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山西》

天马行空

<p class="ql-block">  人们常说:中华历史一百年看上海,一干年看北京,三千年看陝西,五干年看山西。这说明山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山西战国时分成韩、赵、魏三国,故称之为三晋。当时的晋或三晋疆域都远超过山西。后世所用的晋或三晋则指山西省。晋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中心,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民族融合带来佛教在三晋的发展,它为山西留下云冈石窟与五台寺庙群,成为佛教建筑、石刻、雕塑上的艺术宝库。山西的戏曲历史悠久,宋金的社戏、元的杂剧,明清梆子都是主要剧种,影响深远。另外山西的醋、黄土窑洞、民间剪纸亦都表现了三晋文化的特色……。</p><p class="ql-block"> 带着对三晋大地的敬仰,探求了解山西的人文风土人情,我们一行近七十的四人于4月20日走进山西,历时八日,对所见所闻作了粗略的记录。</p> <p class="ql-block">  皇城相府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三级、《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经筵讲官、一代名相陈延敬的故居。由内城、外城、紫芸阡……。御书楼金碧辉煌、中道庄巍峨壮观、斗筑居府院连绵,河山楼雄伟险峻,藏兵洞层叠其妙,是一处罕见的明清两代城堡式官宅民居建筑群,被专家誉为“中国北方笫一文化巨族之宅"。</p> <p class="ql-block">山西省晋中市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越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乔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由6幢大院19个小院共313间房屋组成。从高处俯瞰,整体为双喜字型布局,城堡式建筑。四周高达10余米的全封闭水靡砖墙内,院与院相衔,屋与屋相接,鳞次栉比的悬山顶、歇山顶、硬山顶、卷棚顶及平面顶上,都有通道与堞墙相连。全院以一条平直甬道将6幢大院分隔两旁,院中有院,院内有园。四合院、穿心院、偏心院、角道院、套院,其门窗、橡檐、阶石、栏杆等,无不造型精巧,匠心独具。院内砖雕,俯仰可观,脊雕、壁雕、屏雕、栏雕……以人物典故、花卉鸟兽、琴棋书画为题材,各具风采。</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总面积25万平方米,规模极其庞大,称为故宫博物院一点也不过分。主要建筑分为高家崖建筑群和红门堡建筑群,里面还有数不清的院落和房间,让人眼花缭乱。</p><p class="ql-block">王京生的家人来自太原。元代时,王京生的祖先从太原迁至静升村,主要从事农耕和豆腐生意。从农耕到经商,从商到官,家族企业壮大了,于是开始建造家族住宅。王家大院主要建于明清时期。经过300多年的不断建设,建成了五巷六堡一街。</p><p class="ql-block">王家大院建筑是北方民居的杰出代表。高崖建筑群有大小院落35个,房屋342间。大大小小的院落简直是绝配,上下左右相连的门多达65个,各自独立。</p><p class="ql-block">在王嘉庭院里,还有一圈城墙用于防御。游客还可以爬上城墙,从高处欣赏王嘉四合院的古老建筑。一排排的古建筑更是壮观。</p><p class="ql-block">在建筑艺术方面,王家大院的砖雕、木雕、石雕很有代表性。花鸟鱼虫、山川、典故传说、戏曲人物等雕刻在砖、石、或木上,体现了清代的建筑装饰风格,将儒、道、佛与传统民俗文化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晋祠</p> <p class="ql-block">雁门关,是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中华第一关”。 在3000多年的历史岁月中,作为古代中国北境著名边关要塞,雁门关见证和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亲历了民族融合的艰辛历程,积淀了多民族文化精华;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商道,雁门关见证了古代边贸的兴衰,成就了晋商的辉煌。</p><p class="ql-block">在我国历史上,匈奴、突厥、回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等少数民族都曾在雁门关长城沿线与中原守军作过战。</p><p class="ql-block">雁门关的军事地位随着明王朝同蒙古贵族的对立而重要起来。明洪武初年,吉安侯陆享,于旧雁门关址向北移出数里,建新关于今址。其后,景泰、嘉靖、万历等年间,多有修复。关城内长1公里,墙高约7米,石座砖身,设城门三重。东门门额石匾刻有“天险”,门上建有雁楼,边上有李牧祠。西门门额石匾刻“地利”,右侧建有关帝庙;西门外有一南北向小北门,门额石匾刻有“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镶嵌砖镌联语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关城左右边墙,烽燧墩台,屹然耸立于山峦之颠。</p> <p class="ql-block">云冈石窟</p><p class="ql-block">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有窟龛252个,造像51000余尊,代表了公元5世纪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概 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北部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石窟始凿于北魏兴安二年(公元453年),大部分完成于北魏迁都洛阳之前(公元494年),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到正光年间(公元520~525年)。石窟依山而凿,东西绵亘约1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最大者达17米,最小者仅几厘米。窟中菩萨、力士、飞天形象生动活泼,塔柱上的雕刻精致细腻,上承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现实主义艺术的精华,下开隋唐(公元581~907年)浪漫主义色彩之先河,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龙门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群”,也是世界闻名的石雕艺术宝库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p> <p class="ql-block">  五台山位于山西东北部五台县境内,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北台叶门峰海拔3058米左右,被称为“华北屋脊”。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而五台山又以其建寺历史之悠久和规模之宏大,而居佛教四大名山之首——故有金五台之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五台山,更与尼泊尔的蓝毗尼花园、印度的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五台山寺庙始建于汉明帝,唐代因“文殊信仰”的繁盛,寺院多达360多处。清代,随着喇嘛教传入五台山,出现了各具特色的青、黄二庙。</p> <p class="ql-block">悬空寺</p> <p class="ql-block">  壶口瀑布是我国第二大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气势磅礴;冬季整个水面结冰,形成罕见的巨大冰瀑。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梦如幻!</p> <p class="ql-block">山西汉子</p> <p class="ql-block">视频由雨中岚山 清风明月录制剪辑</p> <p class="ql-block">平遥古城夜景</p> <p class="ql-block">华夏第一门(临汾)</p> <p class="ql-block">三晋大地沿途风光</p> <p class="ql-block">山西四人行(摄者左一)</p> <p class="ql-block">摄影 天马行空</p><p class="ql-block">编辑 天马行空</p><p class="ql-block">文字 来自网络</p><p class="ql-block">音乐 《人说山西好风光》</p><p class="ql-block">时间 2023.04.20----27</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