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揽胜

速家弟子

<p class="ql-block">青山拥抱卫星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一小长假,情系山水30人相约到西昌。假日第一天的宣威早晨,气温突降,冷风袭肘,不由得缩起身子来。早上7点出发,一路上,为缓解旅途的劳累,大巴车上开着演唱会,每个乘客都是演员,每人都有节目。到下午2点半左右到达西昌,天气放晴。在西昌随处可见用彝语和汉语同时标着的地名,长安西路用过午餐,朝西北方向的卫星发射中心出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安宁河在大山之间流淌,一块平坦的大坝子展现在眼前,肥沃的土地给人们提供充足的食粮,平整的田畴阡陌纵横,银白色的大棚显示这是富饶的地方。交通便捷的道路,引导我们顺着安宁河折向沙坝河方向,进入泽远镇。远远见一白色柱状建筑立在山谷之中,正在大家纷纷猜测这是不是发射架的时候,车子已顺着崭新的柏油路到一个停车场,进一个小站口,换乘另一辆巴士车后,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如果说安宁河所在的坝子像是一个大树干,那么泽远镇的沙坝河冲刷出的小坝子,则是大树干上的小枝杈,卫星发射中心则处在小枝杈的核心地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在三面环山的山谷中,平时在电视里看到的发射架就静静地矗立在这儿,这么近距离地靠近它,我内心充满了好奇与激动。2号和3号发射架,就在观景台下面,它们如同两幢20层的高楼一样在大山里矗立着,周围有避雷塔呵护着。就在旁边的大牌子上,用篆体写着“地月驿站”,在一块草坪的斜坡上,用黄颜色的楷体字写有“嫦娥奔月的地方”。就在这大山深处,就在山谷之中,就在眼前的地方,一颗颗卫星被科学家送上月球。想想这真是不可思议的事,也为伟大的祖国骄傲!我们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标志旁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漫步邛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一早,我们到了邛海。邛海于西昌,如同滇池于昆明,金月湖于宣威,围绕邛海跑上一圈,相当于在金月湖跑了5圈。晨光之中,湖面平静,游船散落于远处的水面,更显出它的广阔。水鸟不时掠过天空,岸边垂柳丝丝随凉风轻舞,空气新鲜得让我深深吸了一口,恨不得将它打包带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漫步沿湖栈道欣赏湖光山色,不时被湖岸的青铜色塑像所吸引,它们大小跟普通人比例一致。有的是青年男女沿跑道晨跑;有的在用相机对准那湖面,捕捉她眼里的美景;还有一位老先生,戴着圆形遮阳帽,领着可爱的小孙子去湖边垂钓,坐在湖岸手拿钓具,还一边兴致勃勃,用手指向钓杆,耐心地向小孙子讲解着钓鱼的技巧,他可爱的孙子,头发浓密,睁着大眼睛,好奇地盯着湖面,专心听着,还不时点着头,同时盼望着他的爷爷能钓上大鱼来。这一组塑像最具生活气息,吸引了群主丁丁也坐在旁边的凳子上,饶有兴趣地听着老先生的高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湖岸的黄葛树,高大的树干,树叶繁盛,给高温下的人们带来舒爽的凉意,尤其是它的生命力特别强,令我惊奇的是在一棵枯老的黄葛树周围,紧紧地围着从地上冒出的粗如成人手臂般的树枝,这些围着更年轻更壮实的树枝树干,像极了生活中长成生机勃发的小伙子,照顾着年迈的爷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走在湖滨路上,不由地被一片片蓝盈盈的高大树枝所吸睛,它就是蓝花楹,据说,它已确定为西昌市的市树,也许是它由少变多,强大的生命力,更重要的是它有美丽的姿容,从很远的地方,你就不得不看上它一眼,那蓝色的海洋让人过目不忘。而那花跟叶子长相一致,色彩明快,浓烈而艳,紫红色的三角梅,我常常叫它叶子花,是西昌市的市花。看来,西昌市的人们,无论是树还是花,都是喜欢生命力强,颜色鲜艳,最起码第一眼要入眼,第一印象很是重要。蓝花楹作为外来物种,幽雅清新的气质,在昆明已是小有名气,而据说其它地方的都是从昆明传去的,蓝花楹在西昌落脚后,竟然成为西昌的市树,也成为滇川情谊的纽带了。</p> <p class="ql-block">建昌怀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昌是唐时的城址,西昌就是建昌古城的西边,这也是西昌名称的由来。