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十六届全国中小学班会课班会课汇报

夏天 那抹蓝

<p class="ql-block">👉🏻第一节课:梦想启航,航都之子在行动</p><p class="ql-block">汇报人:成都双流小学侯志鹏老师</p> <p class="ql-block">小学少先队出队旗唱队歌</p><p class="ql-block">🧚🏻‍♀️小学生主持</p><p class="ql-block">第一环节:学生介绍成都特产</p><p class="ql-block">盖碗茶,兔头,麻饼,葡萄</p> <p class="ql-block">第二环节:击鼓传花,介绍关于双流小知识(关于家乡的介绍)</p><p class="ql-block">知识涉及地理,教育,历史,人物,生活常识等</p> <p class="ql-block">第三环节:观看视频,关于成都双流的介绍</p> <p class="ql-block">第四环节:由小组进行现代诗朗诵和小记者实地调查介绍双流——</p><p class="ql-block">“住在双流,就是住在幸福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被采访的市民从民生的方方面面介绍幸福双流(教育,医疗,美食,生态等)</p> <p class="ql-block">第五环节:邀请校外辅导员进行对双流的“五湖四海”进行介绍</p> <p class="ql-block">第六环节:现场小调查</p><p class="ql-block">你在双流实验小学的幸福感调查</p><p class="ql-block">🉑🉑🉑🉑双流实验小学这里是全国第一个实现十二年义务教育的学校</p> <p class="ql-block">第七环节:学生打快板夸赞双流</p> <p class="ql-block">第八环节:通过身边人身边事儿介绍双流航空产业</p><p class="ql-block">有父母在航空工作,有家住航空公司附近的,有电影主演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双流因机场,航空经济成为双流的第一大经济产业。</p><p class="ql-block">成都芯谷科技园落座成都双流,科技发展也带动双流经济发展。</p><p class="ql-block">天府生物国际城是干什么的(学生和台下老师互动,让老师猜猜这是干嘛的,学生最后揭秘)——做医疗方面研究的</p> <p class="ql-block">第九环节:师生互动,老师采访学生这节课学生的感受;学生分享和展望自己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班会课结尾:诗朗诵</p><p class="ql-block">小学生真的超级可爱,看了他们,觉得一切都好美好,明白为什么要用“祖国的花朵”来形容小学生,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p><p class="ql-block">由个人梦升华至中国梦~</p> <p class="ql-block">有小惊喜,纸飞机上写着自己的梦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转自一位老师的精彩点评——【家乡育梦,筑梦家乡】侯老师的队会课“趣、精、实、活”:以家乡为线索,助力孩子自主探索,种下建设家乡的梦想种子。“趣”:充满童真的游戏、稚嫩的声音却不乏幽默的语言,让课堂在欢快的氛围中进行,却让孩子们又在沉静的思考中收获,为建设家乡付出自己的才华与热忱。“精”:教师和孩子们精心地准备、细心地调查与分类,盖碗茶、快板表演与朗诵处处彰显出教师与孩子们平时的踏实与努力。“实”:贴合生活实际,走进家乡——从了解家乡、探索宜居、宜学习、宜工作、到赞美家乡。再结合社会资源,使孩子们从方方面面认识家乡又热爱着家乡。真正做到了面向社区、走向社会的学习。“活”:朝气满满的小主持、热闹非凡的小组分享、活力十足的特产展示无不吸引着每个人的注意力,也处处展现着孩子们思维的活力。整堂课孩子们侃侃而谈,充满青春的魅力,老师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每一位孩子站在了中央,充满自信。侯老师虽然看似没有主导,却可以看到他背后的付出与大量的准备,甚至对孩子们前期的一一培养。把课堂还给孩子,比以教师为中心更难,这更需要智慧与耐心。感谢侯老师和实小5.5班孩子们的精彩呈现,也为今天的学习埋下了我对队会课思考的种子。教育的梦想也乘着孩子们的纸飞机远航。</p> <p class="ql-block">👉🏻第二节班会课:浙江省方海东老师献课(初中班级)</p><p class="ql-block">导入:一张照片,看到照片你想说什么</p> <p class="ql-block">学生:迷茫,勇敢</p><p class="ql-block">老师:如果让你配一句话,你会配什么?</p><p class="ql-block">学生:众人皆醉我独醒(掌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成长不一定跟别人一样,引入自己的女儿的图片。</p><p class="ql-block">提问:“荷塘里有一片荷叶,它每天都会增长一倍。假如30天会长满整个荷塘,请问第28天,荷塘里 有多少荷叶?”