅水玉有七彩玉、彩硅玉、青玉、水波纹玉等。</b></h5> <h5> <b> 支流溆浦县的溆水河盛产金纹石、黄蜡石,麻阳县的锦江主产梨皮石、青皮石、绿泥石,芷江县多产明山石。下游的沅陵县以沅水象形石、酉水紫砂石为主,桃源县、武陵区则盛产沅水雨花石。沅水奇石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是丰富的矿产资源的结晶。</b></h5> <h5><b> 湖南沅水石品种繁多,主要有如下几种:</b></h5> <h5><b>1、金纹石</b><div><b> 沅水金纹石的母岩生长于怀化市境内的雪峰山脉,主要产于溆浦县的溆水河及其支流。金纹石以金黄色图纹为主,具有质硬、纹奇、色艳的特点,大多数金纹石石形呈椭圆形,石体光洁平滑,金纹与黑底相忖,形成变化无穷图案,有些石身缠满金色彩带,色调格外艳丽夺目。</b></div></h5> <h5> <b> 很多金纹石的图案成文字象人物似风景类植物,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满神韵。金纹石细分有龙纹石、虎皮纹、水波纹。</b></h5> <h5><b> 龙纹石的带状金纹呈浮雕感突出于石面,金带粗犷大气,如龙游大海。虎皮金纹石的金带呈块状斑点,似斑斓虎皮,尽显贵气。水波金纹石的金带如碧波荡漾,纹理层叠相加,不仅美观漂亮,而且玉化程度高。可观赏的金纹石构图精美,纹理清晰,古朴典雅,别具特色,是爱石人收藏之首选。极具湘西特色的沅水金纹石水洗度好,以黛墨色为主色调,底色黝黑发亮,配着石英天然形成的金色纹理,一种浑然天成的贵气尤为凸显。</b></h5> <h5> <b> 有的金黄色纹理较粗犹如龙纹状,故而当地石友予以“龙纹石"尊名,也不乏有些纹理呈银色或白色,则被称为银纹石。还有的金纹或银纹凸出,好似一条条强而有力的筋脉赫然附于石上,呈浮雕状,我们称之为筋纹石。</b></h5> <h5><b> 沅水金纹石较之其他金纹石,石质更为光滑细腻,玉化度高,观赏性强,无疑为金纹石之上品。</b></h5> <h5><p><b> 2、釉卵石(沅水釉皮石<span style="color: inherit;">)</span></b><b style="color: inherit;"> </b></p><p><b> 釉卵石,也称油卵石,顾名思义,釉卵石是石头表面像烧制陶瓷时上的一层釉,发着油亮光泽的一种河卵石。<span style="color: inherit;">沅水釉卵石系典型的象形石,少数沅水釉卵石的石面呈现出人物或者动物图案。其发源地在贵州省境内,摩氏硬度高,石质油润细腻,石皮秞亮光滑,象瓷器一样,油亮发光,可媲美乌江石。</span></b></p></h5> <h5> <b> 沅水釉卵石的石皮颜色分为黄色、青色、绿色、栗色,各色石皮别具特色。釉卵石经江流冲击搬移近千里河床,经过亿万年的水流与沙石的冲洗、碰撞、打磨,形成千奇百怪的石形,造型优美,无所不奇。</b></h5> <h5><b> 釉卵石是沅水的主要石种,数量众多,从洪江市托口镇到泸溪县白沙镇,至沅陵县的江段都盛产釉卵石,具有很高的赏玩收藏价值,是沅水石中的珍品。很多黄色石皮的釉卵石能够形成与青色、蓝色相间的画面,或人物或佛像、或文字或动物,图案清楚明晰,线条自然流畅,具象者奇巧逼真、活龙活现,抽象者变化万千,耐人寻味。</b></h5> <h5> <b> 釉卵石石肤手感异常光滑,质地坚硬柔滑,质感细腻温润,光泽度好,色泽绚丽纯正,柔顺协调,加之沅江及其支流落差大,形成的釉卵石形态千变万化,造型生动逼真。</b></h5> <h5> <b> 釉卵石纹理别具一格,流畅清新,疏密合理,为沅水流域的主要石种。沅水釉卵石包含多种卵石,主要有青釉卵石、黄釉卵石和多彩釉卵等。</b></h5> <h5> <b> 油卵石是一个通称,也是一个俗称。应该称作釉卵石更为科学、准确、合理。因为这种石头浑身散发出一层油光。像烧制陶瓷时上的釉一样,发着油亮亮的光泽。这是沅水河的主要石种之一。</b></h5> <h5> <b> 油卵石首先是水冲石,只有在流水与泥沙的作用下,她才能成为卵石,才能冒得流油。