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魏县一中考察学习结束时的总结发言 作者:肖俊泉(2023年5月5日)

于亚文

<p class="ql-block">各位同行,朋友们,大家好!</p><p class="ql-block">带着使命与责任,带着期盼与希望,我们承德普通高中一行80人,踏着“五一”劳动节的节拍,成就了魏县一中的考察学习。两天来,我们听取经验介绍,开展沟通交流,我们观摩课堂,目睹教研,我们不时的驻足,不断的问询,博大、深沉、优质的魏县一中,让我们敬仰,让我们羡慕,让我们流连忘返,让我们回味无穷,也让我们汲取效仿,复制粘贴,更会让我们鼓足勇气,理清思绪,冲出低谷,在不远的将来,开创出承德普通高中发展的崭新天地。</p><p class="ql-block">一会儿我们就要返程。为满载而归,此时此刻,我们有必要对两天的学习和感受进行梳理,对魏县一中的经验进行提炼,回到承德之后,分享给我们的共同的朋友,并转化为学校的生产力,以此推动全市普通高中教育的改革与高质量发展。</p> <p class="ql-block">经验一,具有无穷魅力的校长及领导团队</p><p class="ql-block">张志峰书记开篇的报告说道,“管理别人其实就是管理自己”。这个观点具有真理的力量。张瑞荣校长从2005年起,18年如一日,每天早上,作为第一人,提前到操场,等待并陪伴学生跑操,每天晚上,直到所有学生离开教室回到宿舍,又作为最后一人离校回家。这样的示范,怎不会形成强大的带动力?每一位教师过生日,她都要送上祝福,每一位教师购房,她都肯与开发商讨价还价,这样的温馨怎不会让每一位员工死心塌地、心甘情愿的为成就大美一中而献身?昨天上午,张校长跟我说,她没有什么事做,每天只是走进教室,听一些老师的课。由此,我联想到魏县一中“五学三看两吃透”的高效课堂,为了有力、有效的执行好,原来她是在督促、指导老师们严格的遵循,使老师们从容、坚决地走上课改之路,这哪里是没事?恰恰是抓住了学校最核心、最关键、最重要的大事,这种对管理常识、教学常识的尊重,又足以说明了她的举重若轻。</p><p class="ql-block">昨天下午的座谈会上,张校长谈到,她从2005年上任,三年内没有提拔任何一名干部,并且后来一旦提拔,一律用业绩说话。我十分的诧异!她还说:“干不好工作,没有副职的事儿,校长要有担当”这是多么大的格局!她又说,疫情封校期间,为了不影响高三学生总复习,所有员工的小孩儿一律不准继续留在校园,这又是多么的苛刻!在张校长的身上,既有“老母亲”一般的慈,又有“铁娘子”一样的严,这是多么的大义!正是这样,成就了她的人格魅毅力和学术魅力。一把手的气魄、一把手的智慧,在她的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再看看她的领导团队,9名校级领导,除了校长,还有一位开会的“专职校长”,另有抓全校教学业务的校长外,其他6位领导全部任课,并且教学成绩都位列前茅。这几位领导低调务实,善于研究,肯于奉献。</p><p class="ql-block">在此,请允许我发问,我们有谁在干部任用上如此铁面无私、不徇私情?我们哪一位副校级领导能在履行职责的同时兼任年级主任、还兼任班主任并且任教两个班的生物课?行胜于言。这是最最重要的非权力影响力。我们注意到,校长们都想把工作干好,把质量抓上去,但往往又管不好、管不住自己,要么任人唯亲,要么灯红酒绿,要么抓不住教学正业,或者即便听听课也说不出一二三,说不出所以然,说不到刀刃上,让老师们瞧不起。说这话可能得罪人,但我们此时在魏县一中,此话又不得不说,非说不可。</p> <p class="ql-block">经验二,与时俱进的严细化管理</p><p class="ql-block">魏县一中也曾经一度很差,教师人心焕散,学生劣迹斑斑,招生困难,社会差评。面对现实,他们从建章立制入手,转变教风和学风,然后实施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的托底教育,实现水涨船高,到如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尖子生培养,打造学校品牌。这个管理体现的是与时俱进,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管理策略。也因此,这两年,考取清北的学生每年达到近20人,强基线上线率达到90%。