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襄阳市图书馆</div><br> 襄阳市图书馆(襄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始建于1928年11月,原为鄂北图书馆,位于市襄城区十字街昭明台,1996年迁至襄城区檀溪路169号。2020年4月30日新馆搬至襄阳市东津新区东津湾路60号,2021年新馆工程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br>襄阳市图书馆隶属于襄阳市文化和旅游局,1999年升格为副县级单位。2020年7月,经中共襄阳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原襄阳市图书馆与原襄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整合,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体制。<br> 襄阳市图书馆新馆是襄阳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程,2012年4月立项,2016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2020年4月30日建成并投入使用。新馆外观形态为“智慧树”造型,其设计灵感来源于襄阳人、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城市山林”的哲学思想,坚持建筑与自然和谐统一、传统与现代相互融合。新馆总建筑面积54395平方米,主体地上5层,地下1层,建筑高度32.3米,项目总投资5.989亿元。设计藏书能力450万册(件),阅览坐席3000个,日均可接待读者5000人次。2021年4月,面积达700平方米、展线长120米的襄阳市图书馆展览厅投入使用。展览厅可举办各类主体专题宣传、新书推荐、阅读成果成就展示、文化艺术交流等展览活动。 <br> 襄阳市图书馆现藏有纸质文献223余万册(件),包含22大类所有学科。其中,古籍40416册,其中善本5394册。最早的善本为元至正元年(1341年)集庆路儒学刊刻的《乐府诗集》和元刻明递修本《国朝文类》,还藏有明刻本189种、清代版本4672种。中文报纸期刊约30.5万件,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工业技术等各个领域。每年征订各级各类纸质期刊700余种,报纸100余种,面向社会开放阅览,5万余种的数字报刊资源,读者可通过襄阳市图书馆网站、微信公众平台查阅利用。<br> 襄阳市图书馆已陆续建设“襄阳老照片数据库”“汉水文化特色资源库”“襄阳茶马文化专题数据”“襄阳市政府公开信息”等自建数据库,推出“电子图书借阅机”“有声数字图书馆”“襄阳云阅读”“智慧党建服务平台”等多项资源内容,数字资源总量超过20TB。2020年4月20日,“云上襄阳数字图书馆”正式上线,包括襄阳微阅读、少儿数字图书馆、连环画数字图书馆、数字展厅等数字阅读平台,共有30万册电子图书、10万集有声图书、2000种电子期刊、1000余种音视频,5000种连环画。<br> 襄阳市图书馆自1996年4月建成“胡绳藏书馆”之后,又相继建成“地方文献馆”“文史资料馆”“三国文献馆”,初步形成以三国文化、汉水文化为重点,融历史文化、地方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特色文献资源体系。<br> 襄阳市图书馆分为七个区域:<br> 一、借阅服务区<br> 借阅服务区有五大版块:<br> 一楼为综合服务区,设有廉政教育基地、视障阅览室、助残志愿者服务工作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家庭亲子阅读交流中心。廉政教育基地现有藏书近2000册,视障阅览室现藏有盲文图书1200余册。<br> 二楼为文学艺术借阅区,藏书15余万册,主要是文学艺术理论书籍和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作品。<br> 三楼为社科综合借阅区,藏书近22万册,主要是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军事、中外文图书、中西方历史、地理类等图书。<br> 四楼为自科综合借阅区和数字体验区,藏书近23万册,主要是工业生产、交通物流、航空航天技术制造、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保护、农业、医学等学科图书。