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从江苏句容出发</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追寻先辈们的红色足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来到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这里镌刻着无数山东籍老战士的英名</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寄托着对故乡浓浓的情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深切缅怀先辈的历史功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们将永远记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 25, 25);">我们的根在这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山东人民用中华民族最庄重的礼仪,将父辈的英名刻在故乡的大地上,让他们荣归故里。</b></p> <p class="ql-block"><b>1947年,在一片敲锣打鼓欢送声中,年轻的父辈还没来得及换上军装,就在炮火连天的瞬间上了战场。那一次出征,竟是他们与故乡一生一世的别离。</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49年,在遵照党中央的一声令下,渡江南下干部抛家园舍家业,踏上了解放全中国建立新政权的伟大征程。那一次出征,竟是他们与故乡一生一世的离别。</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纪念馆大厅庄严肃穆,毛泽东语录“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鲜红字迹跃然醒目。</b></p> <p class="ql-block"><b>老战士纪念广场管委会领导邓海燕同志,一句“欢迎回家”倍感亲切。</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每一块展板</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都是厚重历史的重现</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每一张照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今天看来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b></p> <p class="ql-block"><b>1946年6月下旬,国民党统治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向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解放区发动疯狂的大规模进攻,解放区军民被迫自卫作战,全面内战爆发,全国解放战争由此开始。山东成为解放战争的主战场。</b></p><p class="ql-block"><b>山东人民子弟兵坚决听从党的指挥,在粉碎国民党的进攻,发起战略决战和向国民党统治区进军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用鲜血和生命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b></p> <p class="ql-block">听父亲说过47年大参军,村里的年轻人几乎是够条件的都积极报名参军。父亲在家里是老大,兄弟姊妹五个,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参军入伍的时候刚好是20岁,参军前他就是村里的民兵骨干。临行前他嘱咐小三岁的大弟要把家里的生活重担挑起来。</p> <p class="ql-block"><b>历史不会忘记,也不容忘记。父亲47年2月自愿参军入伍,档案中记载着他参加过的每一场战役。每一场战役都是性命攸关,生死相依。最记得他老人家说过的一句话,比起战场上牺牲的革命烈士,他很幸运很幸福。</b></p> <p class="ql-block"><b>这里安放着当年每个战役发生地取来的故土</b></p> <p class="ql-block"><b>南麻战役、孟良崮战役、潍县战役、济南战役等,一排熟悉的字眼映入眼帘。</b></p> <p class="ql-block"><b>父亲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b></p> <p class="ql-block"><b>小的时候,就看过父亲的这张照片,并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只是一张老照片而已。照片的下方“48”两个数字是父亲的亲笔迹,从他身上穿的军装,再看着父亲紧紧打在腿上层层包裹的绷带和脚穿一双破旧的布底鞋,可以判断这张照片是48年拍的,但在哪个月拍的不得而知。从父亲的档案中,我分析了解到,48年的11月,父亲参加了著名的淮海战役。父亲曾经讲过他们一夜急行军一百多里,那时条件非常艰苦,就是穿着照片上那样的布底鞋,一夜行军百里!