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知青回忆录《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暨赠书仪式

海绵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暨赠书仪式</b></h1><div><b><br></b></div><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6日,邵阳知青回忆录《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暨赠书仪式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举行, 120多名邵阳知青怀着极大的热情参加了这次活动。除了长沙、娄底及邵阳各县市区的知青,远在广东,甚至澳大利亚定居的老知青也专程赶来参加。</p><p class="ql-block">仪式由邵阳知青名人、娄底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朱鹏涛主持,邵阳市政府原副市长李兰君、市政协原副主席杨建新到会并讲话,知青代表及有关专家陈建湘、李良时、段思安、陈龙龙、陆彬兰、冯永太、聂世忠即席发言,邵阳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创建人龙国武、知名书画家罗一川、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原主任谢道锡等出席会议。</p><p class="ql-block">《梦回青山》编辑部由李兰君任顾问并作序,朱鹏涛任主任,龙国武、陈建湘(执行)任主编,由中国作协原副主席、省文联原主席谭谈题词,老知青、邵阳知名书画家罗一川题写书名。本书收录了70多位作者74篇文章和26首诗歌,征集了40余幅照片,按六十年代初中期、六十年代后期、七十年代下乡时间先后排序,分文章和诗歌两部分编排。</p><p class="ql-block">这是一批于六、七十年代下乡的知青,大多分布在绥宁、城步等偏僻山区插队落户。他们中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不到20岁。他们远离父母,背井离乡,扎根农村,经历了物质匮乏、超负荷体力劳动等艰难日子,但依然乐观坚毅,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该书的出版,不仅为历经沧桑的知青们提供了一个倾情回忆的平台,也让下一代更加懂得珍惜新时代带给我们的快乐幸福,懂得感恩社会的和谐安定,感恩党和国家给予我们的一切,为中国知青文化增添了一批珍贵史料,为邵阳知青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摘转:飞扬996邵阳经济广播记者:洛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 * * * * * * * * * * * * * * *</p> 邵阳市少儿图书馆(原松坡图书馆,座谈会在二楼举行) <h1></h1><h3><b>大会义工</b></h3><h3>(在这里要多说几句:这些义工,每次知青活动都能看到她们忙碌的靓影。每次活动,她们都会前一天去布置会场,都是早去迟归——布置、清点、打扫......精神可嘉!令人感动!)</h3> <h3>老朋友 老搭档</h3> 老朋友、老战友、老同事相见,十分高兴 《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嘉宾 《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会场 邵阳知青名人、娄底市政府原副秘书长、本次活动主持人朱鹏涛宣布:活动倒计时,3——2——1,开始! 文艺节目由69年下乡老知青王亚平主持: 知二代陈诗诗(知青陈龙龙女儿)深情演唱《梦回青山》主题歌 《梦回青山》主题歌 诗朗诵/吕晓蓉 《人在旅途》/陈荣荣演唱 朗诵散文诗/陆彬兰 诗朗诵《岁月留痕 梦回山乡》/郭建江 诗朗诵《梦回青山》/陈荣荣 朱鹏涛逐一介绍各位嘉宾 邵阳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创建人龙国武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原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陈建湘深情地讲述编辑过程的感受 老知青、武冈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李良时致辞 老知青段思安发言,她深情地回忆知青办刘互兴同志关爱知青的故事。 