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题 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再过两天就是父亲节了,在父亲节来临之际,特发表在父亲诞辰百年之日前撰写的思父祭文,以表儿子思念之情。</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今年农历三月十八是父亲诞辰100周年,也是父亲离我们而去27周年。虽然父亲走了27年,但他的音容笑貌,历历在目,他的教诲,仍在耳边回响。严父的伟岸,与日月同辉,与天地共存。严父乐观豁达生活态度,严谨缜密的工作作风,为人真诚的待人之道,孝敬母亲尊敬长辈,兄妹友善邻里和睦的礼教之范,是我们生活的楷模,人生的榜样,未来的动力和希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严父姓韩,字玉名讳瑛。排行老三,乡里人对他的尊称瑛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聪慧好学的孩子。虽然家里不是很殷实,但祖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学读书,父亲也很争气读书上学很用功。在父亲六姊妹中,他是第二个上了中学的。也是当时我们村,学历最高的几个人之一。他八岁读书,先是在本村读初小,在本乡读小学,后到城固县公立中学(现城固一中)读完了中学。(他的初中毕业证现一直保存完好。)后顺利考上了汉中联中(现今的汉中中学)上了高中。因家里情况突变,我的祖父不幸病故,不得不回家创业,为家里的生计忙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在姊妹排行老三,上有大哥二哥大姐,下有小弟小妹。虽然排行老三,但是大哥不学无术过早地沾染上了大烟毒瘾,不但不给家里出力劳动帮助弟妹学习生活,反而挖空心私的偷偷变卖了家里值钱东西买大烟抽,虽经家族长者多次教育仍死不悔改,堕落不堪,致使家里一贫如洗。为了躲兵老二经常不着家。在外胡混,虽说是做生意,但赔的多赚的少,债台高筑。既不能帮补家里,更照顾不到父母兄妹。沉重的家庭重担,过早的就落在了他的肩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四处奔波的穷教师匠。弃学在家的父亲,为了家里的生计,为了能给父母一点帮补能使弟妹们生活好一点。他先后,在我们城固县内徐家堡小学、秦家坝小学、沙河营小学、上元观小学、明珠寺小学、龙白小学、本村初小等学校教过书。有的学校远离家里有近百里路,有的学校要涉水过河才能到达。不管天晴下雨,不管寒暑严冬。在当时交通不变利的情况下徒步去学校工作是多么辛苦多么艰难。但为了这个家,为了生计,为了帮补父母,为了弟弟妹妹。他得坚持,他必须坚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解放前,在学校教书的工作很不稳定,每学期完了以后不知道下学期还能不能在这个学校教?因此,每到学期末还要考虑下一学期能否还能在这个学校工作?或许去其他学校。因而,一个假期都在忙碌的联系着找人托关系联系学校等待消息。在煎熬中度过了寒假又迎来了漫长的暑假,就这样他度过了人生的最黑暗的青年时期,最后终于迎来了汉中的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光荣的人民教师。解放后,在同志的介绍下,进入了教育部门,成为一名名符其实的光荣的人民教师。他政治获得了新生,工作上焕发了前所未有革命热情。积极的努力的学习新思想,改造旧思想,不断改造自已的世界观,不断拼摈弃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思想坏习惯,决心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他把自已的文化知识毫不保留传授给学生。他用饱满的革命热情投入到学校工作中;投入到火热的新中国的建设中,在教育战线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得到了好评,受到了嘉奖。从龚家堡小学被调入到城固县第三中学。从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一年这十年是父亲人生中最辉煌、最灿烂、最开心、最得意、最值得大书特书的十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父亲留下的工作笔记时过七十余载,字迹仍然是那样清秀工整苍劲,语言还是那么炽热奔放。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热爱教育工作,多么热爱生活,追求进步的。父亲留下的生活工作照片可以看出他是团结同志、和睦友善、热爱学生、师生关系亲密。从照片上看出父亲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是一位慈祥受人爱戴的良师谊友,是一位豁达开朗乐观向上的仁者。家里现存他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前的照片数十张,有他的合影照,有他的个人照,还有我们不知姓名他人留给作纪念的个人像片就有好多张,这些随着父母的离去,而失去了姓名,但从一个侧面父亲在年轻时好交朋友与同事关系和睦融洽。