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

pink

<p class="ql-block">1951年初,中国革命博物馆遵照中宣部、文化部的指示,开始筹备建党 30 周年绘画展览,《开国大典》是近现代画家董希文在1952年受中国革命博物馆委托创作的巨型油画,于 1953年完成。</p><p class="ql-block">画面描绘了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盛大庆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刻。画面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的中央,正在庄严地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他背后站着刘少奇、朱德、周恩来、宋庆龄、郭沫若等各界代表。广场上红旗招展、绚丽多彩,整齐的队伍和严肃的标兵显得庄严、隆重。城楼上左面的一排大红柱子及大红宫灯,崭新的紫红地毯、盛开的菊花,朵朵的白云和天空中翱翔的白鸽。象征着祖国的独立、自由、繁荣、昌盛与和平。远处升起的五星红旗,标志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封建制度的结束,也是华夏古老民族的新生。</p><p class="ql-block">《开国大典》采用表现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毛泽东站立在画面正中间,其他领导人都站在左侧三分之一的画面上,形成左实右虚相差悬殊的布局;天安门城楼中间两根廊柱之间的跨度被放宽了,这样的构图处理,都是为了显出天安门广场的明朗开阔,群众场面的雄壮宏伟,从而体现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庄严宣言。在色彩的运用上,虽然是油画作品,但是却融合了中国工笔重彩的绘画手法,强调色彩的单纯和对比。红地毯、红灯笼、红柱子及远处红旗与蓝天、白云、绿树和鲜花形成强烈对比,使画面热烈而明快。</p><p class="ql-block">《开国大典》记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时刻,是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