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一次培训,就是给我的职业生涯不断的注入新鲜的活水,在“安康市初中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暨新语文 融教学 第二次专题研讨会” 培训中,又一次刷新我的教育观,教师的高度就是学生的高度,教师对文本研究有多深,课堂就有多灵动。以融促学,以融促教,以融促思…与融共生。</p> <p class="ql-block">一、让阅读中融入生活</p><p class="ql-block"> 5月5日早,聆听了连中国老师的讲座《整本书阅读》,整本书阅读一直是大多数老师的困惑,他从“怎么读—读什么—读书什么”三个维度、“读出兴味—读书方法—反复关联—逼近作品—宏微关照—资源整合”六个问题解决了老师们整本书阅读的困惑。在这些理论过程中他穿插了《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额尔古纳河右岸》等著作的解读;他还针对不同的名著给老师们推荐郭初阳《非一般的语文课》、连中国《读透名著》、《鲍鹏山新说水浒传》等著作;他用鲜活的案例让我明白“一本书,作家写一半,读者写另一半”。而这另一半需要融入读者的全心全意阅读,需要融入读者的独立思考与个性解读,需要融入读者的阅历与生活,需要融入读者的生命感知。</p> <p class="ql-block"> 聆听曹公奇老师的《阅读教学要义》,曹老师始终强调,“语文课是一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语言运用,阅读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学生思维能力、审美创造、文化自信的培养,他也列举多种课例,专业的阐释了阅读教学决不可单一的罗列问题、教成独立的单片,要根据教材特点、单元要素、预习提示、思考探究等确定教学重难点,要融合教材的前后内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融入师生智慧,融入师生共思共想,引导学生进行独立口语、书面表达,全面提升阅读素养。</p> <p class="ql-block">二、让师生融入课堂</p><p class="ql-block"> 美的课堂是老师眼里有学生,学生眼中有文本。5月5日聆听了张洲老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整本书阅读和王密老师的《写出人物精神》作文教学,5月6日聆听了肖培东老师的《老山界》《桃花源记》,李万贤老师的《驿路梨花》,吴自文老师的《马说》,这些大咖们给我带来了一场场荡气回肠的饕餮盛宴,他们深深的融入课堂,把课上到自己心里,上到学生心里。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张洲老师从封面开始,让学生研究封面,关注目录,走进书中片段,在不断的片段阅读中,追问“你读到怎样的保尔”?让学生就在动词中、语言中、环境描写中一点点的寻找保尔的形象,在资料助读中引导孩子去发现保尔的内在精神,在人物探究中激发孩子整本书阅读的兴趣,在任务驱动中带领孩子去探究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他的课堂为我打开了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思路,也为我的课堂教学难点提供了方法,推动学生阅读最好的方法是让学生融入文本。</p> <p class="ql-block"> 王密老师的写作课从学生们的老师开始聊起,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让每个学生都在课堂上有话可说,学生们说到老师的外貌、老师的生活工作画面、老师的特点,一点点走进老师的精神,从学生写下一个词,然后到一句话,再到一段故事,学生的写人小短文一下子不那么难了;当学生写的人物精神不够突出时,在学生困难处她就停下来,给学生出示精选的课文片段,为学生打开思路,让学生用学过的课文指导自己的习作,学生确实找到了方法,再次修改后的习作确实情感更深了。王老师把写作方法融进了课堂,让写作融进学生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李万贤老师带着学生们从“相遇一处景”开始细细的欣赏梨花的自然美,在“相识一群人”中慢慢的品味梨花的人文美,在“相知一种情”中浓浓的探寻驿路梨花处处开的精神。李老师不断的为孩子们创设情境,再反复阅读中让学生感受梨花景和梨花情,他们都融在文本之中。</p> <p class="ql-block"> 吴自文老师的文言合一教学让我眼前一亮,他带着学生抓住“不”字探究全文,伯乐之不、千里马之不、食马者之不,设计之巧妙可见他对文本解读之深厚,与学生互动之巧妙可见他对学情把握之精准,他在添加语气词中读,改变句式中读,调整重音中读…就在读中一步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领悟,让学生慢慢靠近作者,读懂作者,读出自己。</p> <p class="ql-block"> 肖培东老师的课,就像是看他的所有课例一样,切入点很新,却很自然,整个过程他都是紧紧的贴着学生,文本早已烂记于心,每个字每句话需要引导学生走到哪一步,他都了然于胸,智慧的学生在他的课堂更思辨了,反映迟缓一点的学生在他的课堂中在不断战胜自己,新旧知识的交融,有内外知识的勾连,在他的课堂中有等待,有期待,有宽待,学生是课堂的主宰者学习者。</p><p class="ql-block"> 大咖们的课,学生融入课堂,老师融入学生,然后他们一起融入了文本,融入了思考,融进生命,这一切都融进我的眼中、心里。</p> <p class="ql-block">三、让自己融入理念。</p><p class="ql-block"> 两天课后,贾玲老师对张洲和王密老师的课堂进行了进行了点评,曹公奇老师对李万贤和吴自文老师的课堂进行了点评,在他们的评课中,我又一次被点醒,他们看到了我没看到的地方,导读课的意义不是让学生多读文章,而是让学生读懂文本的意义,读出自己的思想。写作课堂不是停在教,而是重在写,让我们能看见学生写作—修改—成型的痕迹,让学生看见自己的成长。阅读课要有“以一带三”的理念,“抓住阅读教学要义,聚焦语言作用核心,突出阅读能力培养,融入思维审美文化,前面提升阅读素养”。 </p><p class="ql-block"> 贾玲进行了《凸显课程育人的目标 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实践》,在她的解读中,我更清楚新课标的意义、目标、课堂实施建议。</p> <p class="ql-block"> 邱俊老师也进行了《在真实的课堂相融相生——新语文理念下融教学主张探析 》讲座,她强调好的课堂一定是让教学真实的发生的课,真实发生的课,是有生命力的课,也唯有真实的课堂才能实现师生的共生共长。一节课的收获是有限的,但对人的成长是无限的。</p> <p class="ql-block"> 各位专家们一起进行了论主题坛,大家都谈到了“新语文 融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内容上读思融合,方法上学教融合,情感上内外融合,思想上表里融合,在他们的理念中,我在被浸润,被唤醒,被激发。</p><p class="ql-block"> 心有意,境无止。抬头仰望星辰,低头脚踏实地,教学的“融”之路在这次培训中我只领略了冰山一角,回到自己的课堂中,还需要我自己慢慢消化、内化、转化,在不断的阅读中充实自己,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开拓自己,在一次次认真的备课中落实自己,在反思总结中提升自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