</p><p class="ql-block">学生回答后追问:荷叶的生长过程让你获得怎样的成长感悟?</p><p class="ql-block">引入主题——寻找坚持的支点</p> <p class="ql-block">素材一:一封来自小王的求助信。</p><p class="ql-block">学生分析案例的问题在哪里,产生共鸣。</p> <p class="ql-block">给坚持下定义,提醒学生用纸笔写下来简要的概念。(先不分享,暂时放在那里,做种子)</p><p class="ql-block">素材二:继续深挖小王的素材</p><p class="ql-block">小王:我也做到了持续的坚持,还是没有效 果。我的做法:</p><p class="ql-block">①每天按照计划坚持一直做难题</p><p class="ql-block">②对于英语阅读理解一直自我暗示能做好</p><p class="ql-block">③每天晚上坚持熬夜复习到凌晨1点。</p><p class="ql-block">问题:是否还有问题?~给出建议</p><p class="ql-block">总结:坚持是要有目标,有行动,有规划(这就是坚持的支点)</p><p class="ql-block">素材三:判断哪些属于坚持</p><p class="ql-block">追问总结,坚持还需要什么?</p><p class="ql-block">第二次给坚持下个定义,学生继续写。</p><p class="ql-block">用一句名言过度</p><p class="ql-block">素材四:分享航天员</p> <p class="ql-block">让学生认真读完。</p><p class="ql-block">问:如果让你可以现场采访,你最想提什么问题?</p><p class="ql-block">播放▶️视频,董卿在朗读者上对航天员邓清明的采访!</p><p class="ql-block">学生看完后分享</p><p class="ql-block">总结:信念,</p> <p class="ql-block">请第第三次为你的坚持下定义</p><p class="ql-block">学生分享自己对坚持的定义</p><p class="ql-block">并让学生分享三次的区别在哪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用本课所学来操作写。</p><p class="ql-block">引用一位老师的精彩点评——</p><p class="ql-block">方老师用荷塘的故事承载坚持的力量,小王的案例让学生有代入感,能“换位思考”坚持的内涵和做法。航天员邓清明24年等待的经历也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三个案例从引出坚持到理解坚持到思考坚持,层层递进,撼动认知,唤醒情感共鸣。最后老师用“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初心易得,始终难守”让孩子回望与反思。三次理解坚持,让学生有了不同角度,不同的深度,不同的维度。从而让坚持变得更加具体,立体,深刻,最后从目标规划行动和信念,真正用坚持指引自己的实践,让坚持落地!有一点与方老师商榷:荷叶的生长提炼出成长与坚持有些牵强附会,老师可以借助自己的点评把量变到最后的质变说得更透彻明晰。方老师上课情感饱满,虽然是借班上课,但班会课老师和学生关系融洽。</p><p class="ql-block">方海东老师的课堂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打造的是深度思考的班会课堂;他以中国空间院神舟团队为支点,带领孩子给“坚持”下定义,并确定自己“坚持”的支点。本堂班会课上,方老师用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展示;用一次次给“坚持”下定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坚持”的理解,以此找到自己“坚持”的支点。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有了额外的收获,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此外,方老师还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班会课的思考之中,去思考“坚持”的支点,培养了学生坚持的规划,坚持的信念和向上的价值观,也拓宽了班会课的深度。</p><p class="ql-block">方海东老师的课堂主要是以问题为导向,打造的是深度思考的班会课堂;他以中国空间院神舟团队为支点,带领孩子给“坚持”下定义,并确定自己“坚持”的支点。本堂班会课上,方老师用一个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展示;用一次次给“坚持”下定义,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坚持”的理解,以此找到自己“坚持”的支点。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有了额外的收获,也以更高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形成了良好的循环。