从我记事起父亲就给我说过他年轻时交的朋友的姓氏住处,到现在我仍然记得好几个父亲交的朋友伯伯们的姓名,其中有南郑区的岳辅唐,汉台区的王发技,城固县上元观的杜含梓,七里店王卓,高庙山的许大德,本村的胥云汉等。这些伯伯在解放后,有的在教育战线上工作,有的在农村,有的在其他行业,不论在哪行业仍然保持亲密关系,经常来往,互相帮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厄运降,蒙冤二十载。解放后,我们党,一方面团结教育引导从旧社会过来的旧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另一方面,不断地开展各项政治运动,对旧知识分子进行思想改造,使旧知识分子成为社会主义的护拥者捍卫者建设者,成为社会主义的新人。从建国到一九六一年这十几年就开展了十二次政治运动。具体列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1950年——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镇压反革命运动(此项运动一直到1953年结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1951年——爱国捐献运动。“三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1952年结束)运动。“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至迟1951年,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1952年底至1953年春对“土改”进行了复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三、1952年——“五反”运动,即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四、1953年——“新三反”运动,即反官僚主义、反命令主义、反违法乱纪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五、1954年——“一化三改造”运动,即一化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三改造即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叫过渡时期总路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六、1955年——农业合作化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七、1956年——肃反运动,即肃清一切暗藏反革命分子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八、1957年——整风运动。反右斗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九、1958年——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运动。爱国卫生运动,即除四害(老鼠、苍蝇、蚊子、麻雀)为中心的运动。放卫星运动。拔白旗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1959年——反右倾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一、1960年——反瞒产私分运动。新三反运动。即在财贸系统开展反对分散主义、反对投机倒把、反对贪污盗窃运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十二、1961年——整风整社运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这些政治运动程度不同的对各阶层的知识分子,都进行了有效的政治思想教育,使他们脱骨换胎,心灵深处受到了洗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当然,在离次政治运动中,由于地域不同,掌握政策人的水平不同,或多或少就有扩大化的倾向。在处里人定性下结论时就有一部分人,受到了不白之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在经历了11次政治运动后的父亲,到了1961年整风运动。由于这一年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物质匮乏,粮食紧张吃饭成了问题。作为后勤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在这方面工作难度之大,各方面意见之多,众口难调,众口难平,难免在工作中得罪人,就有小人给穿小鞋,加之政治运动风暴强劲,把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罗列一起成了大问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政治运动开始之时父亲因营养不良生病发高烧不止发展了肺炎不得不住院治疗一月有余,因而不能按时参加政治运也成为政治问题,一些人借机无限上纲上线,对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身上难免有洗不清污点。