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辈——记一位空军特级飞行员的两代报国情怀

焕柳

<p class="ql-block">作者 王浩志</p> <p class="ql-block"> 父抗击日寇美帝保家卫国</p><p class="ql-block"> 子耕耘蓝天校园教书育人</p> <p class="ql-block">李智慧 烟台南山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p> <p class="ql-block">  四月龙口东海的大学校园里,春花烂漫,书声琅琅。某天的一个中午,学校下发了五一放假通知,办公室内的同事们便讨论起来五一小长假的计划,有的要去远方旅行,有的要去品尝美食,有的要去见思念的人,有的要好好宅上几天......我们每个人都表达着自己的想法。这时,从人群中传出了一个沉稳的声音“我要去我父亲去过的地方走走”,这是李教授的假期计划。李教授是原空军轰炸机领航员,大校军衔,特级飞行员,从空军一所飞行学院退休之后,来到山东龙口的烟台南山学院从事航空专业教学工作。“说起来,我的父亲和五月一日这一天还有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李教授开始回忆父辈的往事……“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为了尽快消灭冀中党政军领导机关及八路军主力部队,在日军总司令、陆军上将冈村宁次指挥下,于一九四二年五月一日始,历时两个月对冀中进行了震惊全国的大扫荡。这是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手段最毒的一次扫荡。日军调集了三个师团、两个混成旅共五万多兵力,配备了飞机、坦克、装甲车,采用“铁壁和围”、“反复拉网”、“梳篦清剿”等战术,并投入化学武器,对我抗日军民实行剿灭性作战。 </p><p class="ql-block">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保存有生力量,在上级领导的指示下,八路军冀中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带领机关和八路军主力于六月初胜利跳出合围圈,外线作战,留下的部队坚持在日军腹地战斗,形成内外夹击之势。我的父亲李书表当时在冀中军区七分区警卫营任侦察排长,所属部队留下来反扫荡。在领导指挥下部队采取化整为零统一作战的方式。都穿便衣,带短枪,混在老百姓当中,瞅准时机就干掉几个小鬼子,并想方设法埋地雷、设路障,让鬼子的坦克、装甲车、汽车趴窝。父亲回忆起在硝烟炮火中与鬼子拼杀的惨烈情景,心情难以平静,他说亲历了那次大扫荡,就是从死亡线上走出来的,有两次能活下来就是生命的奇迹。有一次鬼子拉网,从京汉铁路往东拉,我部迅速撤离,行军速度非常快,可有三个不满十五岁的小战士跟不上,领导就派父亲带着他们跳合围圈单独执行任务,然后会合。没想到在行动中和鬼子跑顺了方向,后面都是鬼子,父亲当机拉他们跳到麦垄里用沙土把身子埋起来,躲过了鬼子视线(安平县滹沱河流域土壤部分呈沙质样)。晚上到了王家庄把三个小战士交给老乡掩护。过了一夜,听说鬼子出了安平县,父亲就去滹沱河侦察,见河两岸都是鬼子,只好躲在水中用杂草挡住头,直到天黑鬼子撤后才回王家庄。第二天带上三个小战士跑到北两合村找到我们的母亲,那时母亲是村妇救会主任,她赶快安排做好了掩护工作,天亮后把他们送出了村。为了避开鬼子的拉网搜捕,父亲带三个小八路跑了一天,近黄昏时,父亲见逃难的老百姓都往北疃村集中,因那里有地道还有县大队的八路军战士。他们跟着老百姓也到了北疃,三个小战士跑不动了要住下,父亲根据经验分析鬼子有可能来包围,坚决不同意,硬是带他们跑到赵庄。就在前脚离开,后脚没等天亮鬼子就包围了北疃,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北疃惨案”,八百多村民还有民兵、八路军伤员死于毒气和杀掳。一个正确的决定救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命,父亲完成了任务带他们回归了部队。 </p><p class="ql-block"> 第二次是,冀中党政军机关接到上级指示带主力转移外线,领导派父亲、二连连长王义、侦察员张登来还有一个战士四人担任警戒侦察任务,掩护机关转移。他们接到任务都带上短枪,顺着沙河沿途仔细观察地形、侦察鬼子的营地和动向。由于信息及时准确,使机关和主力巧妙避开封锁、潜过铁路,跳出了合围圈。鬼子发现大部队转移了,气急败坏,调集重兵包围了这一地区,父亲他们四人被困住了,彻底和部队失去了联系。形势非常严峻,一旦被鬼子发现那就是格杀勿论。连长王义是当地人,问怎么办,于是四个人商量,王义却说要去方便一下,结果没回来,不知是溜了还是投敌了,如果投敌,他们三人就危险了。为了以防不测赶紧跑,张登来在前,父亲在中间,那个战士跟在后面,没想到后面那个也开小差儿了。就剩下父亲和张登来两个人顺着沙河堤向东跑,其间险象环生,但凭着侦察兵的经验和胆识,在老百姓的掩护下,还是摆脱了鬼子,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和部队取得了联系。由于父亲在反扫荡中立场坚定、不怕牺牲、机智勇敢,胜利之后受到嘉奖,冀中军区向父亲颁发了一级“五一反扫荡奖章”。</p> <p class="ql-block">图一 父亲的五一反扫荡奖章</p> <p class="ql-block">  冀中军区颁发的“五一反扫荡奖章”分两种,一种圆形的,一种方形的。参加反扫荡全过程的发圆形的,中途执行突围任务撤出的发方形的。父亲在反扫荡过程中,始终坚持战斗在最残酷的合围腹地,因此颁发的是圆形一级“五一反扫荡奖章”。这枚奖章看起来非常粗糙,这不仅反映了当时根据地条件的艰苦,也给我们传递了抗日军民誓死保卫国土,英勇抗击入侵者的强大信息和能量。</p> <p class="ql-block">图二 李教授和他的父亲</p> <p class="ql-block">  之后,我的父亲还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回国后就是在黄县龙口镇(今山东省龙口市)组建了山东省军区独立师三团。我踏着父辈的足迹,从军飞行任教四十二年,退休后,又是回到故乡龙口市,在烟台南山学院任教。我跟龙口有着深深的不解之缘,我继承了父辈报效祖国的军旅生涯,我在龙口续写着我航空教育事业的新篇章。可以说,父亲的足迹一直引领着我勇毅前行、踔厉奋发,父辈的家国情怀始终激励着我蓝天育人、航空报国。”</p> <p class="ql-block">图三 李教授的特级飞行员证章</p> <p class="ql-block">  老教授的故事讲完了,作为年轻人的我们精神上受到了洗礼。是啊,今天的红色江山来之不易,我们现在的好日子是父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能有现在的美好生活,都是因为有了党的英明领导,特别是这几十年科技的飞跃发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我们应该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立,则国立。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努力学习,把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奉献给祖国,与新时代共奋进,让祖国的明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经济更繁荣、人民更幸福、国力更强盛,携手创造一个繁荣昌盛的祖国。</p> <p class="ql-block">作者信息:</p><p class="ql-block">1.李智慧,烟台南山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共党员,山东省龙口市东海旅游度假区大学路12号,137091822572.</p><p class="ql-block">2.王浩志,烟台南山学院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中共党员,山东省龙口市东海旅游度假区大学路12号,1526451308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