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与祖国同发展,和时代共奔跑———平城区十四校六十中队红色研学活动</p> <p class="ql-block"> 行之所见,开拓我们的眼界</p><p class="ql-block"> 行之所闻,丰富我们的内心</p><p class="ql-block"> 行之所感,滋养我们的精神</p><p class="ql-block"> 最是一年好时光,拾春研学正当时。世界是一本大书,研学是行走的课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体察社会生活的千般面貌,探寻大千世界的万丈光芒。孩子们在不断的磨练中成长,就像一颗小树一样,只有经历过风雨的洗礼,才能长成参天大树。2023年5月6日,平城区十四校六十中队的孩子们迎来了一天的研学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 </p> 出发 <p class="ql-block"> 清晨,伴着初升的朝阳,同学们早早来到学校,他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等候出发,开启一场意义非凡的研学之旅。在大巴车上,同学们唱着激情澎湃的红色歌曲,讲着家喻户晓的红色故事。2个小时的车程,大家到达了此次研学的目的地——右玉县。</p> 右玉县博物馆 <p class="ql-block"> 博物馆的展区中,右玉县以其独特的边塞文化、军事文化、晋商文化、西口文化,为这座县级博物馆奠定了坚实厚重的基础,而这些内涵丰富的文化的展示,如同一曲舞台中央雄浑的合唱,使民族融合的主题,更显持久和意味深长。北控大漠、南扼中原、东屏京师、西带大河,战争年代,这片史称“善无”的边关重地,是军事家的舞台。</p> <p class="ql-block"> 进入博物馆使人感受到强烈的历史气息:明长城、杀虎口、苍头河、古战场;征伐、和解、开拓、融合,这些元素已成为博物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有着同样的历史肌理,有着同样的生命特征;他们互相依傍,共同呼吸。墙面上一些名字夹杂着似乎还没散尽的硝烟扑面而来:李牧、卫青、李广、赵武灵王、北魏拓拔、突厥达头可汗、明俺答阿拉坦汗、康熙皇帝……不同民族在这道关口前上演着剧情不同,但同样悲壮刚烈。连接博物馆与馆东南杀虎堡的,是一道坑坑洼洼的卵石古道,正是这条短短的西口古道,延伸出一条长达万里、使中原与草原连为一体的通商之路,晋商巨富因此崛起,黄金商路由此发端,走西口的悲歌也由此在晋蒙边界唱响。</p> 杀虎口长城 <p class="ql-block"> 杀虎口位于山西朔州右玉县境内晋蒙两省(区)交接处,北倚古长城,西临苍头河。作为一代雄关,闻名遐迩,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明朝为了抵御蒙古瓦剌南侵。多次从此口出兵征战,故而起名'杀胡口',这个胡字代表的是北方的少数民族”,后来康熙亲征北方,这里才改叫“杀虎口”。</p> <p class="ql-block"> 杀虎口长城的地势险要,有雄伟壮观的明长城、保存完整的杀虎堡、栉比鳞次的烽火台、苍凉古朴的古战场。</p> <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杀虎口还成为晋商的发源地和主通道。“走西口”中的西口,即是杀虎口。作为古代的军事要塞和边贸重镇,杀虎口有较高的知名度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走西口”不仅承载着晋商商帮的光荣与梦想,成长与艰辛,更铭写了山西人西口移民谋生的血泪悲情。</p> 素质拓展活动 <p class="ql-block"> 吃过午饭,同学们来到了康熙研学大营,开始了素质拓展活动。</p> <p class="ql-block"> 素质拓展活动中,孩子们不再是温室里娇嫩的花朵。他们踏入军营,换上戎装,为荣誉奋战。她们是花木兰,英姿飒爽,巾帼不让须眉!他们是男子汉,披荆斩棘,塑阳刚新少年!他们会纵使汗如雨下,即便精疲力尽,也不会轻易放弃!</p> <p class="ql-block">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孩子们在素质拓展中展现了青春的模样。通过此次素质拓展培训活动,我们认识到了群体的作用,增进了对集体的参与意识与责任心;认识到自身潜能,增强自信心;克服心理惰性,磨练战胜困难的毅力!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协作的意识,充实了孩子们的课余生活。</p> 返程 <p class="ql-block"> 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一天的研学活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