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塔的恩泽

有二说二

<p class="ql-block">三年不出门,一出就是远门。4月21日从杭州坐飞机到开罗,开始了11天的埃及跟团游。</p><p class="ql-block">一下飞机,就去了吉萨的胡夫金字塔(吉萨是埃及第三大城市,与首都开罗隔尼罗河相望)。走之前,在家做了点功课,才知道胡夫(埃及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金字塔已有4600年,而我们的秦始皇陵才2470年,“坟龄”没法比。秦始皇陵是往深处挖的,金字塔是往高处垒的,难度也大不同。数字为证:高146米,边长230米;十万人干了30年;用了230万块巨石,平均每块重2.5吨。这些巨石当年是怎么切割,怎么运输,怎么垒砌的?是个谜。金字塔的尺寸又怎么与数学上的圆周率和黄金分割扯上关系的,又是无解。</p><p class="ql-block">胡夫金字塔建造之谜,不解也好,让世人永远为其着迷。</p> <p class="ql-block">卡夫拉(胡夫的儿子)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像,高21米,长73.5米。什么年代什么人建造的,也是个谜。</p> <p class="ql-block">吉萨金字塔群,由胡夫、哈夫拉、孟卡拉爷孙三代法老金字塔组成。</p> <p class="ql-block">一团十八人,个个好精神,定要把埃及玩个够。</p> <p class="ql-block">胡夫金字塔的小小参观入口处,不知是不是以前盗墓贼挖的?</p> <p class="ql-block">中国的皇帝造陵,不仅深埋,还内设毒箭、水银等机关防盗墓贼。而埃及法老的金字塔也太呆了,公开亮名身份,让盗墓贼轻易下手。“十墓九空”,埃及金字塔腹内的宝物,大多被盗墓贼“搬”进了埃及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博物馆位于开罗市中心的解放广场,是世界四大博物馆之一(法国的卢浮宫、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美国的大都会博物馆),馆内收藏埃及各时期文物十几万件,馆设两层,100多个展厅和一个大型图书馆。</p> <p class="ql-block">法老立像。</p> <p class="ql-block">石棺。</p> <p class="ql-block">埃及法老相信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然会依附在尸体上,于是用各种防腐香料殓藏尸体,制成木乃伊。</p> <p class="ql-block">镇馆之宝为图坦卡蒙(埃及新王国时期第十八王朝法老)黄金面具。面具上镶嵌着蓝色玻璃、石英石,脸上刻有修剪整齐的胡须,额头上雕有秃鹰和眼镜蛇,分别代表着上、下埃及的保护神。</p> <p class="ql-block">埃及历史悠久,文物多博物馆自然也多,参观过国家博物馆,我们又去了拉美西斯二世(第十九王朝第三任法老)博物馆。镇馆之宝为拉美西斯雕像,长14米,是用整块石灰石雕出来的。1820年被挖掘出来,一直躺在荒野,损坏严重。政府不忍其继续遭罪,出资建了该专题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园内又有一座狮身人面像,是以拉美西斯本人为原型的。古埃及人好以人的智慧和狮子的勇猛融合为一体,寓意智勇双全。</p> <p class="ql-block">这次到了埃及,才知道金字塔不止胡夫一个。还有96座分布各地,埃及第三王朝法老左塞尔的金字塔就是其中之一,形状与胡夫的不同,呈阶梯式。</p> <p class="ql-block">在开罗,导游又安排参观了一教堂和一清真寺,没什么可看的。大概是因为埃及既有基督教也有伊斯兰教,搞了个平衡。</p> <p class="ql-block">第四天,离开开罗,我们乘飞机到尼罗河上游城市阿斯旺,吃住在游轮上,沿河开始了埃及神庙游。第一座是位于阿斯旺的纳塞尔湖上的菲莱神庙,是希腊统治埃及时期,为埃及掌管生育和繁衍的女神伊西斯修建的。</p> <p class="ql-block">游轮把我们带到了科孟坡神庙。此神庙采用对称式结构,同时供奉鹰神和鳄鱼神,在神庙中是唯一。</p> <p class="ql-block">出了科孟坡神庙,进了鳄鱼木乃伊博物馆继续参观。