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百岁寿星世界顶尖物理学家杨振宁一生的高光

大海之南~蔡跃雄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近又拜读东汉曹操的诗篇《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感慨之余,不禁想起百岁寿星杨振宁院士(他于2017年放弃美国国籍回到祖国,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一) </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杨院士上世纪50年代就是举世闻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此外在他大量的生活照片中,有好多幅极其珍贵,分别是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邓小平的接见,在世界著名杂志公布的全世界伟大物理学家中他的排名,他与世界顶级物理学家大合影的站位,他一家子与邓頴超的合影等。这些照片奠定其一生莫可企及的高光。</b></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主席1973年不顾年事已高接见了扬振宁,并在人民大会堂安徽厅宴请杨振宁夫妇及其岳父岳母,还把接见杨振宁的照片挂在会客厅里。</p> <p class="ql-block">↑ 周恩来总理于1971年和1972年两次接见扬振宁,并宴请了杨振宁夫妇及其岳父岳母。</p> <p class="ql-block">↑ 邓小平复岀工作后会见扬振宁</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18px;">  ↑ 创办于1896年的举世闻名的英国顶级科学杂志《自然》(Nature)于2000年评选人类过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仅20多人上榜,杨振宁在这个评选中名列第18位。与他同榜的其他人全是已作古的科学巨匠,包括牛顿、爱因斯坦、麦克斯韦、薛定谔、波尔、海森堡等等。杨振宁是至今唯一在世的唯一华人。</b></p> <p class="ql-block">↑ 近期发布的在世界最顶尖物理学家峰会上的大合影照片,处于前排C位的手持文件袋者是扬振宁。</p> <p class="ql-block">↑ 周总理夫人邓颕超(前排中、第六届全国政协主席)会见扬振宁(前排右1)、杜致礼(前排左1)、扬振宁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岳父杜聿明(前排左2)和刚从美国回来的</span>岳母曹秀清(前排右2)以及他们的亲属。</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杨振宁获诺奖的物理学理论成就到底厉害在哪里?这么说吧,假如截止目前,所有物理学成就是一座百层大厦的话,那么,牛顿相当于打了个地基,爱因斯坦相当于建了个钢筋架构,麦克斯韦相当于搞定了水电管路;而杨振宁相当于修了一个连接所有层级的电梯,都打通了。 其它人都只是在大厦里砌个砖,刷个墙,做些表面工作而已。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我等本无资格议论杨院士,只因我是潮州人,有两点让我等情不自禁写此篇。一是在广东潮汕凡有百岁寿星之处,子女亲属欢天喜地自不待言,无论乡里乡亲,还是邻里邻居,都会携晚辈前来看望贺喜,叫沾寿气,杨院士已101岁了,写他的篇子也是沾寿气。二是杨院士现夫人翁帆是潮州人,沾了老乡的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二)&nbsp;</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19年9月21日,国家求是科技基金会设立的“求是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举办,授予物理学家杨振宁,这是一个极具分量的奖项。在基金会历史上,“求是终身成就奖”得主仅有一位,即基金会元老顾问、“两弹一星”元勋周光召先生。距离2012年周光召先生获奖已逾七年,求是科技基金会再次颁出“求是终身成就奖”,奖金300万元人民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22年,包括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在内的国家著名科学各界,公认杨院士为中国做出的八大主要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 在特殊时期为中美建交和改善两国关系做出了巨大贡献。1971年杨振宁作为第一个到中国访问的美籍科学家,对中国外交破局至关重要。杨振宁还创建了全美华人协会,亲任第一任会长,领导几百万在美华人促进了中美建交。</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 杨振宁三次救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性命(分别是1940、1941年两次从日本人的追杀和轰炸当中救了邓稼先,1971年回国访问救邓稼先于性命危难之际),如果没有杨振宁,或许就没有后来的邓稼先,中国的原子弹、氢弹研究会受到很大影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3. 杨振宁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职20年,年薪100万人民币,但他把所有收入完全捐给清华大学,用来建设高等物理研究所。另外杨振宁还把自己在美国的房子卖掉,给清华大学捐120万美元,前后累计捐740多万美元(仅这点就证明所谓杨振宁回国养老说法是荒谬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4. 杨振宁建立“杨振宁讲座”、“杨振宁基金会”、“杨振宁奖学金”,由他提供基础研究资金,这是相当难得的精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5. 以清华大学名义,杨振宁署名发表了30多篇SCI论文(SCI论文是国际学术界的顶尖文章级别,是对学术水平的最高认可),这是大部分科学家一辈子也难以做到的科研成果,客观上提升了中国的科学影响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6. 杨振宁利用自己在科学界巨大的影响力和资源、人脉,帮助中国建立了60余座一流实验室。还凭自己的声望和影响,一封介绍信就可以让年轻学生进入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已推荐1200多名青年学者出国访问、深造,绝大多数人学成后都回国,成为科学界栋梁之才。</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7. 为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共筹集2亿美元的科研经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8. 