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火柴的百年兴衰

合阳客

<p class="ql-block">  1893年,合裕火柴厂成立,它是合川火柴最早的先驱。本地产的火柴造价低廉,价格自然亲民,售价仅相当于外国火柴的十分之一,因此迅速走入千家万户,产业规模也呈燎原之势一路扩大。</p><p class="ql-block"> 民国6年(1917年)创建华西火柴厂(原名瑞兴火柴厂),生产硫化磷及安全两种火柴,年产火柴7万余件(10大包为1件,1件1000盒)。</p><p class="ql-block"> 至民国16年(1927),有合裕、瑞兴、新民3家火柴厂,职工五六百人。</p><p class="ql-block"> 民国17年(1928),又在城区藕塘湾新办民济火柴厂,太和新办华昌火柴厂,合川火柴业遍地开花。</p><p class="ql-block"> 民国19年(1930),火柴销路出现萧条,厂家普遍亏损,有的停业,有的改组或转让。</p><p class="ql-block"> 到了民国25年(1936),瑞兴更名转让给恒升,北门外老堤新办了光明火柴厂(只生产硫化磷火柴,年产2.7万余件)。加上民济、新民、合裕几家,年产火柴总量在7300箱左右(每箱内有7200小盒,每小盒含火柴100-130根)。</p><p class="ql-block"> 民国29年(1940)开始,政府对火柴实行专卖,控制生产,新民、合裕厂关停,恒升又转让改为华西火柴厂。</p><p class="ql-block"> 民国33年(1944),专卖制度取消,火柴厂数量再度回升,思居、小沔、南津街、东渡先后新办了福民、光大、工人福利社、华光4个厂。全合川共有火柴厂8家,职工1100多人,年产火柴6720箱。临合川解放时,火柴厂陆续停产。</p><p class="ql-block"> 1950年华西、光明两厂相继恢复生产。</p><p class="ql-block"> 1952年县人民政府没收华西厂中部分财产.经清资厂里绝大部分财产属国有。</p><p class="ql-block"> 1954年3月,合川市人民政府宣布华西火柴厂为地方国营。光明厂1955年6月公私合营。</p><p class="ql-block"> 1959年华西、光明两厂合并,改名地方国营合川火柴厂,此后,经过对设备的改造更新,改革排梗、油药、卸药、装盒、原料加工、烘梗等工艺,使手工操作成为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并加强了科研和新产品的开发,先后制成吸烟火柴、无梗火柴、优级火柴、无硫芳香火柴、蜡梗火柴等系列产品,其中无硫芳香火柴,荣获四川省重大科学技术成果三等奖,获国家经委优秀新产品金龙奖。日用安全火柴,1984年获重庆市优质产品证书。</p><p class="ql-block"> 1984年,合川火柴厂为扩大生产规模,自筹和贷款250万元,在南坪乡中南村征地20亩,新建厂房14498平方米。其中生产用房8679平方米,安装制梗机5台,火柴自动连续机3台,其它设备17台,年生产能力达50万件,生产条件和规模均居西南地区榜首。</p><p class="ql-block"> 1985年有职工574人(含退休职工264人),固定资产净值118万元,年产火柴25万件.工业总产值(1980年不变价)426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3742元/人年,创利50.2万元,上缴税收20.1万元。 </p><p class="ql-block"> 1992年更名为“合川市火柴厂”,定址南办处南津街太平桥20号,固定资产净值达585万元,生产能力38万件/年。</p><p class="ql-block"> 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重庆便开始了打火机的生产制造,但一方面,火柴技术更成熟、使用更易上手、价格也更低廉,另一方面,打火机的普及还远没有通达到商贸相对滞后的合川,因此合川火柴仍然是必不可少的生活物资。随着打火机的进军,合川火柴也在90年代后期逐渐走上末路。</p><p class="ql-block"> 到了2009年,合川火柴厂宣布破产,绝大部分从上个世纪陪伴它一路走来的老员工被遣散离去;2011年,合川火柴厂品牌注销,这个走过百年历史的老牌子,最终抵不过历史洪流,在市面上,也再也看不到合川火柴的影子了。</p> <p class="ql-block">▲合川火柴厂大门(1993)</p> <p class="ql-block">▲合川火柴厂宣传队(1955)</p> <p class="ql-block">商标展示</p> <p class="ql-block">▲图为地方国营合川县火柴厂注册商标。</p><p class="ql-block">合川县火柴厂于1959年由华西火柴厂和光明火柴厂合并改名而建立。1992改名合川市火柴厂,厂址:合川南津街太平桥</p> <p class="ql-block">▲图为合川光明火柴厂(1956年商标)</p><p class="ql-block">光明火柴厂创建于民国24年(1935年),只生产硫化磷火柴,年产2.7万余件。解放前夕停产,1950年恢复生产。1955年6月公私合营。厂址:登云街藕塘塆。 1959年与华西厂合并,改名地方国营合川火柴厂。</p> <p class="ql-block">▲图为合川地方国营华西火柴厂(1958年商标)</p><p class="ql-block">华西火柴厂创建于民国6年(1917年),原名瑞兴火柴厂,生产硫化磷及安全两种火柴,年产火柴7万余件(10大包为1件,1件1000盒)。厂址:合川白塔街。1959年与光明火柴厂合并成立地方国营合川火柴厂。</p> <p class="ql-block">旅游火柴商标(建筑)</p> <p class="ql-block">旅游火柴商标(钓鱼城)</p> <p class="ql-block">(编辑唐克勤)</p><p class="ql-block">參考資料:</p><p class="ql-block">1、《合川县志(1995年版).王爵英主编》P237</p><p class="ql-block">2、《今日合川网·新合川·罗孝琴编辑》</p>