该馆展出的都是距今1500年前的鳄鱼木乃伊,展现了古埃及人对鳄鱼神的崇拜。也奇怪,我们中国古人供奉的是虚无的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埃及古人却找看得见的又比人类寿命短的动物来拜谒。</p> <p class="ql-block">阿斯旺的阿布辛贝神庙,堪称埃及神庙中最富想象力的。这座神庙是我们前面参观的拉美西斯二世博物馆的法老建的。3000多年前的神庙设计者精确地利用天文、星象、地理学知识,设计只有在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2月21日)和登基日(20月21日),旭日的霞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米的深的庙廊,撒在神庙尽头右边的拉美西斯二世等三位巨像的全身上下,而最左边的黑暗神享受不到。人们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称作太阳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艾德福神庙,是埃及目前保存的最完整的神庙。历史上这里进行了下埃及的猫头鹰神荷鲁斯和上埃及的神激战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海普苏特女王神殿,依山而建,共分三层,每一层都有宽阔的柱廊和很大的平台,气势恢弘。</p> <p class="ql-block">卡尔纳克神庙,是世界上最大的神庙群。方尖塔最有名。</p> <p class="ql-block">卢克索神庙恢弘的狮身人面兽大道。</p> <p class="ql-block">公元前 1570年—1085年,法老们知道了盗墓贼的厉害,开始淘汰了金字塔,陵墓开始转头朝地下挖了。最早是图特摩斯法老命人在此(底比斯山)挖隧道作墓穴,后来从第十七王朝到20王朝,这里共埋了62位法老,因此得名“帝王谷”。</p> <p class="ql-block">神庙结构大同小异,基本上分为塔门、立柱庭院、立柱大厅、神龛。柱子上和墙壁上都有文字和壁画,字里画间都有故事,法老政绩、战争胜利、节日庆典——-“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p> <p class="ql-block">神庙中的柱画和壁画精细美,人物基本都是侧面姿态,而眼睛却是正面的,说是法老时期特有的“侧面绘法”</p> <p class="ql-block">我们这趟一共看了几个神庙?神庙大名都叫什么?真一下搞不清,比较有印象的就是小岛上的、埃及武则天的、好神坏神的。</p><p class="ql-block">团内小顾同学,到底是搞艺术的,有心保存了每一张门票,日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神庙看多了,有点审美疲劳了。每当我们团的埃及导游泰山(中文名),扯起嗓子:“哈比比(埃及语亲爱的意思),走了,走了—”就知道又要开始发门票,进神庙了,自己不免算计着,进去走多远,要不要看全程?</p><p class="ql-block">泰山导游,开罗大学历史、中文双学位。每到一座神庙,他都要做介绍,神庙故事娓娓道来,透熟。他家有大小二夫人(埃及法规,男人可娶四个女人),三孩子,在埃及收入属中上等。</p> <p class="ql-block">泰山导游的助理黑虎,在埃及肤色算是很黑的了。他为人特别热情,对团内邵大姐,直呼“妈妈”、“妈妈”,又是提拿行李,又是下车搀扶,不亦乐乎。一路上他不时做做鬼脸,与我们男同胞贴面拥抱,算是个搞笑高手,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快乐。</p> <p class="ql-block">老是在神庙历史中穿越,对我们普通游客而言,有点单调乏味了。好在旅游线路安排上,穿插了一些现世的景点,并在出游方式上换换花样。</p><p class="ql-block">“大漠孤日圆”,标准的撒哈拉沙漠深处看日出。虽不要门票,但临晨四点起床的成本不低。</p> <p class="ql-block">来阿斯旺必到阿斯旺大坝参观。该大坝位于尼罗河上,1960年修建,历时10年,体积是胡夫大金字塔的17倍。虽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赶不上我国1994年修建的三项大坝(目前为止世界第一)。