直接推动了冷原子、凝聚物理科研成果,将中国的物理研究水平直接提高了几十年。</b></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左)与邓稼先(中)在美国合影。杨与邓是中学、大学、在美国读书的最知心朋友,俩人的关系超过兄弟亲情关系。</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右)与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邓稼先及其夫人合影。</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在美国人琼·希顿定居中国过生日时与她会晤并合影,这次会晤杨振宁维护了国家的尊严。琼·希顿的中国名叫寒春,曾在二战中和杨振宁师出同门,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爆成功,美国报纸造谣说是在寒春的帮助下中国才成功,杨振宁直问寒春有没有参加中国的原子弹工作,答复没有。杨振宁还托老同学邓稼先向组织上了解,当获知中国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与时,眼泪止不住地流出来,他为祖国、为民族、为同学与朋友感到万分骄傲。</p> <p class="ql-block">↑ 1974年,杨振宁(右1)与黄昆(左1)、邓稼先(左2)、黄宛(中)、周光召(右2)等著名中外科学家在北京颐和园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三)</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是家中长子,其时父亲杨武之在安庆教书,安庆又称怀宁,于是给长子取名“振宁”。杨振宁母亲叫罗孟华,文化程度不高,裹着小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杨武之原名杨克纯,武之是其号,早年留学美国,因数论研究成为中国第一个数学博士,是我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尤其以华林问题的工作著称,一生从事数学教育,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执教并主持系务时期,培养和造就了两代数学人才,尤其是引导和帮助华罗庚走上数论之路,使之成为我国现代著名数学家。</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杨振宁自小就聪明异常。4岁时,母亲罗孟华教他识字,一年多他就认识了3000多字,还在私塾里学过《龙文鞭影》,曾到上海去见父亲时,父亲问他读过什么书,他就把《龙文鞭影》背了出来。6岁以后,杨振宁与父亲杨武之一起生活17年,杨武之用大球小球给杨振宁讲太阳、地球、月球的关系,教杨振宁英文、数学知识和背颂唐诗、朝代顺序、天干地支、八卦等中华传统文化知识。</b></p> <p class="ql-block">↑ 婴儿时的杨振宁在母亲怀里与父亲合影</p> <p class="ql-block">↑ 幼童的扬振宁与母亲罗孟华合影</p> <p class="ql-block">↑ 童年的杨振宁与父母合影</p> <p class="ql-block">↑ 童年时光的杨振宁</p> <p class="ql-block">↑ 扬振宁13岁时在清华园的家门外留影,父亲在其照片后面写下“振宁似有异禀”字样,冀儿子将来能成才。</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的当代科学史,绕不开杨振宁,谈论杨振宁,绕不开他的原配妻子杜致礼,两人的婚姻持续了53个春秋。杜致礼是出身名门的顶级名媛,不管怎么说,杨振宁后来的二夫人不能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杜致礼是陕西米脂人,比杨振宁小5岁,是名副其实的将门千金,父亲杜聿明是国民党陆军中将,黄埔军校骨干,著名抗日将领。杜聿明祖上历代都是读书人出身的士绅,他给三儿三女分别取名“礼、义、廉、仁、勇、严”,可见其修养与格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陕西米脂自古出美女,坊间古话“米脂婆姨绥德汉”。长大后的杜致礼能歌善舞,母亲曹秀清也曾是米脂美女,在榆林师范读书时是公认的校花。完全继承母亲美貌与才华的杜致礼,是杜聿明夫妇的掌上明珠,深受蒋介石与宋美龄夫妇的喜爱,在国民党高层政要中是公认的漂亮公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由于杜致礼出身豪门,相貌端庄,还多才多艺,喜欢文学、艺术,对雕刻、音乐等都颇有研究,在国立西南联大附中读书时,是公认的“骄傲的校花”、民国典型的大家闺秀。</b></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的杜致礼</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的岳父岳母、杜致礼的父母杜聿明与曹秀清。</p> <p class="ql-block">↑ 抗战时期的云南昆明西南联大(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为避战火从长沙迁到此地联合办学),被誉为“没有大门没有大楼只有大师”、“我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那时的联大和附中,是杨振宁和杜致礼读书与教书以及爱情萌芽之地。杨振宁曾说:西南联大奠定了我一切成就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4年,杨振宁从西南联大(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并取得公费赴美留学资格,在等待出国办理手续期间,他在父亲杨武之引荐下来到西南联大附中代课,同时赚取微薄的生活费,他在这里认识了他的学生杜致礼。同年8月,杨振宁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原子物理,后因为仰慕费米教授,去了芝加哥大学。那时杨振宁和邓稼先、杨振汉都在美国芝加哥大学。</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一年,杜致礼考入民国名校辅仁大学中文系。1947年,全国解放战争进入决战阶段,蒋夫人宋美龄为了安抚杜聿明,安排杜致礼赴美国,去自己的母校“卫斯理学院”攻读英国文学。而后由于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俘,杜致礼的家景一落千丈,为节省开支,她只得转学到费用低廉的纽约圣文森学院。</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48年,杨振宁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一年。1949年,杨振宁前往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研究所,开始博士后研究工作。