老知青陈龙龙讲话 市政协原副主席杨建新讲话 湖南知青网邵阳栏目版主冯永太致辞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长聂世忠发言 老知青、卲阳市原副市长李兰君讲话 <p class="ql-block">编辑部主任朱鹏涛(中)、主编龙国武(右二)、执行主编陈建湘(左一)向市政协文史委、市少儿图书館、市档案馆、市图书馆赠送巜梦回青山》。</p> 嘉宾合影 <p class="ql-block">原绥宁县西河公社下乡老知青、卲阳市原副市长李兰君(前左三),娄底市政府原副副秘书长兼驻京办主任、中国好人朱鹏涛(后右一)和西河公社老知青(大多为原小兵司令部主要成员)合影。</p> 知友合影 同乡合影 文友合影 湖南知青网邵阳栏目与会(部分)网友合影 邵阳知青回忆录《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暨赠书仪式与会人员大合影 <font color="#167efb"><i><b>提示:</b>为了大合影人像尽可能大些以及版面整齐,将两边零散人员的位置进行了调整。由此带来的不便,望谅!</i></font><div><font color="#167efb"><i><br>(调整前</i></font><i><font color="#167efb">实影</font></i><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的位置)</i></div> <i><font color="#167efb">(调整后实影的位置)</font></i><br> 武冈知青合影 下乡绥宁县唐家坊公社老三届知青合影 老朋友合影 午宴处 文友合影 文友合影 原二中1965届高中毕业后下乡的老同学合影 原二中1965届高中毕业后下乡的老同学合影 老友交谈 午宴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座谈会代表的发言稿</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b><br></b></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留住青春岁月的印痕</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梁文凌</div><br>五十多年前,我们邵阳四万多刚从学校毕业的初、高中学生,背上简单的行囊,离开父母,离开家,分散到农村山区安家落户,从那里开始了艰难的人生之旅。广阔天地里,有我们青春的追求、憧憬、梦想,也有迷惘、痛苦和失望。因为我们在那里滴过血、洒过汗,所以依然怀念那里的一草一木,眷念那里的山山水水,喜欢回忆可亲可爱的父老乡亲,咀嚼酸甜苦辣的人生滋味。然而,这些都已成为了历史。而历史的长河极易淹没人的记忆,当年的知青差不多都到了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年纪,再过些日子,下一辈邵阳人还会记得邵阳曾经的知识青年吗?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这些青春岁月的印痕,镌刻在历史的页面而永不消退呢?<br>两年前,阅读了一篇《梦随风万里》的文章,介绍了上海知青不仅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知青纪念馆,还编撰了一本《中国知青图书要目》,颇有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气势,将记录1700万中国知青一代人足迹的2572种文学作品、回忆录、文献史料整理成知青书目,用文字留存历史,供后人评说。而且至今仍在继续这项工作。<br>上海《中国知青图书要目》竟有这么大的气场,我当时就想,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历史文献中,如果有我们邵阳知识青年的一席之地,也看得到邵阳知青的蹉跎岁月,那该多好啊!<br>可惜我只是这么想,而龙国武先生却早就这么做了。