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的科举考试起源于隋朝大业元年(605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1300年。</p><p class="ql-block">隋唐定都长安和洛阳,北宋定都开封,南宋迁往杭州;除了明代前期定都南京外,元明清都定都北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元明清福建学子赴京赶考大多走福温古道(即从福州出发,经连江、罗源、宁德、霞浦、福鼎通往浙江温州、杭州),或走福瓯(建瓯)和福延(南平延平)古道(即从福州出发,从洪山桥码头坐船沿闽江溯江而上,过闽侯、闽清到古田水口,再北上到闽北浦城,然后弃舟步行,翻越东南锁钥——仙霞关到浙江江山,再乘船从钱塘江上游顺流而下到杭州,最后沿千里京杭大运河北上抵达北京。</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较详细记载福建学子赴京赶考行程的,是余潜士的《北游续咏》。余潜士(1784—1851)字时缵,自号耕村,永福辅弼人(永泰县同安镇樟坂村龙冈),清末永福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余潜士60岁中举人,第二年(1845年)赴京应试,“未第归”。</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余潜士赴京行程分为五段。第一段从永福(今永泰)到福州;第二段,从福州到闽北浦城;第三段从仙霞关进入浙江;第四段沿京杭大运河北上,进入河北;第五段从河北进京。</p><p class="ql-block">需要说明的是:图中的建宁即今天的建瓯市。建瓯市历史沿革——东汉建安初年(196年)置建安县(以年号为县名)。宋端拱元年(988年)更名为建宁。民国二年(1913年)更名为建瓯县。1992年10月撤县建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泰县,<span style="font-size: 18px;">唐永泰二年(766年)置县,现为</span>福建省福州市辖县。当年,<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余潜士就是从这里起程赴京的。</span></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永泰县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段:从永福到福州</p><p class="ql-block">道光二十四年(1845)十二月初二,余潜士从同安家中出发,步行到县城。第二天从浮头尾乘船沿大樟溪顺流而下,第三天傍晚过洪塘江,第四天一早到福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福州台江码头</span></p><p class="ql-block">福州台江码头,是台江港内所有客运、货运码头的统称。北宋之前,大庙山以南区域尚是闽江水域,沿岸沙滩(今下杭路)就有停泊船只的天然道头(简易码头)。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年),台江港逐渐形成。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督泊邓太监在台江地区河口尾开凿“直渎新港”直通闽江。外国贡船可从闽江口直驶新港,台江港的对外贸易也兴盛起来。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后,福州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外国轮船开始进出闽江口,台江港成为东南沿海对外交通与贸易口岸。</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州台江客运码头老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段:从福州到闽北浦城</p><p class="ql-block">十二月十六日,雇小船;十七日,舟发南台江;十八晚,泊白沙(闽侯);二十日,至水口(闽清);二十五,到延平剑津(南平),晚泊湖尾;二十八(立春),到建宁(今建瓯);正月初二,溯双溪口而上,晚泊鸭囝滩;初三过小湖;初六泊锁匙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浦城县三山会馆,位于城区西南,交通路与和平路相交处,始建年代约在清中期,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修。是福州同乡所建,因福州别称“三山”,故称之为“三山会馆”。</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段:从仙霞关进入浙江</p><p class="ql-block">十一过仙霞岭(闽浙交界);十五晨到衢州,积雨未行;十九晨舟严州(建德),过桐庐严子陵台;二十三晨出北新关,乘雨而行,晚泊塘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仙霞关,古称古泉山、泉岭山、保泉山,位于浙江省江山市保安乡西南,地当福建、浙江、江西3省交界处,历为浙、闽交通要冲。唐乾符五年(878),黄巢起义军进军福建,辟径道700里直趋建州,始成隘路。隘路周围百里为崇山峻岭,山高谷深,地形险要,易守难攻。<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人称“两浙之锁钥,入闽之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与剑门关、函谷关、雁门关并称中国四大古关口。</span></p> <p class="ql-block">第四段:沿京杭大运河北上到河北</p><p class="ql-block">二十六到姑苏望胥门(苏州);二十九过常州;二月初一达镇江,夕泊扬州总关闸;初二又入小港,行江都界;初三风日晴和,晚泊高邮城外;初五过淮阴钓台(淮安),晚至清江浦;初六渡黄河(已废),至王家营(淮安);初八新安集,晚宿宿迁县;初九皂河,晚宿窑湾(徐州新沂);初十早滩上,晚宿梁家集;十一早小山集,晚泊阴平(枣庄);十二早林城驿,晚泊南沙河(滕州);十三早界河(滕州界河镇),午后过孟子庙,晚宿东滩店(邹城);十四早高吴桥(济宁兖州),晚过汶上县(济宁);十五入梁山,石路崎岖,早站旧县,晚宿桐城马羊;十六新店,过高唐州(聊城);十七苦水铺,晚宿刘智庙(河北衡水)。</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拱宸桥,位于杭州市区大关桥之北,东西横跨大运河,是京杭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p><p class="ql-block">拱宸桥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年),清光绪十一年(1888年)重建,中间几经兴废。当年,福建学子大多在这里乘船北上赴京赶考。</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拱宸桥历史照片</p> <p class="ql-block">第五段:从河北进京</p><p class="ql-block">十八早漫河,晚宿富庄驿(泊头);十九昧爽即行,途中风雨,晚宿河间二十里铺(河间);二十微雪,早任丘(沧州),午后过赵北口(保定),晚宿雄县(保定);二十一早曲沟,数十里到固安(廊坊),过永定河(无定河),晚宿榆垡(大兴);二十二早黄村,日昳入京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春秋吴国为伐齐国而开凿邗沟,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最终形成了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的京杭大运河。</p><p class="ql-block">2021年6月,大运河北京段(通州-武清-香河)正式旅游通航,游客可乘游船,饱览运河旖旎风光、体验运河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最早的福州会馆,位于宣武区虎坊路,建造者是明万历庶吉士叶向高。叶向高为福建福清人,他先是在废弃的崇兴寺旧址上建私宅,后将私宅一分为二,改建成了福州会馆和福清会馆。有资料认为,叶向高此举首开了京官舍宅为家乡建会馆的先河。</p><p class="ql-block">福州会馆很快成为在京福建籍人士聚集交往的活动中心,在其300多年的历史上,留下很多名人轶事。据说林则徐进京赶考,就曾住在此处。可惜两个会馆于1954年被拆除,建了北京市工人俱乐部。虽然会馆没了,但仍保留了“福州馆街”的地名——工人俱乐部南侧的那条胡同。</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福州会馆拆除前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北京现存的福州会馆(又称福州新馆),位于西城区骡马市大街51号,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是林则徐赴京任职时倡议建造的,他带头捐出自己的笔润,并号召福建籍在京官员捐款,终筹资购置了三进四合院的同乡会馆,即福州新馆。</p><p class="ql-block">福州新馆是林则徐在京任职7年间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他在京的居住地之一。新馆建成约80年后,一个20岁的福州青年以举子身份住进会馆。这就是后来成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林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