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宁陕县)安康市名师共同体学习活动暨“新语文.融教学”第二次专题研讨活动掠影</p> <p class="ql-block"> 最美人间五月天,春意阑珊,风暖花香,草木葱茏,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安康市全体语文人相聚汉滨初中,参加了“安康市语文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暨“新语文.融教学”第二次专题研讨会,享受了一场语文的饕餮盛宴。本次研讨活动以“走进真实课堂 看见真实成长”为主题,我们遇见了连中国、肖培东、曹公奇等全国知名专家的名师课展示和专题讲座。且行且思,且悟且进,本次活动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激发了我们对语文教学的思考,让我们收获了成长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开幕式上印象最深的是陈科长对老师们热情洋溢的讲话。“学以明责,以研促教;学以明志,以研促思;学以明理,以思促行。”鼓励老师们在教学路上深耕细作,精细研修,怀揣梦想,登高望远,做学习型教师,以教师自身的学带动学生的学,在学生心中埋下一颗学习的种子。</p> <p class="ql-block"> 这次研讨活动规格之高,人数之广,影响之大,辐射带动全市语文老师的专业成长,也是每位语文老师的福利。</p> <p class="ql-block"> 从安排表里看出这是一场语文人的盛会,名师荟萃,大咖云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高屋建瓴解内涵 深入浅出传精神</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当青春年华与一本书相遇,会发生什么?连老师的阅读观让人折服让人震撼。</p> <p class="ql-block"> 在微信公众号里遇见的语文的“星”,连中国老师,今日终于得以一睹庐山真面目。有幸听到《整本书阅读—不负年华不负君》的专题讲座。 三个小时的讲座内容鞭辟入里,适时引入经典名著的关键点、重要之处解读,高屋建瓴,让老师们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无限辽阔的思想冲击与洗礼。很多观点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连老师的观点直抵人心,叩击心弦,似乎有一双翅膀,生长着他对语文教育的情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语</span>文老师的最大职责便是:让那一串串高贵而缤纷的语句,从沉睡的纸页间飘落到宽广而美好的人心深处,建设生命,并与美好的生命相始相终。</p><p class="ql-block">2.深度阅读需要第三方的介入。阅读,不只是眼睛的事业更是头脑与心灵的事业。好书是一片茂密的森林,而在学生与好书之间,教师就是一条芬芳幽邃的小径。</p><p class="ql-block">3.阅读就是自己与自己的孤军奋战、背水一战。</p><p class="ql-block">4.阅读不是为了考试,要让考试仰望我们的课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贾玲老师为全体参会老师做了2022版语文新课标解读《凸现课程育人目标,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专题讲座。贾玲老师从课程标准修订的意义,背景,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课程标准发生的哪些变化,课标新增内容的学习这几个方面为老师们全方位的解读了2022版新课标。</p> <p class="ql-block"> 贾老师告诉老师们学课标不仅是读完了文字,重要的是将课标的精神转化为生产力,在课堂上落实新课标,尤其是传统经典文本要教出思考,教出思辨。她以《愚公移山》的说课为例,强调了语文教学过程中跨学科意识的重要性,强调了教学思辨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肖培东老师做了《语文教学的追求》的专题讲座。引用《桃花源记》中的语句看语文课堂。“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一个“缘”字,说明好课应该层次清晰,步骤分明,是有线可循、有脉可索的,一堂课要像一条清晰的河流。也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主问题”下有简约的问题链,正如“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设计问题时,难度要适中,达到“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的境界,学生“跳一跳”能够得着,给学生搭建支架,引领学生自觉积极地走进文本的“桃源深处”,方能出现“豁然开朗”的顿悟,如此,语文课中的“美”在“忽逢”中产生,会发现语文其实别有洞天。</p> <p class="ql-block"> 曹公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要义》的讲座高屋建瓴。他指明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要选定合适的内容,“断舍离”的思想,大胆做减法;在语文课堂上要注意将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相互融合,落实语文核心素养。用曹老师的话总结:抓住阅读教学要义,聚焦语言运用核心,突出阅读能力培养,融入思维审美文化,全面提升阅读素养。</p><p class="ql-block"> 启示我们在阅读教学时注意: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是融为一体、水乳交融、融会贯通,绝不是割裂的。</p> <p class="ql-block"> 邱俊老师做了《在真实的课堂相融相生——“新语文新理念”下的“融教学”主张探析》的讲座。邱老师还是那样优雅从容,她的讲座听过多次,百听不厌,她告诉我们, 用“融”养一颗语文的心,用“融”养我们的课堂。“一节好课应该是有师生对话、有朗朗书声、有语言揣摩、有精神升华”,朗读是一节课最根本的媒介。”“语文老师的每一节课都跟孩子的未来有关。”每一个孩子都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厚望,每个孩子的初中三年不可复制,每节课都应或多或少的影响孩子的成长,警醒着我们要用心备课、上课,把自己融进课堂,融进学生心理,<span style="font-size: 18px;">“让教学真实发生”,指</span>向学生的精神成长和生命成长。