龙国武先生是邵阳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创建人,几十年来,他奋斗不倦开创性的文化成果,为邵阳知青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曾作为主编的《中国知青纪念文集》(封面设计为著名书画家刘人岛先生,序言撰写为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于2011年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但他还想筹划出版一部邵阳知青专著,将四万邵阳知识青年大起大落、独一无二的传奇人生经历编纂出来,把他们在人生苦旅中、与命运抗争中的人生故事记下来,将这一段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青春之歌录下来,成为一个跨越时空的话题,让后人知道历史的真相,然后,如一位领导所讲:从而可以在历史的回顾中认识和发展自己,在历史的分析中昭示现在和将来。<br>一个多么美好的设想,但却缺少资金。<br>不过,据说伴随知青存在的还有一种现象叫“知青情结”。就是知青们忘不了刻在记忆里的奋斗、磨难、爱与痛,无论是否在一起过,无论认识与否,只要一提知青,便会产生那种难以形容的亲切感,也正是这种微妙的情结,使知青们仍然保留着当初的纯真、执着、热情和正义,也容易使大家形成一张宽大而有韧性的人情网,让知青们在今天的社会上能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度难关。<br>上海知青活动搞得那么有声有色,想必就是用“知青情结”沟通广大知青的心,不停地唤起他们的回忆,激励他们奋进。<br>同样,“知青情结”也打动了朱鹏涛这个中国好人的心,他对龙国武承诺,承担所有的出版费用,并亲自担任编辑部主任,形成一段“知青国武要行船,知青涛哥便送风”的温馨知青佳话。<br>如果说三个点支撑一个面将更稳妥的话,邵阳市政协研究室原主任、省作协会员、知青陈建湘怀着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倾情加入,与龙国武一起免费担任编辑工作,这个班子便成了绝配!<br>现在这本可以留给历史和子孙、供后人借鉴名叫《梦回青山》的书,带着墨香已经到了大家手上。它收录了邵阳市九县市三区70多位知青作者的作品,共42.8万字。它承载了邵阳知青青葱岁月的记忆,记录了他们在别无选择环境下的生活状况,对养育过自己的父老乡亲及山山水水的感恩,以及人生涅槃、浴火重生后的思考与反思。篇篇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篇篇都是人生感怀之歌。<br>组稿期间,我有幸被涛哥拉进了《梦回青山》组稿群当了旁听生。通过他们的微信交流,见证了他们收集、整理、编辑、出版以及筹备发行座谈会议、甚至从发书到快递的工作全过程。他们严谨、认真、不畏艰辛、乐于付出的工作态度,让我常常感动地想到,两位编辑先生的两双眼睛,在对42.8万字的70多篇文章、20多首诗词、诗歌逐一进行编辑的时候,所面对的工作量也无疑是座大山。起码要整体浏览,正确掌握每一篇文章、诗词、诗歌的主旨意图、框架结构、语言风格、情感类别,便于编辑排版。更细致的当然是逐句检查是否流利通畅、合乎逻辑;逐字检查是否有拼写错误;逐个检查标点符号是否合理。还有错字,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让文章有“硬伤”的地方。一校42.8万字肯定不够,那么二校85.6万字。三校四校……不知道他们究竟校了多少次,只觉得那种辛劳可意会,却不知再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感谢了。此外还有跑印刷、看清样等等无数繁琐杂事,都在时间的流逝中一一完成,以文字留住知青青春岁月的印痕做到了,他们三人的无私奉献也会牢牢印在我们邵阳四万知青人的心中。<br>作者简介:梁文凌,1968年,从邵阳市下乡插队绥宁县鹅公公社,后转点新邵,现旅居澳大利亚悉尼。邵阳市戏剧研究室原主任,副研究员职称。</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上的讲话</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兰君</div><br>各位知青朋友、各位来宾:<br>大家上午好!<br>春回大地晴霞聚,年纳清明瑞气生!大家因为一本书聚集在一起,大家因为知青而在春风里畅叙情怀。刚才听了很多同志的致辞和发言,大家表达了对《梦回青山》这本书的高度评价和对编者的敬意,我十分赞同。《梦回青山》的确为我们展示了一幅知青生活的画卷,一种奋发向上的知青精神,其价值所在就是挖掘了知青史料,传承了知青文化,激发了我们的知青情结。<br>我作为本书的顾问,参与了相关工作,对个中的艰辛十分清楚。本书编辑部主任和两位主编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朱鹏涛为本书全额出资,龙国武、陈建湘两位主编不拿一分钱报酬,无怨无悔地工作,其精神可嘉;三个多月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其责任心,值得高度赞扬;四十多万字,五易其稿,不厌其烦地编辑修改,其认真的工作态度值得推介;团结一心,排除困难,其人格魅力值得充分肯定!