有的战友行军速度跟不上,或者一不小心掉进水沟和粪坑里,从此和大部队失去联系。48年的12月份,父亲住进了医院,他在淮海战役中受伤了,左腿膝关节被炮弹碎片炸伤。手术时因医疗条件差,医疗水平低,过多服用麻醉药,以致口吐白沫,手术后拿掉了半月板,落下癫痫病,听力严重障碍。特别是年老的时候,走路一不小心就跌跤,病魔一直伴随他到老去。晚年重病期间,父亲说很想念家乡,想回去住住。可是己经病重缠身,遗愿未能实现。父亲被炮弹炸伤的时候,同时看到他前方仅两米左右的地方,一位战友被炸断腿,是从大腿根炸断的,鲜血直流当场壮烈牺牲。还看到有位战友脸上皮肤炸伤,脸部血肉模糊,只看见两只眼睛还在眨,不久这位战友也不幸牺牲了。现在在纪念馆看到战争场面的这些珍贵照片,仿佛把我带到那个炮火连天的战场,看到父辈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看到他们一个个伟岸的身姿和坚强勇敢的脚印,心中有说不出的滋味,特别难受。父亲的经历只是千百万革命前辈的一个缩影,战争年代太艰苦了。我们的党和我们的军队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发展壮大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来的太不容易了!</b></p> <p class="ql-block"><b>父亲的档案里,记载着他曾经参加过的解放战争时期大小战役十多个。</b></p> <p class="ql-block"><b>这个厨窗里展现的是当年“潍县团”的英勇事迹。那张木梯见证当年英勇的解放军战士们怎样夺取胜利的场面。看到这些,想起父亲讲过一个搭人梯的故事,很多细节记不清了,就是战士们用人体在冰冷刺骨的河里肩扛木梯,架起一座人桥。我们从来不知道父亲也是当年“潍县团”(九纵二七师七九团一营)的一员。是查找父亲的档案时发现,原来父亲也是英雄“潍县团”的。</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2px;">淮海战役“潍县团”十勇士“人桥</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1948年11月6日,解放军华野按照中共中央军委举行淮海战役的战略部署大举南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疾速出击,向原驻防在陇海铁路东段新安镇、阿湖地区的国民党军第七兵团实施包围。敌人发现有被包围的危险后,沿运河东岸往西向徐州方向仓皇撤退。如果让黄百韬兵团撤过运河,与徐州的国民党军汇合,这样就会大大增加消灭敌第七兵团的阻力。华野司令部要求全体官兵“不怕疲劳,不怕困难,不怕饥寒,不怕伤亡,不怕打乱建制,不为小敌迷惑,不为河流所阻,敌人跑到哪里,坚决追到哪里。”于是一场声势浩大的追击战在江淮大地上展开了。华野九纵二十七师七十九团等部(即屡立战功的“潍县团”)奉命追击国民党第六十三军。11月8日夜,潍县团终于追上了敌六十三军后卫警戒分队并一举将其歼灭。敌人见状,更加疯狂逃窜,在发现无法甩掉“潍县团”后,只好在宿迁西北80公里处的堰头镇西边布防,企图利用一条10米多宽的壕沟挡住解放军追击。当时,壕沟里的水虽未结冰,但寒冷刺骨,而对岸的敌人在沟边构筑工事,布置了密集的火网封锁河面,并点燃篝火照明。为保证后续大部队迅速通过,必须立刻架浮桥。在运动战中架桥本来就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何况又要冒着敌人的火力扫射。但“潍县团”一营的指战员毫不畏惧,尖兵二连连长命令该连一排三班火速在壕沟上架设浮桥。一排副排长范学福、三班长马选云接受命令后,立即率领战士招来两架木梯,在上面绑扎上木板,赶制了一座没有桥墩的浮桥。战斗打响后,“潍县团”指战员发现浮桥不稳,无法保证部队快速通过。副排长范学福大喊一声:“没有桥腿,我们当桥腿!”喊罢就带头跳进了寒冷刺骨的水中。紧接着,班长马选云、副班长彭启榜、战士宋协国、杨玉艾、潘福全、杨学志、孙克潘、孙学赞、孙书贤纷纷跳下,用身躯做支撑,架起了一座“人桥”。为了保证桥面的平衡,靠近岸边水浅地方的战士就一条腿跪在水里,一条腿支撑。在水深处的战士就用双手用力把木梯举起。攻击部队见状,冒着敌人的密集火力,迅速踏上10位勇士架起的“人桥”冲向对岸。由于桥面窄、过桥的速度快,有的战士在桥上滑倒,架桥的战士就用头将战友顶住。有的战士踩到架桥战士的肩膀上,他们也一声不吭。有个战士从桥上跌进河里,顶立在最深处的勇士竟用全身力气把他硬拖了上去。在10勇士的奋力拼搏下,一营部队顺利通过浮桥,迅速将敌六十三军击溃。在随后的战斗中,该股敌人成为淮海战役中第一个被解放军全歼的国民党军。</b><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注1</b></p><p class="ql-block"><br></p> <h3>注2</h3> <h3>注3</h3> <p class="ql-block"><b>注1:红色文字为网络下载</b></p><p class="ql-block"><b>注2:图片为网络下载</b></p><p class="ql-block"><b><span class="ql-cursor"></span>注3:视频为网络下载</b></p> <p class="ql-block"><b>曾经的潍县战役指挥部</b></p> <p class="ql-block"><b>27军征战线路图从这个地图上,想起电影《南征北战》的画面。