</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名师“融教学”绽华彩 专家“新语文”巧示范</b></p> <p class="ql-block"> 肖老师不远千里,上了两节精彩的展示课。一节革命文化题材的《老山界》,一节古文阅读教学《桃花源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肖老师两节课只用一张课件,没拿课本,却把课上的精彩灵动。两节课都用一个主问题和主问题下的问题链贯穿整节课。老师在课堂上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不断引导启迪、激发鼓励、总结提升,课堂在灵动的生成中绽放思维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第一节课,肖老师巧用课本插图资源,一个主问题:课本上的插图,对应的是文章哪些段落?编者为什么给这些段落配插图?</p><p class="ql-block"> 学生通过插图及文字,反复朗读、品味表现老山界高大险峻的段落,仿佛置身于火把与星光相接的陡坡上,深刻感受到红军战士此行的困难重重和惊心动魄。更精彩的是,肖老师并未止步于此,而是继续借助插图这一资源,请学生为课文编配插图,引导他们说出阅读感受,进入文本主题,军民一家人,互相依靠,才能翻越横在我们面前无数的“山”。</p> <p class="ql-block"> 一般老师教学这课的设计:陶渊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桃花源?</p> <p class="ql-block"> 肖老师引导学生读文抓住“绝境”一词,说说这是一个绝( )之境。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了这是一个绝美之境、绝乐之境、绝富之境,绝秘之境、绝安之境、绝静之境、绝善之境……</p><p class="ql-block"> 肖老师的课大道至简,简约纯净,在灵动的生成中渐入佳境,巧妙无痕。主要源于肖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深刻鞭辟入里,对学生做了充分预设,也源于他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和教学机智,最为重要的是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融为一体,融在了课堂教学过程中。</p> <p class="ql-block"> 汉滨初中的张洲老师上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著阅读导读课,给老师们做了精彩示范。课堂上,张老师聚焦保尔成长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赏析交流,与书中高尚的灵魂对话,感知保尔的英雄形象。</p> <p class="ql-block"> 王密老师的写作课《写出人物的精神》,创设情境,真诚地说,抓住细节,表达真情,用心地写,用信息技术赋能课堂,展示习作过程。王老师不仅重视学生的写作结果,更加重视过程,也给我们今后的作文教学上了实实在在的一课。</p> <p class="ql-block"> 学生的习作投影展示</p> <p class="ql-block"> 李万贤老师的《驿路梨花》,一直引领着学生紧贴文本,让学生沉浸在语言文字里,品读感知朗读体会作者情感。</p> <p class="ql-block"> 吴自文老师的课堂设计别出心裁,抓住文中的“不”字统领课堂。“你的样子就是课堂的样子”,吴老师精神饱满,激情澎湃,整节课以朗读为主线,坚守语言文字的核心,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到作者“不平则鸣”的主张。他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相融相生,积极践行“融教学”理念。</p> <p class="ql-block"> 陈科长在活动尾声做了意味深长的讲话,他的谆谆告诫言犹在耳。一是要勤于学习积累,充实思想主张。一个人真正的生命,是一个人的思想,人因思想而伟大。帕斯卡尔说:“人的全部生命就在于思想。”一个有思想的生命,会让我们拥有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会给我们的心灵以温暖而温馨的慰籍,会给平淡的日子以清新而明丽的感动。我们需慎重对待自己一辈子从事的教育事业,善于交流研讨,不自我封闭,尤其不要拒绝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更不能切断与课程的血肉联系。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说:“我把每一次上课都当做盛大的节日”。我们也需要以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训和课堂,在磨课中成长,不当“拿来主义者”,要自我研究,自我提高。</p><p class="ql-block"> 二是积极进取,努力寻找生活的意义。聪明的人都在下笨功夫,我们也需尽早发现职业的价值和自己的价值,在自我钻研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有意义的事情,做有价值的探寻,规划好专业发展的道路。</p><p class="ql-block"> 三是坚持和坚守。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他坦言自己从事18年的教育培训经历,从中收获了无数感动。如何让教育更美好?关键在于我们这些从事教育事业的老师和教研工作的老师们的的坚守,坚持是优秀教师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p><p class="ql-block"> 他真诚希望老师们能够深刻领悟教师学习共同体活动的精髓,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转化成语文教育教学的前行力量,融入课堂教学,让语文课程更好的承担起育人使命和责任。</p> <p class="ql-block"> 为期两天的名师引领活动让参训教师受益匪浅,这不仅是一次教学研究的盛宴,更是一次学习交流的良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活动虽然结束了,到学习无止境。返</span>岗后将继续秉持语文教育的初心,用心教书,真情育人,用力成长,向前抵达,做一粒蒲公英的种子,向风而行,向美而行,落地生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