此外,方老师还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班会课的思考之中,去思考“坚持”的支点,培养了学生坚持的规划,坚持的信念和向上的价值观,也拓宽了班会课的深度。</p> <p class="ql-block">👉🏻第三节,广东省朱老师上课(高一)</p><p class="ql-block">导入:欣赏一首“现代浪漫主义爱情诗”,填空并为诗取名。</p><p class="ql-block">由学生朗诵</p><p class="ql-block">题目是:如果有来生,我愿意做你的手机</p><p class="ql-block">导入有反差感,浪漫文艺的诗歌遇上现实的手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测</p><p class="ql-block">假设时间回到5月3日</p><p class="ql-block">画一画手机占用你多少时机?</p><p class="ql-block">休息、学习、运动、交友、娱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测</p><p class="ql-block">你的手机使用属于什么等级?</p><p class="ql-block">在线投屏,展示学生的测试结果</p> <p class="ql-block">起早贪黑玩手机,时间花在哪里了?</p><p class="ql-block">三、探寻你的“小心机”</p><p class="ql-block">晒——晒最受你宠爱的三大app</p><p class="ql-block">设置——使用时间/屏幕</p><p class="ql-block">它带给你什么样的快乐或是满足感?</p><p class="ql-block">活动:击鼓传花,说一说它如何讨你欢心?</p><p class="ql-block">老师用软件随机抽人分享答案!(有欢快的背景音乐,学生自如分享)</p><p class="ql-block">归类——</p><p class="ql-block">1.社交类软件</p><p class="ql-block">会关注被关注度</p><p class="ql-block">2.娱乐类软件</p><p class="ql-block">关乎胜负欲</p><p class="ql-block">3.视频类软件</p><p class="ql-block">对比和探索</p><p class="ql-block">App的确让你当时很“快乐”很被“满足”。但我们要避免掉进“短暂快乐的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避免它白费心机——</p><p class="ql-block">意大利作家埃科曾说:“人们 并不知道自己有什么倾向,然后我 们给予他们一种倾向,于是他们察 觉到自己有了倾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化身App产品设计人:开发我心目中理想的App</p><p class="ql-block">四、通——切莫枉费好时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引入一位老师的精彩点评——</p><p class="ql-block">非常荣幸听朱苏娜老师的班会课,打破了很多班会课的粗线条,从学生出发,细腻而高效,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合”。选题具有针对性,符合中职学生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采用信息化手段(学习通)让课堂科技感更强。朱老师从一首诗歌切入,缓解学生们紧张焦虑的心情,从容导入手机的主题,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结合班级实际和学生年龄特点,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培养他们的自信,激发了他们的无限潜能。二、“彩”。班会课形式多彩多样,层次清晰、注重体验,有效促成教育目标的完成。朗诵、画图、讲故事、生活体验、现场测试、做游戏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手机”主题从“赏、测、揭、变”四个方面层层深入,用实际体验引领学生成长。三、“导”。朱老师善抓教育契机,用游戏来引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评价反馈及时,有效推动班会课达成实效。不仅把教育目标聚焦在四十分钟的课堂上,还想到了前序、后续,怎么和实践活动来整合,怎么在实践育人当中去落实自己的教育目标。一点反思:很多老师都有特别好的教育创意,有很多好的思维灵感、新的模式、新的形式,我们应该要继续提升我们的教育智慧、教育艺术以及价值引领能力。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德育工作路漫漫,愿所有孩子都能健康、阳光!</p><p class="ql-block">五、画——画一画未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引入一位老师的点评——朱老师“机不可失”主题班会,围绕"敞开心扉谈手机"设计、安排整个活动过程。班会主题选择有针对性、实效性。