这也是错误之一,国家在此时为了减少开支扩大精减人员,在几方面因素的作用下组织就下了结论开除公职回家劳动。厄运降临,尤如晴天臂力,是父亲走入人生的低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在那个左倾思想泛滥、阶级斗争扩大化的年代,很多大人物,都因政治问题逃不出厄运而靠边稍息,丢官坐牢受到不白之冤,更何况一个平头百姓小人物的命运呢,也不过如此。父亲的遭遇在当时中国有多少相同的?他们是那个时代社会的一个缩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父亲含冤回家,对整个家庭、亲戚打击是多么大的?他本人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一个从来没有从事农业生产的知识分子,离开了自己的讲台,要在陌生的行业劳作,在冷眼歧视的目光下,讽言讽语的环境中,劳动生活是多么压抑多么难受多么无助,多么痛苦!<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俗话说,屋漏偏逢连阴雨,厄运专找苦命人。回到农村的父亲,并不是到了一块净土。随着国家形势的发展政治运动一个接一个,到了1966年更大的运动到来,更大厄运又一次降到头上,更大的打击再一次向他袭来被扣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成了地富反坏右黑五类,抄家、戴尖尖帽、白袖章、游街示众、挨批斗,向革命群众,向贫下中农,向红卫兵,交代问题说清楚,行动被管制人身失去了自由,身心遭到极大的摧残,精神已经崩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随着文化大革命向纵深发展,受人唆使的红卫兵看清了问题。父亲的问题也说清楚了,后来对他的问题也定性,和黑五类划清了界限。但是,这场运动对他的打击是空前的史无前例的,使他的人格遭到了极大的侮辱,精神遭到了极大的打击,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岁月,是他整个人生经历中最黑暗的20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 font-size:22px;"> 子女受牵连,家庭受辱。父亲开除回家,正值我的童年少年时代。我亲眼目睹了父亲的遭遇。我也亲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那个动乱的年月,在那个不分是非的岁月。我们几姊妹也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受到社会的歧视。家庭也蒙受了奇耻大辱。在这里,我要说上几件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一是,我和我二姐初中毕业以后,按成绩我们都是名列前茅都能上高中。但是,上级组织只允许我们只能一个人上。还要家长父母和我姐写一份自愿书自己愿意放弃读高中的机会。我记的很清楚这是我的初中班主任张荣升老师给我安排写的,也是我亲自陡步几十里路送到南乐区(现上元观古镇)当时正在研究上高中人员的会场。这对我二姐是多么不公平,也是对她人生的前途命运的扼杀,对她有多么大打击呀。所以,我二姐没有机会上高中,最后仍然在农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第二件事,是我的弟弟,也是上高中的事。初中毕业成绩优异本应上高中。但因名额有限,村上和组织都因家里已经有了高中生为由,把名额让给没有高中生的家庭使我弟弟不能在本县上高中。好在,当时我叔父在宝鸡市凤翔县武装部工作,只好翻越秦岭到关中上高中,最后他顺利地读完了高中考上了大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第三件事要说的是招工招干,入党入团都没有我们的份。我的两个姐姐,在农村和其他的同龄人相比也是优秀的,但是在当时,有招工的机会,但也受到了牵连,没有他们的份。比如我,在当时上高中,以及高中毕业以后回乡,都没有资格入团,更不能说去入党了。原因是什么?就是父亲的政历不清,政审过不了关受到了牵连。但要告䜣大家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人生苦短,岁月无情。人的一生也是短短的几十年。然而,父亲在无助,惆怅,迷茫,欺视中度过了他的壮年岁月,这是他最难熬的岁月,也是心灵,内体受到最摧残的时期,他腰也驼,人也瘦了,言语少了。但 他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还在努力的寻找机会改变现状,他把父爱给予了我们几姊妹,把心中的苦闷化为生活的动力,支撑起这个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他是一个大孝子。在他们弟兄中。他是唯一一个和祖母在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我的祖母,生于光绪八年即公元一八九二年冬月十二,去世于一九八七年六月,享年96岁。祖母生前,他的子女一半都不在人世了,在她跟前陪她一起生活时间最多最长也只有我父亲。祖母逝世前先是手上生疮,一直医治不好,卧床三个多月,尽管请来很多名医,终不见效,后由因疮毒扩散,加之年龄偏大机体器官衰竭仙世。在生病期间是父亲陪伴祖母去世时养老送终。