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提起我的婆婆,身边的人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她是个“大能人”。婆婆个子不高,身材微胖,皮肤黝黑,饱经风霜的脸上满是皱纹,像是在诉说生活里的故事。圆圆的脸上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她走到哪里,爽朗的笑声就带到了哪里。</p><p class="ql-block"> 婆婆只读到小学二年级,会写自己的名字,但认识的字不多,可这一点也不影响她在生活里大放光彩。嫁给公公前,婆婆在南阳农村种地喂猪,是个泼辣能干的姑娘。后来经人介绍嫁给公公,分家的时候,因为公公忠厚善良不喜争抢,只分得了一间破瓦房,厨房是公公用塑料棚子临时搭建得,冬冷夏热,做一顿饭呛得眼泪直流,婆婆凭着能干肯吃苦,又勤俭持家,生活才逐渐有了起色。后来婆婆生下了大姑姐,因为是女孩,在重男轻女得大家庭里,婆婆受尽了老人得冷言冷语,还有兄弟妯娌得欺负。但婆婆总是把委屈咽进肚子里,化作眼泪默默流出来,却从不告诉公公,怕他工作分心。因为这个时候公公已经招工进了煤矿,在平顶山一个比较偏远,叫做大庄矿的地方当工人。</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婆婆带着大姑姐随着公公来到了大庄矿,在矿区买了套一楼带院子的楼房,又生了大伯哥和我老公,孩子多了,房子又不够住了,婆婆就和公公一起,在院子旁边的空地盖起两间平方,连着楼梯,设计成像现在的复式楼房。房子够住了,可是孩子多,吃喝拉撒还有学费,又成了难题。别忘了,婆婆可是个“能人”,因为距离学校比较近,人流量密集,婆婆收拾了一间临路的平房,开了一扇窗口,用红漆写上“小卖铺”三个字。然后坐矿区小火车辗转到市区进货,方便面,老面包,火腿肠,果皮丹,健力宝等,肩上背一麻袋,手里拖一麻袋,穿梭在矿区和市区的人流里,进货卖货,如此循环,婆婆用她的肩膀和公公一起去扛生活的重担。</p><p class="ql-block"> 到了90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席梦思走入了老百姓的生活,这也让婆婆又看到了商机,她从市区买来弹簧、编筋学做床垫,还能根据顾客的喜好做成软硬不同的床垫。婆婆把全家都教会做床垫,在院子里、在客厅里,“流水线”制作,最后统一组装。婆婆负责后期床垫上的毛毡还有床垫的外罩和床力。最后由公公、大伯哥还有老公一起推架子车送货,搬运上楼。生意好的时候,床垫供不应求,婆婆开小卖铺和做床垫,加上公公的工资,不仅供老公姐弟三上学,还在市区买了两套房子。认识婆婆的人都戏称婆婆“马经理”。但是常年蹲着劳作和体力透支,导致了婆婆的腰椎椎管滑脱,不得不放弃了做床垫的生意。直到我嫁给老公,婆婆也依然不愿意闲着,我帮她看小卖铺的时她就半躺在床上勾棉拖鞋,编织帽子,勾手提兜,或者绣十字绣。婆婆的手艺精湛,画册上的图片,她看一眼便能记在心里,做出来的手工制品比图片更胜一筹。逢着有集市,婆婆就领着我一起去摆地摊,卖她做的手工制品,面对讨价还价的客人,我都不知所措。去了几次,我也学会了婆婆的生意经,能看透对方是否诚心买,心里价位是多少。应对买东西的人,越来越得心应手了。每次卖完婆婆做的手工制品,她都会带我一起逛集市,给我买几件衣服,然后我们一起在集市上吃各种美食,炒凉粉,豌豆糕都是我的最爱。现在想起来还都是美好的回忆呢!</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跟公婆住在一个小区的前后楼,公公帮我们接送孩子,婆婆终于闲了下来,她参加了广场舞团队,因为婆婆学的快跳的好,还会做服装道具,谁的衣服胖瘦长短不合身都找她,连扇子坠、刀剑穗都是婆婆亲手制作的。一辈子没有上过班的婆婆被推举成为了马队长,管理一个50多人的团队,上舞台、店铺开业演出,都少不了她的身影。</p><p class="ql-block"> 平日在小区里,婆婆也是公认的“能人”,谁家娶媳妇嫁闺女都请婆婆去套被子,因为婆婆不仅会说新婚吉言,而且针线活也出众。婆婆不仅针线活好,做饭也拿手,煮油茶和做蒸菜那更是一绝,尤其是蒸榆钱和蒸槐花,那是一粒一粒的,面粉裹的均匀,形态蓬松口感软糯。每次送给左邻右舍品尝,大家都夸赞比饭店做的还好吃。当邻居们跟婆婆吐槽儿媳各种毛病时,婆婆总会说;“谁还没个缺点对错啥得,重在多包容多夸奖。”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得,人前背后,总是夸我如何懂事孝顺,把我夸的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被婆婆夸得都不好意思了,看见好吃的想买给她尝尝,看到漂亮得衣服也想到给她买一件。好孩子都是夸出来得,好儿媳也都是夸出来,我这回是亲身感受了。</p><p class="ql-block"> 婆婆一辈子能干,能处人,尽心竭力操持这个家,把老公培养得有责任心,重感情,又帮我带大了两个女儿,感谢我的婆婆,希望婆婆的这种“能量”能够传承给我的两个女儿,让她们都成为像婆婆那样坚强、温暖、有智慧的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