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故事周周讲(第5期)

婴城幼儿园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进一步扎实推进“清廉学校”建设,营造政风清明、园风清净、教风清正、学风清新的幼儿园育人环境。&nbsp;婴城幼儿园推出“清廉故事周周讲”清风拂师德、廉洁润童心。&nbsp;本期的故事是《周恩来廉洁故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清廉故事讲述人🍃</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2px;">🍃清廉故事我来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周恩来廉洁故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周恩来是个光荣而不朽的名字,每当我们提起这个名字,就会感到很温暖、很自豪。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受到了亿万人民的爱戴和敬仰,是清正廉洁的杰出楷模,作为新中国的总理,他始终保持着战争年代的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作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总理一直在中南海西花厅里工作和生活,西花厅是清朝末年修建的一间老屋,里面陈旧、阴暗、潮湿,这无疑会损害总理的健康。为此,有关部门多次提出维修,但都被他拒绝了,一次,秘书以维修文物为名,建议维修西花厅,周总理终于答应了,但明确表示哪里坏了修哪里,绝不能铺张浪费。不久总理外出考察,秘书趁这个机会,指挥工人在潮湿的房间内铺上了地板,并撤走了发霉的旧地毯,而后换上了新的,又修补了漏风的窗户,挂上了比较厚的窗帘,为此又搬来了两座沙发,房梁用油漆刷了一遍,老旧的西花厅焕然一新,不料,周总理一回来,就发现了许多变化,他站在门口生气的责问道 “为什么这样铺张浪费?哪里坏了修哪里,谁叫你们添加这些东西的”!秘书连忙检讨“总理是我错了,您先进屋休息吧”。周总理大发雷霆“我不信这是我的家,老百姓的生活相当困难,你们却花那么多钱为我家装修房子,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把这些东西通通搬走,否则我不进”!话一说完,周总理便扭头就走,在总理的坚持下,工作人员只好把新的沙发、地毯、窗帘,能够移走的东西都搬走了,待西花厅恢复了原来的旧貌,周总理才进了家门,为了此事,他还在国务院办公厅会上多次强调指出 我身为总理,带一个好头影响一大片,带一个坏头也会影响一大片,国家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怎么能用公款为我家装修房子呢,这样一级学一级的发展下去怎么得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老部下思念老领导周恩来,就托人从福建送来了一筐橘子,便让人捎话说“请总理尝个鲜,”知道此事后,周总理当即说“我不要,把它退回去吧”,大家觉得这样做有点不通人情,就劝他水果已经送来了,再送回去时间久了会变质,这可有点不好呀,总理便问橘子多少钱一筐,在得知是25元一筐后,总理吩咐秘书给老部下寄去了50元,这次却超出了一倍,工作人员都感到不解,总理解释说我多付钱,他以后就不会再送了,果然自此以后,老部下再也不好意思送东西给总理了。周总理身居高位,手中握着国家的权力,任何时候却从不以权谋私,用实际行动反对腐败,清廉为官。清正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大力弘扬清廉文化,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传承下去,让我们以周总理为敬,从小做起,播撒廉洁的种子,让廉洁之花在我们的生活中绚丽的绽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