如此辉煌,是背后多少年的探索、付出与艰辛。</p><p class="ql-block">在承德的20多所普通高中学校,目前处境不尽相同,我们都应静下心来,审视发现自己,看看学校目前处在哪一个阶段,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在哪里,是仍在下滑尚未触底,还是爬坡过坎将要赶超?是德育教育缺失,还是教学改革缓慢?是班主任工作不强,还是骨干教师作用发挥不够?找到症结,管理措施才会有的放矢。</p><p class="ql-block">有的学校似乎也在抓管理,也在陆续出台一些制度,但或许是长官意志,或许是经验不足,也或许是对校情分析不够,制度出台后,要么磨磨唧唧,要么怨声载道,要么导致老师干脆躺平。这些,都需要反思,都需要调整。</p><p class="ql-block">严细化是魏县一中管理的另一个特征。细节决定成败,把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就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在魏县一中,每次考试评价不过夜,这是常态;他们有教师考试月,在教师中开展做高考题比赛、说高考题比赛,这也成为常态;他们对“清北班”学生的作业做到每周面批面改不少于一次,这也是常态;没有班主任经历的教师,一律不能提拔到中层,这又是常态。形成如今的一个个常态,需要的是若干个细节,若干个日子的严格遵守。如果说我们管理有差距,甚至非常大的差距,恐怕就是严细化不够,口号多,落实少,大话多,细活少,布置多,检查少。魏县一中的严细化管理还启发我们,严细化不是军事化,校园不是军营,更不是监狱,学校管理要有温度,要有温情,要有人性的光辉。</p><p class="ql-block">10天以前,我曾到过保定涿州实验中学考察学习,他是一所初中,他们把文化建设进行了无限的分解,比如班级文化,必须有几个行动支撑,每一个行动又分别寻找到三四个载体。这样一些个细节,一些个行动,经过三年的积淀,最终形成文化产品。我们有的学校,文化建设喊的也震天响,但只停留在一般性口号,没有下文分解,甚至是花钱建橱窗、贴标语,貌似建设,实则是喊口号,甚至成为笑谈。</p><p class="ql-block">魏县一中还有第三个管理特征,就是评价引领。评价什么就有什么,要什么就评价什么,他们的评价制度先从鼓励个人竞争到鼓励班级竞争,后又从鼓励班级团队到鼓励学科团队,正是这样的评价机制,形成了学校的“一团火”精神。对于教师,评骨干、聘职称、发放补贴、晋升中层等等,这是非常敏感的事情,一旦有失公平就难免伤及大多数人的工作热情。魏县一中有一套公开的,让老师们服气的评价办法,用数据说话,用事实说话,既有刚性又凝聚人心,大家心服口服。昨天的座谈会上,张校长谈到“办学校不可能一蹴而就”,她还谈到“起步之初的前几年打练的都是基本功”这都是管理的真知灼见。</p> <p class="ql-block">经验三,把教师队伍建设牢牢地抓在手上</p><p class="ql-block">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校工作只有教师为本,其他都是末,绝不能本末倒置。校长的使命是成就教师,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校长的第一要务。几年前,《人民教育》封面上赫然提出“今天抓教师的质量就是在抓十年后的教育质量”。言外之意是说今天在教师队伍建设上肯用力,肯花钱,肯下功夫,十年后教育质量才会好,才会高;当年全国著名的班主任任小艾也跟我讲过类似的话,他说“有大德之人才会抓教师的专业成长”,他又补充解释说,这是因为“教师的成长周期长,作为一个地区至少要抓上十几年,短时间或任期内难以见效”。</p><p class="ql-block">在魏县一中,他们锤炼了教师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令行禁止的服从精神,以身作则的榜样精神,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见贤思齐的学习精神,五种精神涵盖师德、师能、师技。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五种精神,形成了学校的教师文化,形成了学校发展的“精气神”。