油头粉面,油光可鉴。</b></h5> <h5> <b> 油卵石的共同点是就硬度高,水洗度好,也就是表皮好。有了这两点,才能具备油卵石的基本条件。它是沅水上游经过上千里河床,上亿年的急流与泥沙石头的冲洗,碰撞,打磨才能形成。而且又要很好的清流与干净的有大的落差的河道。而千里沅水,正具备这样的条件。退回三十年前,沅水还没有这么多电站大坝,没有这么多工矿城市。它的水质超一流地好,它的流速很大。它的山更秀水更绿。为此,它养育了这神奇的一河卵石。</b></h5> <h5> <b> 要问沅水河中什么石头最多,那就是油卵石。粗略估计,占整个河中石头的百分之七十以上。放眼望去满河卵石,大都是油卵石。可以说,不能分出类别的,又接近以上两个基本条件的,都可归纳到油卵石系列。</b></h5> <h5> <b> 油卵石按其成色分,有青卵,灰卵,墨卵,黄卵,栗卵等。由于本身硬度大,难以成型,成千奇百怪状。为此,要找到一枚好的象形石油卵石,很不易。</b></h5> <h5> <b> 油卵石集中在沅水中游段。上游洪江段体大个粗,成型好点,但石质不是太好,也就是说还不够油。而中游辰溪段的油卵石,个适中,质感好,油质感强。下游比如泸溪以下,就很小为砂砾了。</b></h5> <h5><b>3、沅水青</b><div><b> 沅水青又称贵州青、绿玉,颜色青绿,产于贵州省台江县一带的峡谷及清水江中。沅水青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其原岩为石英粉砂岩,浅变质粉砂岩、粉砂质板岩,经漫长的风化碎落江河,又经江水冲刷磨砺,形成天然的奇石。</b></div></h5> <h5> <b> 清水江分为东西两段,东段长约250公里,是沅水青的主要出产地。沅水青石质细腻,石肤润滑,青绿色与金黄色相间,颜色古朴,纹理色带清晰,线条简洁,外形变化奇特,有的具陶瓷韵味,最适宜作奇石观赏。</b></h5> <h5> <b> 沅水青在托口镇沅江段的石形较大,最大的沅水青可以作园林石,用作观赏石的沅水青,石形也比较大。 洪江下游江段的沅水青石形逐渐变小,在辰溪县江段的沅水青石形很少超过30公分,浦市以及下游江段,沅水青的石形更加变小,20公分左右已属难得。沅水青因石质细腻、密度高,油润性好,也可用于雕刻材料。</b></h5> <h5><b>4、七彩玉</b><div><b> 传说七彩玉是女娲用来补天的石头,吸天地日月之精化而色泽艳丽,也因此遗世稀少。七彩玉是产自沅水流域洪江市托口镇至泸溪县白沙镇江段的一种玉化程度高的彩色卵石,生成于古生界,距今约6亿年,母岩为二迭系地层的硅质岩石,系前寒武纪海底火山喷发的玄武岩浆,通过高温高压交织变质而成。石质结构紧密,摩氏硬度高达6至7.5度,触之细腻如肤,放大镜上可观察到其特殊的隐晶质内构。</b></div></h5> <h5><b> 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由于地球内力和外力的物理作用(风化、搬运、冲刷),及化学作用(大自然中自然产生的酸、碱的分解化合)而发生质变,形成硅化程度高,玉化好,结构紧密细腻,质地坚硬的彩玉。 七彩玉色彩艳丽古朴,有黄、红、绿、蓝、白、青、紫等多色彩,虽称七彩玉,其实该石之色不止七色,其红如血、绿如翠,青如牛角、 白如银; 黑如墨、紫如霞,杂如彩练,黄如金。就七彩玉“红如血”而言,又分朱砂红、重枣红、鸡血红、玫瑰红、千层红等等。产生不同颜色的因素很多,如岩石在变质过程中,可由原生色、 继承色、自生色、次生色逐步交织演变成各种颜色,石中的多种矿物化学成分,每一成分又演变成某一种颜色。</b></h5> <h5><b> 也有各色相间的七彩玉,五颜六色,色泽艳丽,溢彩缤纷,周身呈珠光,溢宝气,泽润琉璃,演七色,变十彩,扑朔迷离,红则血、绿似翠、七彩斑斓,黄则金、白如银、十色争辉。七彩玉天然形成山水图案,有强烈的玻璃光泽,石质坚润,精美异常,占天地之灵,夺山河之气,绝妙之极。</b></h5> <h5> <b> 沅水彩玉石又称沅水碧玉、湘西七彩玉,因石质结构细腻、色彩丰富、玉化程度高而得名。