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羲之:(303至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山东临沂,历任秘书郎,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卫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书法家,书圣之称,《兰亭序》书法人称“天下第一行书”。</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王羲之陈列馆:位于绍兴书圣故里历史街区,斜桥弄8号,很小的一个馆,一楼展示王羲之历代法帖名作,后面小楼陈列苏轼,王明阳等受王羲之影响的书法家作品。原作都在台北博物院或其他城市博物馆珍藏,还有经典的兰亭序,在书圣故里逛时可以来这里看一看。</span></p> <p class="ql-block">王羲之故居戒珠寺:位于绍兴市越城区稽山南麓,西街济山街北端,依山临街,寺庙里的殿廊干净庄重,是该市八大著名寺庙之一。原来是王羲之的故居,有王羲之陈列室。晋入永嘉元年(公元307年),王羲之随家人从山东迁居到绍兴,居住在济山脚下的戒珠寺。王羲之当官后,这里的房子还留着,所以也叫右军别业,古宅的名字是戒珠寺,据说王羲之住在这所房子里,失去了一颗他非常喜欢的明珠,当时他怀疑是一个和他过去很亲近的老僧偷的,老僧得知后,没有做任何解释,只是郁闷不乐,最后愤怒的死去。后来发现是王羲之家的白鹅误吞的明珠,王后悔了,从那以后,他戒掉了玩珠子的习惯。为了纪念这位清白的僧侣,他把整个房子和田园诗班的山林捐给了佛教寺庙,并亲自为寺庙写了横匾“戒珠寺”挂在门上悼念僧侣,警告知己,对朋友要真诚相待,不要轻易怀疑别人,让别人遭受不白之冤。唐大中六年(852年)改名为“戒珠”,戒律洁白如珠体,一是取《法华经》序品中精进持净界,获明珠的禅意,二是明确房屋的初衷。1983年戒珠寺修复了山门,大殿和室外的墨池,2007年恢复了佛教场所,2009年部分扩建为市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墨池</p> <p class="ql-block">题扇桥在绍兴市越城区蕺山街上,因王羲之为卖扇老妪题扇而得名,现桥为清道光八年(1828年)在原址重修。</p> <p class="ql-block">题扇亭</p> <p class="ql-block">题扇桥下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