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夏装士兵、秋冬装士兵、娃娃兵、炮兵、跪射兵、战车、女兵、盟军、老兵、战马、将军、驻印军计12个方阵402座雕像,按1:1.2的比例塑成。群像兵种齐全、结构完整、情态逼真、气势弘恢,极具感染力与震憾力!雕像由广东佛山雕塑艺术家李春华先生制作捐赠,雕塑群占地总面积约17400平方米的基础部分由龙陵县人民政府投资建设。工程历时一年有余,于2013年9月3日落成。</p> <p class="ql-block"> ▲ 将军方阵 将军方阵根据当时能征集到的20位远征军将领照片雕塑组成,将军是掌握战场动向、运筹帷幄的决策者。左边方阵前排从右往左依次为远征军司令长官卫立煌、副司令长官杜聿明、200师师长戴安澜、新22师师长廖耀湘、第6军军长甘丽初;后排从右往左依次为驻印军新编第一军军长郑洞国、驻印军副总指挥罗卓英、76师第228团团长段国杰、驻印军第50师副师长杨温、第66军军长张轸。右边方阵前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第11集团军续任司令黄杰、第11集团军司令宋希濂、第2军军长王凌云、第71军军长钟彬、第2军副军长钟松;后排从左往右依次为第20集团军司令霍揆彰、第8军军长何绍周、副军长李弥、第53军军长周福成、第54军军长阙汉骞。</p> <p class="ql-block"> ▲ 滇缅公路</p><p class="ql-block">一条诞生于抗战烽火中的国际通道</p><p class="ql-block">一条滇西民众血肉筑成的国际通道</p><p class="ql-block">一条改变中华民族命运的"生命线"。滇缅公路即中国云南省到缅甸的公路,东起昆明,穿越昆明、安宁、禄丰、楚雄、南华、祥云、大理、漾溴、永平、保山、龙陵、芒市、瑞丽等县市,西行经畹町,直通缅甸腊戌,与通往仰光的铁路相连,成为一条直通印度洋的出海交通线,全长1146.1公里。滇缅公路这条穿过了中国最险峻的山区,跨越了中国最湍急的河流,蜿蜒上千公里的运输干道于1937年12月开工,次年8月30日通车,在投入20万民工,以牺牲3000余人为代价,仅用9个月时间就修通了这条路,其工程量之大、修建难度之巨是前所未有的,滇缅公路的建成创造了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迹,成为中国当时连接世界的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是中华民族在抗战中的生命线,它支撑着中国抗日战场全部战备物资以及大后方的经济供应。抗战期间,经滇缅公路运入的物资约49万吨,其中汽油等油料20余万吨,兵工器材、武器弹药、通信、交通器材、医药、棉纱、布匹等20余万吨。特别是先后有16万抗日将士,经滇缅公路前往滇西战场,为打响松山战役成功收复第一片国土﹣﹣松山继而收复滇西最终实现中国全民族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p> <p class="ql-block">▲ 1944年5月11日,中国远征军奉命渡江反攻滇西(腾冲,松山,龙陵)。松山之役始于6月4日,终于9月7日,历时三月又三日,付出伤亡7773人,歼灭日军1288人的惨烈代价,成功收复松山,为打通滇缅公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松山锁钥一启,滇西反攻大门洞开。</p> <p class="ql-block">▲惠通桥</p> <p class="ql-block"> ▲ 松山战役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独特地位和意义以战没级投入和牺牲,赢得了战略级的战争目标:1、打破滇西战没僵局,拔下滇缅公路上最硬的钉子,为最终打通公路奠定了基础,拉开了中国大反攻序幕;2、是中国抗日战场首次获得胜利的攻坚战、中国战略反攻阶段"转折点"之战;3、是中国军队首次歼灭一个日军建制联队(团)的战役、日军在亚洲战场的第一个所谓"玉碎"战。日本天皇亲授的联队军旗被毁,旗冠深埋地下,113联队不复存在,成为日军在中国战场上首次遗留上千具遗骨迄今无法收殓的败仗(亡灵无法回归靖国神社)。4、松山战役,成为山地丛林攻坚战的典范,并因有雨季等因素,具有很高的军事学研究价值。战后第8军司令部参谋处编撰《第八军松山围攻战史》,为国民党重庆陆军大学教材(1947)。此役也被写入美国军校教材。5、此役遗址至今保存较为完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存最为完整的战场遗址之一,具有重大历史文化价值。目前尚在勘查、保护和开发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