沅水碧玉在沅水流域均有产出,但沅水洪江段的玉质最佳,故《中国石谱》将其命名为洪江碧玉。洪江碧玉属硅质岩,含有多种矿物质,且晶莹剔透,有黄、紫、红、黑、灰、乳白等多种色彩,其中,以有贵气的金黄色和艳丽的鸡血红为主色的为上品,用手触摸时如肌肤般温润,着实令人赏心悦目。</b></h5> <h5><b> 七彩玉是上乘的雕刻玉料,据湖南考古资料记载,湘西州泸溪县下湾遗址发现,早在7000多年前,生活在浦市镇沅水两岸的先辈们就开始利用七彩玉加工玉佩玉簪等作为女性饰品,说明七彩玉加工玉器有着悠久的历史。</b></h5> <h5><b> 二十一世纪以来,七彩玉的高贵质地、艳丽色彩引起了观赏石玩家的关注,被捡拾收藏。经雕刻师发现并加工成首饰,因其手感温润,质地细腻,颜色鲜艳,适宜佩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喜爱。2015年以后,七彩玉被大量加工成手镯、吊坠等各式各样的玉饰,销往各地,被玉器爱好者和富贵人家追捧收藏。</b></h5> <h5><b>5、沅水蜡石</b><div><b> 沅水蜡石从沅江市托口镇至泸溪县白沙镇的江段,包括溆水河、锦江河都有。沅水蜡石因石头表层及内部有蜡状质感而得名,油状蜡质的表层为低温熔物,韧性强,石质细润,摩氏硬度为6.5度,沅水腊石贵在于质,奇在于形,美在于色,珍在于纹,其奇美珍贵之处就是“形质色纹”四要素的和谐融合,特点是石皮油润金黄或泛红或五颜六色相间,表皮布满指甲纹,包浆厚重,雍容华贵。</b></div></h5> <h5><b> 沅水蜡石其晶体结构形态为隐晶质,表面光滑,质地细密透光油润细腻,色彩鲜艳,外观形象良好,视觉冲击力强,让人赏心悦目,既是高端观赏石也是雕刻料石。</b></h5> <h5> <b> 沅水金皮黄腊石呈金黄色,有光滑的釉面表皮,玉化感强,光泽度好,由于地质运动和河水泥砂的冲刷,多数黄腊石的表皮上清晰可见天然形成的指甲纹(李四光纹)、金钱纹或刀刻纹。石头切割开来可见黄、红、灰、白等多种色彩。上乘的冻腊、胶腊则犹如碧玉一般玲珑剔透,是上等的雕刻原料。如若拥有这样一方美石,岂不令人赏心悦目、心旷神怡?</b></h5> <h5><b> 沅江彩蜡,色彩丰富,美仑美奂,使人观之心旷神怡,爱不释手!</b></h5> <h5><b> 6、水波纹石 </b><div><b> 沅水水波纹石由二氧 化硅等多种不同的矿物质混合重叠,经地壳运动变化过程中熔岩挤压,历经亿万年的时间形成。其在地下钙化时间越长,石头的色彩就越鲜艳丰富。因水波纹石的矿物成分不同,且相互交错,孕育出石头不同的颜色纹理交错缠绕,形成了独特的沅水水波纹石。</b></div></h5> <h5><b> 沅水水波纹以黑色、金黄色两色为主,兼有红、白、蓝、紫等多种颜色,多以两色兼或由多色相互交织波浪式等距缠绕形成花纹。水波纹有粗纹、中纹、细纹三种,纹理排列格式基本相同。</b></h5> <h5> <b> 粗线条水波纹石称为“虎皮纹石”,其纹理弯曲夸张,粗线条兼杂不同颜色的细线条环绕,颜色鲜艳,对比度高,观之粗犷大气,虎虎生威,兼具清新、优雅、亮丽之明媚,热烈、喜庆、欣悦之神韵,既古朴典雅、稳重大方,又富贵逼人、金碧辉煌,极具观赏性。因虎皮水波纹形成难度大,出水的虎皮水波纹石极少,因此十分珍贵。</b></h5> <h5><b> 中线条水波纹石的纹理弯曲灵动,线条呈波浪式或电波式,多由黑、黄两色交替排列缠绕,波纹非常飘逸好看,层纹清新,色韵自然,色彩瑰丽缤纷,高贵典雅,美仑美奂。因其硬度高,石形多椭圆,具有很强的观赏性。</b></h5> <h5><b> 沅水细水波纹石多为暗水波纹,石皮金黄油润,水波黄白两色相间,通透明亮,观之水波暗藏石中,如碧波荡漾,层层叠叠,赏心悦目。暗水波纹石为隐晶质结构,玉化程度高,质地细腻,通透油润,是沅水玉中最好的雕刻玉料。沅水彩石有金黄、碧绿、枣红等富贵色,其色以金黄间草花纹为贵,像彩虹一样美丽的沅水彩石已十分少见。</b></h5> <h5><b> 沅水彩石形态端庄、体形硕大、层纹清新,色韵自然,色彩瑰丽缤纷,玉化感强,并兼具清新、优雅、亮丽之明媚,热烈、喜庆、欣悦之神韵,既古朴典雅、稳重大方,又富贵逼人、金碧辉煌。