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四川隆昌,巴蜀驿道途经地,六路通衢,连荆湘,接秦陇,通滇海,驰叙马……是中国著名的石牌坊之乡。现存牌坊最早建于明弘治九年(1496年),大多建于清嘉庆至光绪年间,其中南关驿道六座,北关驿道七座,这些牌坊,青石建造,工艺精湛,造型端庄,雕刻精细,寓意深远,保存完好,全国罕见。“蜀中驿道古奇观,陈列牌坊不等闲”,“兩关文物十三座,历经风雨五百年”,2001年隆昌石牌坊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石牌坊,是我国古代一种集石料建筑与雕刻艺术为一体,具有历史、数学、文学,力学、建筑学、美学价值的纪念性建筑物。在四川隆昌境内,原有明清时期石牌坊共69座,历经几百年风雨滄桑,天灾人禍,大多已被毁。现存的十几座牌坊集中分布在市城南、城北的古驿道上,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门类种类都堪称一绝,有"中国石碑坊之乡"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受老同学夫妇盛邀,2016年4月,在大学毕业近50年之际,我们来到他们的家乡隆昌聚会,除了久别重逢的欢愉外,还参观了这座著名的石牌坊之乡。</p> <p class="ql-block"> 隆昌的牌坊主要有节孝坊、贞节坊、功德坊、德政坊、百寿坊、警示坊、花牌坊等种类,均为四柱三门重檐建造,每座牌坊的正门上面分别刻有不同的碑文。“仁政兴邦千载颂,忠廉孝善九洲传”。</p> <p class="ql-block"> 看牌坊,不仅能夠细细领略建造者的匠心独具,更能回味那每一座牌坊背后原汁原味的古老故事。看典故雕刻,全面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巍峻的牌坊矗立,大气恢宏,穿梭在这些石牌坊中,我们为这些精美的艺术品所陶醉,深感隆昌的先民们匠心独运,巧夺天工的精湛技艺和勤劳智慧的美德。</p> <p class="ql-block"> 无论是哪一种牌坊,在修造、雕刻、篆写文笔等方面都极其讲究,而立坊者更是注重牌坊的高、精、理。所谓"高″指牌坊要有气势,要有高大挺拨之感;"精″是指雕刻工艺精致,用石独特讲究;"理″是指牌坊上所刻文字;图案颇具深刻的思想内涵,高深的文化和生活的哲理。真是“术达极致近于道,专注走心风骨魂”。</p> <p class="ql-block"> 走在隆昌由青石铺成的道路上,似乎都有一股关于青石文化的气息传来。在这里,青石街道、青石桥、青石雕塑、青石公园……比比皆是。隆昌藉词作家黄友才著有歌曲《青石城》:“仿佛听见那远古的埙,英雄美人不舍离分,情染了青石色……青石巷回荡诀别的永恒,花谢留花魂,来年依旧逢春,而我心永落青石城,度劫后余生。”,歌词富有诗情画意,仿佛在述说一座城的故事,引发了众多隆昌人的乡愁共鸣。天运楼、牌坊街、青石巷等地标承载着人们的记忆与怀念,这些青石文化充分反映了这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代表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内涵、特色景点和标志性景点。</p> <p class="ql-block"> 每一座牌坊上面都雕刻着栩栩如生的人物、花鸟、动植物等图案,深刻地反映了牌坊所建时代的社会生活状况,其雕刻形象逼真,手法独特,令人叫绝。</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石牌坊后,我们又来到隆昌莲峰公园,这里有雕花南坊、青石北坊、百寿照壁、园廊亭榭……还有五彩斑斓的花朵、清澈见底的湖水、雄伟壮观的建筑,真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也是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最佳去处。</p> <p class="ql-block"> 在这里,我们看到一座用各种字体书写的“百寿”照壁,十分精美。对于寿的繁体字,据《说文解字.田部》记载:“畴,耕治之田也,象耕曲之形”。寿文化是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经》《老子》等诸多古典文献中对“寿”有精辟的论述,“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等。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寿文化显得更加完善。如六十为初寿,八十为中寿,百岁则为高寿。福禄寿中有老寿星,成语里有“寿比南山”,连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也充满了寿文化情趣,如長寿酒、長寿面、長寿宴……寿文化无处不在,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美妙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 在莲峰公园最引入注目的是那耸立在龙凤广场上的方鼎,那独特的造型令人忍不住驻足观赏,赞叹它的雄伟、精致。绕过鼎继续往前走,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几个别致的水池,水池的四角都有雕刻得栩栩如生的龙头,有时会喷出月牙形的水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五颜六色,闪闪发光。“龙腾出海震环陂,凤舞翩跹妙曼时。蝶恋蜂歌春燕妒,碧霄玉柱赛雄师。”</p> <p class="ql-block"> 我们徜徉在风景如画,绿树成荫,鸟语花香,草木葱茏的莲峰公园,观仿古建筑,赏石刻雕塑,被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所吸引,流连忘返。“此无玉雨洗纤尘,绿浪鹏天盖仲春。欲借莲舟观菡萏,风吹一曲绕亭滨。”</p> <p class="ql-block"> 隆昌白塔又叫云峰塔,位于城南郊外云峰山上,塔底有清嘉靖戊年(1798年)进士耿履端所撰碑文。现存塔由道光七年(1827年)在云峰关内重建。塔为砖砌,六角十级,比例均称,塔内有石梯旋转至顶,塔高40米,塔门有"云峰塔″字样,塔内有碑,题有"重建云峰塔落成碑记"。云峰塔耸立于云峰山顶,远望倍觉巍峨雄伟。曾有人赞隆昌白塔“云峰旧貌换新颜,白塔巍峨入紫烟。巧夺天工游客醉,此间踏月胜从前。”</p> <p class="ql-block">在城墙下休息。隆昌的城墙大约建于明隆庆置县之后,清末已残缺不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遭日夲人轰炸,城墙进一步毁损,只留下一些城墙的残迹,上世纪九十年代,因拆建,其墙基挖开,这就是老城墙的脚基。</p> <p class="ql-block">又到离别互道珍重时,大家在美丽的莲峰公园合影留念,希望老同学们在夕阳里常来常往,健康長寿,快乐每一天。而隆昌独特的青石文化,雄伟的牌坊,精美的雕塑,古朴端庄的白塔……也永远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