总之,他们既是这本书的倡导者,又是身体力行的执行者;既是热情的作者,也是辛劳的编者;既是编书的老知青,又是劳苦功高的功臣,让我们向他们表达崇高的敬意!<br>知青是一个特殊的名字。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闪亮的符号,从《梦回青山》一书,我们能够读出当年艰辛的下乡生活和敢于面对现实、不断进取的斗志。从该书的记述中,我们看到的知青上山下乡,至今存在争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本书的70多位作者,通过他们朴实的记述,给我们留下了生动而真实的印记。<br>作为本书的顾问,我深深地感到编者那种执着的精神,也看到了广大知青那种真诚的知青情结,《梦回青山》出版后,大家积极捐款,积极点评,用散文、诗词、诗歌和读后感、来信来电等形式表达对本书的支持和赞扬。形成的良性互动,是对本书的充分肯定和奖赏!而这本《流淌在心中的歌》,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对《梦回青山》一书的礼赞!<br>感谢前来参加会议的各位领导、各位知青朋友和有关单位,感谢少年儿童图书馆对本次座谈会的支持!<br>梦回青山,我们铭记青春岁月;知青不老,我们的知青精神永存;心存感念,祝愿知青朋友幸福安康!<br>谢谢大家!<br>作者简介:李兰君,邵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上的讲话</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杨建新</div><br>各位知青朋友、各位来宾:<br>大家上午好!<br>拜读《梦回青山》,一读就不忍放手。书中的往事回忆和情感抒发,真切实在,生动感人。读着读着,让人时而泪水盈眶;时而会心一笑;时而唏嘘不已;时而热血奔涌。知青一代是抹不去的记忆,是共和国历史沉重而夺目的一页,可亲可敬,可钦可佩,可歌可泣。激动之余,写下点滴感言以表达我读《梦回青山》的心情和体会。<br>《梦回青山》细细看,<br>篇篇珠玑初心酿。<br>史诗不独精英著,<br>凡人凡事亦非凡。<br>一个特殊的年代,一个特别的群体——吃过常人没吃过的苦;遇过常人没遇过的难;遭过常人没遭过的罪;受过常人没受过的压。仍无怨无悔,不屈不挠,奋力拼搏,砥砺前行。磨练铸就了不同于常人的个性和品格:<br>特别能吃苦;<br>特别能干事;<br>特别能知足;<br>特别有思想;<br>特别有情义;<br>特别有正气。<br>聚是一团烈烈火,<br>散开满天灿灿星。<br>傲观华夏崛起中,<br>无数栋梁出知青。<br><br>感谢《梦回青山》的编者和作者,呕心沥血之著留下了一辈人刻骨铭心的历史记忆;拷贝了一辈人永不褪色的青春靓影;传承了一代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知青文化和精神。<br>作者简介:杨建新,邵阳市政协原副主席。<br> <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上的发言</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龙国武</div><br>亲爱的知青朋友们、亲爱的来宾:<br>大家上午好!让我谨以《梦回青山——湖南邵阳知青回忆录》主编,<br>暨老三届知青的身份,热忱地欢迎大家的莅临!<br>为公众服务的人是幸福的。为公众奉献的人是幸福的。<br>今天,在这里,在我们“再造共和”的先贤——蔡锷将军纪念重地——原松坡图书馆、现在的“市少儿图书馆”,隆重举办《梦回青山——湖南邵阳知青回忆录》发行座谈会,我激情飞扬地要说几句话:<br>一、仰望梦想的人,低头做事的人,其生命是很有意义的。<br>二、如果说,长征是一群年轻人的突围,那么,《梦回青山》这本书,则是一群步入老年、一群头上永远有着“知青”符号的人,在人生旅途上的再次跃马扬鞭。<br>三、一位才华横溢的“中国好人”,一位叫朱鹏涛的“中国好人”,用他的慷慨大气,用自己的退休金,承担了本书的全部费用;他和我们的兰君副市长独具慧眼,寻找到本书最佳的战略伙伴、勇于任事、能征惯战的陈建湘先生,用火样的热情,和永不衰竭的“知青情结”,感动和激励着知青中的写作队伍和志士仁人,成功实施了这一在邵阳知青史上、文化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盛事。