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遍青山人未老~山一程,水一程,陇南、南充、遂宁、广安、巴中行;

王建民

<p class="ql-block">退休后给自己制订了一个宏伟的旅游规划:在健康之年行遍中国333个地级城市。三年疫情耽误了一些行程,并不影响在高德地图上指东道西,周游列国。现在看来要想足额完成任务是不可能了,比如像西藏吧,就亏欠了三个指标:阿里、昌都、日喀则。西藏的故事对我来说只有回放,没有续集,一次进藏已足矣。每次出行我都不会像其它旅游者那样提前做足功课,而是走到哪说到哪,有的时候甚至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留下足迹。破费了钱财,劳累了身体,虚荣了心智,浪费了感情。人啊,说也说不清楚。</p> <p class="ql-block">到了陇南天公不作美,下漏了天的雨无休无止,看天气预报几个景区还伴着雨加雪。出门时所带的重量级的衣裤都已加身,仍抵不住寒气袭人,发烧、咳嗽不足为奇,俗话说,棉裤套皮裤必定有缘故,只好在陇南做了一次宾馆三日游。人说;秋天才是陇南最美的季节,我的脑海里随之呈现出赤橙黄绿青蓝紫,绚丽斑斓的秋韵色彩。秋有约,到陇南,赏“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看“晴空一鹤排云上”,听“我言秋日胜春朝”。</p> <p class="ql-block">南充,古称果州,因盛产柑橘而得名。在南充西山风景区有一块石碑,刻有;德洽果州。德洽二字如何解释?我查度了一下没有详细的答案。自由发挥吧,不见得准确;德洽应该是美好、祥和、融合的意思。</p> <p class="ql-block">南充不仅因其盛产的丝绸闻名遐迩,更因其现代哺育了众多杰出的民族精英而蜚声中外。</p><p class="ql-block">南充是"三总"的故乡﹣解放军总司令、开国元帅朱德,"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解放军总参谋长、共和国首任公安部长罗瑞卿。他们都是南充这一方热土培育出来的民族的脊梁,中国人民最优秀的儿子。冒雨参观罗瑞卿大将故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四川南充清泉寺,位于嘉陵江畔的清泉山上,传说 创建于唐代。数千年来历经战乱、自然灾害、人为破坏,多经焚毁与重建。如今山上的寺庙,是于上世纪八十代初起,经约三十年的时间建成。这座千年古刹 恢复了青春,重放光 彩。而今的清泉寺殿宇辉煌,佛像庄严,香火旺盛。在此俯瞰大江东流,临江远望,云天相接,雾海茫茫。细雨绵绵,寺院中只有三三两两的游人,半山看雨听雨,貌似平常,对诸多人来说却是一种奢望。雨声让人静心澄虑,悟红尘是非,思世态炎凉,让人豁然而悟!生活从不缺风景,难得的是有心来欣赏。</p> <p class="ql-block">指点迷津;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佛门胜地,随遇而安,宁静致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菩提,意为觉悟,智慧。是指人豁然开悟,大澈大悟,明心见性,证得了最后的光明的自性。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来时无迹去无踪,去与来时事一同。何须更问浮生事,只此浮生是梦中”。“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p> <p class="ql-block">遂宁是一座存在感很低的五线城市。对外的知名度甚至不如它管辖的射洪县。</p><p class="ql-block">1988年在全国第五届评酒会上射洪县沱牌曲酒厂生产的沱牌曲酒荣获国家名酒称号及金质奖。从此射洪被广大酒民所熟悉。</p> <p class="ql-block">遂宁,住在步行街附近,夜晚街上张灯结彩,火树银花,街道两旁的店铺灯火通明,人流熙熙攘攘。小巷夹道,火锅、、串串、冒菜、烧烤,久违了许久不见的人间烟火。有人说;没了烟火气,人生就是一段孤独的旅程。透过夜市烟火,我们得以探视到普通人内心深处渴望的世俗模样, 这就是生活。</p> <p class="ql-block">此前我不知道菩萨还有故里,到了遂宁才晓得原来观音佛是有户籍的。“观音故里,四川遂宁”。进入遂宁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的牌子。这和观音的传说有关;“观音菩萨三姊妹,同锅吃饭同修行,大姐修在灵泉寺,二姐修在广德寺,唯有三姐修行远修在南海普陀山”。遂宁卧龙山上的广德寺和遥遥相对的灵泉寺,就与这首千年民谣息息相关。从而构成了遂宁 的 观音文化。</p> <p class="ql-block">  观音菩萨手持净瓶杨柳,相貌端庄慈祥的神态早已深入人心。 她集智慧、慈悲、救苦救难、真善美于一身,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爱戴和尊重, 如今已成为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代名词。灵泉寺自古即为观音道场,以山幽、林茂、泉甘、寺古而声名远扬,山上遍布观音圣迹,观音三姊妹树、观音阁、梵音亭、阴阳坟等。</p> <p class="ql-block">,逐宁日落时分,江对面高楼耸立,涪江泛着微微的涟漪。“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粼粼细浪”。绝美的日落黄昏;安静、祥和。生活从来不缺风景,难得是有心来欣赏,让喜欢的事成为生活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我喜欢雨中的古镇,在光滑的青石板上踽踽独行,没有感到孤单,雨中漫步,“诗”意浓浓。远离繁华,难得一份清净,在一处惬意的街头,觅一份没有匆忙的宁静。