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六游环秀山庄

卢月龙

<p class="ql-block">昨日正月初六午后独自去环秀山庄一游,园虽小而精致,原本是明人所建,清时经太平天国兵燹后残破,尔后重建后主要特色是假山堆的好,山庄隔壁就是王鏊祠堂,再向西离护城河不到又有春晖堂杨宅,本来规模很大是明人申时行的寓居住地,清时买给湖广总督毕沅,后又买给商人姓杨的人。这一块似乎都是达官贵人的风水宝地,说到的那几个人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山庄虽小,雄奇险幽秀旷却集于一身,掇自然之萃,"虽是人作,宛自天开"其假山堆叠雄奇,盖是苏州园林之最。凉台燠馆,风亭月榭,嘉木奇石,迤逦相属,环秀山庄连廊墙上多刻帖,其中几块为祝枝山写的狂草,后面文征明题跋很有意思,他说自己草书远不如祝枝山,很谦虚!这也是文征明的性格:谦逊恭和,可见明四家为何是当时的艺文高峰,是他们之间互相陶染互相比肩的结果。所谓结庐人境,心远地自偏,苏州园林追求的就是这种自然万物与人之间的澄怀之道,同怀共感。环秀山庄的美让我观胜之余留连忘返,归后意犹未尽,凭记忆漫笔黙画十件小品,竟得纸之佳胜,嗟乎神迹耶!!</p> <p class="ql-block">说到中国画,中国画今人最缺笔墨,都以西人素描眼光见解就缺少传统水墨中笔墨所蕴含的道释境界!朴,质,静,雅,空,虚中见实,实中见虚!佛家讲五蕴皆空,道家讲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这种中国智慧都在笔墨中!中国画不追求写生,但又不离开现实生活,达到主客观融合的要求,追求在真实山水中神游,凭心感受,归后凭心写出,这种情景交融,物与眼,眼与心吐纳,才是不应该抛弃的中国画法则,当时潘天寿和林风眠在杭州艺专不搭调,本质上俩人观念不同!!</p> <p class="ql-block">艺术家当然都要写生,只是方式不一样。饶宗颐在《<人间词话>平议》中说:写境如写生画,造境如文人画。夫心固有借于外境,境随心生,同一之外境,各人之心不同,所得之境亦因之各异。又诸心生之境,已非曩境,且超实境。境由心生,心生万物又同化于自然天地之间,且又化为己有超乎自我。饶所谓“写境”“造境”指出二者不同处,谓造境境由心生,于自然万物间超乎自我。唐寅三十岁后千里壮游造成画艺大进,黄公望去浙江富阳化五六年时间画成富春山居图送给他朋友,近代傅抱石也写生,我见过他的写生册,其实很简洁,了了几根线条很到位,本质上他和潘天寿一样,写生只是帮助眼晴,留住记忆!最终创作出的中国画出乎物外,神采飞扬!</p> <p class="ql-block">人物画自古和山水花鸟画不同,"助人伦,成教化"是其思想根源,长期为政治层面所用。汉末后发展出的山水画正如刘勰文论中"物色以动,心亦摇焉,目既往返,心亦吐纳"中观物方式!这种观物方式打破了以往艺术家为政治所钳制利用束缚,脱身为真正为自己心灵的解放而作画,物色和眼睛之间的呼应,转化为心灵与天地之间的共鸣!这也正如当今所推崇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并无悖逆之处!如有悖离,只能说明当今书画界文人层面的日渐式微,心灵的丰富,独立渐渐远去。</p><p class="ql-block"> 2022.2.16定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