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眉姬鹟——自然生态科普常识-鸟类

竹风

<p class="ql-block">黄眉姬鹟(学名:Ficedula narcissina):体长117-137毫米,体重11-13.5克。是一种体型小羽毛主要为黑色及黄色的鹟类。雄鸟上体黑色,腰黄,翼具白色块斑,以黄色的眉纹为特征,下体多为橘黄色。雌鸟上体橄榄灰,尾棕色,下体浅褐沾黄。与白眉姬鹟的区别在腰无黄色。虹膜深褐色,嘴蓝黑色,脚铅蓝色。</p> <p class="ql-block">形态特征</p><p class="ql-block">黄眉姬鹟雄鸟上体黑色,下背和腰鲜黄色,眉纹亦为鲜黄色,长而显著。内侧翅上小覆羽、中覆羽和大覆羽白色,外侧翅上覆羽和飞羽黑色。尾羽亦为黑色。下体自颏至上腹鲜黄色,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胸侧黑色,翅下覆羽白色具黑色横斑。腋羽白色而基部黑色。老年雄鸟喉、胸亮黄橙色。幼年雄鸟两胁较灰和较绿。秋季换羽后的当年幼鸟和雌鸟相似。雌鸟上体灰橄榄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最长的尾上覆羽红褐色,眼圈黄白色,眼先淡绿黄色,颊和耳羽羽轴白色,两翅淡橄榄褐色,羽缘同背。翅覆羽和内侧三级飞羽尖端较淡,尾淡褐色,基部栗褐色,微沾橄榄绿色。下体淡褐灰色,胸缀有褐色斑点。虹膜暗褐色。嘴黑褐色或黑色,脚铅蓝色或黑色。</p><p class="ql-block">大小量度:体重♂12-13克,♀11-13.5克;体长♂123-137毫米,♀117-132毫米;嘴峰♂9-13.5毫米,♀8.3-12.5毫米;翅♂67.5-76毫米,♀65-72毫米;尾♂46-58毫米,♀47-59毫米;跗蹠♂14-19毫米,♀13.5-18毫米。(注:♂雄性;♀雌性)</p><p class="ql-block">栖息环境</p><p class="ql-block">主要栖息于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林缘地带,也栖息于杉木林和杂有少量老龄杨树、桦树的针叶林中。海拔高度可达2000米左右,春秋和冬季也出入于林缘次生林、海浜灌丛、果园和地边灌丛与小树林中。</p><p class="ql-block">生活习性</p><p class="ql-block">黄眉姬鹟仅迁经中国,每年3月末4月初开始迁来并经过中国,秋季除部分留居中国越冬外,其他多于9-10月迁往东南亚越冬。</p><p class="ql-block">常单独或成对活动,多在树冠层枝叶间活动,从树的顶层及树间捕食昆虫,有时也到林下灌丛中活动和觅食,也飞到空中捕食飞行性昆虫。主要以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p><p class="ql-block">雄鸟在繁殖期间常站在树枝头不停的鸣叫,鸣声悦耳,快而清脆,为重复的啭鸣及三音节哨音如"pipipityu-ito-foi",也模仿其他鸟的叫声。</p><p class="ql-block">繁殖方式</p><p class="ql-block">繁殖期5-7月,雄鸟到达繁殖地后不久即开始占区和鸣叫,巢多筑于老树龄的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啄出的已经废弃的巢洞中,月时也筑巢于树皮缝隙和小枝堆中。巢呈碗状,主要由草茎、树叶、竹叶、细根和草叶构成。巢的大小为20厘米,内径7.5厘米,高10厘米,深5厘米。每窝产卵3-5枚,卵淡绿蓝色,被有淡褐色斑点,卵的大小为18毫米×15毫米。</p><p class="ql-block">分布范围</p><p class="ql-block">原产地:中国(台湾、香港)、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联邦(东亚区)。</p><p class="ql-block">游荡:澳大利亚、美国、越南。</p> <p class="ql-block">2023年4月26日拍摄于青岛八大关公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