装机容量,一个是210万千瓦,一个是1820万千瓦;年发电量,一个是100亿千瓦时,一个是847亿千瓦时。差距是明显的,不过阿拉伯埃及共和国,还是给我们老外参观者秀了一回肌肉。</p> <p class="ql-block">努比亚人是埃及的少数民族之一。最早他们也有自己的国王,后被埃及十八王朝征服。但他们独特的文化生活方式,还是保留下来了,具备了旅游价值。</p><p class="ql-block">我们主要参观了一努比亚人的民居,室内设施简单,最引人瞩目的是,屋顶不封顶,地上铺沙子。是基于仰望星空直接,还是打扫地面方便?</p><p class="ql-block">这样的“农家乐”,游客愿意住吗?</p> <p class="ql-block">此次最刺激的,莫过于坐热气球,放飞自我。第一次坐,起飞时有点抖豁,真正升到了半空,倒也心定了,热气球太平稳了,和坐电梯差不多。</p><p class="ql-block">只见热气球的调气师,手拉调气阀,左一下,右一下,火焰随之时而喷,时而歇,掌控着方向,协调着平衡。</p> <p class="ql-block">热气球升空,俯瞰尼罗河两岸,见识了:沙漠也有绿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下游轮去卢克索神庙,不用大巴车,也不用电瓶游览车,而是“豪华”马车。是让游客体验古风特色吗?大概是。另从经济角度看,让老祖宗留下的旅游资源,“全民共享”,游轮、大巴等大公司得大头,马车夫们也能分杯羹,至少增加了就业。为这种现代游轮和古老马车的旅游组合,点个赞!</p><p class="ql-block">除了旅游公司要支付马车夫的酬劳,我们每个乘客也要给一美元的小费。</p> <p class="ql-block">马儿跑得欢,马蹄踢踏响,马粪怎么办?不知他们有没有城管和市容?</p> <p class="ql-block">我们去努比亚村,乘风帆船到了象岛码头,下来是骑骆驼进村的。别看骆驼四脚跪地,让你稳稳坐上,可待它身子立起,猛得一下,有种被它甩出去的感觉,不得不紧紧抓住驼鞍不放,也蛮刺激的。</p><p class="ql-block">和坐马车一样,也要给牵骆驼的小费,一个美元。</p> <p class="ql-block">坐马车、骑骆驼都给一美元小费,住在宾馆和游轮上,每天早上起床后,也要放一美元在床上(当然也可以不给,一般人都会给的)。</p><p class="ql-block">这趟埃及游,大家都学会了两句话,一个是埃及语“哈比比”,另一个就是英语“One dollar”。</p><p class="ql-block">“one dollar”,导游一般都会事先提醒大家,哪些环节要给小费。</p><p class="ql-block">国外一般都有给小费习惯,我觉得蛮好。一来鼓励服务人员提高服务质量,二可以微微调节贫富差距。</p><p class="ql-block">这次住在游轮上,给房间清扫人员小费的,就额外享受到了毛巾折叠的玩偶,蛮逗的。而没给小费的,就没这待遇了。</p> <p class="ql-block">“神庙”都看完了,三晚四天的游轮生活也就结束了,要开始下一站红海的项目了。与大巴车相比,游轮行进的节奏比较舒缓,尼罗河两岸风光慢慢欣赏,另外也省去到一地就换一家酒店住宿的麻烦,绝对是度假式旅游的好方式。</p><p class="ql-block">游轮上除提供吃住外,还设有酒吧、小舞池、泳池等休闲娱乐设施。</p> <p class="ql-block">小舞池晚上举办一些埃及特色的文艺表演。男子 穿着阿拉伯名族服装,手中旋转着四只小鼓。</p> <p class="ql-block">“肚皮舞”是阿拉伯国家的代表舞种。游轮上的表演,自然少不了肚皮舞了,随着鼓点的节奏,舞女扭动起腰肢,娴熟自如。</p> <p class="ql-block">看了游轮上的肚皮舞表演,再去联想埃及大街上的包裹紧紧,只露两眼的妇女,不禁疑惑。导游的解释是,肚皮舞起源于古埃及,是一种祭祀和婚礼仪式上的舞蹈,后来逐渐演变成为一种娱乐形式,在中东地区,肚皮舞一直是女性的传统舞蹈。</p> <p class="ql-block">“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经历几天的“神庙”游后,觉得改为“一方神庙养一方人”,在埃及是说得通的。依靠“神庙”吃旅游饭的,各有特色。</p><p class="ql-block">当我们乘坐的风帆船去小岛神庙,悠悠前行时,突然,两埃及男孩划小舢板,靠近我们的船,手拉船帮,摇头晃脑唱起歌来,竟然他会唱中国儿童歌“两只老虎”,看来他们是经过训练的。