<br>亲爱的知青朋友们、亲爱的嘉宾:<br>历史不能断档,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承载着历史赋于我们的神圣责任。守望岁月半个多世纪,未忘初心,为国留史,为一代人留史功莫大焉!<br>朋友们:让我们在这个万木葱茏鸟语花香的季节,在这个群英荟萃欢聚一堂的美好日子,用热烈的掌声,为我们曾经的“小兵”、如今的“中国好人”朱鹏涛兄、为本书积极撰文供稿的作者老师们,及一切为本书奉献过力量的朋友,和与会的全体嘉宾致以衷心地祝福及崇高的敬礼!<br>谢谢大家!<br>作者简介:龙国武,邵阳市知青文化研究会创建人,《中国知青纪念文集》主编。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上的致辞</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冯永太</div><br>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知青朋友们,大家好:<br>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湖南知青网邵阳知青栏目对关注、理解和支持知青文化活动的领导、社会各界表示由衷地感谢。对长期致力于知青文化建设的邵阳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李兰君知友、原娄底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朱鹏涛知友、《梦回青山》主编陈建湘知友、龙国武知友致以崇高的敬礼。<br>在知青一代人都已过花甲、古稀的今天,是知青情结的召集,我们有缘相聚在这里,为《梦回青山》举行发行座谈会,让我又一次燃起梦回青山的激情。回眸当年,山村生活的画面深深印记在我的心灵。难忘广阔天地,难忘知青岁月。<br>《梦回青山》今天与大家见面,是我市知青文化不断发展的新标志,是对上山下乡那段历史的敬重,是一份社会责任的体现,更是知青情怀与友谊的凝结,是知青一代人对子孙的一种文化传承,尽管知青逐渐衰老,不再年轻,但知青人在生命旅途中的进取精神依然犹存。<br>《梦回青山》的编辑出版,从创意备案、资金筹措、文稿征集、资料整理、组织编审到出版发行等项工作,均由知青独立完成。这些,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市知青文化潜在的活力。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年,我市知青在书写知青历史,编辑知青回忆录等方面已出版专著数以百计。举办知青图书交流会十余场次,与外地知青相互赠送图书达800余册。由湖南知青网邵阳栏目牵头,还在我市地方文化图书馆设立了邵阳知青文库,收集知青类别藏书近千册。<br>邵阳知青文化活动的有益开展,扎根于地方传统文化的厚土,得益于地方先贤人文精神的熏陶,孕育出知青艰苦奋斗,敢于牺牲,站立潮头,乐于奉献,把自己融入时代的变迁中去,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有了这种人生的理念,也才有了我们今天依然在为知青文化的发展而不息奋斗。在这里,我祝各位知青朋友健康长寿,人生夕阳活得更加精彩!<br>谢谢大家!<br>作者简介:冯永太,湖南知青网邵阳栏目版主。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书拂来清清风 古井深渊也波澜</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上的致辞</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良时</div><br>在去年的丰收季节里,汇聚着邵阳知青家国情怀,赤子忠心,昨日的回顾、今日的深思、明日的瞻望的《梦回青山》一书,正式出版发行了!这是我们邵阳知青心中有话向党说的一份答卷,是我们邵阳知青向党的二十大一份献礼,是我们邵阳知青人生路上一个深深的脚印,它也是《梦回青山》编辑部同志们精心策划、辛勤劳动的丰硕成果。值此发行座谈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武冈知青文化研究会表示诚挚地祝贺!<br>《梦回青山》能帮助我们更认真地学习、更深刻地领会、更自觉的执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二十大的文件、精神。在十年内乱中发生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上山下乡运动,和十年内乱一样,“使党、国家、人民遭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这是党的决议、历史的结论。