他给我们做出一个好的榜样,得到了亲戚乡邻的好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22px;"> 父爱重于山。父亲养育了我们四姊妹。在他人生低谷的时期回家务农,也是我们几姊妹成长的重要时期,他没有因个人遭遇,对子女谩骂,殴打,放弃,甚子把不满发泄给子女,而是在背负沉重思想包袱的情况下,对我们严格的教育,他和母亲省吃俭用,供我们上学读书,不管生活有多艰难,挺着腰板担起家庭的生活重担。面对来自方方面面的恶语污秽,他都坦然地应对和庇护我们不受伤害或少受伤害。</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记得上小学有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村里在演电影。我嚷着要去看,父亲同意了。我去看了,回来以后,父亲问我看的什么电影?我回答:《地道战》,接着又问我,讲的什么故事?我理了理,从头到后,把故事说了一遍。他听了很高兴,满意笑着说:看书和看电影一样,要知道写什么?他要告诉什么问题?读的时候要思考。要善于思考作者的意图。父亲是一个很严肃的人,平时很难看到他笑,但这一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几十年了没有忘记。这是我成长强心针,铺路石,指路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父亲对犯了错误的我们也是很严厉的,体罚我们也是很重的。记得有一回,我做错事让我把裤子脱了趴在长凳上,他就用鸡毛掸狠狠地抽打我。一边打一边问为什么犯了错误?长不长记性?今后还犯不犯?几十年来这事一直印在脑海里,它是我人生中经历中发生的最小的一件小事,可对我健康成长影响很大,意义非凡。对于我在生活工作中处人接物,说话做事是个警戒。什么可说?什么可做?这件事虽小平常,但是,我人生成长的精神财富和一面永不生锈的镜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子承父业,不愧书香门弟。在那个恶劣的政治环境下,我们弟兄的成长是父母亲含辛茹苦,忍辱负重,家人省吃俭用换来的,尽管生活贫苦,条件差,但仍然不耽误我们唸书,让我们上学读书,在我们村的同龄人中我们弟兄俩没有辍过学,父母想尽方法供我们上完了初中又读高中,最后上中专大学,这在当时在我们当地也是少有的家庭。 在当时有人调侃说;韩门三先生,胥营一大姓。</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我们兄弟俩走上教育战线离不开父亲的培养教育,离不开父母姐姐们的巨大付出。我们走上教台也是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也是对父亲母亲的最好报答。父亲对子女的培养教育从来没有放松。尽管我们己长大成人成家立业。父亲仍没有停下对我的教育,即就是我走上工作岗位,进学校成了一名教师后,他一再告诫我,教书是良心活,要对的起老师的称号。当老师就要当班主任,不然你很难管理学生,管得住学生,不然学生记不得你。这些是我工作的座右铭,受益终生。我记得很清楚,在我上了汉中师范后还来学校看望我,叮嘱我要安心学习,不要想念家里。我汉师毕业参加工作后他和叔父专程来当时工作单位九坝学校来安慰我,不要因分配到山区学校背思想包祔想不通闹情绪,要安心工作,做一名学生家长爱欢迎的老师。尽管过去了几十年了,但历历在目浮现在我的眼前。父亲的爱是无私的博大的,他为儿女的成长付出了全部心血,而我们没有什么回报很惭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姊妹关系融洽和谐。父亲他们六姊妹,四个男孩,两个女孩。男孩,他排第三,我的两个姑姑一个老大,一个老五,我还有一个最小的叔父排老六。大叔父二叔父,分别在50年代、60年代先后去世了,剩下他们四姊妹。幺叔父在外工作离家较远,经常不在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 父亲就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赡养祖母义务和照顾姐姐妹妹的责任。尽管都各自成家,在家里遇到,大事小事难事都要来找父亲出主意,想办法解决。他经常和在外的弟弟联系,听取他的意见和建议 ,尽可能的把各家里照顾位好,把姊妹关系维持好。上世纪80年代初幺叔调回汉中工作,两弟兄见面的机会多了时间更充足了,但每次两兄弟见面都有说不完的话,谈不完的闲。他们亲密无间,让人羡慕。</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57, 181, 74);"> 逆境中搭救朋友。记得汉中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武装派两派斗争激烈 烧杀抢事件频发,扰乱了人们的正常生活,给人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当时的汉中市(现在的汉台区)形势很严重。父亲的拜把兄弟汉中的同学王发枝,为了躲避灾难,携家人来到我们家。尽管我们家也不富裕,父亲当时还在受牵连。但他不顾个人安危接纳了他们,在我家住了一个暑假,是他们躲过了浩劫,他们的家人都平安。