中职生如何使用手机成为中职教育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朱老师的班会课直击这一痛点。活动设置合理,有效。老师通过“神秘信封”顺畅引入,继而通过测一测,晒一晒等活动让学生切实明确自己对手机认识。建议:1. 班会课结束阶段是否可以引导学生们思考,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怎么样度过你的5月3日,可以回应前面的设置,并使班会课完整。2.这节班会课是让学生重新认识手机,引导学生做出改变,需要注意班会课的后续的教育过程,它是班级教育的进一步延续与发展。[玫瑰][玫瑰][玫瑰][太阳]另外,App 应用 [æp]据说是中国人念错最多的一个词……app其实是application的缩写,所以读作[æp],而不是A-P-P (逐一念出字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引入罗罗老师的点评——</p><p class="ql-block">朱素娜老师带来的这节《“机不可失”——敞开心扉谈手机》主题班会课,通过四个活动一、赏——来生,只做你手机是浪漫的诗情画意的开端,这样会让学生情感上更亲近,情绪更放松的进入这节课。</p><p class="ql-block">二、测——你是否日理万机可以通过现代教学设备,当场就让学生去知道自己到底每天被手机消耗了多少时间。知道自己对手机的依赖程度。</p><p class="ql-block">三、揭——探寻你的小心机到底为什么这么依赖手机,分条缕析逐渐扒出了孩子们喜欢的常用的手机APP有哪些,然后去深入剖析这些APP给孩子们带来了哪些心理上的满足,并且让学生明白那并不是真实的世界,而只是内心期望存在的价值感。</p><p class="ql-block">四、通——切莫枉费心机通过一个案例让学生通过共鸣,同伴互助,去避免短暂的快乐而失去了将来的幸福。这样一节温暖的没有评判的班会课,让孩子们能正视手机的价值,深入去了解为什么每个人都陷入手机的秘密,到底接下来该如何用审慎的态度来面对和使用手机。总之,这是一节基于热点,难点,学生成长的实际问题设计的班会课,让我明白——一节好的班会课,一定是基于学情,基于对学生的理解来的。</p> <p class="ql-block">👉🏻专家点评:杨霖老师</p><p class="ql-block">有三个亮点:</p><p class="ql-block">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儿童表达</p><p class="ql-block">用自己的理解、语言、方式去表达自己对价值观的认同。</p><p class="ql-block">二、有非常强的社会实践的趋向</p><p class="ql-block">课前的实践活动充分,经历了实践,增强了对家长的热爱,有了真情实感!</p><p class="ql-block">三、是儿童的活动,而非活动儿童。</p><p class="ql-block">满足了孩子发展的需求</p><p class="ql-block">所有环节的活动都是孩子想要表达,生生互动,相互启发,获得知识增长。许多东西是孩子自然表达的,眼中有光。是积极向上的队会课。</p><p class="ql-block">建议——</p><p class="ql-block">1.队会课缺少了产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点。</p><p class="ql-block">2.道德教育少了点,美好的生活要回到人身上,美好的品格。生活要靠人创造,点到美好生活与美好教育的关系就更好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专家点评:刘裕权教授点评</p><p class="ql-block">一、对两节班会课老师的点评:有教育思想和智慧。符合学生实际的特点。</p><p class="ql-block">二、对方老师的点评:</p><p class="ql-block">1.关注到了学生的实际问题——难于坚持</p><p class="ql-block">2.环节经典:一张照片激趣,一件小事代入,显示出了方老师深厚的功底。</p><p class="ql-block">3.深挖故事:用故事引起学生思考</p><p class="ql-block">三、对朱老师的点评:</p><p class="ql-block">1.网络段子引用得好</p><p class="ql-block">2.对学生学情把握的好</p><p class="ql-block">3.把握住时代发展的脉搏</p><p class="ql-block">四、给出四个建议</p><p class="ql-block">1.学会把握时代</p><p class="ql-block">2.学会把握学情</p><p class="ql-block">3.善于建立问题库</p><p class="ql-block">4.善于建立素材库</p><p class="ql-block">5.注重精心设计</p><p class="ql-block">6.注意微班会的要求“小,近,实,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现场互动交流</p>

学生

班会课

老师

坚持

双流

手机

思考

孩子

支点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