<br> 五楼是特色馆藏区,包括古籍文献馆、胡绳藏书馆、汉水文化馆、三国文化馆、襄阳文献馆、四库检索馆等专题主题馆,仅对外提供资料查阅服务。<br> 二、报刊阅览服务区<br> 报刊阅览服务区位于主楼三楼东南侧,面积约500㎡,拥有阅览坐席80多个,现有中文纸质报纸期刊约30.5万件,数字报刊资源5万余种,内容涵盖文学艺术、经济法律、历史地理、工业技术等各个领域。襄阳市图书馆每年征订各级各类纸质刊物700余种,报纸100余种,定期开展报刊推荐、展览,读书分享等阅读推广活动,同时为广大读者、社会团体、企业、科研机构提供参考咨询等个性化服务。<br> 三、少儿借阅服务区<br> 少儿借阅服务区位于图书馆主楼西南区域一、二层,面积约6000㎡,一楼为亲子服务区,主要服务学龄前儿童,设有休闲鸟巢、亲子绘本城堡、少儿美工室、少儿影音室和数字互动体验区和红领巾研学服务中心。二楼为少儿阅览区,为学龄期的少年儿童提供丰富的各类藏书,按少儿阅读特色分为童话故事系列、名家名著系列、外国文学系列、九年义务教育推荐阅读系列、历史故事系列、军事故事系列和少儿百科系列。在装饰风格上各有不同,一楼以休闲体验为主,以森林、鸟巢、城堡的造型营造轻松活泼得阅读氛围;二楼以自习功能为主,宽大的自习桌椅配合阅读沙发茶几,形成书房效果。墙面以《智圣诸葛亮》动画场景彩绘装饰为主题,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展示了襄阳的地方文化特色,突出了“读书增智”的主题,彩绘与建筑之美相得益彰。<br> 四、数字化服务区<br> 襄阳市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数字图书馆服务体系,开辟网上图书馆、微信图书馆、移动图书馆服务,通过构建市级数字图书馆虚拟网络,实现国家、省级数字图书馆在襄阳的全覆盖。同时微信、微博、移动APP为读者提供涵盖大量数字资源服务,实现文献信息资源的便捷利用。同时,襄阳市图书馆积极探索以5G、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相结合的图书馆智慧服务模式,实现图书馆藏、借、阅、咨服务一体化。全面应用新兴技术不断推进图书馆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重组,提升图书馆自助服务水平。通过对图书馆资源、用户行为进行数据采集与智能挖掘,面向公众提供更加智慧、精准的公共文化服务。<br> 五、古籍文献服务区<br> 襄阳市图书馆坚持依法、科学保护的原则,高度重视古籍保护工作。严格按照文化部颁布实施的《图书馆古籍特藏书库基本要求》制定了《襄阳市图书馆古籍管理条例》,对古籍的出入库、存放、查阅等各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襄阳市图书馆于2020年10月参加了湖北省图书馆主办的“古籍巡展”“中华传统晒书活动”等活动。2021年12月8日参加了湖北省古籍保护工作成果展活动。展出了我馆整理出版的《襄阳图书馆善本图录》《襄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古籍普查登记目录》《襄阳市图书馆社会贤达捐赠古籍图录》等图书资料,将古籍元素融入到日常的阅读推广活动中,方便群众查阅,使读者能最直观地了解古籍,激发起阅读古籍的兴趣,增强保护古籍的意识。<br> 六、特藏文献服务区<br> 胡绳藏书馆是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同志命名的专题馆,馆内藏有胡绳个人旧藏21000余册,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其中有毛主席借阅圈点过的《晚晴文选》《卷施阁集》,有明刻善本《二程全书》《汉魏丛书》等。藏书中不少版本是难得一见的珍贵稀有版本。汉水文化馆是以汉水文化为背景设立的专题图书馆,藏有有关汉水文化与汉水研究的藏书2800余册。主要收集对象是市文联、市社科联、市文物处、市地方志以及民间以汉水文化为背景的研究者。特藏文献是襄阳市图书馆开展文化交流和学术研究的重要馆藏资源。<br> 七、阅读推广服务区<br> 襄阳市图书馆已拥有多个发展成熟的阅读推广品牌。“汉江讲坛” 自2008年4月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266期,听众达60000多人次。讲坛因其高端的文化品位、浓郁的地方特色、丰厚的历史底蕴和时尚的传播方式深受市民喜爱,被誉为襄阳人自己的“百家讲坛”。