他们还告诉老师“时刻别忘了,我们曾经也是孩子”“我们也有自己的孩子”。朴素深邃,发人深省。这样的嘱咐,使得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变得更加形象,更加具体,更加容易落地。他们有每周一星,有月度人物,他们有教坛新秀,有星级教师,有红烛教师,有功勋教师。他们的年级例会,每每都是优秀教师发言。这样做,同样是不发奖金,不发补贴,但在事实上让老师们找到了存在感、获得感,让老师们有奔头、有希望,让老师更加积极、更加奋进。</p><p class="ql-block">我希望我们的学校,每年都肯于拿出几万块、十几万块钱,为老师们买点书,让老师们走出去,给老师们请进来,作为制度固定下来。让我们都成为大德之人,因为教育的名字叫“明天”。</p> <p class="ql-block">经验四,教学工作必须以课堂为核心</p><p class="ql-block">课堂改变,学校才会改变。高中三年,5000多节课,每一节课都教好、学好,5000个“一”累积起来,结果会优质、优良,三年下来,学生就会高尚,学校就会高大。魏县一中“五学三看两吃透”的高效课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自学、议学、展学、点学、练学,教师在吃透教材、吃透学生的前提下,课堂有激情,有容量,高效率。学习是从质疑开始的。昨天我听了高二的一节语文课,讲的是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课堂上通过课前预习,学生有了强烈的问题导向,带着问题自学,带着问题讨论,带着问题展示,学生议起来,背起来,动起来,忙起来,效果很好。评价一节课,标准很简单。让学生动起来的课是好课,让学生学进去的课是好课,让学生动起来的老师是好老师,让学生学进去的老师是好老师。从这个意义上说,魏县一中的课是好课,魏县一中的老师是好老师,因为他们把学生推到了驾驶员的位置上,亲自做而不是当旁观者,让学习发生在学生身上,让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p><p class="ql-block">我认为,承德的课堂教学水平差距是“20年”,20年的课堂差距导致20年的质量差距。我们国家的课程改革是从1999年开始的,基本要求是改变老师教的方式,改变学生学的方式,改变课堂评价方式。但事实上,有的学校几乎所有的老师仍在满堂灌、仍在是填鸭式,其实,这是校长的失职。到了今天,如果你仍在观望,仍在犹豫,你的差距将会更大,你的学校将会更落后。围绕课堂教学,我们最近搞了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给大家一个引领。希望大家从本校实际出发,哪怕先抓几个骨干,几个典型,通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策略,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不妨也是一种出路。我理解大家的苦衷。但实践已经证明,改才是出路,不改只是死路。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关键是变坐而论为起而行,要行动起来。就要向魏县一中提出的:想,要壮志凌云;干,要脚踏实地。</p> <p class="ql-block">经验五,夯实校本教研的基础</p><p class="ql-block">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磨刀不误砍柴工。在魏县一中,每天上午的第三节课,雷打不动的都是教研时间,天天如此,人人如此。在魏县一中,他们有一课一研,有三备三研;他们严肃的提出不上未经教研的课;他们实施了抽签教研;他们规定,教师评课必须讲出两个优点,两个问题;他们提倡,凡是难题,一律让学生展示,而不是教师讲解;他们有每次考试后的系列会议;他们有年级主任分包不同类型学生制度。昨天我观摩的教研组活动,立足于课堂,聚焦于教材,着眼于学生,教研活动切口小,贴地气,效果好。</p><p class="ql-block">其实,校本教研主要是解决教材和教法问题,在此基础上,认真解剖并细化研究好四个问题,一是究竟让学生学到什么,二是为什么要学到这些,三是怎样让学生学到这些,四是如何判断学生是否学到这些。