因其质地油润细腻,玉化程度高,也是非常好的雕刻之料。</b></h5> <h5><b>7、沅水青玉</b><div><b> 沅水青玉主要分布在托口镇至泸溪县浦市镇的江段,是沅水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质成分跟和田青玉相近,属于接触变质成因形成,因含微量元素铁而呈现出青色。沅水青玉的石皮以黄色为主,有些则黄色与青色相间,石头剖面呈碧青色,并且越大越青,也就越大越珍稀。</b></div></h5> <h5> <b> 沅水青玉石质非常细腻温润,油性好,呈蜡状光泽,手感细腻柔和,玉色纯正一致,整体呈现刚劲之气,寓意着基业长青,所以深受玩石人喜爱。</b></h5> <h5> <b> 很多人认为沅水玉就应该通透,其实不完全正确,沅水青玉、墨玉就不太通透,但其石质非常细密油润,手感柔润棉厚,所以是雕刻首饰、摆件的上好原料。</b></h5> <h5><b> 8、梨皮石</b><div><b> 沅水梨皮石属于玄武岩质,石质致密,水洗度好,因其表皮麻点密布,如同梨子皮一样而得名。梨皮石表面斑点的生成,系岩浆在喷爆过程中内含气泡,几经岁月凝固后,形成趣味的梨皮点。</b></div></h5> <h5> <b> 沅水流域的梨皮石发源于贵州,以麻阳县的锦江河主产,至辰溪县、泸溪县的江段均有出产。梨皮石根据石皮颜色细分为金梨皮、青梨皮、白梨皮、黑梨皮、花梨皮、线纹梨皮、金纹梨皮、玉质纹梨皮等,名目繁多,色彩丰富。梨皮石质地坚硬,经水流冲刷后,表皮较圆。形体硕大的质感优良,具有阳刚之美。形体不大的,则磨圆度好,有阴柔之妙。梨皮石的斑点为金黄与白色,有粗细两种,俗称大花、小花。另有绿色斑点,花点略为凸起,均匀分布在石头表面。梨皮石以金色为贵,当地称之为“金梨皮”,其形态艳丽富贵,色彩斑斓,非常悦目耐看。</b></h5> <h5><b> 锦江又称辰水,是湖南省湘(江)、资(水)、沅(江)、澧(水)四大水系中的第二大河流沅江(又称沅水)的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贵州省铜仁市梵净山,流经黔、湘两省,干流全长289公里,流域面积7536平方公里,其中流经湖南麻阳县境内长126公里,东至辰溪县城郊入沅水。</b><br></h5> <h5> <b> 麻阳锦江石,以其得天独厚的石质,光滑细腻的石皮,圆润饱满的形体,高雅丰富的色彩,清晰雅致的纹理而著称。锦江奇石种类较多,其中以各类象形石著称,画面石、文字石也颇具特色,特别盛产梨皮石。</b></h5> <h5> <b> 9、青皮石</b><div><b> 沅水青皮石的石皮以青色为底色,有纯青色和镶嵌色之分。纯青皮石的质地细腻,石肤润滑,水洗度好,具有陶瓷釉面质感。因其石质硬度高,石形变化不大,有些石面椭圆,有些石面则呈凸形隆起。</b></div></h5> <h5> <b> 沅水青皮石多为象形石,其形成的各类禅石、人物或动物象形石非常具象漂亮,系象形石中的翘楚。</b></h5> <h5><b> 镶嵌色青皮石的硬度稍低,但石形圆润石质好。其石皮表面镶嵌有白色或金黄色纹和乳黄玉色纹,可以形成各种文字符号、花草树木、人物动物和山峦风景浮雕图案,纹理清晰,对比明显,具有很强的观赏性。</b></h5> <h5><b>10、梅花石<br></b><b> 沅水梅花石散见于沅水中上游江段,包括麻阳锦江、溆浦溆水河。其石质颜色形状类似于长江石中的梅花石和绿泥梅花石,但是石形稍小,是诸多沅水奇石中的稀有石种。沅水梅花石既可以观赏画面,也可以赏玩石形。其画面主要是石面上分布的梅枝和点状梅花图案,石形则大部分呈椭圆形,具有观赏的艺术张力。</b></h5> <h5> <b> 沅水梅花石以黄色基岩起红色图案的红梅为最好,一种是彩硅玉,有一定的玉化程度,透光,另一种是釉卵石,其画面形成梅花图案,这类石头的画面变化不多,观赏面的梅花多呈条块点状分布。沅水梅花石的第二类,绿梅花石,类似于长江绿泥石,量不大,但石质好,石皮油润光滑,手感极佳。