“少图课堂”创办于2016年6月,以“让快乐阅读伴随孩子成长”为宗旨,面向不同年龄段的少年儿童,采用游戏、演出、赏析、制作、讲座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开展阅读活动,已举办200余场,9.9万人次参与。此外,还有面向未成年人举办“小皮匠悦读园”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书领亲子园”活动、专为弱势残障等特殊群体举办的“凿齿读书会”活动等。丰富多彩的阅读推广品牌,让不同的群体都能享受阅读的快乐。<br> 襄阳市图书馆建立有服务网络体系服务网络体系。截至2021年年底,襄阳市图书馆已建立市(区)分馆14处,各县(市)区分馆7处,社区流动图书站点252家,城市书房5个,微型智能图书馆4个,已构建起了方便快捷的服务网络体系。服务体系内的所有网点均已实现与襄阳市图书馆通借通还功能,成为满足广大市民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重要支点。<br> 襄阳市图书馆楼层分布:<br> 一楼:设有廉政书屋、盲文图书馆、助残志愿者服务工作站、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基地、家庭亲子阅读交流中心。<br>廉政书屋:现有藏书近2000册,图书涵盖有政治、党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除中纪委、中宣部指定的党政领导干部必读书目外,我馆又从“学习强国”、相关的廉政教育网中选取了部分书目。另外,历届襄阳市委书记在“书香溢襄阳”全民阅读活动中向全市人民推荐的书目,皆有所藏。<br>盲文图书馆:盲文图书馆是在原老馆盲文图书阅览区基础上建立起来,现藏有盲文图书1200余册。随着新馆的启用和,将逐步完善残障设备及盲人设备设施,包括盲人专用电子阅读设备、盲人阅读机、盲人蓝牙读屏感应装置、盲人声频触摸等设备。<br> 二楼:文学艺术馆,上架的图书主要是中国近现代文学书籍和中西方文学作品。馆藏文学艺术类图书50余万余件。现上架有15万册件,老馆中还有30余万册件。<br> 三楼:社科综合馆,上架的图书是按中图法标配上架的图书,包括有: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军事、中外文图书、中西方历史、地理等图书。现有上架图书11万册件。<br> 四楼:自然科学综合馆,上架的图书也是按中图法标配上架的图书,目上架图书12万册件。包括中国各时期的工业生产、交通物流、航空航天技术制造、纳米与新材料使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环境保护等学科图书。因自然科学类图书时效性稍强些,一般阅读时效为8年,参考咨询年限为12年。此类图书藏品多少,使用频率周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市研发实力和科研转化能力,也是该市经济发展的“软实力”的标志之一。<br> 五楼:专题馆,包括古籍文献馆、胡绳藏书馆、汉水文化馆、三国文化馆、人文馆。<br> 古籍文献馆,上架的是“馆藏重器”—珍贵的历史文献。这里有被国家文物局、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审校确认的古籍文献3万余函,被国务院授予“第四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我市古籍存量在全省排名前三。<br> 胡绳藏书馆是以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胡绳同志命名的专题馆,馆内藏有胡绳个人旧藏2万余册件。因该批文献专题性强、部分图书样本年代久远,保护与搬运成本高,新馆开放时,仅选取了部分图书上架,用于展示。<br> 汉水文化馆是以汉水文化为背景设立的专题图书馆。内有有关汉水文化与汉水研究的藏书2800余册件。主要收集对象是市文联、市社科联、市文物处、市地方志以及民间以汉水文化为背景的研究者。藏书地缘性高。待新馆步入正规后,襄阳市图书馆将加大和全国图书馆的联系,以泛汉水流域城市为依托,争取征集和交流更多的汉水流域方面的资料、史料。从图书馆的角度来,彰显襄阳市在汉水流域中心城市的地位。<br><br> 阳光雨露<div>2023.05.04</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