</p><p class="ql-block">听着孩子的歌,望着孩子的眼光,不假思索,掏出“One dollar”就递上去。</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游轮在驶向伊斯纳水闸时,放缓了船速。不在意,一些小船不知从哪冒出来,围着游轮打转,一人划船,另一人双手扯着挂毯或披肩,朝着游轮上的游客叫卖。</p> <p class="ql-block">沙漠中的小生意。</p> <p class="ql-block">船上卖埃及地图的孩子。每个神庙参观完出口处,都有卖小商品的摊位。</p> <p class="ql-block">从开罗到阿斯旺,再到卢克索,所到景点,不管规模大小,都有穿白制服的,还身携枪支,门口忙安检,景区内巡逻。导游说这些人是旅游警察,专职负责景区安全。</p><p class="ql-block">不过,我们在埃及玩了十几个景点,还真没发现有旅客争吵,摊贩欺客现象。</p> <p class="ql-block">到了红海,感觉大不一样。多少天黄色霸屏,沙漠是黄色的,房子是黄色的,神庙也是黄色的。红海深蓝深蓝色,特别清新。</p> <p class="ql-block">尽情享受阳光、沙滩、海岸的怡人风光,参加各种休闲活动,游泳、潜泳、水上降落伞、钓鱼</p> <p class="ql-block">导游又安排了一场撒哈拉沙漠越野冲沙活动。三辆丰田巡洋舰,带着我们一行,在沙漠里颠簸,时而头部碰顶,时而屁股落下,玩的是心跳。</p> <p class="ql-block">所谓“冲沙”,也就是赤脚在细沙堆里,爬上去,再滑下来,人仰马翻状,哈哈大笑。</p> <p class="ql-block">乘坐越野车去冲沙,其实是个引子,真正节目是和贝都因人“联欢”。这辈子从来没见过这么赤贫赤贫的部落,房子是用芦苇一类的扎的,四处透风,手机没有信号,也没有商店、学校、诊所等,还缺水,绝对不是适合人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先前冲沙的兴奋一下子被凝固,乐极生悲。</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政府不把他们从沙漠搬迁出来,异地安置?为什么政府不会协调把部落年轻人,安排到我们住的五星级酒店(半小时路程)去打工?为什么不派官员去部落帮助搞个生产项目?真不知埃及政府官员的政绩是如何考核的?</p> <p class="ql-block">村长的家也好不到哪里,多了几个囤水的大罐子而已。</p> <p class="ql-block">眼光里透着期盼。</p> <p class="ql-block">联欢也就是,妇女烙个饼,给游客尝尝,换点“dollar”</p> <p class="ql-block">汉子在干妇女活,织驼毛羊毛挂毯、包包,供游客选购。</p> <p class="ql-block">贝都因人吃水靠深井,五星级酒店泳池水涟涟,两地相差大概五十多公里吧,天地之别。</p><p class="ql-block">和贝都因人联欢,让外国人去目睹埃及的落后面,不有损国家形象吗?不知埃及人是怎么想的?</p> <p class="ql-block">从红海又坐六小时大巴回到开罗。休息一下,准备回国。晚上最后一个节目,游轮上尝美食、赏尼罗河夜景,观歌舞表演。</p><p class="ql-block">尼罗河的夜真迷人,完全不是白天的感觉。白天看,开罗的市容市貌不敢恭维,真比不上国内二三线城市。</p><p class="ql-block">难怪导游给我们介绍开罗有四怪:地下的比地上的好看(地下指金字塔一类的皇陵);家里的比家外的好看(好多居民楼不封顶,钢筋裸露在外,导游说是因为房子不完工就不交税);晚上比白天好看;男人比女人好看(女人结婚后易发胖)。</p> <p class="ql-block">一边吃一边看表演,是种享受。</p> <p class="ql-block">压台戏还是埃及传统的“肚皮舞”。</p> <p class="ql-block">从第一天吉萨金字塔的开光,到最后一晚尼罗河游轮上的曲终人散,11天的埃及游结束了,玩得开心,涨了姿势,遂生一念:有的国家造原子弹、航母,有的国家造芯片、chatGPT,有的国家有上帝预埋的石油天然气,有的国家有老祖宗留下的皇陵神庙,奋斗型的、躺平式的,各走各的路,存在都是合理的。</p><p class="ql-block">埃及金字塔的旅游效应,惠及着埃及人,一代又一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