梅花如浮雕状突出于石面,画面颜色好看,赏玩性强。</b></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u>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u></font></b></h5> <h5><b> 11、鬼纹石</b></h5><h5><b> <span style="color: inherit;">沅水源出于贵州,干流经沅陵折向西北入境,经桃源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沅水古有“三垴九洞十八滩”之称,极言水势凶险。河滩以卵石画面石、造型石居多,主要特征是:石质坚、皮壳匀、形态奇、内涵丰、意境浓。这一带的奇石温润如玉,晶莹剔透,堪比雨花玛瑙,石友们青睐的火爆石﹙本地石友亦称鬼纹石﹚,就是沅水百里挑一的好石种。</span></b></h5> <h5><b> 亿万年前,伴随地壳运动,火山不时喷发,富含二氧化硅的胶体溶液喷出地表,充填在玄武岩、流纹岩的空隙中,因空隙的形状不同,或成鬼纹石球,或成鬼纹石矿脉。由于自然力的作用,原生鬼纹石矿脉脱落而出,经过山洪冲泄,流水搬运,岩砂撞击,磨成卵石,形成了纹理图案变化无穷、色泽丰富多彩形状千奇百怪的鬼纹石。<span style="color: inherit;"> 沅水鬼纹石又称“诡纹石”或“火爆石”,质地由玛瑙、蜡石、石英、石灰岩,石英晶簇等几种岩石成份组成。沅水鬼纹石与汉江火爆石相似,但比汉江火爆石的体量稍大,花纹变化诡异莫测,纹理图案丰富多彩,所以称其为“鬼纹石”。</span></b></h5> <h5> <b> 沅水鬼纹石的化学成分除了二氧化硅,还有少量的氧化铁和微量的锰、铜、铝、镁等元素及化合物。它们本身具有不同的色素,如赤红者为铁,蓝者为铜,紫者为锰,黄色半透明为二氧化硅胶体石髓,翡翠色含绿色矿物等,由于这些色素离子溶入二氧化硅热液中的种类和含量不同,因而呈现出变化万千的色彩,使鬼纹石的纹理极其艳丽秀美。</b></h5> <h5><b> 鬼纹石造型各异,除了经过风蚀、沙砺、水浸等大自然作用形成的常见水石形态,也会出现一些如结核状、肾状、葫芦状、球状等规则体。鬼纹石多色多纹,有黑色、青色、蓝色、绿色,有大红色、橘红色、金黄色、土黄色,纹路和色彩环绕,分布随意,搭配自然,形成文字或让人浮想联翩的图案,恰如以柔克刚的水雕,“曲径通幽”的线条和浓淡不一、深浅相间、鲜艳多变的色彩,绚丽展现在石上。</b></h5> <h5> <b> 鬼纹石在各地的叫法不尽相同,沅水的船老大叫其“花石头”,玩石人又叫“骨架石”、“玉带石”、“卷云石”、“花玛瑙”,汉江流域也叫其“火爆石”或“玛瑙石”。</b></h5> <h5><b> 玩赏鬼纹石,主要从色彩、纹理、图案、造型四个方面,而质、皮、规格,也是鬼纹石的重要参考因素。沅水鬼纹石规格大多在30公分左右,30公分以上的少见。但在泸溪县、辰溪县、麻阳县江滩都曾经捡到过40公分以上的鬼纹石,现被爱石人珍藏家中视为珍宝。</b></h5> <h5><b>12、菊花石<br></b><b> 沅水菊花石产于泸溪县浦市镇,菊花石其“花”蕴育于亿万年以前,因地质运动而自然形成于岩石中。浦市镇出产的菊花石主要矿物成分是红柱石,特征为斜方晶系的方解石和玉髓,晶体呈柱状,横断面接近正四边形,基岩为黑色,密集分布着成菊花状的白色放射性红柱石集合体。</b></h5> <h5> <b> 《湘西风情》以反映湘西的民俗民情为主线,以精雕湘西的簸箕为茶盘,一套茶壶、茶杯置于簸箕之上,并在簸箕的一隅将湘西的山水风光、筒车、风雨楼、吊脚楼等民族民俗元素融入其中,造型颇具特色,工艺十分精湛,生动展现了“神秘湘西”的独特魅力。</b></h5> <h5> <b> 菊花石的质地坚硬细腻,花瓣形状逼真,菊花朵系天然形成的白色菊花形结晶体,看上去很像自然界的菊花,颜色乳白,纹理清晰,层次丰富,界线分明,玉洁晶莹。其中的“菊花”部分,花蕊是晶粒状矿物的集合体,花瓣是一个个菱面体,晶体形态紧挨或断续连接所产生。