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梦梦

<p class="ql-block">1919年5月4日</p> <p class="ql-block">104年前的今天,一群青年学生,为了民族,为了祖国,为了信仰,他们冲在前,用激情点燃理想,让青春绽放理想信念之光,照亮青春前行的路。为了纪念这次运动,1939年,陕甘宁边区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从此五四青节诞生。</p><p class="ql-block">​在浙江金华,有四位优秀儿女,他们在1919年,用自己的方式,加入到到此运动动中,他们是五四运动的发轫导师——邵飘萍、五四运动的学生领袖——方豪、五四运动的杭州代表——黄维时、五四运动的后援会长——叶兰舫,一位来自东阳、三位来自金东,走进那年的他们。</p> <p class="ql-block">邵飘萍烈士</p> <p class="ql-block">邵飘萍(1886—1926),原名新成,后改名振青,字飘萍,祖籍东阳,从小在金华长大(今金华城区尚存其故居)。革命志士,民国时期著名报人、《京报》创办者、新闻摄影家,中国传播马列主义、介绍俄国十月革命先驱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新闻战士,是中国新闻理论的开拓者、奠基人,被后人誉为“新闻全才”“一代报人”“铁肩辣手,快笔如刀” “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等。1926年,被张作霖杀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邵飘萍通过两次重要集会,为激发五四运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5月3日晚,五四运动前夜,在北大举行“五三晚会”,“晚会参加者纯粹都是学生,没有‘领导’,唯有北大新闻研究会导师邵飘萍参加。”在晚会上,邵飘萍第一个发言,作为新闻记者,他向学生们讲述了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前因后果,具体分析了山东问题的性质和形势。他以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导师、国民社顾问和《京报》社社长的三重身份,作了沉痛激昂的报告,大声疾呼:“现在民族危机系于一发,如果我们再缄默等待,民族就无从挽救而只有沦亡了。北大是高等学府,应当挺身而出,把各校同学发动起来,救亡图存,奋起抗争!”晚会决定于第二天齐集天安门举行学界大示威。5月4日上午,邵飘萍又赶往堂子胡同国立法政专门学校,去参加北京各校学生代表在那里举行的午前筹会,邵飘萍再次发表演说后,会议宣布:“请各代表即刻回校召集同学,于下午1时在天安门集合……”就这样,五四运动爆发。之后的两个月,邵飘萍利用《京报》等报纸连续发表了40余篇署名文章,声援五四运动,抨击反动政府镇压学生运动的丑恶行径。《京报》是革命舆论最主要的阵地之一,到了8月,《京报》被军阀政府查封,邵飘萍遭到通缉,被迫流亡日本。目前党史研究学界已形成基本统一的看法,邵飘萍是五四运动的发轫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方豪</p> <p class="ql-block">方豪(1894—1955),字俶新,金华市金东区澧浦镇方山村人。毕业于杭州安定中学校,后进国立北京大学法学院政治系。五四运动中为北京学生联合会首任主席,全权代表。后任安徽省立第一中学校长、浙江省立第五中学(绍兴)校长、浙江省立第七中学(金华一中前身)校长、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校长,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监察委员、浙江省参议员、金华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国大”代表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方豪到杭州市蕙兰中学任教员。1955年2月,病逝于杭州。</p><p class="ql-block">1919年5月1日,巴黎和会的消息传来,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学生方豪(时年26岁)马上秘密联络罗家伦、傅斯年等北大同学,发动了以“内除国贼、外抗强权”为口号的五四爱国运动。5月4日上午10时,方豪等召集各校学生召开碰头会,商定游行路线。下午1时,北京大学等13所院校3000余名学生汇集天安门,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活动。在游行和其后的“火烧赵家楼”过程中,方豪、傅斯年一直冲在队伍最前面。5月5日下午3时,北京各校代表3000多人在北京大学法科大礼堂召开大会,方豪、段锡朋等在会上作报告。会议决定成立北京中等以上学校学生联合会(后来扩大为全国学生联合会),方豪被推选为北京学生联合会首任主席。5月7日,方豪被北京学生联合会推为全权代表,南下天津、上海、杭州、广州等地,沿途向群众宣传,发表演说,策动南方各省一致罢课、罢工、罢市,组织各地成立学生联合会。5月中旬,方豪与上海学联代表何葆仁、天津学联代表杨兴亚,在上海晋见孙中山先生。孙中山与他们谈了整整三个小时,他们受到了孙先生的赞赏和勉励。6月3日,北京学联在北大第一院举行学联会议,散会时,方豪在沙滩东口作为“主犯”被北洋政府军警逮捕,关押在首都卫戍司令部。这是北京第二次大规模逮捕青年学生的血腥事件,方豪被关押了7个月零8天,至1920年2月初才被释放。