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水古桥美

一片云

<p class="ql-block">建水古井多,建水古桥美。在建水古城之外,堪称一绝的便是建水古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位于建水城西3公里的泸江河与塌冲河上,故而得名,俗称十七孔桥,已列入中国造桥史册,桥中建有三座飞檐式阁楼,楼中有楼,桥楼相映,蔚为大观,素有“滇南大观楼”之称。现为云南省重奌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为什么叫“双龙桥”就是以塌冲河,泸江河两条河汇合在一起,故而得名“双龙桥”</p> <p class="ql-block">建水泸江河上的双龙桥,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当时只是在泸江河上建石桥三孔,后因泸江河,塌冲河水泛滥,河床逐渐加宽,三孔小桥独居河中,不能横贯两岸,当地居民又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续建十四孔,与原建的三孔桥首尾相连,雁齿蝉联,合为一体,故又称十七孔桥。</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是云南古桥梁中规模最大,艺术价值最高的一座多孔连拱桥。它承袭了我国桥梁建筑风格的特点,融桥梁建筑料学和造型艺术为一体,凝聚着滇南人民高超的技术和聪明智慧,其建筑规模和艺术价值在国内屈指可数,是我国古桥梁中的佳作,在我国古桥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双龙桥,原建有三个阁楼,中间建一大阁楼,下留有泄水孔洞,桥的南北两端各建一阁,三阁交相辉映。护国战争叛军溃逃时,焚毁了北端的桥亭,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就只有这一大一小两阁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位于建水古城西约6公里,西庄镇新房村的泸江河上,是一座有故事的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是一座三孔石拱桥,全长80余米,桥上廊亭名为文星阁,是一座二层飞檐硬山顶式楼阁,其中轴对称,体现了居中为尊的理念。廊桥与石拱桥浑然一体,横跨泸江河上,犹如一艘漂浮的画舫,极具古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始建于清嘉靖十九年,在科举兴盛的年代,这座廊桥便成为建水考生参加乡试,会试的必经之地,因此得名乡会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旁是一座古老四合院,是乡会桥镇公所,建筑融合江南与云南地区的建筑风格,是一座二进四合院,曾经是乡会桥武装起义的根据地,也是滇南重要的革命遗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乡会桥武装起义,1949年10月14日,中共建水县委发动乡会桥武装起义,参加起义的200余人会集乡会桥,里应外合,夺取乡会桥镇公所机枪2挺,长短枪30余枝,手榴弹40余箱,子弹3万余发,向西南山区开进,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滇桂黔边纵第十支队领导下的滇南人民护乡第五团,于12月18日配合解放軍解放建水城。</p> <p class="ql-block">見龙桥</p> <p class="ql-block">見龙桥是一座纯粹用石头搭建起来的拱桥,原名“永安桥”,因站在桥上可以看到黄龙寺的龙潭水而易名“见龙桥”,取见龙在田之意。清乾隆年间重建为三孔石拱桥,引桥下有一孔为泄洪道。桥上建有石亭,内设神龛两边是残缺的石象,很有点东南亚风格。見龙桥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是不可言喻的。見龙桥——在经历了400年的浪涛洗刷后,仍以一种昂然的姿态屹立在世人面前。</p> <p class="ql-block">天缘桥</p> <p class="ql-block">建水天缘桥,当地人把它叫“仙人桥”。桥全长121米,宽8米,最大跨径10米,是三孔石拱桥,其南北引桥为石板铺砌的缓坡,各向东西方何𨒂伸,形成 ̄个横写的“s”型,桥中间建有8重檐8角尖顶亭阁一座,属风雨桥中的一种。桥两旁镶有一米多高的块石栏杆,石雕狮象各一对雄踞桥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天缘桥在建水众多古桥中既不是最老的,也不是最长的,更不是最壮观的,但是感觉它在民间是最有故事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据说天缘桥先后修了好多次,都被洪水冲垮了,人们一直垮了再建,建了又垮,后来临安知府栗尔章在建桥地方设祭祷告天地。不知是祷告天地的原因,还是人们建桥的决心感动了上天,就派了一位仙人化作凡人暗中参与建造。</p> <p class="ql-block">桥的南北两端各有一对石刻狮象镇守桥头,可惜如今只剩下这一只残缺的石狮了,看上去已经面目全非,不禁让人伤感,这头不会开口的石狮,不知见证了多少南来北往的行人和数百年来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天缘桥的兴衰起落。</p> <p class="ql-block">桥上有石碑数座,亭阁下东侧有一块写有“天缘桥”三个大字,为时任临安知府栗尔章题写。</p> <p class="ql-block">相传当年在建桥时,有100个工匠参与建造,在施工时清点人数是100人,可吃飯时却只有99人,天天如此。等桥建好后,人们在亭阁内青石板上发现两个大脚印,这时人们才明白过来,那个只出力不吃飯的人是个“仙人”,是天上派下来参与建桥的。</p> <p class="ql-block">站在桥头,抚今追昔,感慨万千……</p><p class="ql-block">临安十里外,横卧天缘桥。</p><p class="ql-block">石碑字班驳,古道没荒草。</p><p class="ql-block">曾经繁华处,如今人来少。</p><p class="ql-block">桥头空感叹,不见水滔滔。</p> <p class="ql-block">美丽的建水古城——临安,再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