矿物成分依据品种不同而有所区别,其长短不等柱状矿物集合体,以花蕊为中心向三度空间做放射状排列,形态万千,慰为奇观。</b></h5> <h5><b> 泸溪县盛产菊花石,菊花石雕是以天然的菊花石上的菊花花纹为中心理出花瓣、添枝加叶,或浮雕或镂空精雕细刻的立体多层雕刻艺术。杨柳石色彩天然艳丽晶莹,因主要产地武溪镇杨柳溪而名,雕刻艺术家用其雕刻花鸟、山水、人物、茶具、酒具、文房四宝等工艺品,极具观赏、实用和收藏价值。</b></h5> <h5><b> 2016年,泸溪县菊花石雕被列为湖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藏一方菊花石雕工艺品,就是收藏一份石文化,可谓是山缘石而奇,水缘石而清,人缘石而雅,石缘菊而珍。</b></h5> <h5> <b> 湖南佘军菊花石雕作品《深山访友》经国家专家组初评、复评、终评,最终确定由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这是泸溪菊花石雕首次被国家级藏馆收藏,也是湘西州石雕艺术品首次被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该作品采用了圆雕、浮雕、镂空雕、线刻等雕刻技法,工艺精湛。特别是作品中间那朵来自菊花洞里的石菊花,直径20多厘米,洁白、美丽、脱俗、纹理疏密有致,花瓣灿然怒放,表现了一种出世的超然与入世的积极,天人合一之下幻化出别致的玉洁冰清与空灵洞明。作品中半边月儿隐于山中,石头上那道弯曲半弧形的天然白纹,如悠悠白云时隐时现,与“石菊花”遥相呼应,抒写生命的淡泊与永恒。高山“石菊花”之下,一位仙风道骨的雅士行走在小桥流水之上,去拜访他的老友。人物雕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远处崇山峻岭,小路曲径通幽,云遮雾障,颇有一派隐逸旷达的湘西景象。</b></h5> <h5><b>13、杨柳石<br></b><b> 沅水杨柳石因其产于湘西州泸溪县杨柳溪而得名。杨柳石系典型的第四纪古冰川时期沉积产物,属紫红钙泥,由墨色油绿页岩的彩色石构成,其色彩天然艳丽晶莹,机理缜密,层位稳定,质地纯净,细腻温润,硬度为4度左右,是理想的雕刻石料。</b></h5> <h5><b> 杨柳石有10-14亿年的成矿历史,它的矿物成份以绢云母、氧化铁为主,并含有绿泥石、金红石、电气石等,质地柔韧细腻,色泽自然和谐,以稳沉的紫色为主,绿条相间,温润如玉。同时伴有橘红、乳白等,一层紫红,高贵典雅,一层淡绿,赏心悦目,具有很高的观赏和收藏价值。</b></h5> <h5><b> 与泸溪另一种名贵石料菊花石相比较,菊花石受花型的局限,雕刻家的艺术构思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局限,难以洒脱的运刀。而杨柳石没有菊花石花型的限制,石态生动活泼,给雕刻家们充分的想像空间,创作思维活跃,心领神会,精品迭出。早在明清时期,泸溪龚姓家族曾雕刻杨柳石砚、石屏等工艺品,其中山水画屏《天硚山秋色》,于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展出并获金奖。雕刻艺术家创作的《九老图》、《蝠鹿寿星松树》插屏、《龙凤砚》、《龙樽》、《马上封侯》和蝙蝠造型的茶具等作品,人物和动植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b></h5> <h5><b> 杨柳石集日月山川之精华,吸大地之灵气,色彩柔和,层次分明,软硬度适中,雕刻性能好。雕刻大师们充分利用其天然石态,随石赋形,精雕细琢,以达到精美的艺术效果。2008年,泸溪县杨柳石雕被列为湖南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更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同,颇受大众青睐。</b></h5> <h5><b>14、明山石<br></b><b> 芷江明山盛产著名的紫袍玉带石,人称“明山石”。