1920年5月,在李大钊、马叙伦等名流帮助之下,由北大派他和其他四名同学一起去日本各大都市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劳工运动情况考察,以避锋芒,在日本,方豪结识了孙中山先生的老友宫崎滔天和我国著名文艺作家田汉等,归国后撰写了《日本劳工运动的面面观》一文,发表于《世界青年》杂志。1921年6月,方豪北大毕业,时年27岁。方豪深受蔡元培先生的影响,认为学生有理想、有抱负,是将来国家的栋梁,加之经历了五四运动,他目睹与感受到的一切,使他更坚定不移地走上了教育救国之路。</p><p class="ql-block">1949年后,方豪曾就五四运动写下回忆文章:“我和二三有志的同学,暗地里秘密联络一部分北大同学,不避艰险地发动了以‘内除国贼、外抗强权’为口号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彼时在北京各大专学校的同学们莫不一倡百和,很快就联同一起,高举义旗,于1919年的5月4日上午8时,在北京的天安门前聚集了1万左右的大专学生和部分中学生。大家一鼓作气,浩浩荡荡地向着卖国求荣的国贼曹、章、陆进攻,火烧了曹贼官邸赵家楼,痛打了章宗祥,这就是震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五四运动’。”</p> <p class="ql-block">黄维时</p> <p class="ql-block">黄维时(1895—1945),原名凤炳,字志雄,号至雄山人,无畏草堂主人。金华市金东区塘雅镇塘雅村人。五四运动中,被选为杭州学生联合会代表,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曾任浙江私立法政专门学校校长,安徽、山东两省赈济委员会主席等职。1945年,黄维时因肺疾而逝。有《新市政论》《农村合作造产之研究》《北山胜概》《双龙纪胜》等著作。</p><p class="ql-block">1919年,黄维时25岁,就读于杭州清泰门内马坡巷的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据金东区塘雅镇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续修的《东池黄氏宗谱·黄维时行传》记载:“民国八年,五四运动发生,(黄维时)被推为法政学校学生会代表,出席杭州学生联合会,当选为评议长,后被选为杭州学生联合会代表,出席全国学生联合会。”</p><p class="ql-block">“六三运动”后,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6月6日至10日,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6月14日,各地学联会已有12处代表到上海报到,黄维时亦在其列,由上海学联会负责招待,下榻永安公司之大东旅舘。经洽商之后,决定于16日下午,假寰球中国学生会举行全国学联筹备会议,议定于18日下午2时,在大东旅馆会场举行“全国学生联合会”成立大会。</p><p class="ql-block">全国学联成立大会一星期之后,身为杭州代表的黄维时离沪返杭。6月28日,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30年12月,五四运动时的同事连瑞琦将黄维时介绍给杨虎城,去联络新疆的盛世才共同反蒋。杨虎城问连瑞琦:“黄维时这个人靠得住吗?”连瑞琦说“他是反对蒋介石的”(见《连瑞琦回忆录》)。</p> <p class="ql-block">叶兰舫</p> <p class="ql-block">叶兰舫(1864—1937),名登榜,以字行,浙江省金华县人(笔者分析是金华市金东区孝顺镇人,有待考证)。1864年6月14日生。早年随父做小生意。曾任天津“和盛益”银号主任、公益银行天津分行经理。1910年与德国人合资创办北洋保商银行,任华方经理。曾任天津总商会会长、天津银钱业同业公会会长等。1937年7月20日在天津去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爆发后,天津总商会发起罢市运动。作为五四运动时期天津总商会会长的叶兰舫,在推动罢市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5月7日,天津总商会致电巴黎和会中国专使,要求收回青岛主权,以保领土。5月12日,天津学、商、教、绅各界代表200多人筹备公民大会,讨论争回青岛权益办法,会上叶兰舫被推举为商界干事。5月28日,叶兰舫主持天津总商会召开茶话会,研究提倡国货办法,并于6月2日发布关于提倡国货的布告。6月7日,叶兰舫召集天津总商会全体商董开会,讨论罢市问题,支援学生罢课斗争。8日,天津学生在街上集会演讲后,全体赴北马路天津总商会,求见会长叶兰舫和副会长卞月庭。学生代表慷慨陈词:“中国危亡,间不容发,倘再因循,将无法挽救。”在学生爱国行动的感召下,叶兰舫和卞月庭慨然允诺10日罢市。9日,总商会召集各行业会董600多人开会,叶兰舫报告开会宗旨,要求北洋政府严惩国贼,保护学生。天津学生代表谌志笃、马骏等参加旁听。10日,天津总商会发布布告,宣布罢市,并电请北洋政府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等卖国贼。10日下午,天津总商会开会继续坚持罢市要求,并急电北洋政府,再次强烈要求“以明令惩免曹、陆、章及保护学生,以谢国人而救目前”。6月18日下午,天津各界在天津总商会召开大会,成立天津各界联合会,统一组织领导天津的反帝爱国斗争。据叶氏族人回忆,1917年9月,周恩来中学毕业赴日本求学,严范孙为周恩来饯行,叶兰舫当时曾与会。五四运动期间,周恩来也到天津总商会找过叶兰舫,联系罢市事宜。</p> <p class="ql-block">​为了忘却的纪念,今天我们在重温五四运动中的金华人,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的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