我们一定牢记这个极其惨痛的教训,让上山下乡的社会现象千年不相见,万年不相逢!让人民共和国在前进的道路上,永远风调雨顺,永远风清气正!<br>《梦回青山》能帮助我们重拾青春的奋斗,以及奋斗过程中的艰辛、奋斗所带来的幸福。今天我们都年纪大了,都在享受着满目青山夕照明的欢乐与幸福,但青春的奋斗、奋斗的青春,是永远不能忘记的,它是我们人生的华彩乐章,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梦回青山》是一个永远的提醒!<br>《梦回青山》能激励我们关注关心乡村振兴和农村、农民。我是1968年11月4日,从邵阳市下放到绥宁县唐家坊公社金龙大队七小队当知青的,那次我们一起下去的共108人,主要是邵阳市二中和四中的老三届学生。那里的农民并没有把我们当作接受再教育的对象而嫌弃歧视我们,而是以天地般广阔的心胸、土地般厚实的情怀,接纳了我们,并照顾我们、关心我们、帮助我们。在那里我们学会了吃苦,学会了勤奋,学会了做事,学会了做人。1972年7月,我被推荐到武冈师范读书,一年后毕业参加工作,直到2008年底退休。几十年间在武冈,我当过教师、当过县重点小学校长,当过武冈二中——省重点中学的校长、武冈师范的校长,还当过县教育局长、县政研室主任、县政府办主任、副市长,现在还担任着武冈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主任。凭的是什么?凭的是在唐家坊当知青磨炼出来的吃苦耐劳、勤奋肯干、忠诚实在。因此,我总记得唐家坊,总记得金龙山,我不忘初心。2018年4月,为了纪念我们上山下乡50周年,我们70多位唐家坊的老知青,齐齐崭崭地搞了个“重回唐家坊,追寻青春梦”的大活动,受到了现在的唐家坊镇党委、政府和父老乡亲们的热忱欢迎。在与他们举行的座谈会上,我用现代诗人贺敬之《回延安》中的一段话,表达了我们的思念之情、感激之情:“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手把手儿教会了我,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我想着你!”我们还回到了各自的生产队,看望了那里的父老乡亲,和乡亲们在一起,深情厚意话当年,难舍难分道再见。不过离开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因为五十年了,“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篱笆墙的影子还是那么长”……<br>现在好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我们取得了精准扶贫的伟大胜利,为全世界消灭绝对贫困,创造了中国奇迹,提供了中国经验,为农村发展、农民幸福打下了坚实基础。现在又吹响了振兴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的集结号,开始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征程,我们一定要乘这个东风,为乡村振兴、农民幸福,竭尽我们的绵薄之力,用情用心去担当,随时随地鼓与呼,以此回报农村、回报农民。这点我们请《梦回青山》为我们作证!<br>《梦回青山》能进一步激活我们天下知青一家亲的激情。共同的经历,共同的命运、共同的奋斗、共同的胜利,筑牢了知青永久的情谊。让我们“与子同衣”“与子同袍”,抱团取暖、互相帮衬,永葆知青的尊严和光荣,做一个永远快乐幸福、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知青!<br>最后,用一首小诗,向《梦回青山》的出版发行,表示祝贺;也用这首诗送给我的每一位至亲至爱的知青同志和朋友,祝你们健康、幸福、快乐!<br>梦回青山望青山,<br>当年少年已蹒跚。<br>此书拂来清清风,<br>古井深渊也波澜。<br>作者简介:李良时,武冈市人民政府原副市长、调研员。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上的发言</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段思安</div><br>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相亲相爱的知青朋友:<br>大家上午好!<br>我叫段思安,1965年10月19日,下乡到邵阳市共青团园艺场,农场解散后,再度插队落户到新邵寺门前公社朱家冲大队。<br>人间四月晴方好,桃花梨花次第开。