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学生行动——基于后现代思潮的学校教育(刘宣文)

任宁

<p class="ql-block">当教育成为服务业……</p><p class="ql-block">教授说:教育能不能成为服务业?</p><p class="ql-block">教育成为服务业以后,研究学生的需求必然成为工作的前提,当他们的需求千差万别又千变万化,挑战自在其中。于是,对话、谈心、咨询、诊断,挖空心思弄清学生的成为校园教育工作的重头戏。</p><p class="ql-block">教育成为服务业以后,师生平等成为校园生活的基本状态。</p><p class="ql-block">当教育成为服务业,就必然以客户都满意度作为衡量学校工作的重要指标。</p> <p class="ql-block">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p><p class="ql-block">学生的问题日趋复杂与挑战。思想活跃,观念超前,价值观趋于功利与现实,陶醉网络文化,缺乏人生目标与行为,心理健康问题凸显。</p><p class="ql-block">传统的惩罚策略或许暂时有效(消灭策略),但更易使得学生发展出更多攻击、破坏,中辍甚至逃学或自我伤害行为。</p> <p class="ql-block">学生成长最大的矛盾就是对于情感的需求和学校家长供给的差距。</p> <p class="ql-block">导航里的郭德纲和林志玲与家长和教师的区别是:导航永远不会羞辱出错的人,永不表达对驾驶员的失望和放弃,最后总会帮你找到新的路线。</p><p class="ql-block">我们要做导航,不要做直升机🚁妈妈。</p> <p class="ql-block">《全新思维》一书中提到,第一就是要有设计感、美感、欣赏之心。第二就是要有快乐感,一定要自己身心愉悦健康的同时让别人也身心愉悦健康。第三就是要有意义感,知道如何在繁琐的生活中找到生活的意义。第四是形象思维的能力,善于讲故事,具体化抽象概念。第五是共鸣的能力。第六是同理的能力。</p> <p class="ql-block">什么是看见学生?</p><p class="ql-block">看见是一个心理学名词,是穿透心理现象,对生命个体的情绪、动机、需要有一个接纳和理解。</p> <p class="ql-block">积极的学校管理策略</p><p class="ql-block">公司有15%的员工离职,一种做法:开展讨论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职工离职?另一种做法:讨论为什么有85%的员工愿意留下来?</p> <p class="ql-block">一个人被毒箭射中后说:不要拔出来!除非你先查明这支箭是谁,从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射出来。结果他必死无疑。——佛陀</p><p class="ql-block">探讨怎么办胜于探讨为什么?</p> <p class="ql-block">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不当的解决方法常是问题所在。</p><p class="ql-block">关注问题发生时,找到例外,解决就在其中。</p> <p class="ql-block">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