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霏霏中的南浔古镇

云谷农人

&nbsp; &nbsp; &nbsp; &nbsp;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走进了古镇南浔。南浔,多么有诗意的名字,让人身未动而心先至。南浔,其实不“难寻”,七八百年前,她已是江南名镇了,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的说法。历经岁月的磨洗,如今她容颜依旧,但更有韵致了。 &nbsp; &nbsp; &nbsp; &nbsp;细雨像雾一样飘飞,古镇在雨雾中朦朦胧胧、若隐若现,让人有种置身水墨画里的感觉,不由想起戴望舒的那首【雨巷】:撑着油纸伞 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nbsp; &nbsp; &nbsp; &nbsp;南浔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河流纵横交错,港汊星罗棋布,三步一拱,五步一桥。因处于大运河延伸段,这里的河道要比其他古镇宽不少。街巷和民居沿河分布,随河而走,“小镇千家抱水园,南浔贾客舟中市”,古镇的肌理和脉络精致而流畅,构筑了古镇特色浓郁的水乡风貌。 <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百间楼是南浔的一个亮点,整个建筑群沿河岸而建,迂回曲折,高低错落,有三叠式马头墙,也有琵琶式山墙,房屋前伸出长长的屋檐,又可遮阳,又可避雨。这是老辈子的民居,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如今也还是老百姓的住处,不时能看到居民在河边石阶上洗洗涮涮,撩起圈圈涟漪。 &nbsp; &nbsp; &nbsp; &nbsp;沿着蜿蜒的河道,透过摇曳的柳梢,不时可以看到南浔的私家名宅,多为中西合璧式建筑风格。这在江南古镇中独树一帜,不仅见证了南浔人的富裕,也见证了南浔人的思想之前卫。张氏旧居,也叫做懿德堂,是一个五落四进的院子,饰以精美木雕和石雕,还有从西方进口的玻璃刻花,因此也被称为江南第一巨宅。<br data-filtered="filtered"> &nbsp; &nbsp; &nbsp; &nbsp;南浔美丽的历史是用丝织成的。人们说:一根银丝,成就了整个南浔。1852年,辑里湖丝一举夺得伦敦世博会金奖,拉开了南浔与世界互通互动的序幕。辑里湖丝是丝中极品,一直作为皇家织造的指定原料;近代南浔有被称为“四象八牛七十条金黄狗”的近百余家丝商巨富,俱系因此致富。古镇上有一个辑里湖丝馆,向人们叙说着丝与南浔那古老缠绵的故事。 &nbsp; &nbsp; &nbsp; &nbsp;拂去岁月的尘土,在纵横商界,船行万里的的背后,是南浔深厚的文化积淀。古镇有“诗书之乡”的美称,出过许多著名人物,如民国奇人张静江,“西泠印社”发起人之一张石铭,散文家徐迟等。这里的嘉业堂藏书楼因清帝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那发黄的古籍,淡淡的墨香,熏陶着一辈又一辈的文化人。<br data-filtered="filtered"><br data-filtered="filtered"> &nbsp; &nbsp; &nbsp; &nbsp;不时有乌篷船飘然驶过,水声欸乃,橹声咿呀,人影绰约,两岸的民居飘出缭绕的轻烟,茶楼传出婉约的丝竹,古镇满满的烟火气。如果游客运气不错,有时会遇上一场水上婚礼,在这地方,新娘子都是坐着摇橹船慢慢摇到新郎家的。 <p>  随着夜幕降临,周边的建筑轮廓渐渐隐入灯火阑珊中。这时的古镇是静谧的,安宁的,有如梦境。走在青石板铺就的沿河小路上,迤逦而过的是石窟墙门,风火山墙,爬满青苔的老桥,岁月刻在墙壁上,故事藏在老屋里,身在其中,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不知今夕是何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