从这件事看,父亲是很讲一个义气的正人君子,为了兄弟朋友两肋扦刀再所不辞是真心朋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二附汉中市1967,1968大事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1967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8318部队与汉中军分区奉命介入汉中地区“文化大革命”,执行“三支”(支左、支工、支农)“两军”(在学校进行军训,对邮电、公检法等机关单位实行军事管制)任务。上海“一月风暴”夺权风刮入汉中,群众组织(称“造反派”组织)纷纷向各级领导班子“夺权”,发通告、抢公章,全专区各级党政机关、各单位工作陷入瘫痪状态。20日,中共汉中地委机关报《汉中报》社被造反派组织夺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月,全区两大“造反派”组织形成。汉中工矿企业造反队、汉中大学文革临时委员会、统一战斗队等观点相同的统一组成“汉中统临矿指挥部”(简称统派);联合造反队、汉中大学新文革委员会等观点相同的组织组成“汉中联新革命造反总指挥部”(简称联新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3月10日,陕西省军区党委批准,由汉中党、政、军三方面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汉中军分区农业生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分设秘书、宣传、综合研究、支援4个小组。25日,改为汉中军分区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下设秘书处、政治处、农业办公室、工交办公室、财贸办公室,统一指挥领导全区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月,“统派”总部办《汉江风暴》报,并在古汉台设“大喊大叫广播台”;联派总部办《东方红》报,先在天主堂大楼,后在汉中专区招待所(今汉园宾馆)设“东方红广播站”,双方利用报纸、高音喇叭宣传派性观点,互相攻击对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6月,“造反派”两派在汉中汽车保养厂门口以棍棒武斗,死2人,伤10多人。从此,双方开始集结人员,准备器械,武斗升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12日,汉中两派武斗,打死一派群众组织1人,该派几千人抬尸游行,将尸体在汉中军分区停放10天。两派在汉中北街口武斗,死5人,伤多人。17日,两派在汉中北街口、莲花池一带武斗5小时,双方死13人、伤30多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8月19日,汉中“统派”组织为攻击“联新派”组织,炸毁汉中专区汽车运输公司职工大楼,炸死39人、伤残17人。20日,南郑县钢厂地震,5级,震中烈度6°,房屋落瓦,几间房屋震倒,山石震落很多。至23日,余震23次,为0.5级以下。24日,统派武斗人员抢走汉中县公安局隐蔽的长、短枪40支。“联新派”武斗人员围攻南郑县武装部,夺取长、短枪50支,子弹600多发,小炮3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月9日,汉中县公安局、法院、检察院实行军事管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1968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月9日,北京大学汉中分校造反派抢走勉县武装部机枪11挺、步枪百余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4月3日,两派在南郑县协税镇发生大规模武斗。5日,住城固师范学校内的洋县“红统站”武斗人员,自制武器,引燃雷管炸药,酿成大爆炸,炸毁教室1座、平房10间,炸死17人,伤40余人。城固“红五总”组织先后三次(4月15日、5月28日、30日)组织武斗队数百人,抢劫许家庙驻军枪支弹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5月19~22日,镇巴“红革会”组织武斗人员“征讨”对立派组织,打死干部、群众25人,伤残115人,抢劫国库粮食3.5万余公斤,炸毁房屋两间半,简池街上绝大多数住户被抄。31日,汉中“统临矿”派纠合9县武斗人员1000多人,增援洋县“红统站”(红色造反派统一联络站),在马畅打死“联新派”群众32人。次日,洋县红总部(联新派)在贯儿梁打死汉中“统派”12人,伤24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6月2日,上午,勉县“新联派”武装冲击国家绝密单位——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勉县档案馆,打死警卫战士9名,重伤4人。8日,两派群众组织在汉中赵寨村武斗,双方死9人,打死炸伤福利院院民25人,炸毁房屋28间,烧13间。此后,两派群众组织在汉中县城武斗升级,大规模武斗持续48天,死伤1000余人。汉中府文庙、大成殿等古建筑被炸毁。河坝街、南大街、汉中路、中山街、东大街、北大街等1.9万余间房屋被烧毁。20日,南郑县大河坎发生两派大规模武斗。