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兴城太极推手(初级)教学纪实(一)

太极痴迷叟翟清江

<p class="ql-block">教学随笔</p><p class="ql-block">说说推手的“手把手”教学 </p><p class="ql-block"> 2023.4.25. </p><p class="ql-block"> 太极推手可以不“手把手”地去教吗?答案是否定的;太极推手可以不“手把手”地去学吗?答案也是否定的。为什么?因为太极推手与太极拳的教法和学法不能是相同的或者类似的。现在网络媒体发达,聪明人学太极拳可以“无师自通”,可以跟“教学视频”学习,因为太极拳的每招每式主要都是“肢体造型”,学者可以“照葫芦画瓢”地模仿,一招一式地学懂学会,再学学理论,就可以会打拳了;学推手可不比学拳那么容易、那么简单。太极推手不是学了理论就能学会的,也不是看了视频教学就能学会的。太极推手並非文字语言和口头语言能教明白的,太极推手是“肢体语言”教学,学太极推手必须有“明师”,必须得经过与明师的肢体互相接触,肌肤互相感知,经过细致如微地交流切磋,才能懂得明白推手的种种功法。虽然明白还不一定会用,要经过师徒、师兄弟之间长期反反复复地研究、切磋、训练之后才能知道怎么用。</p><p class="ql-block"> 太极推手的功法很多,有初级、中级、高级之分别。初级功法是“松柔功法”,如“粘黏连随”“以柔克刚”“后发先至”“顺势借力”等;中级功法是“轻灵功法”,如“随曲就伸”“引劲落空”“急应缓随”“我顺人背”等;高级功法是“虚空功法”,如“虚领顶劲”“真虚不受力”“接手半边空”“肘虚一大片”“羽蝇不能加”等。</p><p class="ql-block"> 无论哪一种功法,不“手把手”地教和“手把手”地学,想会是十分艰难的,即使“手把手”地教和学,会用也不是轻而易举的。如初级功法的“粘黏连随”“以柔克刚”,不“手把手”教和学,任老师讲的怎么明白、怎么细致,你没有“手把手”的肌肤的体会,能会用吗?不可能。我和师父“手把手”地学“粘黏连随”,用了一年多才真知道什么叫“顶扁丢抗”,什么叫“粘黏连随”,什么叫“以柔克刚”。</p><p class="ql-block"> 学打拳,可以不用“手把手”,用光盘视频学,三个月就可以学会一套拳;学推手,有明师的“手把手”地教学,三年也未必能把真功夫学懂、学明白。我自己就有看光盘学推手的经历,陈正雷、王培生、祝大彤的推手教学光盘我都看过,也都照着学过,结果是一无所获,上场一用,怎么用都不是;我拜了师父,和师父“手把手”地学推手,三年之内,玩时总是在“糊涂明白、明白糊涂”中徘徊,五年之后才觉得能用出点儿真东西。</p><p class="ql-block"> 太极推手的初、中级功法必须用自己的“肌肤”感应学习,离开“手把手”地肢体切磋,不用“肢体语言”地学习,永远不是传统的太极推手;太极推手的高级功法用的是心理能量,是势能、场能的互相感应,不“手把手”地教与学,看都看不懂,也不会信以为真,只有走到一起亲自体验了,相信了,再“手把手”地教与学,心灵互相感应,经常默识揣摩,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还得经过五年八年地千锤百炼,方可入道得真。</p><p class="ql-block"> 汪脉朱门的“点劲”推手是很高深、很难懂、很难明白、很难会的。“点劲”的理论、密诀、手法等等不经过长时间的、积年累月的、反反复复的“手把手”地教和学,是不可能玩明白的,更不可能玩的随心所欲、得心应手、自由圆活的。</p><p class="ql-block"> 张三丰、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十三势歌》是太极的经典理论,说的很明白,如“轻灵虚实”“动静阴阳”等各种功法,但是要真明白,真会用,也必须用“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方法切磋研究,方能得其真,见其妙,显其效。否则,不用打拳、推手视频说张三丰王宗岳,怎么解释张三丰王宗岳都是夸夸其谈耍笔杆子、耍嘴皮子的功夫。</p><p class="ql-block"> 注:我说的是传统太极的有“师传”的精彩奇妙的太极推手,不是人人都能玩的“无师自通”的争强好胜的太极推手。</p> <p class="ql-block">汪脉推手的突出特点是:快捷,轻灵。不论对方身形、手势、招术、力量如何,不需打轮、走回合、选点、找时机,只要一接触,对方立即被弹击出去,被击发的人不感到有肌肤疼痛感。从不发生互相“顶牛”、强力扭转、推杵、拉扯等较力的现象,如拳论所说“周身弹簧力,开合一定间”,对方“如钱投鼓”“如球碰壁还”。</p><p class="ql-block"> 汪脉技击之功原理是以自己的神、意、气控制和击发对方的神、意、气。它包括自己神、意、气的运作和对方的互动。理法高深奥妙。</p> <p class="ql-block">2023.5.3.松功教学(四条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