明山石是一种粘板岩,品类有彩如洮绿的绿石和底色成紫红色的红石,间有白里透蓝、透红、透黄等自然线条,排列整齐有序,相间或相叠的颜色构成“紫袍金带”、“紫袍玉带”、“金丝带”、“眉子纹”和“金星”等。</b></h5> <h5><b> 明山石的石质细润,色彩稳定,经打制磨光后,光洁如玉,若阳光初射,五彩缤纷,耀眼夺目。</b></h5> <h5><b> 明山石料具有抗压、抗折、抗剪强度大,耐酸性能好和易锯、易磨、易抛光等特点,不但是制砚的上等品材,也是制作文房配套用品的笔床、笔筒、墨几、镇纸以及印盒、佩壶和茶几茶具茶宠等各种工艺品的极好材料。</b></h5> <h5> <b> 沅州石雕,因取材于湖南怀化芷江县之明山石又称明山石雕。据史载始于南宋,盛于明清,历史悠久。清代黄本骥在《湖南方物志》一书中写道:“明山石雕镂刻花鸟、人物、山水、楼阁等,极为精致;雕刻北斗、八角、古琴等各种造型和图案,叹为观止”。可以看出,沅州石雕早已闻名于世。沅州石雕种类繁多,有建筑石雕、祭祀石雕、宗教石雕、牌坊石雕、桥亭石雕、园林石雕等等。</b></h5> <h5><b> 紫袍玉颜色主要以沉稳的紫色为主,绿条相间,同时伴有桔红、白色等其他颜色。<span style="color: inherit;">紫袍玉听名字是不是有种仙风道骨的感觉?紫气东来,确实贵气十足。然而,只是名字唬人罢了,本质是一种产自湖南芷江明山至贵州省梵净山区的玉带石,属绢云母千枚岩,又名沅州石(明山石)。</span></b></h5> <h5> <b> 早在南宋时期,芷江民间就有人利用明山石来制作石鼓、砚台、佩壶等各种工艺品。明清两代,明山石被列为帝王贡品。用明山石制成的砚称为沅州砚(芷江古称沅州),扬南北名砚之长,集实用与观赏为一体。“紫袍玉带砚”因紫袍玉带石而雍容华贵,“金星墨石砚”因能“哈气成墨”而为行家称道。</b></h5> <h5><b> 沅州砚在古代亦称黎(漓)溪石砚,明山石砚。产自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据南宋南宋朱辅(时任沅州通判)所撰写的《溪蛮丛笑》一书的记载:“砚石出黎溪,今大溪、竹溪、寨溪、木林冈石可乱真,紫石胜揭石,熟猺亦能砺砥。黎溪为最,盖于淘金井取之,近亦艰得矣。有紫绿二色围黄线者,名金丝带。。。。。”</b></h5> <h5> <b> 砚屏不是砚。砚屏取砚石雕刻,是古代文房用具之一。古砚屏起始,据考始于苏东坡,黄庭坚二人。沅州古砚屏,布列端庄,雕刻工细,尤其巧色、俏色雕刻。</b></h5> <h5><b> 二十一世纪以来,明山石雕刻大师们在传承研习古砚雕刻工艺基础上创新发展,在创作设计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巧妙运用典故传说,结合日月山水、花鸟鱼虫等图案,构思精巧。再经大师精雕细琢,制作出很多实用性强,精美典雅的砚台,使明山石雕工艺品逐渐走出沅水,走向全国,扬名海外。</b></h5> <h5><b> 15、雨花石</b><div><b> 沅水雨花石主要产在常德市的桃源县、武陵区境内江段。经地矿学家考证,雨花石形成于距今250万年至150万年之间,是地球岩浆从地壳喷出,四处流淌,凝固后留下孔洞,涓涓细流沿孔洞渗进岩石内部,将其中的二氧化硅慢慢分离出来,逐渐沉积成石英、玉髓和燧石或蛋白石的混合物。</b></div></h5> <h5><b> 雨花石的成分以二氧化硅为主,颜色和花纹是在逐渐分离、不断沉积成无色透明体二氧化硅过程中的夹杂物。雨花石分为细石和粗石两类,细石以玛瑙为主,石质细腻,颜色艳丽,磨圆度高,晶莹可爱,赏玩价值高;粗石以石英或变质岩为主,形质次之。</b></h5> <h5><b> 雨花石以其纹奇、色艳的自然美著称于世,美丽的雨花石中常可形成各种山川云彩、人物神仙、花鸟虫鱼图案,呈现色彩艳丽,变化万千的景象,非常漂亮,使人遐想联翩,思绪入石。雨花石的欣赏,追求的是“意境”,所谓景外之景、图外之画、弦外之音,无论诗情、画意、文采、神韵都包涵于意境之中。