愿岁月静好,雨中漫步也是一种享受,遗憾的是回头看时,找不到来时的脚印。雨中游遂宁龙凤古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邓小平故里位于广安市协兴镇牌坊村,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同志诞生在这里,并在此度过了15年童年和少年时光。故里内有邓小平同志故居、洗砚池、翰林院子、邓家老井等多处邓小平小时候的活动场所,还新建了邓小平故居陈列馆、缅怀馆等建筑,是一个缅怀伟人的红色景点。在小平故里景区内到处可见国家机关、部队、各省市、企业集团出资修建的纪念林。园内林木郁郁葱葱,花丛似锦,春意盎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小平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恢复高考、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建立特区、南巡讲话、带头退休、浦东新区 、两个一百年、小康社会、我们这一代人都亲身经历过,而且是受益人,但愿改革开放政策五十年、一百年不变,不折腾,不倒退,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在邓小平塑像前,向再一次改变中国人民命运的邓小平同志致敬!</p> <p class="ql-block">一国一千秋,一朝一盛世。在四川的广安,有一座巴人石头城,它曾经是巴国通往秦蜀的门户,自古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以巴文化为魂,巴人石头城建筑特色鲜明,是"用石头在石头上建起来的石头城"。石头城其核心部分千年古堡猊峰城和龙泽寺,该城由龙门关、土舟湖、龙台三部分构成。原有城堡早已颓毁,现在的猊峰城是依据旧址的。登临处,看花开花飞,听鸠鸣鸟语,念天地之悠悠,赞盛世之融融。</p> <p class="ql-block">巍巍大巴山,锁秦蜀,横川渝,孕育出灿烂文明,更留下了众多的红色印迹。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1932年红四方面军在张国焘、徐向前率领下转战至此,创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这里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和首府。</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川陕苏区红军将士英名纪念碑。巴中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首府,红色革命遗址遗迹俯首即是,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的露天博物馆"。土地革命时期12万巴中儿女参加红军,4.8万人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p><p class="ql-block">将士碑林的建造旨在纪念和缅怀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将士的丰功伟绩,是中国最大的红军碑林,刻写红军英名13.8万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川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王树声、李先念。历史在前,张国焘不可不谈,否则历史就少了点真实,现实在目,张国焘可以不谈谁又在乎90年前的细节。看介绍说,张国焘的雕像也在园内,但由于时间关系没有找到这个早已盖棺定论的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雕像。</p> <p class="ql-block">革命烈士诗抄是我们少年时代可以读的为数不多的书籍之一,它让我知道了刘伯坚,知道了他的诗《带镣行》。</p><p class="ql-block">带镣长街行,蹒跚复蹒跚;</p><p class="ql-block">市人争瞩目,我心无愧作。</p><p class="ql-block">带镣长街行,镣声何铿锵;</p><p class="ql-block">市人皆惊讶,我心自安详。</p><p class="ql-block">带镣长街行,志气愈轩昂;</p><p class="ql-block">拚作阶下囚,工农齐解放。</p><p class="ql-block">刘伯坚四川巴中人,牺牲前用生命和信念写下这首浩气永存的不朽诗篇。</p> <p class="ql-block">春夏秋冬有交替,人生百年有轮回。90年前为了生存和解放的红军官兵早已作古。按轮回往返已是五代。清明时分学校组织少年儿童春游林园,看孩子们热情洋溢的笑脸,就知道他们现在是幸福的,但愿欢乐和如愿伴随着他们的一生。</p> <p class="ql-block">享有"盛唐彩雕全国第一"美誉的南龛石窟,虽然景区很小巧, 具有 鲜明的艺术特色,很是精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为全国十大石窟之一,南龛摩崖造像始凿于隋,盛镌于唐,宋至民国有少量开凿。南龛石窟坐西朝东分布着176龛,2700余尊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石刻佛像。精巧的佛龛花纹,栩栩如生的面部表情,饱满丰腴的造型,历经风雨仍然鲜艳的色彩,是石窟中的一绝。细观察几龛较大的洞窟佛像群雕,可以用精巧玲珑,姿态各异,气质浑厚,端庄丰满,神情潇洒等词汇来形容,简直就是巧夺天工的艺术精品,令人赞叹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