这一年,曾任北大校长的著名学者胡适赴美国,受老乡、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所托会见了杨振宁,并托话:你已经27岁了,应该找个女朋友了。也是这一年的圣诞节,杜致礼孑身一人,来到普林斯顿一个小镇的中国餐馆“茶园餐厅”吃饭,巧遇了曾是西南联大附中的她的数学老师杨振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他乡重逢,两人激动不已,电光石火的爱情,一点就着。那天,他们在饭店一直聊到打烊。杨振宁后来回忆起他们这次“不可不信缘”的重逢时说:“我并不知道杜致礼到了美国,我是无意间走进那家饭店,我早到或迟到,都将错过与杜致礼相见的机会。我们不见面,也就谈不上婚姻,可命运之神偏偏安排我们在那一天那个地点相聚,这可说是一个奇迹。”</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与杜致礼在普林斯顿结婚,杨振宁28岁,杜致礼23岁。</b></p> <p class="ql-block">↑ 婚后的杨振宁与杜致礼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交际场(右图)和</span>舞会上(左图)</p> <p class="ql-block">↓ 扬振宁与大儿子杨光诺一起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父亲杨武之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 左图 小光诺是爷爷杨武之喜得大孙子时起的名,意为光复诺贝尔奖,六年后扬振宁、李政道共获诺奖。消息传来,因身体虚弱住院的杨武之兴奋地说:杨李二人获奖,证明中国人有智慧有能力攀登世界科学高峰,至少让一部分中国人特别是知识界打掉自卑感,敢于同西方人一争长短。</p><p class="ql-block"> 右图 小光诺高兴的与世纪伟人、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爷爷合影。</p> <p class="ql-block">↑ 扬振宁与母亲罗孟华合影</p> <p class="ql-block">↑ 扬振宁与岳母合影</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杜致礼夫妇携女儿与父母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6年,杨振宁和华裔李政道在美国共同发表论文,推翻了物理学界核心概念“宇称守恒”,提出了引发巨大轰动的新理论“宇称不守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57年,因为这个新理论,35岁的杨振宁和31岁的李政道,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杨振宁提出的“杨-米尔斯规范场”论,是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获得诺奖后,杨振宁和李政道分别成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都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b></p> <p class="ql-block">↑ 1949年,27岁的杨振宁在美国芝加哥大学物理楼前留影</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在美国与同事在大学讲台上授课</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左)与李政道(右)一起在美国的大学里讲课</p> <p class="ql-block">↑ 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杨振宁在杜致礼的生活全力支持与关照下,夜以继日投入物理学的前所未有的研究与探索。</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和李政道1957年赴瑞典岀席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奖仪式,瑞典国王亲自主持仪式并颁奖。</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携杜致礼赴瑞典一同分享极其荣耀的颁发诺奖仪式。仪式前,杜致礼一袭旗袍挽着瑞典国王的手臂步入会场。</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获诺奖后,与夫人杜致礼答谢前来祝贺的各界友人。</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一家与李政道一家在美国合影</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03年10月,杜致礼76岁时因病在美国去世,走完了她与杨振宁53年的围城生活。隔年杨振宁回国,以82岁高龄迎娶28岁的翁帆,耄耋之年第二春的杨振宁与翁帆相差54岁的“忘年恋”一经爆出,遂引发热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很多人对杨振宁舆论攻击:什么妻子尸骨未寒就另觅新欢,什么为老不尊,什么老牛吃嫩草、时髦爷孙恋,什么德不配位,等等。一句话,就是严谨的举世闻名科学家怎能如此“风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理性的来讲,我们不应该喷杨院士,个人生活问题是你情我愿的事,只要不违背法律,我们就没有资格批评人家,更不能张口就骂,不应肆意宣扬。</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从科学上的成就和威望,从对我国的发展和贡献,喷杨院士的哪一个人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比他强。喷他,是因为不服,不是说比他强,你有让人信服的成就和威望吗?一个举世公认的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你却说人家没成就没威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18年,香港凤凰卫视中文台名嘴窦文涛经各种采访后,做了一期看待杨翁所谓“爷孙恋”的节目。其中说到起因,是翁帆太象年轻时的杜致礼,自杨与翁在汕头大学初见面以后,钩起杨的许多回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杜致礼在时,是灵魂契合的伴侣,对不善照顾自己的扬振宁和家庭关爱有加,忘我投入,让夫君能全身心忙碌学术研究,终获诺奖。杜致礼走了,被伴侣娇惯的扬振宁也许害怕老来孤独,这时翁帆的岀现,对扬振宁来说是遇到了年轻时的爱情。所以杨振宁说:翁帆是上帝赐予我的最后一个礼物。</b></p> <p class="ql-block">↑ 年轻时杜致礼(左)与翁帆(右)的照片。很多人看到后开始理解杨振宁和翁帆:也许是天上掉下两个杜致礼。</p> <p class="ql-block">↑ 结婚和婚后的杨振宁与翁帆,总是岀双入对掌心相印岀现在人前,那是灵魂契合心灵相通的情爱,是杨院士怡养天年的恰意享受。