</b></h5> <h5><b> 湖南省桃源县八字路乡文溪山,因为山中遍布玛瑙质纹理雨花石(当地人称为“纹石”或称“文石”),故又名纹石山。据清《桃源县志》载:“泪石,石小,白而圆润,其上多红点,浓者如血,淡者如霞,密者如熟桃,疏者如残星,圆者如花瓣,曲者如月痕。其它如眉、如舌、如齿、如耳、如瞳子、如弓鞋、如髻,百态具备。”沅江雨花石,上天赐予大地的美品。色彩丰富,形神兼备,缠丝精美。相传桃源纹石山今留矿洞为明代皇家开采所用。雨花石的魅力历来为广大石友所欲罢不能。</b></h5> <h5> <b> 桃源雨花石是一种上乘的首饰材料和雕刻工艺品原料。用桃源雨花石打磨的工艺品如狮、虎、猫、狗、花卉等,质地精美,造型夸张,华贵、典雅、庄重、俏丽,极富“桃源工”的特征,似乎比桃源刺绣、桃源木雕更为精妙,绝非沈从文先生《桃源与沅洲》所记:“代表本地的出产,边街上有几十家玉器作坊,用珉石染红着绿,琢成酒杯笔架等物,货物品质平平常常,价钱却不轻贱”。</b></h5> <h5> <b> 沅江雨花石与南京、三峡雨花石比较,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区别主要体现在质感、石皮、石色上。以原石作比较,沅江雨花石比三峡雨花石质感更好,很多石头无需打磨就可以直接观赏;比南京雨花石块体更大,颜色更丰富。这可能是受水力搬运距离的局限,部分石头保持了相对较大的块体,保留了部分石皮,石头的色彩更丰富。沅江雨花石介于三峡雨花石与南京雨花石之间,兼备两者的优点,是两地雨花石的典型代表。</b></h5> <h5><b> 沅水流域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是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以高庙文化遗址为代表的7400多年前的远古文明出土了大量工艺精美的白陶和宗教祭祀艺术品,被称为“中国史前文明的大百科全书,中国上古人类的神秘家园”。在里耶古城发现的先秦时期700多处文化遗址,均表明当时沅水流域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发展状况在很多方面超过了黄河流域,早在先秦时期就已成为中原文化与西南文化的交汇地,对周边地区具有极强的文化辐射和引领作用。</b></h5> <h5><b> 沅水石种类繁多、质好形奇、画面精美、色彩鲜艳,是湖南省乃至我国观赏石的重要组成部分。沅水上下五百公里风景秀美,江宽滩多,名胜古迹遍布,沅水石储量丰富,是赏石达人和奇石藏家寻石探宝、访古览胜的理想乐园。</b></h5> <h5> <b> 湘西,是一方承载着悠久历史的神奇土地,是一帧古朴典雅、出神入化、而又活色生香、清丽如初的山水画卷。沅水汨汨而流,孕育着湘西各民族几千年的文化,穿行于雪峰、武陵两大山脉夹挤的低峪,流经怀化市、湘西州、常德市所辖十余个县(市、区),飞舞东去,一泻千里入洞庭。南北朝著名诗人阴铿曾泼墨挥毫,在《渡青草湖》一诗中写下“洞庭春溜满,平湖锦帆张。沅水桃花色,香流杜若香"的绝美诗句,以此赞美沅水流域奇美之神韵。然而,如果沅水仅仅以美入胜,那便是太秀气了。孰不知,这悠悠沅水中蕴藏的各种石头,就着大自然赋予它们的神奇与美妙,与湘西文化最古老、最神秘的部分结下了不解之缘!</b></h5> <h5><b> 沅水流淌千年不息,浪激湍湍,石者五花八门,纹丝细腻,有如少女之肌肤,嫩白油润,有如耆者之皱纹,苍桑老沉。有如高山瀑布,虎吼龙腾,有如行云流水,气吞呵成有石缘者,沿百里沅江,踏遍河畔,追寻曾经梦遇,哪怕是深壑险谷,湍急河中,为得一石喜之如初爱,日夜扶摸,如美人之面颊亲之,吻之。</b></h5> <h5><p><i><u><font color="#9b9b9b">---声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致以诚挚敬意!如涉侵权,有告即删!</font></u></i></p></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