28日,汉中钟鼓楼被武斗人员炸毁(该楼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日,至7月3日,汉中武斗人员两次抢劫银行现金290.19万元,白银、沙金和公债券3万多元,主犯何森1970年被判死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7月,城固县“红五总”武斗队及二里坝部分武斗人员,联合南郑县“南海统指”武斗队攻打湘水寺“联新派”,双方各死12人。24日,中共中央《关于制止陕西武斗的布告》发表,汉中军分区和驻汉部队强令两派停止武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26日,武斗人员300余人,冲进汉中县公安局,放火点燃档案室,烧毁档案13000余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9月2日,汉中专区革命委员会、汉中县革命委员会成立。经省批准,各县于本月内先后成立革命委员会。驻汉部队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组),深入各厂矿、企事业单位帮助群众组织实现“革命大联合”、“革命三结合”,建立革命委员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0月5日,汉中专区革命委员会按照上级指示,部署全区机关部分干部下放到工厂、农村劳动。地、县均成立“五七干校”,集中党政机关干部到“干校”(或农场)进行所谓“斗批改”,参加生产劳动。同时接受中、省及西安市级机关下放干部。全区共安置下放干部1103名,其中,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60名、到陕西省级机关429名、西安市机关288名、专区级机关106名、县级机关220名。6日,汉中专区革命委员会按照上级指示,开展所谓“清理阶级队伍”为重点的斗、批、改运动。全区共抽调2.8万余人,组成“工人宣传队”、“贫下中农宣传队”,分赴888个单位开展“斗、批、改”。据统计,在此后一年多中,全专区被立案审查的干部占干部总数26.25%。其中县级以上干部118名,大批干部、党员遭残酷打击和迫害,遭非法拘禁和监督的地委副书记、副专员以上领导干部8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1月,全区组织7万多民工,修建周(至)城(固)公路,至1972年全线通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1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支左领导小组和地区革命委员会在西乡县召开“改造公检法现场会”,西乡县公安局、检察院、法院干部65人,清出所谓“有问题”者占71%。会后,在全区范围内掀起“彻底砸烂公检法”高潮。公检法干部分别在各县集中办学习班,长达一年以上时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 1, 1);"> 本年,全区2.2万名初、高中学生下放农村劳动锻炼,所谓“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同时,接收西安市等外地下放中学毕业生8000人。此后,至1975年,每年安排高、初中毕业生下乡劳动,并接收全国各地大学、中专毕业生及中学生到农村“劳动锻炼”,“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 昭雪平反,政策英明。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举粉碎四人帮,宣告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地结束,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拨乱反正,纠正冤假错案。中国的政治,迎来了新的春天。人们喜笑颜开,载歌载舞,欢庆胜利,拥护党的英明政策。大批的冤假错案,得到了平反昭雪。我父亲的问题经过几年的审诉,在各级组织,各个部门高度重视下,经过复查重新下了结论,认为当时处理错误,恢复工职得到了平凡。当时父亲己过六旬,享受退休老师的待遇。被压抑欺视和田间劳累几十年的父亲终于挺直了腰扞,脸上露出的笑脸,眼角流出了幸福的泪水。这泪水是对过去耻辱的洗刷;这泪水是对人格尊严重塑;这泪水是对英明政策的呕歌;这泪水是晚年生话序曲;这泪水是未来开心生活的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font-size:22px;"> 德高望重传乡里,发挥余热惠桑梓。父亲从上世纪60年代初到上世纪的90年代末,几十年里从没有和邻居和村民发生过口诀和说过红脸话。他为人正直,说话谦逊,做事谨慎,办事公道,对人热情,乐于帮忙。无论是邻居村民的红悲喜事,还是逢年过节,到处都有他的身影在写对联、写春联在帮忙,人们都尊称他瑛先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年事已高,积极影响国家的号召发挥余热,在家里办起了本村第一家小买部。他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服务周到,热情好客,惠及相邻,为村民生活提供了便利,受到了村民的好评,被当时的南乐区评为优秀个体工商户,被选为第一届南乐区个休工商协会理事会会员。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