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立足课堂,做新课标实践的探路者。</p> 一 概念理解 <p class="ql-block">什么是语文要素?</p> <p class="ql-block">语文要素指“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p> <p class="ql-block">统编教材把“语文要素”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导引、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习作设计之中。教学中,我们需要根据语文要素确定相关教学内容。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树立准确的目标意识,关注目标的层递性,把握目标的整组性。</p> 二 任务驱动 <p class="ql-block">3月,官渡口镇中心小学耕道语文工作室成员深入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深度解读教材,对教材中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梳理探究,厘清各语文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试图寻找语文学习的途径和规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深耕课堂,做一个闪闪发光的播种者。</p> 三 要素展示 <p class="ql-block">4月,语文工作室成员积极行动、发挥聪明才智出色地完成了自己所带年级的语文要素思维导图,涵盖统编教材一至六年级语文课本共12册。</p>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保持清醒,做一个冷静的反思者。</p> 四 活动探究 <p class="ql-block">5月,耕道语文工作室成员分年级多次召开讨论会,讨论语文教学过程中对落实语文要素的困惑和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感受。</p> (一)语文课程目标 <p class="ql-block">1.“语文课程目标”部分由核心素养内涵、总目标和学段要求组成。</p> <p class="ql-block">第一层次为:语文核心素养内涵。语文核心素养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最终目标。</p> <p class="ql-block">第二层次为:总目标。总目标中的9条,除了第1条与课程性质有关以外,其余8条对应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第2、3条对应文化自信;第4、5条对应语言运用;第6、7条对应思维能力;第8、9条对应审美创造。“总目标”规定的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学习的总结果。它直接回答了这几个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该培养什么人、用什么培养人、怎样培养人。</p> <p class="ql-block">第三层次为:学段要求。即义务教育阶段四个学段具体应该达成的目标。理解学段要求有助于语文教师有效拟定学期计划、设计单元教学方案。</p> <p class="ql-block">2.2022版课标对每个学段具体要求的表述,都是从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四类语文实践活动描述的,使学段要求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更突出。</p> <p class="ql-block">3.学段要求具有关联性、过程性、层次性和梯度性。</p> <p class="ql-block">如下图所示:</p> <p class="ql-block">不难看出:第一学段的每个板块处于奠基层次,强调的是语文课程最基础的知识、最基本的能力、最必需的习惯、最常用的方法、最根本的情感与态度。</p> <p class="ql-block">第二学段的每个板块处于承接层次,既是对第一学段要求的巩固与升华,又是对第三学段要求的铺垫与支撑。</p> <p class="ql-block">第三学段的每个板块处于相对熟练、基本掌握层次,也有部分板块的部分要求处于进一步深化和提高的层次。</p> <p class="ql-block">从维度上看,每一个板块在每一方面的设定上,具有非常清晰的梯度性。</p> <p class="ql-block">(二)落实语文要素的路径</p> <p class="ql-block">1.心中有目标体系。从“核心素养”到“总目标”到“学段要求”到“单元教学目标”再到“课时教学目标”,它们彼此关联,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受制于前者,只有心中有了清晰的目标体系才能有效拿捏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p> <p class="ql-block">2.探索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语文教学。在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对接学习任务群,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有效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p> <p class="ql-block">3.关注单元内部的横向勾联。关注单元整体解读,把握好课文、语文园地、习作等板块的有机联系。</p> <p class="ql-block">4.关注册次、单元之间的纵向勾联。关注同一个语文要素在不同年段的协同推进。</p> <p class="ql-block">5.做好学情解读。教学某一语文要素时,要着眼于儿童已有经验,采用适切的学习方式,以达到有效生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