我们看到了父辈用小米加步枪,用两条腿赶超敌人的汽车轮子,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b></p> <p class="ql-block"><b>父亲的英名镌刻在老战士纪念广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华野9纵是27军的前身)的石碑上,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年代年轻的军营队列中。爸爸您安息吧,愿您在天之灵也能感受到这份山东人民给予的无比关爱和崇高荣耀!</b></p> <p class="ql-block"><b>这个展区是中国人民解放军27军入朝参战的英雄事迹。其实英雄父亲就在我们熟悉的人当中。</b></p> <p class="ql-block"><b>姜波的父亲姜吉宝也是27军的,是我们儿时见到的一位和蔼可亲、笑容满面的长辈。见到他总是喊一声“姜大大”。而我从来不知道“姜大大”在朝鲜战场上曾经荣立二等功,得到两枚奖章。我们看了电影《长津湖》才知道,27军的将士们在朝鲜战场上,面临的困难是多么的残酷,能活着回来的都是非常不容易。</b></p> <p class="ql-block"><b>为了建立人民的新中国,王元春参军后南征北战,和在解放区妇联工作的妻子于秀珍一分别就是八年,没能见到面,一直到朝鲜战争结束才团聚在一起。</b></p> <p class="ql-block"><b>凝视矗立在镌刻着父辈们英名的石碑前,为我们有这样的父辈感到骄傲和自豪!</b></p> <p class="ql-block"><b>父辈们的英名刻在故乡的大地上,也深深铭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b></p> <p class="ql-block"><b>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数以万计的山东干部,北上东北,南下华东、中南、西南和华南,在党中央的统一命令和指挥下,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山东南下干部纵队,抛家舍业,别妻离子,离开挚爱的家乡和熟悉的岗位,一路跋山涉水、风餐露宿,以排山倒海之势,千里迢迢渡江南下,为建立新的人民政权,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b></p> <p class="ql-block"><b>闫建武父亲闫发学当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下干部纵队四支队的一员</b></p> <p class="ql-block"><b>历史不能忘记,迟明堂、冯桂敏夫妇奉党中央的命令,带领从胶东革命根据地选拔出来的优秀的渡江南下一套接管新区政府人民政权的干部,千里迢迢接管句容县新政权。迟明堂是句容县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冯桂敏是第一任句容县妇联主任。我们今天来缅怀他们为建立新中国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崇高信仰与精神!向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渡江南下的所有干部表示崇高的敬意!</b></p> <p class="ql-block"><b>闫玉凤的父亲闫世忠,当年是昌邑县柳疃区区长,家有妻儿老小五、六口人,当奉命随军南下,顾不上家里老小的生活状况,为了人民的信仰,毅然决然随军渡江南下接管新政权。</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找到父亲的名字</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份对父亲无限的思念油然而生</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份对父亲难舍的情感令人动容</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眼角情不自禁</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 25, 25);">潸然泪下</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习近平主席说:千万不要忘记过去,饮水思源,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全中国人民要不忘初心,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革命理想,不忘我们的前辈、革命先烈,不要忘了我们的父老乡亲。新中国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牺牲2000万先烈,才建立起来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要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革命先烈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始终铭记缅怀革命先烈,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