这几个问题弄明白,也就容易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在校本教研的问题上,我们可以对自己发问:我们学校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有明确的职责定位吗?我们的集体备课是真正集体的智慧还是在轮流坐庄?你参加过学校的教研组活动没有?学校有关于教研活动的硬性规定吗,比如时间,地点,程序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研活动就是在预,是在打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也是这个道理。</p> <p class="ql-block">经验六,必须抓好德育工作,也就是思想引领</p><p class="ql-block">双桥区教育局的司局长几次跟我说,学校必须十分重视德育工作,抓好德育是抓质量的前提,德育抓不好,质量就一定上不去。对此,我们应该形成共识。</p><p class="ql-block">今天早上看到的晨操,与其说是体育,更不如说是德育。30分钟时间,6000多名学生,400米跑道的操场,有背诵,有呼号,有宣誓;红旗猎猎,口号阵阵,行色匆匆;有自觉,有自律,有自强;谈到1919,谈到1949,谈到1978;歌颂毛泽东,歌颂邓小平,歌颂习近平。他们激情燃烧,他们憧憬美好,使德育无处不在,育德无处不有。在魏县一中,他们有三个雷打不动:国旗下讲话雷打不动,祭孔大典雷打不动,成人典礼仪式雷打不动;对尖子生他们有四个指标:身体好,志向高,能自律,独立性强;课堂上,他们要求学生不抬头,不低头,不扭头;他们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不放弃每一个学生。这都是抓德育,这种宽严相济,疏堵结合,正是有效的德育教育。</p><p class="ql-block">我们有很多学校的德育工作,不是劝退学生,就是开除学生,不是训斥家长,就是大喇叭大喊大叫。这不是德育,更不是德育教育。德育工作必须看到人,看到发展中的人,德育工作必须润物无声,直抵心灵。</p> <p class="ql-block">刚才,我们一行的两位同志作为代表发表了他们的考察感言。存瑞中学的李主任对魏县一中的常规管理很是赞叹。看的很准。其实,常规管理主要就是过好平常的日子,过好每一天才能成就每一季、每一年,才能成就学生,成就学校。我更欣赏他说的只要踏实肯干,一切皆有可能。承德二中刘主任谈到魏县一中的朴实和高效,谈到他的骄傲和震撼,话里话外,透露的是满满的决心。这些可能也是在座大家的感触。学习的目的是改变,我们更愿意看到大家的行动与改变,哪怕是只有一点点。</p><p class="ql-block">同志们,魏县之旅,风雨兼程,收获丰满。在我们一行中,滦平一中的汤校长、存瑞中学的潘校长、丰宁一中的闫校长、鹰城一中的仲校长、宽城一中的杨书记、众杰中学的张校长,作为学校的一把手,你们虽日理万机,但依然成行;一行中还有很多的副校长,年级校长,学校中层以及骨干教师,作为学校的栋梁,你们放下手头的工作,成就魏县之旅,这都在表明大家的谦虚好学,表明大家追求进步的决心,也表明大家对此次活动的支持,在此,我对大家表示感谢!</p> <p class="ql-block">市政府卢建市长和市教育局孙喜明局长,对此次活动非常重视,亲自协调,亲自调度,是卢市长和孙局长的关心关爱成就了魏县之旅,我们要在内心深处向二位领导表示感谢。</p><p class="ql-block">同志们,魏县一中本来在“五一”之后不再接待任何单位、任何学校的学习考察,但今天对承德网开一面,打破常规,充分体现了魏县一中人的胸怀和对承德人的深情,我们特别向他们表示感谢!请让我们记住张瑞荣校长、记住张志峰书记、记住李振安校长,记住魏县一中的情谊、记住魏县一中的博大,记住魏县一中的格局!作为承德,我们有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园林,我们有塞罕坝的万亩林海,我们有清澈的滦河水,我们也一定会用我们的美景和真情欢迎张校长,张书记,李校长,欢迎魏县一中的朋友们,欢迎我们命中的重要他人!</p><p class="ql-block">最后,祝大家返程顺利,一路顺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