在这春光明媚,惠风和畅的美好时刻,迎来了《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首先,让我衷心祝愿发行座谈会圆满成功。<br>《梦回青山》收入了我的一篇文章,题为《刘互兴,您活在知青心中》,我将简单向各位汇报我为什么选择这一题材,以及写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由于种种原因收集的素材很有限,可以说,挂一漏万。然而从这些有限的素材中,也能突显刘互兴主任是一位党和人民培养出来的好干部,是知识青年的贴心人。<br>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对刘主任从初识到深知、再到敬仰的认知过程。<br>一、一次机缘,初识刘主任<br>1969年,上级决定,组织全国知青中的优秀代表进京参加国庆观礼。市里决定共青团园艺场共产党员李运堂作为代表,前往北京接受毛主席、周总理的亲切接见。<br>当年初春时节、乍暖还寒,刘主任便亲自到园艺场调查研究、实地考察。我有幸参与撰写李运堂先进事迹的上报材料,并有机会初识刘主任。刘主任患有肺气肿,走路、上山爬坡中,只见他气喘吁吁,额上直冒汗珠。我心疼地说:“刘主任,这种事,你可以叫手下人代劳”。他十分严肃地说“这种事,牵涉到对组织负责,对知青代表负责,一点马虎不得。”临走,他反复叮嘱我,一定要把它当件大事来办,下功夫把材料写好。<br>初次打交道,刘主任这种事必躬亲、务实尽责、克己奉公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好印象。<br>二、小故事大情怀,对刘主任敬意油生<br>他为下放到绥宁竹舟江公社一位命运多舛的知青转点到双峰县花门区钟岭公社,为她母女团聚创造条件;为一位患红斑狼疮的女知青解决因病返城的事;为女知识青年身份的确认……在办事过程中,他未喝一杯茶、未抽一支烟。几个小故事在我的纪念文章中有详细的记述,这里不再重复。从这一桩桩小事中,可以看出刘互兴的为民大情怀。<br>三、从料理刘主任的后事中,彰显出他虽死犹生、精神永存<br>1989年2月28日,敬爱的互兴主任永远离开了他始终关心、惦记的邵阳知青,享年64岁。他病逝的消息不胫而走,全市200多名知青从四面八方赶来,送刘主任最后一程。出殡前,知青代表为他沐浴整容、穿戴寿衣,大家自费包租一辆大公交车,送去火化。知青朋友知道刘主任妻子没工作,大儿子在涟钢作小工遭车祸身亡、小儿子在家务农,唯一有工作的是在邵阳大米厂当工人的女儿,家境清贫。追悼会上,知青代表讲述了刘主任生前关怀与爱护知青一桩桩感人事迹,说到动情处,声音哽咽,在场的知青无不为之动情。送葬当天,知青们敲锣打鼓、放鞭炮、顶着花圈、佩带白花,一个个神情凝重,随着低回的哀乐、缓步前行。女知青控制不住情绪,失声痛哭。情深义重的知青代表们一直护送刘主任到双峰老家安葬。<br>刘主任这种对党和人民负责、对知识青年负责、清正廉洁、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精神将一直鼓舞我们。刘互兴主任永远活在知青心中!<br>《梦回青山》凝聚了编辑部主任朱鹏涛,主编龙国武、执行主编陈建湘的心血、汗水和智慧。这次的书号费、印刷费全部由鹏涛一人承担,这位全国最美志愿者、中国好人又立新功了。为书籍尽量准确无误按时付梓,龙、陈二主篇五校其稿,而所有这一切,都是无怨无悔的义务劳动。<br>为此,谨向他们致以崇高敬意,向劳苦功高的你们道一声辛苦了!知青记住了你们,浩浩青史记住了你们。<br>作者简介:段思安,长沙电视台总编室原主任,长沙有线电视台党支部原书记、省科普作家协会会员。<br>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上的发言</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陈龙龙</div><br>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知青朋友:<br>大家好!<br>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是《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隆重启幕的日子,作为该书的作者代表上台发言,我激动、高兴!同时又深感惭愧!激动的是,我第一次参加如此盛大的知青现场活动;高兴的是,我的知青题材作品第一次载入知青文集;惭愧的是,我作为一个老知青,无论是知青文化圈,还是慈善圈,我人生的履历表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同是知青,像朱鹏涛主任,龙国武与陈建湘主编,他们就为知青文化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是知青的楷模,是我学习的榜样。