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刘嘉,男,汉族,1972年8月3日生,四川省人,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院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刘嘉教授以“潜入深渊,方能跃入云霄”为题引,从个人成长经历出发,讲述了自己选择心理学、一直深深热爱并躬耕这一领域的原因。他通过分享自己在美国求学以及回国后做科研的亲身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习得性无助”“胜利者效应”“成长型思维”等心理学知识,勉励更多人肩负起使命,勇往直前。为孩子们献上了精彩一课。</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在面对不确定给我们带来的困境,我们又如何脱困而出走向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习得性无助:失败是失败之母</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利曾经用狗作了一项残酷的实验。他给关在笼子里的狗施加难以忍受的电击,逃避不了电击的狗只能在笼子里狂奔、屎滚尿流,惊恐哀叫。多次实验之后,每当电击开始时,狗不再狂奔,而是趴在地上,绝望地哀嚎。此时,塞利教授把把笼门打开,当再给狗电击时,狗不但没有从笼门逃跑,而是倒地呻吟和颤抖。塞利教授把这种可以主动逃避,但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的心理现象称之为习得性无助,一种因为重复的失败而造成的听任摆布的无助和对现实绝望的情绪。接着,积极心理学创始人塞利格曼教授继续研究了这个现象,他意识到当一个人总是在一项工作上失败,他也会如实验中那条绝望的狗一样,对自身产生怀疑以至于最终在放弃在这项工作上的尝试。在现实生活中,战争、饥荒、旱灾等持续的大环境的改变也会造成人们出现习得性无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只有充满自信的胜利者,才能从一个胜利走向下一个胜利。成功不是用失败累加起来的,而是需要胜利来浇灌的,我们需要持续的小胜利给我们带来胜利者效应。还有更重要的是,胜利者效应绝对不是一种心理上的小暗示,而是真正地改变了你的大脑结构,改变了你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看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必然会取得成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成长型思维:从失败中寻找成功的机会</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对于个体来说,成功的环境会让一只地位卑微的老鼠“逆袭”,而失败的环境则让等级高的老鼠跌下神坛。人也是如此。但是,在另一方面,人的行为不仅仅是环境的产物,因为人只要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相信自己具备取得成功的要素,就会采取行动,即使成功的概率在其他人看来微乎其微,即使在这个过程中他将经历无穷无尽的至暗时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此时,强化我们行动的,不是一个接一个的胜利,而是我们内心中对胜利的期望与信心。</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从使命出发,并以始为终,才能潜入深海,然后跃入云霄。</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