我们两游西昌,当然是那种蜻蜓点水式的游,或者说是走马观花式的看。第一次是在刚到西昌时,天气已晚,华灯布满西昌古城。汽车在东边的安定门旁边,就在瓮城边停下。这一次西昌之行,第一次见识过的实物瓮城了,就在城墙边站着拍个夜景而已。一天的舟车劳顿,我已无力游览古城,只好作罢,留待第二天再逛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天,散步邛海,戏沙金粼滩,核桃村晚饭后,第一天游过古城的群友回到长安东路的星光宾馆,而我和凯歌以及几个群友还是赶在离开西昌城之前,走走看看这古老的城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建昌古城位于西昌市区西北部,建在唐福州城西北角上。北与北山相结,西临西河,东有东河,东南为开阔平坝。与邛海相距5千米。北墙和西墙完全重合在唐偶州城墙上,其走向与唐周州城相同。建昌古城不大,3平方公里左右,以牌楼为中心,划个十字形,北边为北街,南边为南街,西边为西街,因过去用作屯积粮食的粮仓,又称仓街,东边为衙署办公的地方,又叫府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入夜之后,游人如织,当地交警正指挥人车分流的关口,我们此时从南边的大通门进去,在城墙的半圆形部分,我们随人流涌入这有特色的瓮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瓮城是古代城市主要防御设施之一。在城门外口加筑小城,高与大城相同,其形或圆或方。圆者似瓮,故称瓮城;方者亦称方城。瓮城设在侧面,从而增强了防御能力。瓮城,又称月城、曲池,是古代城池中依附于城门,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多呈半圆形,少数呈方形或矩形。当敌人攻入瓮城时,如将主城门和瓮城门关闭,守军即可对敌形成“瓮中捉鳖”之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此地的古城与丽江不同在于有城墙,与建水古城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有瓮城。而除了这些,建昌古城更奇特的地方在于,瓮城的里面,入城的城墙上攀援着高大茂密的黄葛树,树根盘枝错节,如同舞动的飞龙,树与墙已浑为一体,永不分离。这空中黄葛树,也成为人们入城见到最有印象的景色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城墙厚实约有十多米,进城之后,用厚实古朴的青石板铺就的道路,引导我们前行。南街上游人如织,古色古香的木楼,分布两排,暖色调的小红灯笼,把古城的夜空,点缀得十分明艳。着轻纱的妙龄少女,翩跹而过,着盛装的彝族姑娘也款款走来,仿佛把我们带到了远古的盛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高大雄伟的牌楼,它处于古城的中心位置,楼的最下方,贯通四方,东西南北各有一出口,在过去没有汽车的岁月,坐轿的,骑马的,过路的,轻松通过,互不干扰。而站在楼的最中心位置,抬头看上去,各楼层的中心是空的四方形,从最下面可以直看到最上面一层,目及所至的最远处,多边形呈圆形的万花筒状,色彩斑斓。大概,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在建筑上也体现出来了;也许,古人倡导的做人要方,做事要圆的为人处世原则,在建昌古城也有所体现。古城的东南角,因遭历代东河水溢之灾,几经培修,其边角略成弧形,故有人把建昌城形容为一把展开的折扇。城墙如果有棱角,那么对于流水冲刷是很不利的,而改造成弧形,因势利导,就可避免因洪水冲刷而带来的隐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过牌楼后,在北街上行人也稀少许多了,在北端的建平门也有瓮城,但它的瓮城独立而建,却没有和城墙相联,这也是它独特之处。我到过几处古城,但这里的瓮城给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对于城墙的知识又补上了重要的一课。</p> <p class="ql-block">螺髻山体会冷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行程的第三天,离开西昌城,向螺髻山前行,这次旅程,从最远处观览卫星城,再漫步邛海,逛古城,由远及近,向着家乡,一路玩回去。螺髻山因主峰像是少女螺旋式的发髻而得名。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大巴车在山路上迂回前行,左拐右折,高大雄伟的螺髻山脉始终伴随左右,白墙青瓦的民居,在山麓下散漫分布。