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 <p class="ql-block">义务教育化学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和实践性,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2021年新修订的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方针政策是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它是确定教育事业发展方向,指导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教育要落实培养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建立跨学科主图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要求。</p> 接力知识起航 <p class="ql-block">4月18日化学组在实验室召开会议,本次会议的内容有两项,第一项,由陈荣莹老师讲解新课的最后一节内容化肥,第十一章盐化肥,第二项,化学组正式进入复习阶段,进行复习安排。 </p><p class="ql-block">第一项,陈荣莹老师讲述化肥一课,共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介绍化肥的种类(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和作用以及缺少该元素后的性状表现,化肥和农药对农业的影响以及使用化肥和农药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树立合理看待和利用化肥农药的思想,辩证地思考化学和技术给农业生产生活所带来影响。让学生明白化学课不仅仅是存在于课堂当中,更是存在于生活生产实践当中,要学会利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践活动中的问题。第二课时讲解氮肥磷肥钾肥的简易鉴别,以及氮肥的鉴别等。进一步学习一些特定离子的鉴别,如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等,初步理解和掌握离子等检验问题,让化学回归实验,解决实际问题。</p><p class="ql-block">各位老师点评课程设计并给出了相应的指导思想和方法,帮助青年教师成长,传承青蓝精神,助力梦想启航。</p><p class="ql-block">新课内容虽然全部结束,但化学课程并未结束,而属于每个人的真正的化学课才刚刚开始,同学们未来步入社会,生活中处处存在化学,处处利用化学,学好化学知识,应用化学知识,才是化学教育的最终目标。</p><p class="ql-block"> </p> 明确复习方向 <p class="ql-block">集备第二项,复习阶段的安排。新课内容在这一周内基本结束,随后开始第一轮复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复习不可以盲和没有计划,在仲老师的带领下,各位老师的复习工作井然有序进行。陆新丽老师主持会议并安排工作,首先第一步一轮复习按照单元复习,每一位老师分配一个单元的复习任务,做好本单元重难点分析讲解,凝炼主旨,汇总知识,做好知识点衔接和总结,找出学生复习中遇到的共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与集团学校的老师一起交流经验,给新教师传授教学方法。陈惠老师,张静姝老师,仲继军老师陆新丽老师等每一位老师一个单元的任务,并嘱咐各位老师认真完成。二轮复习时根据每位老师的特长,安排各位老师汇总自己多年教学经验,发挥能力,汇聚高频考点,考题,帮助学生精准化复习。</p> 汇集智慧希望 <p class="ql-block">踔厉奋发,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这周我校迎来了来自教育系统的视察和检验,了解双减政策之下,集团化办学的教学成果。98中化学组积极响应,安排陈惠老师和张静姝老师讲课。同课异构,两位老师都讲解了第十一单元盐化肥的课题一《盐》的第二课时盐化学性质,都从宏观的角度上讲解盐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从而引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有着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陈惠老师擅长通过生活生产实例,通过创设生活实际情景,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提出解决方案,进而自主探究,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张静姝老师的课,思维严谨,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善于利用推理演绎的方法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更会用实验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学会自主探究。经过各位老师的努力,我组顺利通过考核。</p><p class="ql-block"> 4月28日我们终于结束了第二次模拟考试,开始回归正常上课,陈荣莹老师作为化学组新教师也迎来了本学期第一次公开课。她讲授的内容是盐的复习课,主要讲述了几种常见的盐的物理性质和用途,以及盐的化学性质的总结。课堂上老师精心讲解,学生认真倾听并回答问题,更有同学积极与老师互动交流,整个课设计得十分有趣,逻辑思维严谨,得到各位老师的好评,老师们都认为这节课有很多优点,如思路清晰,过渡自然有趣,题目选择恰当,还有一些趣味性活动,当然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一些细节问题处理不到位,以及如果再多留一些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去讲解就更好了。</p><p class="ql-block"> </p> 永远在路上 <p class="ql-block">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提到“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笔者认为教育是一种传承,不仅仅是传承知识,更是传承一种精神,“生有涯而知无涯”,作为一名教师,需对某一学科知识丰富、业务精通、治学严谨、注重创新,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作为教师要潜心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方法。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作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引导学生运用已获得的规律性知识,精心处理好教学的每个环节,真正做到精益求精。而集团化办学正是如同溶质溶于溶剂之中将这种教学精神溶解,扩散到每一位老师的心中,孕育教师属于自己的教学世界。《劝学》中说“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食黄泉,用心一也”好的习惯需要保持,需要互相促进,更需要专心致志,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我们永远在路上!</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文案:陈荣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陈荣莹</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编辑:仲继军</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二审:金 炜</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三审:李运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