</p> <p class="ql-block">↑ 长期以来,翁帆无论在什么活动场合中都尽己所能,悉心陪伴和照料好杨振宁,对此,扬振宁的子女及亲属都以为难得,为之感动。</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杨振宁与翁帆这段被很多人没看好的爱情,已经走过了19个年头,两人一直相敬如宾,着实令人羡慕。翁帆的父母全然支持女儿的选择,称这是“荣耀的牺牲”。</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于翁帆来说,本人硕士学历,家景殷实,条件很好,却顶着被舆论攻击为“贪幕虚荣”的骂名,不顾一切的照料好暮年杨院士的一切。她表示非常享受目前的生活,在清华园就像“象牙塔中的象鼻塔”,那是自己曾向往的日子。她的爱情观,很多人不会理解,也做不到。</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杨振宁的朋友们曾指出,翁帆的多年陪伴和关照,对杨振宁的身心健康起到极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是杨振宁在百岁时仍能保持良好状态的最大原因,更何况两者的结合并不违背任何伦理道德,也不影响任何人,别人说三道四,都是站不住脚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反观古今,老牛吃嫩草也好,爷孙恋也罢,并非少见,不至于惊世骇俗。</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宋代的尚书都官郎中张先在80岁高龄时,纳了一房18岁的年轻小妾,相差62岁,还不忘愉悦和显摆,于洞房之夜即兴赋诗: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张先的诗很快在朋友中传开,大文豪苏轼读后即兴和诗调侃: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此事那时还被传为美谈,可见年龄不是问题。1966年,民国时期的代总统李宗仁从美国回中国定居,以75岁高龄娶了26岁的女护士胡友松,相差49岁。</b></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及其亲属与翁帆合影</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五)</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美籍华裔、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在杨振宁70岁生日祝寿时曾说: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狄拉克), 三是规范场(杨振宁)。杨振宁和钱学森、邓稼先、于敏等一样,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的伟大科学家,他们为国家和民族、为人类文明作出了卓越的贡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03年,杨振宁要回北京定居了,清华大学盖了三幢“大师邸”,一幢给杨振宁,一幢给姚期智(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时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一幢给林家翘(世界著名力学和数学家,时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姚和林都是杨振宁劝回来。</b></p> <p class="ql-block">↑ 回国后的杨院士在作学术报告</p> <p class="ql-block">↑ 2007年,香港中文大学为杨振宁举办铜像揭幕仪式,邀请他岀席和发表讲话。</p> <p class="ql-block">↑ 在清华大学,扬振宁发起成立奖励青年学者的科学探索奖,每年奖励50名,奖金300万元,由获奖者自由支配使用。这是他岀席首年的颁奖典礼。</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2021年9月22日,适逢杨院士99岁生日,按中国传统“男虚女实”的祝寿习俗,是他的农历百岁华诞。为致敬这位百岁科学家,中央电视台《国家记忆》栏目特地制作播出了三集专题片《大先生杨振宁》。</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也是这一天的下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名誉院长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贺杨先生百岁华诞在清华大学举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会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委托教育部负责人到清华大学看望杨振宁,代表习近平赠送花篮,转达习近平对他百岁生日的祝福,祝愿他健康长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原国务委员、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至立,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张杰,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段崇智,清华大学原校长、高等研究院院长顾秉林在会上致辞。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主持会议。</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杨振宁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中国物理学会、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兄弟院校及中国科学院、中国物理学会的专家学者,杨振宁先生亲友,清华大学老领导和现任领导、高研院及兄弟院系的师生代表等参会。香港中文大学的师生和海外学者、友人通过网络平台在线参会。</b></p> <p class="ql-block">↑ 研讨会会扬</p> <p class="ql-block">↑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主持会议</p> <p class="ql-block">↑ 杨振宁、翁帆夫妇,与会各级领导及宾客在会场。</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 视频 </b></p><p class="ql-block"> 杨振宁先生世人不知道他的另一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本篇一些内容及相片,根据主流媒体和网络有关宣传文章,以及查阅报刊资料编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