来到了螺髻山镇,汽车又上了一坡,来到游客服务中心,服务大厅里有30元租一小时的厚衣服的牌子,提醒我们这山上的寒意,但眼前的红日高照,火辣的太阳,我想还是可以抵御的,硬着头上山。改乘小巴车,来到了缆车的站台,微风轻拂,凉爽透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随着缆车的腾空而起,失重的效力让乘坐的人惊呼一声,很快缆车平稳上升,缓缓向上移动,站台很快就在脚下,万山匍匐在脚下,螺髻山镇也在远处清晰地显露出来,我见到了学校的足球场和一圆形的巨大建筑物,村落错落分布在山脚。左边的山把脸对着我们没多久,很快又闪在一边,变成另一模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十分钟后,我们下了缆车,来到了三千五百米的平台上,一面巨大如同金字塔形的山峰出现在眼前,云彩浓烈叆叇,在山峰前极尽遮天之功,狂风一扫,顺山势,左冲右突,就在峰岭前萦绕,久久不散。这时,寒气逼人,有点后悔没有穿厚一点的衣服,在这山岭前,在如同金钢塔的杉树前,强打精神,请元宝哥给我留一张影,见证穿薄衣服上高山的不堪之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虽然烈日当空,由于景点基础设施齐全,厚重的实木栈道,又结实地铺了一层铁丝网,即使在雨雪天时,也不致让游客滑倒。海拔虽高,但植被却是茂密地生长着,栈道两旁,不时有倒下的枯树干,原始而自然地睡在山林之中,生于斯,长于斯,最终归于斯,一棵树的生命状态,就这样自自然然地呈现在游人面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来到三千七百米的地方,一块厚实的草皮吸引了我们,我们过去,席地而坐,盘脚而坐,自由而坐,喝口水,歇歇气,补充一下能量。山的海拔越高,同游之伙伴,部分有了高山反应,于是,我们有了讨论,根据各人情况,自由判断,或原路返回,或继续前行。我自己身上有点冷,但也耐得住,于是我们在这里分道而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螺髻山上并不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如若这样,我是断然耐不住的。一会儿冷飕飕的风吹来,让你冷热不均。而过一个山口,到了树林中,背风之处,阳光洒落下来,照在身上,还是暖洋洋的。忽然,一滩小水池静静地卧在高峰之下,现在还是枯水期,部分的石块裸露出来,显得湖水不大,它们分别是珍珠湖,姐妹湖,幽恋湖,一池湖水旁边搭配一高峰,好像是老天给这山水搭配好一般,让它们彼此相伴,不至于寂寞无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经过牵手湖时,被这几个密集分布的小湖也弄得迷了路,正好有上来的说着川音的游人给我们指点迷津,得于找到正途。围绕群湖折一圈后,顺左边一条栈道向山下回头。如果说这几个天然小湖是上天赐给当地的珍珠,那么通过人工搭建的栈道,则像用一根红褐色的线把这几颗珍珠串起来,戴在螺髻山这位美丽姑娘的脖颈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突然,在一个小山沟中,布满白花花的乱石,在阴影处,躲藏着长弧形的冰块,没错是冰,在五月份的时候,就在螺髻山的3700米左右处,我看到了冰川的残余。一个牌子上,还介绍1964年,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曾率队对螺髻山进行综合考察,把螺髻山列为重点,进行了综合考察。正是在这里,他们兴奋地发现了“国家级”巨硕的古冰川刻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下山的过程中,透过树的空隙中,有一汪深蓝色的湖泊,幽静地睡在群山群树环绕中。湖中一个袖珍小岛,岛虽小,但植被也是茂密生长。而仔细辨认一下,在它不远处,依着岸边还有另一个大小差不多的小岛,看来,上天在湖中安排小岛时,也不忘给它找一个陪伴。这就形成了“山中有湖,湖中有岛”的有趣画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接近下午1点,肚子有了饥意,吃着随身带来的点心,在螺髻山的九十九里瀑布,泡泡温泉,洗去一身的疲惫,涤去一路的劳顿。这螺髻山真是神奇,在一座山上,同时存在冰川和温泉,让我们在一天之中,上午感受冰冷刺骨的寒意,下午又体会温泉的热情,有了冰火两重天的独特经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