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房记.三续

北京有道君

<p class="ql-block">  当日下午4时许,回到了乡下老家。旧房以不见,满地砖头瓦块,但看得出地基早已经建好。</p><p class="ql-block"> 我三步并两步进了三哥的家。见屋内村委会两名干部正在做三哥的思想工作。一名干部在讲拆迁时以地契房照尺寸为准,不会损失什么。当我进屋寒暄后,屋内气氛使我明白了大概。其实村委会干部也只是摸稀泥。很难公正客观解决此类纠纷问题。</p><p class="ql-block"> 好在回家的路上有所思考,就对三哥讲,听两位领导的,他们也很忙,别让他们为难,咱家修房尽可能不给邻里添麻烦,我们吃亏应该的,胡同宽阔些,我家车也好走。三哥一脸的茫然,铁青铁青的,说不出话来。</p><p class="ql-block"> 趁此时给两位领导个上支香烟,帮助点燃后,拉他二位到现场量尺寸。</p><p class="ql-block"> 现场人很多,大多是不认识的村民和施工人员。纠纷的邻里主人及妻,女儿女婿在场。我对施工队的工头李说,听村委会领导的,他们量到哪里,你就从哪里砌墙。</p><p class="ql-block"> 故事出奇的简单,当人们很快散去时,脸上流露出失望的样子。我还想留两位干部坐坐,只见他们早已冲在散去了的人们前面。</p><p class="ql-block"> 回到三哥家的屋里,就立即劝他。吃亏是福,不必在意缩进的那一点儿,世上啥人都有,我们没必要与人计较,尽快盖好让母亲有个家比啥都好。还想说时,只见他流下了屈辱的眼泪。</p><p class="ql-block"> 三哥是当兵出身,有阳刚之气。我知道他的眼泪有我软弱之因,也有二哥关键时刻没有站在他身后之因。主要的还是不想咽下这口气。</p><p class="ql-block"> 自己的宅基地,不明不白向内缩进13公分,这事是个窝心之事,谁赶上不搓火那。我的心情一样抑郁,因为我也是凡人。</p><p class="ql-block"> 法律是解决此类问题是上策,道德礼仪是中策,肢体的冲突无疑是下策。考虑时间,精力等成本,对我家而言,中策为上。当然这样处理问题,虽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上,也负面影响了其他村民的思维。因为如果社会只讲道德伦理,不讲法律,社会秩序终将礼崩乐坏。如果社会有法律,即使没有道德伦理,社会秩序也会井井有条。记不清了,大概民国时期胡适先生有过差不多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写到此,突然想起了三尺巷的故事,尽管版本不一,但回信的内容是一样的。</p><p class="ql-block">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p><p class="ql-block">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p><p class="ql-block"> 当然,故事双方皆是那个朝代的精英阶层,而我们双方只是普通的草根而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