<br>知青中不少优秀人才都值得我去学习、效仿。尤其是朱鹏涛,他在慈善天空里用大爱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赢得中国好人的声誉!相比之下,我自然深感惭愧!<br>睁开回头的望眼,记得1965年10月19日下乡的那天夜晚,我辗转难眠,天刚蒙蒙亮我翻身起床,情不自禁写下了短诗《别了,邵阳》,诗的结尾我是这样写的:“别了,邵阳/我亲爱的母亲/等着我,请等着我吧/来年,我会把金黄的稻穗献给您/献给故乡的人们”!我也记得下乡的第二天,邵阳知青与绥宁县歌舞团联欢演出,大伙举荐我上台朗诵《别了,邵阳》的情景;我还记得下乡写的第一首诗《检尺姑娘》(此诗辑入《梦回青山》一书),等等。每次回想知青往事,我就激动不已,心海似翻卷着层层叠叠的波澜!<br>叹往事如烟,几十年一晃而过!当我捧读邵阳知青回忆录《梦回青山》,翻到最深的一页时,万感油然而生!真的,忘不了那青山绿水间留下的足迹与身影!忘不了那激情燃烧的青春岁月!忘不了那些朴实的乡亲们……今天,我要感谢《梦回青山》编辑部的主任朱鹏涛和陈建湘主编先后向我约稿,感谢龙国武主编的支持,我写的叙事散文与诗歌和《梦回青山》主题歌才得以辑入该书中,让我在邵阳知青回忆录这部大书里留下一行浅浅的脚印。<br>我喜欢《梦回青山》,因为它全方位记录了邵阳知青们的经历与收获!它呈现了邵阳知青的精神状态!在此,热烈祝贺邵阳知青回忆录《梦回青山》成功出版!衷心祝愿该书得到社会全方位的认可!我坚信它会像一束耀眼的光,穿过时空幅射开去,造成深远的影响,载入中国知青文化史册!<br>谢谢大家!<br>作者简介:陈龙龙,作曲家、诗人,长沙竞男女子学院院刊部主任,著有诗集《情海深处》《月亮只圆了一半》二部。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在《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上的发言</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陆彬兰</div><br>尊敬的各位领导,知青战友们:<br>大家上午好!<br>今天,非常荣幸能与大家一起参加知青回忆录《梦回青山》发行座谈会,并感谢编委会对我的信任,让我以七十年代下乡知青的名义做这么一个发言。<br>“梦回青山”,别有深意,是我们今天目光聚焦的关键点。很自然就会浮现出我们心中割舍不了的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我们曾经生活、学习、劳动过的地方。<br>故乡的山水是眼前之境,自然之域,但它更指视野、心野,是目之所及、思之所及、心之所及、情之所及。<br>无论是怎样的偏远与贫穷,我们是怎样的辛苦与劳累,在那片土地上我们一样成长!<br>所以在我们心里,那里就是我们朝夕相处的一方沃土,发自内心的梦里梦外牵挂它,钟爱它。因为曾经的我们,已经与故乡点点滴滴的风土人情融为一体。<br>因此,面对“青山”,本书老知青作者们,或凝视远眺,驻足留连;或足下生风,思接千载。他们为抢救知青文化伏案秉书,把青涩岁月里所经历的一切述之笔端。<br>在这部书里,你能感受到风雨沧桑跌宕起伏的人生,感受到历史车轮碾过的沉重痕迹,感受到多姿多彩与艰难困苦交织的生活状态。一本回忆录,一个时代的缩影,一集青春的故事,一笔精神财富,一本珍贵的史料,值得细细品读、珍视与收藏。<br>虽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这页历史翻过去了,我们将一代人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汇集成书,无疑是最真实、最客观、最可信的史料。把他留给后代,留给历史,激励当今,启教子孙,功德无量!<br>在这里,由衷感谢《梦回青山》顾问李兰君副市长、编辑部主任朱鹏涛、主编龙国武、陈建湘先生,他们以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义不容辞的责任心,以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学者型的知识水平,收集整理、审阅编辑,耗时三个多月,使这本书成功出版发行。他们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了事。谨向他们表示崇高的敬意!<br>最后,衷心祝贺《梦回青山》出版发行!祝福各位知青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br>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